执行夫妻共有财产的法律探讨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z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婚姻法》中夫妻共有财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夫妻一方个人财产不能偿还个人财务时,能否执行被执行人的夫妻共有财产,为了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法律制度,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目前对于这一问题探索的实践,同时提出完善《婚姻法》中的分别财产制和由法院审查认可夫妻分割财产协议等措施。
  关键词:执行;夫妻共有财产;法律探讨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4-0163-01
  作者简介:钱文卿(1988-),男,江苏宜兴人,汉族,大学本科,宜兴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
  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夫妻共有财产是指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处理权[1]。然而关于夫妻共有财产的法律探讨却从未停止过,近年来以夫妻一方作为被执行人的视角探讨更是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执行夫妻共有财产清偿个人债务途径探讨
  由于我国对当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被执行人的一方被确定为执行人时,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能否动用夫妻共有财产清偿债务,以及另一方个人财产如何执行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法院作为执行人员在处理执行夫妻共有财产清偿个人债务时带来难题。然而在现实执行实践中,法院面对各方压力,又必须需求解决途径,因此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首先,关于如何更好的处理涉及夫妻共有财产的执行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早进行探索。早在2004年就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在这一规定中总结出两条解决执行夫妻共有财产的途径。包括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对夫妻共有财产进行一定的查封、扣押、冻结,在通过申请析产诉讼,处理对被执行人应得财产;或是财产共有人通过执行人代位析产诉讼申请,再执行诉讼后应得财产。这种处理夫妻共有财产的途径只是从法院日常工作实践总结而来,并未有正式的法律法规给予支持。
  其次,随着高级人民法院对夫妻共有财产解决的探讨,各地方法院也逐步从实践中提出了一些重要意见,尤其是在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问题上上海人民法院率先提出《关于审理分家析产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在该指导意见中,对提出分割夫妻共有财产的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一是夫妻间存在一定的重大理由,或是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共有基础,就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执行共有财产的分割处理;二是夫妻一方存在债务时,债权人可以通过代位的方式,向法院提出析产诉讼分割夫妻共有财产。这主要根据《民事执行规定》和《物权法》相关规定总结归纳而出,明确提出了债权人可代为提出析产诉讼。
  然而在对被执行人的夫妻共有财产执行时,一定会涉及被执行人配偶的利益,《物权法》中关于财产分割并未针对夫妻共有财产分割而存在,在《婚姻法》中也明确否定因夫妻一方个人债务而主张分割夫妻共有财产的可能。
  二、关于夫妻共有财产清偿个人债务的法律完善
  (一)在《婚姻法》中完善夫妻分别财产制
  夫妻财产分割主要参考法律是《婚姻法》,为了彻底解决夫妻财产分割纠纷,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制。尤其是相对于夫妻关系存续间的共有财产,以及用于个人债务清偿的夫妻分别财产制,需要借鉴国外的法律法规。例如:《德国民法典》规定,法院可根据夫妻一方的请求,裁判适用分别财产制;《瑞士民法典》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个人债务,或夫妻共有财产应有部分扣押时,法院可根据夫妻另一方当事人请求实施分别财产制。
  而我国在进一步完善《婚姻法》时,可修改第17条规定,明确分列出执行夫妻分别财产制的特定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当夫妻一方隐藏、变卖、转移、挥霍、毁损共有财产,伪造共同债务损害共同财产利益时,法院可裁判执行分别财产制。(2)夫妻一方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个人债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可申请夫妻分别财产制。(3)在夫妻双方中,具有法定抚养义务一方患有重大疾病,而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治疗费用时,可申请执行分别财产制。(4)夫妻一方作为被执行人,因未清偿个人债务致使夫妻共有财产被查扣,可执行分别财产制。当然,在上述4种情形消除后,夫妻双方也可以通过申请,由法院裁定恢复夫妻共有财产制。
  (二)明确实行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审查权
  关于分割夫妻共有财产,可以通过相互协议和诉讼两条途径实现,尤其是被执行人与配偶达成分割财产协议,申请被执行人不认可该协议时,该如何处理,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备受关注的焦点。根据《民事执行规定》相关规定,其中对于分割夫妻共有财产协议判定规定,“共有人协议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有效”。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裁定协议是否有效的主要条件是债权人认可,法院就可裁定协议存在法律效力。所以债权人不认可的财产分割协议很可能被法院认为无效。因此,在通过众多实践案例证明,被执行人分割共有财产协议可以不经债权人认可,获得法院审查认可就必有法律效力。而债权人认为财产分割损害自身利益,侵犯合法权益时,也可向法院申请主张撤销,确保自身的权利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关于执行夫妻共有财产清偿夫妻一方个人债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在《婚姻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处于最初的实践探索阶段。为了进一步细化执行夫妻共有财产清偿夫妻一方个人债务的法律制度,应当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郭娟.如何依法界定夫妻共有财产的范围[J].经济师,2011(11):75.
其他文献
摘要: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由依法选举产生的人民陪审员参与法院审判活动,对于以促进公平公正、提升司法公信为价值取向,以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为目标追求,向审判为中心转变的司法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依法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能够助力阳光司法建设、公平公正实现、司法公信提升、司法环境优化。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陪审制度的适用存在“陪而不审”、“合而不议”、人员遴
摘要:本文将从劳务派遣的含义入手,结合法条、现实生活状况,分析《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二十七条出台的背景,揭示“假外包真派遣”现象的法律成因,并通过与劳务派遣外包相区分,使得劳务派遣在实务中能够得以准确适用,使得被真正派遣的劳动者能够得到与劳务派遣相关法律的保护,避免企业对此的规避。  关键词:劳务派遣;承揽;外包  中图分类号:D92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
摘要:本文以近日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重审案件为主要切入点,具体分析了我国冤假错案再审程序启动之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制度重建的建议,以期减轻冤假错案重审启动的难度,尽快为无辜被告伸张正义。  关键词:冤假错案;再审启动;制度重建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4-0020-03  作者简介:罗雅(1991-),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
关键词:洞穴;法律思维;奇案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075-03  作者简介:张潇潇(1993-),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江南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洞穴奇案”是当代西方法哲学大师富勒虚构的一则洞穴探险者因被囚困洞穴无法获救并最终以抽签方式杀害一名同伴以果腹求生的奇案,并以此撰写了最高法院五位法官意见书,萨伯续写了九位法官意见书。  在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逐步发展,信息渠道日益丰富,很多冤假错案渐渐浮出水面,频频被媒体曝光,令司法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先是一惊,后是一疑。惊的是这些案件竟然办的如此草率荒唐,伤害无辜生命;疑的是这些冤狱是如何炼成的?冤假错案造成的危害巨大、影响恶劣,从证据运用角度出发来探究防范冤假错案的有效机制乃重要命题。  关键词:冤假错案;危害;证据运用;防范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构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事保护机制,诉讼救济制度的完善是其中必不可少一个环节。按照我国现行诉讼法的规定,可能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救济的诉讼制度是共同诉讼及公益诉讼。然而由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的群体性,且具备主体成员众多或不确定的特点,共同诉讼智斗的适用仍存在一定障碍。而我国现行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有限。因此要扫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事权利救济制度的障碍,还需对我国现行诉讼制度进行一定的调
摘要:信访,特别是基层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逐步进入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矛盾冲突大量显现,群众对信访的依赖性增强,信访问题增多。但信访制度的运行却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信访制度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笔者通过到T县实地调研,了解基层信访工作的现状,呈现出的特点,深入思考,提出对策建议,期望能对基层信访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信访制度;现状;特点;对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自党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讲话,科学、严谨、明确地提出了“法治中国”的科学命题。中国的法治建设,既要遵循法治的共性和实质,又要尊重中国的文化和国情。当前,民族主义思潮和一些地方出现的民族分裂活动等,给民族团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威胁。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民族团结的“法治思维”,在政治上着重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从而有效地促进民族间的相互
摘 要:核心实践技能课程可按照课程包含的讲授与实践内容比例粗略划分为讲授型课程及实践型项目。我国实践技能培养以后一类为主,美国则两类并重。前一类也可被视为核心实践技能知识储备型课程,为实践项目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两类课程联系密切,相辅相成。  关键词:法学核心;实践技能课程;设置研究;美国法学院;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8-005
摘 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中,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总结了我党的革命经验,丰富并完善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研究。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对我们当前群众工作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我们所研究的党的群众工作,主要指的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为了实现历史任务,拥护党的政治路线,以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需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发动和宣传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