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技术,由此催生了大量的工作种类,以及一些特殊的工种,涌现了大量童工。首先介绍儿童的工作概况以及儿童观简述。再通过介绍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儿童的四种工作种类:学徒、见习水手、扫烟囱的儿童、纺纱厂的童工的工作基本状况来研究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儿童观。
关键词: 欧洲工业革命;儿童观;儿童工作
【中图分类号】 K 561.4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052-01
一、儿童工作与儿童观
(一)儿童工作概况 。
事实上,并非人们认为儿童工作是随着工业化而开始的,儿童在家庭中已经开始工作,帮忙做农活、看护、放样牲畜、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等,甚至有些父母为了生计,让子女退学以保证家庭劳动的正常进行。当然为了家庭收入让子女参加工作的事情也比比皆是。所以,儿童工作历史悠久。
直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业,对劳动量的大量需求导致各种类型的儿童工作产生,由此产生了大量童工。
(二)儿童观简述。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与教育观、教师观是紧密相连的。科学儿童观应该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出发点,并且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正确的对待儿童的态度应该是在合理的保护和照顾儿童的基础上,给儿童一定的自由空间和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让儿童自由自主的全面发展,并且应该注意儿童之间的差异性。
儿童是人生的最初阶段,对儿童和儿童观的研究和探索,是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是人类对自我存在的思索。有人类就有儿童,但这是儿童在客观事实层面上的存在,而不是儿童在人们主观概念中的存在。不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儿童在人们的主观概念这一层面被发现、认识,都是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的。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观大致可以归纳出三种,主要分为国家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和民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本文研究的儿童观,是从大众意识形态的层面出发进行探究的。
二、儿童工作
(一)学徒。
学徒制度的最初形态是父亲把自己的职业传授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在家庭范围内进行。随着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师傅在保障经济利益的目的下,开始招收学徒,传授技艺,以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熟练工人,使自己的职业发展下去。招收学徒往往是口头协议,有时也写成书面合同。这个过程就是把权利和责任由一个成年人转给另一个成年人。师傅负责学徒的衣食住行,传授技艺以及“教育”,这种教育的职能是要完全摒弃溺爱的。学徒要对师傅表现出“忠诚与服从”,强调未成年学徒工的完全附属性。他们都是免费补充进来的劳动大军,他们要听从师傅的教导,还要接受车间里其他同伴的玩笑和捉弄。
(二)见习水手。
儿童在12岁左右,船长的孩子要稍早一些,就可以由一个亲戚带着随船航行做小见习水手了。登船之前会进行人员登记并起草一份证书,一般来说,保证书的时间为三年,在此期间,船长须负责这个小见习水手的衣食住行。然而,一些真正需要关注的东西保证书上并提及,比如在船上饭食的质量,孩子们忍受冻疮的痛苦去拉吊索或攀爬桅杆去修补被风吹烂的船帆的情况,以及在海上随时殒命的危险情况。通常在海上遇险的小见习水手,人们时候只在船員名单旁加注“失踪”二字。在当时,只要不是孤儿院的孩子都厌恶这个职业,但是孤儿为了生存,往往无从选择。所以,见习水手基本都是来自孤儿院的孤儿。
(三)清扫烟囱的童工。
清扫烟囱的童工的由来是由于近代英国人特殊的房屋建造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由于1666年的伦敦大火,促使议会立法,对房屋烟囱的大小进行了严格规定。一般只有9× 14英寸大小,有些甚至小到6或8平方英寸。所以就需要身形娇小的男孩子来进行烟囱清扫的工作。当时德国市政也规定每年必须对壁炉烟囱进行通刷。
清扫烟囱的男孩最佳年龄是六岁,儿童在清扫烟囱时,由于空间的狭窄,空气的不流通,烟灰的飘扬,烟囱的温度过高,随着都面临着窒息与被烧伤的危险。既然工作如此艰难与危险,为何还是有大量清扫烟囱的童工?大多数被招聘的儿童都是来自山区的贫苦家庭或者是被抛弃的孤儿。这些六七岁男孩的父母很愿意把他们送出去工作,既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又可以满足儿童的温饱,即使儿童获得的报酬很低。
(四)纺纱工厂的童工。
很多工厂都存在雇佣童工的情况,但是大量童工的出现还是由于机械化纺织厂的大量涌现,18世纪70年代在英国出现首批机械化纺纱厂,然后是在法国、德国之后遍及整个欧洲。
在纺纱厂工作条件很差。第一,童工工作环境差,大多数纺纱厂通风设备不完善,照明条件差,防火设备差,噪音大。第二,童工工作强度大,纺纱厂的工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小时,加班的情况也再正常不过,大多数童工跟成人工时相当。第三,生活状况差,童工们没有良好的宿舍条件,饮食也满足不了儿童们的营养需求。总而言之,童工的居家环境和饮食条件较差,这才致使各种疾病威胁童工的身体,由此,给他们造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三、儿童工作中的儿童观
中世纪时期,受原罪说、预成论影响,认识不到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幼儿的特殊需要。但中世纪后期,随着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启蒙运动的开展,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尤其是对儿童心理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发现儿童、关注儿童。
但这些进步的思想仅仅停留在学者,上层社会之中。这是国家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对于生活贫苦的下层人士来说,满足基本生活的温饱需求才是他们的根本追求,遑论幼儿的教育了。下层社会的儿童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工作劳动。他们既得不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得不到老板与同事的照顾,这才是民主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总而言之,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儿童心理的研究发现、思想家们进步思想的宣传、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发现儿童、尊重儿童、了解儿童。但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儿童参与大量的工作进行劳作,身心都受到严重压力与损伤。他们没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得不到老板与同事的照顾、也未获得社会的救助、也没有条件去获得教育。所以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儿童观是现实落后于思想,民众还未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未认识到儿童的真正需要,未意识到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合编本)[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曹慧.透视与反思:晚晴之前婴戏图中的儿童观[ D].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虞永平.论儿童观[J].学前教育研究,1995,(3).
[4] 艾格勒.贝奇,多米尼亚.朱利亚.西方儿童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关键词: 欧洲工业革命;儿童观;儿童工作
【中图分类号】 K 561.4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052-01
一、儿童工作与儿童观
(一)儿童工作概况 。
事实上,并非人们认为儿童工作是随着工业化而开始的,儿童在家庭中已经开始工作,帮忙做农活、看护、放样牲畜、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等,甚至有些父母为了生计,让子女退学以保证家庭劳动的正常进行。当然为了家庭收入让子女参加工作的事情也比比皆是。所以,儿童工作历史悠久。
直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业,对劳动量的大量需求导致各种类型的儿童工作产生,由此产生了大量童工。
(二)儿童观简述。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与教育观、教师观是紧密相连的。科学儿童观应该是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出发点,并且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正确的对待儿童的态度应该是在合理的保护和照顾儿童的基础上,给儿童一定的自由空间和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让儿童自由自主的全面发展,并且应该注意儿童之间的差异性。
儿童是人生的最初阶段,对儿童和儿童观的研究和探索,是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是人类对自我存在的思索。有人类就有儿童,但这是儿童在客观事实层面上的存在,而不是儿童在人们主观概念中的存在。不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儿童在人们的主观概念这一层面被发现、认识,都是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的。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观大致可以归纳出三种,主要分为国家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和民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本文研究的儿童观,是从大众意识形态的层面出发进行探究的。
二、儿童工作
(一)学徒。
学徒制度的最初形态是父亲把自己的职业传授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在家庭范围内进行。随着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师傅在保障经济利益的目的下,开始招收学徒,传授技艺,以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熟练工人,使自己的职业发展下去。招收学徒往往是口头协议,有时也写成书面合同。这个过程就是把权利和责任由一个成年人转给另一个成年人。师傅负责学徒的衣食住行,传授技艺以及“教育”,这种教育的职能是要完全摒弃溺爱的。学徒要对师傅表现出“忠诚与服从”,强调未成年学徒工的完全附属性。他们都是免费补充进来的劳动大军,他们要听从师傅的教导,还要接受车间里其他同伴的玩笑和捉弄。
(二)见习水手。
儿童在12岁左右,船长的孩子要稍早一些,就可以由一个亲戚带着随船航行做小见习水手了。登船之前会进行人员登记并起草一份证书,一般来说,保证书的时间为三年,在此期间,船长须负责这个小见习水手的衣食住行。然而,一些真正需要关注的东西保证书上并提及,比如在船上饭食的质量,孩子们忍受冻疮的痛苦去拉吊索或攀爬桅杆去修补被风吹烂的船帆的情况,以及在海上随时殒命的危险情况。通常在海上遇险的小见习水手,人们时候只在船員名单旁加注“失踪”二字。在当时,只要不是孤儿院的孩子都厌恶这个职业,但是孤儿为了生存,往往无从选择。所以,见习水手基本都是来自孤儿院的孤儿。
(三)清扫烟囱的童工。
清扫烟囱的童工的由来是由于近代英国人特殊的房屋建造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由于1666年的伦敦大火,促使议会立法,对房屋烟囱的大小进行了严格规定。一般只有9× 14英寸大小,有些甚至小到6或8平方英寸。所以就需要身形娇小的男孩子来进行烟囱清扫的工作。当时德国市政也规定每年必须对壁炉烟囱进行通刷。
清扫烟囱的男孩最佳年龄是六岁,儿童在清扫烟囱时,由于空间的狭窄,空气的不流通,烟灰的飘扬,烟囱的温度过高,随着都面临着窒息与被烧伤的危险。既然工作如此艰难与危险,为何还是有大量清扫烟囱的童工?大多数被招聘的儿童都是来自山区的贫苦家庭或者是被抛弃的孤儿。这些六七岁男孩的父母很愿意把他们送出去工作,既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又可以满足儿童的温饱,即使儿童获得的报酬很低。
(四)纺纱工厂的童工。
很多工厂都存在雇佣童工的情况,但是大量童工的出现还是由于机械化纺织厂的大量涌现,18世纪70年代在英国出现首批机械化纺纱厂,然后是在法国、德国之后遍及整个欧洲。
在纺纱厂工作条件很差。第一,童工工作环境差,大多数纺纱厂通风设备不完善,照明条件差,防火设备差,噪音大。第二,童工工作强度大,纺纱厂的工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小时,加班的情况也再正常不过,大多数童工跟成人工时相当。第三,生活状况差,童工们没有良好的宿舍条件,饮食也满足不了儿童们的营养需求。总而言之,童工的居家环境和饮食条件较差,这才致使各种疾病威胁童工的身体,由此,给他们造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三、儿童工作中的儿童观
中世纪时期,受原罪说、预成论影响,认识不到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幼儿的特殊需要。但中世纪后期,随着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启蒙运动的开展,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尤其是对儿童心理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发现儿童、关注儿童。
但这些进步的思想仅仅停留在学者,上层社会之中。这是国家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对于生活贫苦的下层人士来说,满足基本生活的温饱需求才是他们的根本追求,遑论幼儿的教育了。下层社会的儿童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工作劳动。他们既得不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得不到老板与同事的照顾,这才是民主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总而言之,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儿童心理的研究发现、思想家们进步思想的宣传、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发现儿童、尊重儿童、了解儿童。但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儿童参与大量的工作进行劳作,身心都受到严重压力与损伤。他们没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得不到老板与同事的照顾、也未获得社会的救助、也没有条件去获得教育。所以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儿童观是现实落后于思想,民众还未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未认识到儿童的真正需要,未意识到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合编本)[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曹慧.透视与反思:晚晴之前婴戏图中的儿童观[ D].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虞永平.论儿童观[J].学前教育研究,1995,(3).
[4] 艾格勒.贝奇,多米尼亚.朱利亚.西方儿童史(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