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视英语教学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补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影视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出现的问题,根据独立学院开设影视英语课程实践探讨如何进行影视英语的教学。
关键词:影视英语;教学;高校;非英语专业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很多高校在影视英语课程上给学生放映原版英文电影,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然而大部分学生反映在课堂上观看英文电影对提高英语水平没有明显的效果。笔者通过自身影视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讨论影视英语课程目标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规律性的问题。
一、影视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英文电影中的语言具有直观性、无准备性、自发性、句式多变、语感较强等特点,并包含了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高校中,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影视英语课程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文素养。然而,长期以来影视英语课程缺乏科学的教材,使得一些教师对影视英语教研工作不够重视,随意安排各教学环节,备课不够充分,上课过程中一味地给学生放映英文电影却不加任何讲解和点评,课后不布置相应的作业练习,学期末也没有好的测试手段测试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最终造成影视英语这门课程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影视英语课程的教学原则
影视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将是否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学影片选择根据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是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把握好影片选择的依据,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英语素质
语言是一种交际媒介,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语教师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英美国家特有的价值体系、民族特点等通过优秀的电影得以集中、形象地放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增加文化导入的内容。
3.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影视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需求,选择性地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并进行讲解,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活动。
4.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
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可以将理解、储存到产出之前的阶段称作“孵化期”。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讨论或课后作文,让学生在观看完影片后用英语表达要讨论的话题和写作练习,从而缩短孵化期。否则,影片中的大量俚语、表达方式就不能被学生吸收利用。
三、影视英语课程教学策略
影视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电影欣赏过程的规律,即准备、进入、共鸣性高潮、回味性延留等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给学生提供一部英文影片之前,教师应整理好影片中的俚语、生词、表达方式等,印发给学生,进行适度的讲解,让学生熟悉它们的用法,并用英语对影片的故事背景、演员及影片大意作简要介绍,为学生即将进行的观影活动扫清障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让他们在观影的同时注意发现那些与问题相关的线索。
2.进入阶段
进入阶段是影片欣赏的审美阶段,学生与影片交流感应,往往会被影片的审美幻觉牵引。教师可以在影片播放时暂停,针对看过的影片内容进行提问、讲解,让学生理解影片的内容,为他们继续欣赏影片打下基础。
3.共鸣性高潮阶段
影片欣赏过程中,学生往往伴随着情感的进入而与影片达到共鸣。教师可以采取通篇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进行通篇式的放映,保持影片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影片的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定位式的放映,让学生再次感受影片的亮点,加深理解,为回味性延留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之后的电影评论做好准备。
4.回味性延留阶段
电影结束后,学生的头脑中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影片中所获得的审美表象,这个阶段就是电影欣赏的延留阶段。它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学生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生发和玩味,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事先设计好习题和课堂讨论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英文电影中的语言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理想工具,也是学生了解熟悉外国文化的好材料。影视英语课程应当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司微.论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及策略[J].电影评介,2009(5).
作者简介:任静(1980— ),女,陕西铜川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研究。
关键词:影视英语;教学;高校;非英语专业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很多高校在影视英语课程上给学生放映原版英文电影,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然而大部分学生反映在课堂上观看英文电影对提高英语水平没有明显的效果。笔者通过自身影视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讨论影视英语课程目标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规律性的问题。
一、影视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英文电影中的语言具有直观性、无准备性、自发性、句式多变、语感较强等特点,并包含了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高校中,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影视英语课程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文素养。然而,长期以来影视英语课程缺乏科学的教材,使得一些教师对影视英语教研工作不够重视,随意安排各教学环节,备课不够充分,上课过程中一味地给学生放映英文电影却不加任何讲解和点评,课后不布置相应的作业练习,学期末也没有好的测试手段测试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最终造成影视英语这门课程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影视英语课程的教学原则
影视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将是否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学影片选择根据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是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把握好影片选择的依据,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英语素质
语言是一种交际媒介,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语教师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英美国家特有的价值体系、民族特点等通过优秀的电影得以集中、形象地放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增加文化导入的内容。
3.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影视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需求,选择性地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并进行讲解,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活动。
4.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
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可以将理解、储存到产出之前的阶段称作“孵化期”。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讨论或课后作文,让学生在观看完影片后用英语表达要讨论的话题和写作练习,从而缩短孵化期。否则,影片中的大量俚语、表达方式就不能被学生吸收利用。
三、影视英语课程教学策略
影视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电影欣赏过程的规律,即准备、进入、共鸣性高潮、回味性延留等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给学生提供一部英文影片之前,教师应整理好影片中的俚语、生词、表达方式等,印发给学生,进行适度的讲解,让学生熟悉它们的用法,并用英语对影片的故事背景、演员及影片大意作简要介绍,为学生即将进行的观影活动扫清障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让他们在观影的同时注意发现那些与问题相关的线索。
2.进入阶段
进入阶段是影片欣赏的审美阶段,学生与影片交流感应,往往会被影片的审美幻觉牵引。教师可以在影片播放时暂停,针对看过的影片内容进行提问、讲解,让学生理解影片的内容,为他们继续欣赏影片打下基础。
3.共鸣性高潮阶段
影片欣赏过程中,学生往往伴随着情感的进入而与影片达到共鸣。教师可以采取通篇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进行通篇式的放映,保持影片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影片的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定位式的放映,让学生再次感受影片的亮点,加深理解,为回味性延留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之后的电影评论做好准备。
4.回味性延留阶段
电影结束后,学生的头脑中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影片中所获得的审美表象,这个阶段就是电影欣赏的延留阶段。它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学生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生发和玩味,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事先设计好习题和课堂讨论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英文电影中的语言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理想工具,也是学生了解熟悉外国文化的好材料。影视英语课程应当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司微.论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及策略[J].电影评介,2009(5).
作者简介:任静(1980— ),女,陕西铜川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