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赛年度照片《信号》背后的故事
在名为《信号》的照片上,八个人在吉布提海滩上高举手机,深色的剪影在月光中闪现。镜头里,他们寻找的是空气中微弱的通讯信号;镜头外,他们重现的是走出非洲寻找新生活,在世界各地落脚的移民史。
美国摄影师约翰·斯坦梅耶尔凭借这张照片获得了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荷赛奖)的“年度照片奖”。照片上的人们来自非洲大陆,地理位置则是红海之滨的边缘—吉布提塔基拉哈湾。这是非洲通往欧洲或者中东的中转站。他们渴望更好的新生活,又对家乡有着依恋,依靠搜索到邻国索马里廉价信号的手机,来保持与家人唯一又虚弱的联系。
但获奖并不是约翰·斯坦梅耶尔的出发点,他要完成照片之外的故事。约翰·斯坦梅耶尔会和同为摄影师的朋友兼同事保罗·萨罗佩克一起,完成从东非前往南美的漫长旅程。在这条被叫做“走出伊甸园”(Out of Eden)的史诗般路线当中,他们已经走到了约旦,《信号》就拍摄于两人在吉布提海岸会合的时候。这当然不是路途中唯一的图片,但斯坦梅耶尔说:“那一刻相当独一无二,又是满月,没什么是假装出来的。当我拍下那张照片时,我感到有些奇特的东西发生了。”
“这是一张联系着许多其他故事的图片—它带来了关于科技、全球化、移民、贫困、绝望、疏远、人性等话题的讨论,用一种精致而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评委吉利恩·埃德尔斯坦评论道,他对这张蕴含了众多人类情绪的照片赞叹不已。和他持同样意见的评委很多,所以《信号》才会获奖。
的确,斯坦梅耶尔是习惯用照片讲故事的人,他是《时代杂志》和《美国国家地理》专职摄影师,在过去11年里一直在亚洲和中东专注于拍摄政治、人权问题的照片。他拿到过诸如罗伯特·卡帕摄影以及年度杂志摄影师等等大奖,而《信号》再一次让下个月即将年满50岁的他在业界声名鹊起。
比照片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他和萨罗佩克的旅行,后者打算用7年的时间从埃塞俄比亚走到智利,重现人类祖先走出非洲、穿越各大洲在世界各地落脚的移民史。在这一过程当中,斯坦梅耶尔偶尔会和自己口中的“超人同事”兼好友会合。吉布提是他们从埃塞俄比亚出发后的第一个碰面点。2013年1月22日开始,萨罗佩克便与骆驼成为了好朋友,同行的还有一位向导。斯坦梅耶尔与他分头行动,带着设备乘坐越野车也踏上旅程。他们之间的通讯方式是卫星电话,虽然并不频繁和畅通,但如约在同年3月于吉布提市会合。
萨罗佩克曾经两度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他给这段光是想想就觉得苦的旅行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走出伊甸园”。当然,他所说的“伊甸园”不是《圣经》当中亚当和夏娃的居住地,它没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来滋润土地,更没有撒满金子、珍珠和红玛瑙的沃土……这位美国摄影师最想探索和追求的,是人类在远古时代实现大迁徙的初衷—他们为什么会在200多万年前走出非洲?前往亚洲、欧洲以及美洲大陆?
近年来全世界包括美国人在认知人类本质和天性方面出现了偏差,即祖先们很久很久以前就生活在非洲,为什么现在和欧洲及美洲还处于物理距离和情感距离上的极度割裂状态。DNA上那条属于父亲的Y染色体具有着共同的祖先,为什么不能如同兄弟姐妹那样和平相处,不再有对抗和战争呢?连遗传分子学都成为促使加利福尼亚人萨罗佩克出发的动力,“我会沿着古人的足迹,从东非大裂谷出发,向右转入欧亚大陆。从中东开始,我会从小路穿越中亚抵达中国,然后向北前往西伯利亚。从那里,我会坐船去阿拉斯加,沿着美洲大陆南下,抵达最南端的火地岛。”
起点
很多年前,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家坦普莱顿就用DNA分析法指出,非洲的古人类曾经多次从他们繁衍生息的地方走出,其中最早一次要接近200万年前。之后在42万到84万年前,他们又“出走”了一次。也正是因为参考了这一分析的结果,萨罗佩克才离开家乡,飞往遥远的埃塞俄比亚。在这段“追忆远古的旅程”开始时,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同事斯坦梅耶尔也参与其中。
起点阿法尔是埃塞俄比亚北部的一个闭塞地区,虽然近年来因为发现古猿化石而备受世人关注,但它仍然不是人们心中的旅行圣地。它那糟糕的路况、干涸的沙漠、砂砾遍布的山地、凌乱的灌木丛甚至可能出现的劫匪,都会让人熄灭了心中想要去探索的火焰。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来自山区的本地人却勇敢地行走着。他们要去中东或者欧洲,怀着想要改变人生的梦想。“沙特的工资是每个月4000埃塞俄比亚比尔,差不多200美元。”一位老人一边说,一边搅拌着大麦粥。他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蛇头”,要带领15个男人通过吉布提到沙特。“这是令人满意的数字,是我们留在这里的两倍。”
或许和萨罗佩克相比,这些人的征程并不算漫长。但他们的前途却比美国摄影师更加艰辛,因为他们不知道前方到底是“流着奶和蜜的恩赐之地”,还是冰冷的枪炮和子弹。“是的,到了也门会非常困难,他们会用刀和枪杀死我们。去年在也门,有盗贼刺死了一个工人,把他的尸体扔进井里。”
史前的非洲人凭借着生存本能离开,想要去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如今人类已经进化了上百万年,他们在同一地区的后代竟然还要倚仗同样的力量做同样的事情,面对的还是同样未知的世界。“他们就像以黑夜为底料雕刻出来的灰色浮雕,”萨罗佩克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5个、12个、20个……他们排成一列纵队,经过我们的营地。最开始,我还试图搞清楚他们的人数,但到90的时候,我放弃了。沿着他们行进的方向,扬起一片烟尘。”
中转站
这些趁着夜色赶路的人,被当地牧民称为“哈海”,意思是“风中的人”。当风吹过他们的破烂的长袍,略过他们哀伤却又带着一丝希望的面庞时,每个人都会为这样的场面动容。而萨罗佩克和斯坦梅耶尔则是这群迁徙人群的最好记录者,所有的故事都在他们的照相机和博客里。
和“哈海”一起,萨罗佩克走出埃塞俄比亚,前往吉布提。“沸腾的蒸锅”,这是吉布提在阿法尔语里的意思。它位于非洲东部亚丁湾西岸,扼住了红海入印度洋的要道,西南、西部和北部三面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则与索马里接壤。每一个要去中东和欧洲的人,都要通过这里中转,无论他们是风尘仆仆的移民还是落魄到15天没洗澡的摄影师。 “这里充斥着当今世纪的探险者、流浪者、忏悔者和孤儿遗留下来的大量废弃物。”出到吉布提,美国人这样形容自己所见到的场面。“在前面跨越边境的某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供来自非洲各地的劳工出入的漏斗,你可以叫它‘瓶颈’。这些劳工也是步行者,他们前往的方向是也门、沙特阿拉伯、迪拜。他们的目的与那些走出非洲的人类祖先不同,不是去用投石器猎取羚羊。当然,也和我们这种有点滑稽的目的不一样。他们是为了一块坚硬的面包而去出卖自己的力气和自己的身体。”
在这些人当中,有来自埃塞俄比亚山区的“哈海”,还有从索马里废墟中逃出来的难民,甚至包括一些厄立特里亚军队的逃兵。他们都是些年轻力壮的男子,也有一小部分和他们同样强悍的女人。“穿越沙漠是非常艰难而残忍的事情,”萨罗佩克说,“总会有人因为饥渴而在途中丧命。即使来到吉布提,也有可能很难实现偷渡的愿望。可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源源不断地从东非各地赶来,一年差不多有10万人用这种方式逃离。”
可是,红海上的船只数目有限。在有限的船只中,能够冒险提供给他们一方狭小容身空间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大量人群滞留在吉布提,他们掐在这个“瓶颈”当中,既走不开也不回不去。但家乡总有人在担心他们的安全,手机就成了唯一的联系途径。可吉布提的手机通讯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于是这些远离故土的流浪者只能再一次趁着夜色,来到吉布提的海滩上,高举手机搜寻索马里的廉价信号。在月光的反射下,他们的手机屏幕闪着星星般的光芒。不知道他们在山上、高原上或者废墟上的家人,是不是也在看着同一片月光,期待着来自远行的人们的信号?
终点
在吉布提,斯坦梅耶尔赶上了萨罗佩克。他们在那里盘桓了一些时间,尽可能地用镜头去纪录当代人类历史上的这种带着悲剧色彩的迁徙。其中,前者的《信号》打动了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奖的众多评委,赢得2013年的“年度图片奖”。
可是除了获奖的照片,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可以和全世界分享:例如沙漠中细瘦的骆驼和它们身前同样细瘦的男人,例如一些穿着廉价塑料凉鞋的人们围着正在使用苹果电脑上传照片的斯坦梅耶尔,例如埃塞俄比亚移民眼中的“黄金之地”沙特被遗忘的村庄……萨罗佩克和斯坦梅耶尔并不是为了获奖才拍照,他们是在纪录一个时代。他们所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当中,都蕴含着荷赛奖评委吉利恩·埃德尔斯坦评论《信号》时所说的内容:“它带来了关于科技、全球化、移民、贫困、绝望、疏远、人性等话题的讨论。”
也正是因为越来越深刻地了解到这一点,所以萨罗佩克才会不停地继续行走。在告别吉布提之后,他来到了沙特。“天色开始亮了起来,初升的太阳像是个蜂巢,没有带来多少热量。我们在沙漠里行走,身后的脚印很快被风刮来的沙子盖住,我们用身体在书写故事。”他在2013年8月16日的博客里写道。
转过年来的1月份,他已经抵达约旦,来到一片当年纳巴泰人居住过的城市。当然,经过千年来的风沙侵蚀,那里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这让萨罗佩克想起来1888年威尔士旅行家查尔斯·蒙塔古·道蒂,后者是著名的诗人和地理学家。他当年就沿着这条路进行探险,写出的《Travels in Arabia Deserta》(阿拉伯沙漠旅行记)就像是一部中东旅行圣经。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是说没有水、触目可及都是锈红色的岩石和斜坡。”美国摄影师写道,“2000年前,纳巴泰人的国王竟然可以修建出如此复杂和伟大的堡垒,还孕育了繁荣的文化,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历史。他们除了盖堡垒,在绿洲上兴建家园,树立高高的瞭望塔。他们发现并且把守着一条重要的中东通道,而十几个世纪之后乳香依然从这条路上源源不断地被运向东方。”
显然,无论是几百万年前古人的“出走”,还是几千年前因为物资交换而兴起的城市,又或是当今时代追寻两倍工资的“哈海”,人类想要过更好生活的本能从未改变。对于这一现象,和道蒂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另一位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一个最好的理论和解释—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所以,除了真正意义上要走一遍“古人路线”之外,萨罗佩克将自己的终点定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抵达1831年达尔文搭乘“小猎犬号”从南美洲出发重新认识世界的地方。
约翰·斯坦梅耶尔
(John Stanmeyer)
来自VII图片社的美国摄影师,同时也为《国家地理》杂志进行图片创作,凭借照片《信号》摘得了第57届“荷赛”的“年度照片奖”。他并非为获奖而拍照,且在最后一分钟才决定投稿,“走出伊甸园”是他觉得更重要的项目。不过奖项让他在今后的拍摄中有些特权,只不过照片的意义让他也觉得除了完成工作,也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
保罗·萨罗佩克
(Paul Salopek)
《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摄影记者,两度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51岁 的他开启了“走出伊甸园”的旅程。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奈特基金会和普利策危 机报道中心赞助。他计划每年为自己的旅程撰写一篇报道,他已经走过约2100公里,跨越5个语区,40本笔记本写满他的心情,也对4只骆驼道过再见,未来还有32000公里等 着他。
在名为《信号》的照片上,八个人在吉布提海滩上高举手机,深色的剪影在月光中闪现。镜头里,他们寻找的是空气中微弱的通讯信号;镜头外,他们重现的是走出非洲寻找新生活,在世界各地落脚的移民史。
美国摄影师约翰·斯坦梅耶尔凭借这张照片获得了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荷赛奖)的“年度照片奖”。照片上的人们来自非洲大陆,地理位置则是红海之滨的边缘—吉布提塔基拉哈湾。这是非洲通往欧洲或者中东的中转站。他们渴望更好的新生活,又对家乡有着依恋,依靠搜索到邻国索马里廉价信号的手机,来保持与家人唯一又虚弱的联系。
但获奖并不是约翰·斯坦梅耶尔的出发点,他要完成照片之外的故事。约翰·斯坦梅耶尔会和同为摄影师的朋友兼同事保罗·萨罗佩克一起,完成从东非前往南美的漫长旅程。在这条被叫做“走出伊甸园”(Out of Eden)的史诗般路线当中,他们已经走到了约旦,《信号》就拍摄于两人在吉布提海岸会合的时候。这当然不是路途中唯一的图片,但斯坦梅耶尔说:“那一刻相当独一无二,又是满月,没什么是假装出来的。当我拍下那张照片时,我感到有些奇特的东西发生了。”
“这是一张联系着许多其他故事的图片—它带来了关于科技、全球化、移民、贫困、绝望、疏远、人性等话题的讨论,用一种精致而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评委吉利恩·埃德尔斯坦评论道,他对这张蕴含了众多人类情绪的照片赞叹不已。和他持同样意见的评委很多,所以《信号》才会获奖。
的确,斯坦梅耶尔是习惯用照片讲故事的人,他是《时代杂志》和《美国国家地理》专职摄影师,在过去11年里一直在亚洲和中东专注于拍摄政治、人权问题的照片。他拿到过诸如罗伯特·卡帕摄影以及年度杂志摄影师等等大奖,而《信号》再一次让下个月即将年满50岁的他在业界声名鹊起。
比照片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他和萨罗佩克的旅行,后者打算用7年的时间从埃塞俄比亚走到智利,重现人类祖先走出非洲、穿越各大洲在世界各地落脚的移民史。在这一过程当中,斯坦梅耶尔偶尔会和自己口中的“超人同事”兼好友会合。吉布提是他们从埃塞俄比亚出发后的第一个碰面点。2013年1月22日开始,萨罗佩克便与骆驼成为了好朋友,同行的还有一位向导。斯坦梅耶尔与他分头行动,带着设备乘坐越野车也踏上旅程。他们之间的通讯方式是卫星电话,虽然并不频繁和畅通,但如约在同年3月于吉布提市会合。
萨罗佩克曾经两度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他给这段光是想想就觉得苦的旅行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走出伊甸园”。当然,他所说的“伊甸园”不是《圣经》当中亚当和夏娃的居住地,它没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来滋润土地,更没有撒满金子、珍珠和红玛瑙的沃土……这位美国摄影师最想探索和追求的,是人类在远古时代实现大迁徙的初衷—他们为什么会在200多万年前走出非洲?前往亚洲、欧洲以及美洲大陆?
近年来全世界包括美国人在认知人类本质和天性方面出现了偏差,即祖先们很久很久以前就生活在非洲,为什么现在和欧洲及美洲还处于物理距离和情感距离上的极度割裂状态。DNA上那条属于父亲的Y染色体具有着共同的祖先,为什么不能如同兄弟姐妹那样和平相处,不再有对抗和战争呢?连遗传分子学都成为促使加利福尼亚人萨罗佩克出发的动力,“我会沿着古人的足迹,从东非大裂谷出发,向右转入欧亚大陆。从中东开始,我会从小路穿越中亚抵达中国,然后向北前往西伯利亚。从那里,我会坐船去阿拉斯加,沿着美洲大陆南下,抵达最南端的火地岛。”
起点
很多年前,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家坦普莱顿就用DNA分析法指出,非洲的古人类曾经多次从他们繁衍生息的地方走出,其中最早一次要接近200万年前。之后在42万到84万年前,他们又“出走”了一次。也正是因为参考了这一分析的结果,萨罗佩克才离开家乡,飞往遥远的埃塞俄比亚。在这段“追忆远古的旅程”开始时,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同事斯坦梅耶尔也参与其中。
起点阿法尔是埃塞俄比亚北部的一个闭塞地区,虽然近年来因为发现古猿化石而备受世人关注,但它仍然不是人们心中的旅行圣地。它那糟糕的路况、干涸的沙漠、砂砾遍布的山地、凌乱的灌木丛甚至可能出现的劫匪,都会让人熄灭了心中想要去探索的火焰。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来自山区的本地人却勇敢地行走着。他们要去中东或者欧洲,怀着想要改变人生的梦想。“沙特的工资是每个月4000埃塞俄比亚比尔,差不多200美元。”一位老人一边说,一边搅拌着大麦粥。他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蛇头”,要带领15个男人通过吉布提到沙特。“这是令人满意的数字,是我们留在这里的两倍。”
或许和萨罗佩克相比,这些人的征程并不算漫长。但他们的前途却比美国摄影师更加艰辛,因为他们不知道前方到底是“流着奶和蜜的恩赐之地”,还是冰冷的枪炮和子弹。“是的,到了也门会非常困难,他们会用刀和枪杀死我们。去年在也门,有盗贼刺死了一个工人,把他的尸体扔进井里。”
史前的非洲人凭借着生存本能离开,想要去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如今人类已经进化了上百万年,他们在同一地区的后代竟然还要倚仗同样的力量做同样的事情,面对的还是同样未知的世界。“他们就像以黑夜为底料雕刻出来的灰色浮雕,”萨罗佩克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5个、12个、20个……他们排成一列纵队,经过我们的营地。最开始,我还试图搞清楚他们的人数,但到90的时候,我放弃了。沿着他们行进的方向,扬起一片烟尘。”
中转站
这些趁着夜色赶路的人,被当地牧民称为“哈海”,意思是“风中的人”。当风吹过他们的破烂的长袍,略过他们哀伤却又带着一丝希望的面庞时,每个人都会为这样的场面动容。而萨罗佩克和斯坦梅耶尔则是这群迁徙人群的最好记录者,所有的故事都在他们的照相机和博客里。
和“哈海”一起,萨罗佩克走出埃塞俄比亚,前往吉布提。“沸腾的蒸锅”,这是吉布提在阿法尔语里的意思。它位于非洲东部亚丁湾西岸,扼住了红海入印度洋的要道,西南、西部和北部三面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则与索马里接壤。每一个要去中东和欧洲的人,都要通过这里中转,无论他们是风尘仆仆的移民还是落魄到15天没洗澡的摄影师。 “这里充斥着当今世纪的探险者、流浪者、忏悔者和孤儿遗留下来的大量废弃物。”出到吉布提,美国人这样形容自己所见到的场面。“在前面跨越边境的某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供来自非洲各地的劳工出入的漏斗,你可以叫它‘瓶颈’。这些劳工也是步行者,他们前往的方向是也门、沙特阿拉伯、迪拜。他们的目的与那些走出非洲的人类祖先不同,不是去用投石器猎取羚羊。当然,也和我们这种有点滑稽的目的不一样。他们是为了一块坚硬的面包而去出卖自己的力气和自己的身体。”
在这些人当中,有来自埃塞俄比亚山区的“哈海”,还有从索马里废墟中逃出来的难民,甚至包括一些厄立特里亚军队的逃兵。他们都是些年轻力壮的男子,也有一小部分和他们同样强悍的女人。“穿越沙漠是非常艰难而残忍的事情,”萨罗佩克说,“总会有人因为饥渴而在途中丧命。即使来到吉布提,也有可能很难实现偷渡的愿望。可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源源不断地从东非各地赶来,一年差不多有10万人用这种方式逃离。”
可是,红海上的船只数目有限。在有限的船只中,能够冒险提供给他们一方狭小容身空间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大量人群滞留在吉布提,他们掐在这个“瓶颈”当中,既走不开也不回不去。但家乡总有人在担心他们的安全,手机就成了唯一的联系途径。可吉布提的手机通讯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于是这些远离故土的流浪者只能再一次趁着夜色,来到吉布提的海滩上,高举手机搜寻索马里的廉价信号。在月光的反射下,他们的手机屏幕闪着星星般的光芒。不知道他们在山上、高原上或者废墟上的家人,是不是也在看着同一片月光,期待着来自远行的人们的信号?
终点
在吉布提,斯坦梅耶尔赶上了萨罗佩克。他们在那里盘桓了一些时间,尽可能地用镜头去纪录当代人类历史上的这种带着悲剧色彩的迁徙。其中,前者的《信号》打动了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奖的众多评委,赢得2013年的“年度图片奖”。
可是除了获奖的照片,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可以和全世界分享:例如沙漠中细瘦的骆驼和它们身前同样细瘦的男人,例如一些穿着廉价塑料凉鞋的人们围着正在使用苹果电脑上传照片的斯坦梅耶尔,例如埃塞俄比亚移民眼中的“黄金之地”沙特被遗忘的村庄……萨罗佩克和斯坦梅耶尔并不是为了获奖才拍照,他们是在纪录一个时代。他们所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当中,都蕴含着荷赛奖评委吉利恩·埃德尔斯坦评论《信号》时所说的内容:“它带来了关于科技、全球化、移民、贫困、绝望、疏远、人性等话题的讨论。”
也正是因为越来越深刻地了解到这一点,所以萨罗佩克才会不停地继续行走。在告别吉布提之后,他来到了沙特。“天色开始亮了起来,初升的太阳像是个蜂巢,没有带来多少热量。我们在沙漠里行走,身后的脚印很快被风刮来的沙子盖住,我们用身体在书写故事。”他在2013年8月16日的博客里写道。
转过年来的1月份,他已经抵达约旦,来到一片当年纳巴泰人居住过的城市。当然,经过千年来的风沙侵蚀,那里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这让萨罗佩克想起来1888年威尔士旅行家查尔斯·蒙塔古·道蒂,后者是著名的诗人和地理学家。他当年就沿着这条路进行探险,写出的《Travels in Arabia Deserta》(阿拉伯沙漠旅行记)就像是一部中东旅行圣经。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是说没有水、触目可及都是锈红色的岩石和斜坡。”美国摄影师写道,“2000年前,纳巴泰人的国王竟然可以修建出如此复杂和伟大的堡垒,还孕育了繁荣的文化,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历史。他们除了盖堡垒,在绿洲上兴建家园,树立高高的瞭望塔。他们发现并且把守着一条重要的中东通道,而十几个世纪之后乳香依然从这条路上源源不断地被运向东方。”
显然,无论是几百万年前古人的“出走”,还是几千年前因为物资交换而兴起的城市,又或是当今时代追寻两倍工资的“哈海”,人类想要过更好生活的本能从未改变。对于这一现象,和道蒂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另一位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一个最好的理论和解释—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所以,除了真正意义上要走一遍“古人路线”之外,萨罗佩克将自己的终点定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抵达1831年达尔文搭乘“小猎犬号”从南美洲出发重新认识世界的地方。
约翰·斯坦梅耶尔
(John Stanmeyer)
来自VII图片社的美国摄影师,同时也为《国家地理》杂志进行图片创作,凭借照片《信号》摘得了第57届“荷赛”的“年度照片奖”。他并非为获奖而拍照,且在最后一分钟才决定投稿,“走出伊甸园”是他觉得更重要的项目。不过奖项让他在今后的拍摄中有些特权,只不过照片的意义让他也觉得除了完成工作,也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
保罗·萨罗佩克
(Paul Salopek)
《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摄影记者,两度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51岁 的他开启了“走出伊甸园”的旅程。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奈特基金会和普利策危 机报道中心赞助。他计划每年为自己的旅程撰写一篇报道,他已经走过约2100公里,跨越5个语区,40本笔记本写满他的心情,也对4只骆驼道过再见,未来还有32000公里等 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