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 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对数学的热爱等. 本文从情景教学的含义及意义的理论出发,指出具体的措施来保证情境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情境 实践探索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及意义
1. 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即情景、境地,亦即环境.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情境”就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教学材料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数学生活环境.
而“情境教学”,是指一种特有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动机等非认知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数学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数学教学应有的位置之上;以“境”为 纬 ,通过各种生动、具体,或感性、或理性、或二者相融合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创设,拉近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数学变成“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2. 情境教学的意义. 学科情境课程通过为学生提供优化的情境空间,渲染一种优美的、智能的、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贴近的、富有情感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 其基本特点是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强调以热烈的气氛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得到主动发展.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看,情境课程展现出的实际上是一种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的,以具体生动、发展变化的情境为基点,融知识、经验、活动、价值观等课程要素于一体的新的课程设计观. 而近两年来已大刀阔斧进行着的新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及核心内容,就是“四个调整”:调整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调整师生关系、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以及“五个转变”:从重视老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 很显然,情境课程的出现,对中小学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情境教学策略探索及操作
情境创设主要是对教科书中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和对现实生活的挖掘. 教材不是完美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也不是标准答案. 爱因斯坦曾说过,“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而不是用书本”. 作为课程资源的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情境,但又不迷信教材,只要认为你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取得原有教学情境的教育价值而又更符合学生实际,就应大胆地创设新的情境. 这里只粗略地介绍几种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多的情境创设的方法.
1. 现实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 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活力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形象的丰富感知中,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形成对数学的认识,建构起富有个性的数学认知系统. 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 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实验活动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与其他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作好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即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构成数学智力的结构和态度的基础. 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从通常的学校生活中无法获取的但对于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能够沟通学生的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动手实践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3. 游戏情境.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4. 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一个好的疑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智慧. 相反,教师在课堂中平铺直叙,不考虑设置一些好的问题,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也不会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刘芳,靳玉乐,宋乃庆等.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吕世虎,石永生主编.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马复.认识新课程意义下的数学教材[J].数学教育学报,2005(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情境 实践探索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及意义
1. 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即情景、境地,亦即环境.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情境”就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教学材料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数学生活环境.
而“情境教学”,是指一种特有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动机等非认知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数学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数学教学应有的位置之上;以“境”为 纬 ,通过各种生动、具体,或感性、或理性、或二者相融合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创设,拉近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数学变成“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2. 情境教学的意义. 学科情境课程通过为学生提供优化的情境空间,渲染一种优美的、智能的、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贴近的、富有情感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 其基本特点是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强调以热烈的气氛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得到主动发展.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看,情境课程展现出的实际上是一种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的,以具体生动、发展变化的情境为基点,融知识、经验、活动、价值观等课程要素于一体的新的课程设计观. 而近两年来已大刀阔斧进行着的新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及核心内容,就是“四个调整”:调整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调整师生关系、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以及“五个转变”:从重视老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 很显然,情境课程的出现,对中小学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情境教学策略探索及操作
情境创设主要是对教科书中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和对现实生活的挖掘. 教材不是完美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也不是标准答案. 爱因斯坦曾说过,“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而不是用书本”. 作为课程资源的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情境,但又不迷信教材,只要认为你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取得原有教学情境的教育价值而又更符合学生实际,就应大胆地创设新的情境. 这里只粗略地介绍几种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多的情境创设的方法.
1. 现实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 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活力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形象的丰富感知中,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形成对数学的认识,建构起富有个性的数学认知系统. 只有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 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实验活动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与其他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作好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即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构成数学智力的结构和态度的基础. 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从通常的学校生活中无法获取的但对于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能够沟通学生的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动手实践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3. 游戏情境.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4. 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一个好的疑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智慧. 相反,教师在课堂中平铺直叙,不考虑设置一些好的问题,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也不会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刘芳,靳玉乐,宋乃庆等.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吕世虎,石永生主编.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马复.认识新课程意义下的数学教材[J].数学教育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