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并且对我国现代文化甚至全国的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代表着我国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传统文化也有所不同,在某个地区的特定文化遗产中,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十分优秀的组成部分。如果深析我国的地方传统文化,从而在校本课程中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并且渗透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培养学生们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在高中校本课程中的融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也有所不同,在某个地区的特定文化遗产中,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区域传统观文化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充分结合这些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得学生的课堂不再那么生硬,变得更灵动,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也更加丰富,从而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形成。
一、基于区域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根据课程的改革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作出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区域发展都有其各自的不同之处,在依据国家总体课程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从而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中,能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是一个有效措施。
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方面,《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对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要发扬和继承,对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也要吸取和借鉴。”在2014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加大弘扬力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不断深入人心,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纲要也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不断弘扬并且继承,这种弘扬和继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学习中慢慢渗透,高中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现在有很多专家和相关机构想要研究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价值。身为一名老师,对皮影戏在课程中的价值需要深入研究。我县的道情皮影戏历史悠久,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欣赏性。陇东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地区,所以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说,是非常充分的资源。
二、如何改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融入
(一)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分析视角的改进
想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中,首先对其分析的视角进行确立。对于目前校本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来看,可以从课程结构先进行改进。课程结构就是针对学生在校的时间安排,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文化融合体系,也就是把散乱没计划的课程结构进行整合完善。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实现路径的改进
泰勒在课程的原理上有个观点,在课程的安排中有四个过程:目标的制定、经验的选择、组织经验和组织评价。根据泰勒的观点,基于具体现状,站在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来看,可以在这四个层次来分别阐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增加有效性。
1.确定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对于课程的选择、实施、组织和评价起到导向作用。可以单设出一门课程,来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教授,但也要首先确立目标。除了总体目标之外,具体文体形式等目标也要明确,从而能够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
2.单独撰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教材。
课程目标可直接体现到教材中,承载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很重要。所以,想对传统文化加以传承,要设立专门的课程,撰写专门的教材。
3.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专门课型。
课堂的教学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只是嘴上喊喊,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并且通过学习得以实现。所以,要顺应校本课程的继承要求,需要建立专门课型。详细来说,就是要按照文言文特征,按照传承要求来设计课程和进程。
4.加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中,有着很多功能:导向、督促、激励、鉴定等等。因此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如果加强课程评价,能够保障传统文化单独设立在校本课程中。结合目前我国在教育方面的现状,除了要把继承传统文化纳入到校本课程之外,还要纳入考试中,以合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考虑到这一点,《纲要》中也提出了建议:“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在我国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在中考和高考等重要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增加。比如说,上海、北京等地的高考改革中,语文成绩的比重增加,尤其是在传统文化考试方面的分数,明确提出了分数的增加。再比如说在2015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特长生的招收中,都加入了国学特长生的招收。另外,2016年高考改革中又提出了增加语文科目的分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分数的增加还需进一步研究。上述这些举措,对单独设立一门专门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是十分有利的。
校本课程开发中,要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学校方也要对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并且积极汲取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建议。对于家长的参与,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进行,比如说定期的家长会、校长公开信箱、教师意见簿等途径。如环县道情皮影戏高中校本课程,使得课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宽。
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设立专门的校本课程,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初步传承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会得到经验和不同的感悟。当然,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例如在校本课程的撰写原则和体系化上,各个学校之間的相互交流与资源共享,老师与家长的联动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确定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课程目标,单独撰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教材,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专门课型,加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评价,从而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附注:甘肃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GS【2016】GHB1667系列成果。
(编辑:李艳松)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也有所不同,在某个地区的特定文化遗产中,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区域传统观文化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充分结合这些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得学生的课堂不再那么生硬,变得更灵动,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也更加丰富,从而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形成。
一、基于区域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根据课程的改革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作出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区域发展都有其各自的不同之处,在依据国家总体课程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从而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中,能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是一个有效措施。
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方面,《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对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要发扬和继承,对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也要吸取和借鉴。”在2014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加大弘扬力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不断深入人心,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纲要也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不断弘扬并且继承,这种弘扬和继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学习中慢慢渗透,高中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现在有很多专家和相关机构想要研究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价值。身为一名老师,对皮影戏在课程中的价值需要深入研究。我县的道情皮影戏历史悠久,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欣赏性。陇东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地区,所以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说,是非常充分的资源。
二、如何改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融入
(一)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分析视角的改进
想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中,首先对其分析的视角进行确立。对于目前校本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来看,可以从课程结构先进行改进。课程结构就是针对学生在校的时间安排,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文化融合体系,也就是把散乱没计划的课程结构进行整合完善。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实现路径的改进
泰勒在课程的原理上有个观点,在课程的安排中有四个过程:目标的制定、经验的选择、组织经验和组织评价。根据泰勒的观点,基于具体现状,站在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来看,可以在这四个层次来分别阐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增加有效性。
1.确定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对于课程的选择、实施、组织和评价起到导向作用。可以单设出一门课程,来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教授,但也要首先确立目标。除了总体目标之外,具体文体形式等目标也要明确,从而能够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
2.单独撰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教材。
课程目标可直接体现到教材中,承载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很重要。所以,想对传统文化加以传承,要设立专门的课程,撰写专门的教材。
3.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专门课型。
课堂的教学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只是嘴上喊喊,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并且通过学习得以实现。所以,要顺应校本课程的继承要求,需要建立专门课型。详细来说,就是要按照文言文特征,按照传承要求来设计课程和进程。
4.加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中,有着很多功能:导向、督促、激励、鉴定等等。因此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如果加强课程评价,能够保障传统文化单独设立在校本课程中。结合目前我国在教育方面的现状,除了要把继承传统文化纳入到校本课程之外,还要纳入考试中,以合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考虑到这一点,《纲要》中也提出了建议:“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在我国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在中考和高考等重要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增加。比如说,上海、北京等地的高考改革中,语文成绩的比重增加,尤其是在传统文化考试方面的分数,明确提出了分数的增加。再比如说在2015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特长生的招收中,都加入了国学特长生的招收。另外,2016年高考改革中又提出了增加语文科目的分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分数的增加还需进一步研究。上述这些举措,对单独设立一门专门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是十分有利的。
校本课程开发中,要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学校方也要对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并且积极汲取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建议。对于家长的参与,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进行,比如说定期的家长会、校长公开信箱、教师意见簿等途径。如环县道情皮影戏高中校本课程,使得课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宽。
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设立专门的校本课程,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初步传承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会得到经验和不同的感悟。当然,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例如在校本课程的撰写原则和体系化上,各个学校之間的相互交流与资源共享,老师与家长的联动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确定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课程目标,单独撰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教材,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专门课型,加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评价,从而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附注:甘肃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GS【2016】GHB1667系列成果。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