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文字就是象形文字,甚至可以说受众对图片的追求,是一种文化的复古现象的展现。图片的直观性是如今已经被简化变形了的文字所不具有的,人们总是对形象的东西更容易接受。今天的世界已经走人读图时代。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图片的重要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文字。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达载体。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发快速,人们失去了充足的阅读时间,但接受新的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必然行为。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文化接受方式,抛弃文字的繁缛和抽象,取而代之的是图片带来的直观感受。读图,就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在面对受众接受意识发生转变后,结合时代背景而发展出的一种新形式。
把读图的影响带到平面媒体领域,最直观的结果就是新闻图片在媒体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早期的平面媒体受技术影响,图片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当时的报纸往往会出现整整一期没有一张照片的情况。这样的时代早已是过眼烟云,当下的报业环境。一份报纸如果没有照片支撑。读者便难以接受,报纸也会失去生命力,图片的好坏甚至成为决定一家报纸受众群体大小的关键。一张好的图片,可以让当天报纸的发行量迅速拉高;一张好的头版照片,可以让一家报社在当天的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备受关注。图片的受重视程度在迅速提高,重视图片也已经成为报业人的共识。
新闻图片带给人们的信息越来越多。新闻记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样一个行业的大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职业能力受到严峻考验,新闻记者如何面对这种考验,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张好的新闻图片的标准
从最根本的作品本身来考虑,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样的图片才是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如今在新闻界,对一张好照片的评判标准不一而足,甚至各种理论之间显得有些混乱和繁杂。即便如此,一张好照片的标准大的指导方向还是可以确定的。从本源上看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报纸(本文内将使用报纸这一概念来代表所有的平面媒体。下不赘述)这种印刷媒体传递新闻信息主要依靠两类符号:文字语言符号和视觉语言符号。视觉语言符号最主要的就是照片。照片作为语言符号能够传递信息的最原始状态,直观而形象,不需要读者进行复杂的解码和演绎,任何文化层次的人都能看懂新闻照片,并且轻松而快速。如何利用照片的这些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报纸的版面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传播方式问题。
新闻图片要起到纪实的作用。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图片要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样的照片是报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一图胜千言”,指的就是新闻图片能够以文字新闻所不具备的语言符号,形象地再现新闻发生现场的每一处细节,使读者得以最直观、最全面、最真实地看到事物的全貌。如果没有这些拍自第一现场的新闻图片,新闻传播的效果将会大大减弱。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新闻图片无疑是一种最生动、最真实的历史记录。
新闻图片要起到证实的作用。非独立使用的新闻图片具有证实文字报道的作用。这类照片是对新闻资源的充分发掘,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份报纸的读者来说,文字报道固然能够描绘新闻人物或事件的發展变化,能够阐述其意义,但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读者更喜欢通过直观而具象的画面来获取新闻内容。如果在阅读文字报道的同时能够使受众通过照片的形象性画面看到当时的真实场景。就能进一步提高报道内容的真实性。
新闻图片要起到视觉冲击的作用。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特别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文字报道难以达到的。在当今的报纸版面设计中,新闻图片已经被当做吸引读者的第一位要素得到编辑的充分重视。许多报纸的新闻版编排,首先考虑的就是选择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主打照片”,以较大的篇幅突出表现。一张优秀的图片足以让版面抓住读者的眼球。
新闻摄影记者的现场把握能力
如何在拍摄的过程中达到完美影像及有力传播的图片标准,需要摄影师的现场把握能力。
什么是现场?现场就是新闻发生的地方。突发新闻不一定是真正好的新闻。但是,突发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转瞬即逝,精彩瞬间可能在千万分之一秒就离你而去,它是锻炼摄影记者瞬间把握能力的绝佳时机,在这样的时刻,只有具备良好的现场把握能力的摄影师(这里包括文化积淀和认识水平),才能记录下最精彩的感人瞬间。
关于摄影师的现场把握能力,最关键的就是他在拍摄新闻图片时所具备的编辑意识。编辑意识就是摄影师在完成一张照片拍摄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画面本身的构图和光线,还要考虑如何来适应报纸的版面,要选取怎样的拍摄角度等。
从摄影的本源来看待摄影师的现场把握能力问题,就要追溯什么是摄影。英文摄影Photography一词源于希腊语phos(光线)和graphls(绘画、绘图)或graphs,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这很好地解释了摄影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光线和构图(尽管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有把握好了这两个元素,才能呈现出优秀的摄影作品。记者的现场把握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对这两个基础元素的把握。可正像所有的学科一样,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是难以把握,摄影中的光线和构图,从摄影术诞生至今近170年的历史中,一代代摄影师一直在这两点上努力完善着摄影语言。
光线在早期的黑白照片时期所体现出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即便到了数码彩色照片普及的今天,光线的使用也是摄影的重中之重。所谓的光线并非仅仅是将事物照亮,更重要的是巧妙地利用阴影的呈现,来将画面上的事物更立体地表现出来。相较于真实的事物,照片的劣势就在于它的平面感。这种平面感是因为照片本身形体的禁锢,如何在画面的呈现中来避免这种片面的呆板感,就是最关键的内容。利用光影的配合,把画面上的事物以一种更立体的形态展现出来,在光影的对比之下,让读者有见到真实的现实感觉。
新闻现场的内容并非都是对表现新闻主题有用的。摄影师在选取拍摄内容的时候,是根据主题的需要,选取更能表现主题的内容,在构图的过程中,把主体内容放在更突出的地方,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以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合理地搭配主体和环境,才能拍出好的新闻图片。如今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照片的剪裁和修改变得更加容易,但是摄影师在拍摄的同时就要将构图问题考虑清楚,不能一味地求太求全,将照片的编辑寄托于后期的裁剪之中。
新闻图片的细节表现
细节决定成败。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新闻图片的特征在于它的瞬间形象性,直观的瞬间形象性正是图片的优势所在,所以在判断图片的新闻价值的同时,必须考虑图片的形象价值。一幅新闻图片成功与否,除了新闻事件自身的新闻性以外,关键是看它的瞬间形象表现如何,是否抓拍到了感人的细节。
2002年6月10日,河南开封汽运六公司院内。一凶徒在凌晨1点许接连杀死7人后藏匿。6点多钟,记者驱车前往事发地点,正在采访时,潜伏在现场的凶徒从二楼跳下,用1尺多长的利刃连刺该公司经理周某。致周某当场死亡。作者在现场拍下了凶徒持刀杀人的瞬间。画面上凶徒用一把利刃正刺向受害者,这其中最重要的细节就是这把长刀,还有长刀上的血迹。如果在拍摄的时候没有选择好恰当的角度,让凶手或者受害者的身体遮挡住了凶器,那么画面将黯然失色。抓住了刀和血迹这个细节,就是这张图片成功的关键。细节总是转瞬即逝。保持自己的新闻敏锐性和理性,把握住细节发生的瞬间,是一个新闻摄影师的重要素质。
面对每天都在发生的各色新闻,摄影师要将手中的相机握得更紧。要明白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背负的职责和使命——记录历史。通过自己的相机,将最真实的现场以最丰富的图片语言展现给读者,就是一名新闻摄影师最重要的从业方式。
编校:赵亮
把读图的影响带到平面媒体领域,最直观的结果就是新闻图片在媒体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早期的平面媒体受技术影响,图片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当时的报纸往往会出现整整一期没有一张照片的情况。这样的时代早已是过眼烟云,当下的报业环境。一份报纸如果没有照片支撑。读者便难以接受,报纸也会失去生命力,图片的好坏甚至成为决定一家报纸受众群体大小的关键。一张好的图片,可以让当天报纸的发行量迅速拉高;一张好的头版照片,可以让一家报社在当天的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备受关注。图片的受重视程度在迅速提高,重视图片也已经成为报业人的共识。
新闻图片带给人们的信息越来越多。新闻记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样一个行业的大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职业能力受到严峻考验,新闻记者如何面对这种考验,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张好的新闻图片的标准
从最根本的作品本身来考虑,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样的图片才是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如今在新闻界,对一张好照片的评判标准不一而足,甚至各种理论之间显得有些混乱和繁杂。即便如此,一张好照片的标准大的指导方向还是可以确定的。从本源上看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报纸(本文内将使用报纸这一概念来代表所有的平面媒体。下不赘述)这种印刷媒体传递新闻信息主要依靠两类符号:文字语言符号和视觉语言符号。视觉语言符号最主要的就是照片。照片作为语言符号能够传递信息的最原始状态,直观而形象,不需要读者进行复杂的解码和演绎,任何文化层次的人都能看懂新闻照片,并且轻松而快速。如何利用照片的这些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报纸的版面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传播方式问题。
新闻图片要起到纪实的作用。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图片要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样的照片是报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一图胜千言”,指的就是新闻图片能够以文字新闻所不具备的语言符号,形象地再现新闻发生现场的每一处细节,使读者得以最直观、最全面、最真实地看到事物的全貌。如果没有这些拍自第一现场的新闻图片,新闻传播的效果将会大大减弱。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新闻图片无疑是一种最生动、最真实的历史记录。
新闻图片要起到证实的作用。非独立使用的新闻图片具有证实文字报道的作用。这类照片是对新闻资源的充分发掘,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份报纸的读者来说,文字报道固然能够描绘新闻人物或事件的發展变化,能够阐述其意义,但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读者更喜欢通过直观而具象的画面来获取新闻内容。如果在阅读文字报道的同时能够使受众通过照片的形象性画面看到当时的真实场景。就能进一步提高报道内容的真实性。
新闻图片要起到视觉冲击的作用。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特别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文字报道难以达到的。在当今的报纸版面设计中,新闻图片已经被当做吸引读者的第一位要素得到编辑的充分重视。许多报纸的新闻版编排,首先考虑的就是选择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主打照片”,以较大的篇幅突出表现。一张优秀的图片足以让版面抓住读者的眼球。
新闻摄影记者的现场把握能力
如何在拍摄的过程中达到完美影像及有力传播的图片标准,需要摄影师的现场把握能力。
什么是现场?现场就是新闻发生的地方。突发新闻不一定是真正好的新闻。但是,突发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转瞬即逝,精彩瞬间可能在千万分之一秒就离你而去,它是锻炼摄影记者瞬间把握能力的绝佳时机,在这样的时刻,只有具备良好的现场把握能力的摄影师(这里包括文化积淀和认识水平),才能记录下最精彩的感人瞬间。
关于摄影师的现场把握能力,最关键的就是他在拍摄新闻图片时所具备的编辑意识。编辑意识就是摄影师在完成一张照片拍摄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画面本身的构图和光线,还要考虑如何来适应报纸的版面,要选取怎样的拍摄角度等。
从摄影的本源来看待摄影师的现场把握能力问题,就要追溯什么是摄影。英文摄影Photography一词源于希腊语phos(光线)和graphls(绘画、绘图)或graphs,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这很好地解释了摄影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光线和构图(尽管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有把握好了这两个元素,才能呈现出优秀的摄影作品。记者的现场把握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对这两个基础元素的把握。可正像所有的学科一样,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是难以把握,摄影中的光线和构图,从摄影术诞生至今近170年的历史中,一代代摄影师一直在这两点上努力完善着摄影语言。
光线在早期的黑白照片时期所体现出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即便到了数码彩色照片普及的今天,光线的使用也是摄影的重中之重。所谓的光线并非仅仅是将事物照亮,更重要的是巧妙地利用阴影的呈现,来将画面上的事物更立体地表现出来。相较于真实的事物,照片的劣势就在于它的平面感。这种平面感是因为照片本身形体的禁锢,如何在画面的呈现中来避免这种片面的呆板感,就是最关键的内容。利用光影的配合,把画面上的事物以一种更立体的形态展现出来,在光影的对比之下,让读者有见到真实的现实感觉。
新闻现场的内容并非都是对表现新闻主题有用的。摄影师在选取拍摄内容的时候,是根据主题的需要,选取更能表现主题的内容,在构图的过程中,把主体内容放在更突出的地方,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以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合理地搭配主体和环境,才能拍出好的新闻图片。如今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照片的剪裁和修改变得更加容易,但是摄影师在拍摄的同时就要将构图问题考虑清楚,不能一味地求太求全,将照片的编辑寄托于后期的裁剪之中。
新闻图片的细节表现
细节决定成败。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新闻图片的特征在于它的瞬间形象性,直观的瞬间形象性正是图片的优势所在,所以在判断图片的新闻价值的同时,必须考虑图片的形象价值。一幅新闻图片成功与否,除了新闻事件自身的新闻性以外,关键是看它的瞬间形象表现如何,是否抓拍到了感人的细节。
2002年6月10日,河南开封汽运六公司院内。一凶徒在凌晨1点许接连杀死7人后藏匿。6点多钟,记者驱车前往事发地点,正在采访时,潜伏在现场的凶徒从二楼跳下,用1尺多长的利刃连刺该公司经理周某。致周某当场死亡。作者在现场拍下了凶徒持刀杀人的瞬间。画面上凶徒用一把利刃正刺向受害者,这其中最重要的细节就是这把长刀,还有长刀上的血迹。如果在拍摄的时候没有选择好恰当的角度,让凶手或者受害者的身体遮挡住了凶器,那么画面将黯然失色。抓住了刀和血迹这个细节,就是这张图片成功的关键。细节总是转瞬即逝。保持自己的新闻敏锐性和理性,把握住细节发生的瞬间,是一个新闻摄影师的重要素质。
面对每天都在发生的各色新闻,摄影师要将手中的相机握得更紧。要明白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背负的职责和使命——记录历史。通过自己的相机,将最真实的现场以最丰富的图片语言展现给读者,就是一名新闻摄影师最重要的从业方式。
编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