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测量了104个正常足和15个外翻足正位X线片的第一、二跖骨长度。正常第一跖骨长度,男性平均59.4mm,女性平均55mm。第二跖骨长度,男性平均60.8mm,女性平均63.6mm。第二跖骨与第一跖骨长度差,男性平均9.1mm,女性平均8.4mm。差值在5mm以下者,男性为21%,女性为22%。外翻足第一跖骨长度,男性平均57.5mm,女性平均54.8mm。第二跖骨长度,男性平均66.5mm,女
【机 构】
:
101400 北京怀柔县第一医院骨科,101400 北京怀柔县第一医院骨科,101400 北京怀柔县第一医院骨科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肘部尺神经半脱位的发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侧成人尸体肘部的尺神经位置进行解剖观察;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了854位正常人肘部尺神经的位置。结果:肘管深度为7.1±0.14mm(±s)。解剖观察发现,6侧肢体的尺神经在屈肘时发生半脱位,肘管深度平均为4.8mm。854位正常人肘部尺神经半脱位发生率为8.9%(76/854)。结论:绝大多数的肘部尺神经半脱位是先天性的。肘部尺神经半脱位
对63例腕部及前臂远端离断(完全性35例,不完全性28例)再植术后进行了2~25年(平均8.5年)的随访。结果不全离断再植术后的手关节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优良率为68%,完全离断为32%。切割伤(33例)、挤压伤(20例)及碾挫撕脱伤(10例)的TAM优良率分别为70%、60%和20%;指尖两点辨别觉分别为5.1±0.5mm、5.7±0.4mm和7.3±1.4
为探讨腰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原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10个成人正常腰椎间盘和5个病理腰椎间盘的弹性蛋白水解产生的具有特征性的五肽VGVPG的量进行了测定,从而确定腰椎间盘内弹性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弹性蛋白仅占正常椎间盘干重的1.741%±0.247%,且其在椎间盘内分布极不均匀。病理性腰椎间盘弹性蛋白的含量仅占其干重的0.956%±0.492%,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1),
本文报告3例罕见的新鲜性月骨、三角骨周围性腕骨轴向崩解症。该症是在腕的三个纵向功能解剖的基础上,遭受了以纵向为主兼有侧向偏斜的暴力而发生的。它的基本病变是月骨及三角骨与桡骨关系正常,而其余腕骨皆在其三个纵轴间发生崩解,致使患腕在结构上出现了严重紊乱。在这种复杂的病变中月骨和舟骨起着关键的作用,亦是腕骨轴向崩解的基础。本病在受伤机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上,均与月骨周围性脱位或创伤性腕骨轴向脱位有着
1982~1995年,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成功的治疗了21例外伤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并对6例肢体短缩者重建了肢体长度。21例均采用骨外固定器行骨断端加压固定,所有病例均行腓骨截骨术。合并肢体短缩者6例于同期或二期行胫骨上或下干骺端截骨延长术,以达到肢体长度的均衡。虽有再骨折、针道感染、钢针松动等并发症,但所有骨不连最终均达到愈合,创面感染快速得到控制。骨愈合时间3~11个月,平均5个半月。肢体短缩
自1988年11月~1994年12月,应用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89例。损伤原因为:摩托车撞击伤63例,机器牵拉伤21例,直接损伤5例。损伤类型为:上臂丛型47例,下臂丛型13例,全臂丛型2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周~6个月。神经移位方式主要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选用相应的移位方式。术后随访时间为1.5~6年。疗效最佳为膈神经移位,有效率达82.9%;其次为副神经,达66.7%;颈丛运动支
应用80-I型多功能外固定器跨踝关节超关节外固定治疗15例胫腓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伴踝关节骨折或脱位,结合软组织处理,预后优良率达90%以上。本治疗方式解决了胫腓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的固定困难,可使肢体恢复近正常长度,另外对踝关节起到弹性固定作用,有利于踝关节骨折、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功能重建。故作者认为该治疗方式是治疗伴有踝关节稳定系统破坏的胫腓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的可采用的手段之一。
肱骨髁间骨折为少见、难治性骨折。在影响手术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手术入路是人们关注的方面之一。作者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肘后入路显露的方法治疗该骨折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31.2岁。按照AO/ASIF分类:C12例,C22例,C38例。其中包括开放骨折2例。10例经5~42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以Cassbaum方法评价,优4例,良4例,可1例,功能明显障碍1例,未见截骨面愈合障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