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太极文化,是最代表中华文化精气神的智慧了。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维参照系中,没有种植太极文化的种子,所以,对其不了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应对中华文化里这样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因为,太极文化关乎我们人生之路的质量和份量,关乎我们身心健康的纯度和深度;关乎生命优化的宽度和长度。
既然是文化,就有了以文教化的意味在里边。用什么来教化,主要用传统文化中的圣贤思想、修身理念、太极修养。教是传承、传递、传播、传人之意,指的是过程;化是融合、混化、铸造、启迪之意,指的也是过程。教化的指向是人心,目的是让人心与圣贤为伍,牵手经典,亲近自然,净化身心,改变参照系,促进人的智慧和能力变成自由自觉。
有关太极文化的更全面的内涵,可阅读本人编著的《太极拳与人类文化》、《太极拳经典著述选读》、《太极拳发展简史》等著作;更应阅读笔者恩师王壮弘老师口述,本人和师兄整理的《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和王壮弘老师亲自撰写的《太极拳的智慧》等著作。
有的老前辈不主张写书,因为功夫到了一定阶段,每天都有新的进展,甚至“以今(天)否(定)昨(天)”;不过,这只是进入了有无境界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处在有为境界的时候,还是应该用语言表述的,也应该有入门的教程,这样,学者才能有路径而行太极之道啊!
在进入太极之道的时候,让我们简单地梳理一下太极拳的起源、基本要旨和太极智慧吧!
一、太极文化的起源
中华传统文化,绵绵五千年。这期间,所孕育的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宛如支撑中华大地的三大支柱,日久弥新;每个中国人,都应与之亲近,从中汲取生命智慧,寻找到成就事业的活力源泉。
太极拳的诞生,源于中华核心思维和思维模型太极伏羲“一画开天地”,画出了震古烁今的太极图,从此中华有了核心思维;周文王推演八卦,使得中华后代子孙能以六十四种思维模型来认知世界;孔子注解《易经》,给中华核心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模型安上了翅膀(十翼)。孔子还给中华核心思维命名了一个名字——太极。他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从此,太极这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智慧,融进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华的真正软实力,并细雨润无声地营养了儒学、道学、佛学、中医、风水、书画、武学,乃至中国人日常的发明创造。比如,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阴阳互济、毛笔的一硬一软、筷子使用时的一动一静、中国书法的折叠往复、中国画的“意象”气韵、中国菜之煎炒烹炸的恰到好处、太极剑之剑穗和剑身的一刚一柔等等;甚至,还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国家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俗……
有了太极这个思想,一定会诞生独属于中华的武学文练之大智慧——太极拳。
而太极拳的创立者们,在中华核心思维和认知模式光芒的照耀下,以河洛之理为依托,汲取佛家《易筋经》、《洗髓经》内壮之髓核和明心见性之精微体验;归纳儒家太极之理论内核和修身为本的心性学说;采撷道家天人合一的主张和炼气养性之方略,并以天地为师,法天择地,道法自然,象形取义,终于酿造出震古烁今的太极文化——我们把之归纳为太极拳架(动作招式)、太极内功心法(神意气之内在修为)、太极道统(儒释道文化和太极理论)——含三为一是太极文化的重要特征。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创始人为无数个“张三丰”——历代的太极拳实践家和实践者。
笔者的一位师兄,根据恩师王壮弘先生的论述,对是张三丰创拳之过程做了如下论述:
三丰这个“丰”字,是“堂”的简体字,也是当时就有的俗字,三横中间一竖,三横是“乾三连”的乾卦,中间一竖断开三连,成“坤六断”的坤卦,“丰”其实是简化了的乾坤。“三”代表“天地人”,“丰”代表“乾坤”,从“三丰”即“乾坤天地人”的意义来说,“三丰”实际上是宋明一个“道的符号”多于是一个“人物”的意义。
其实,追究太极拳到底是何人编创并没有实际意义。太极拳是根源于中华乾坤天人文化,根源于中华儒家、道家、佛家、武学、医道而混化形成的一门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唐宋禅学和宋明理学成熟之后,结合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等与道有关的思维方式而发展出来的。
太极拳是“儒家太和拳”。
太极拳是“道家无为拳”。
太极拳是“佛家如是拳”。
太极拳是“医家治未病拳”。
太极拳是“武家十三总势拳”。
名相是太极拳,而本性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智慧的结晶。
见相非相乃得大自在、大智慧、大解放。
二、太极文化的要旨
何谓太极?朱子曰:“合万物而言之,为一太极而已也,而万物之中亦各有一太极。”以此推之,人人、物物、事事均为一太极也。
太极是中华龙文化的精神体现,是儒家、道家、佛家、易家、医家、武家、兵家、墨家、法家等中国文化九九归一的集大成者,是中华已失传之武士道精神与禅文化(宋明理学)的文人情趣与开悟气息融合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命脉,是当代和谐社会之价值观、财富观、成功观、健康观的道统渊源。
太极者,阴阳中含三为一也。中乃道统,调济着文和武,文者开蒙智慧,武者提升勇气——明心见性与武道通仙道的和谐统一。
太极者,通达也。通达什么,通达天地人三才;通达儒释道三学;通达有为、有无、无为三境也;通达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三智(法)。
太极者,王道也,中华民族仁爱精神的体现——非欺负人的霸道,而是关爱众生、慈悲万物的一种中华民族高贵品质。
太极者,实证也,心、物、空之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身心层面的印证和体现,乃真正的国学智慧。
太极者,核心也。无极是虚空,太极乃中心。虚空因中心而显,中心因虚空而在。
太极者,权也。权衡轻重缓解,权衡利弊好坏,权衡身心性命。有了太极之权,用于日常生活,则为中庸之道、守中之道、执中之道。
然而,虽然全世界已有至少1亿人学练过简化太极拳,但讲究内求本具和人生修养的真正的太极拳——由此而诞生的太极文化——博大精深,事理不二,理法一如,修心为要,整体为本的祛病之拳、养生之拳、休闲之拳、哲学之拳、悟觉之拳,却一直不被人们所认知。 太极拳的和谐价值,是让人实现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与家庭、人的身和心的和谐,恢复人的“先天自然之不能”;让人考虑任何问题,作出任何决策,都更全面、更深入、更整体;让人有效地获得心态的调整,使之平衡,提高定力,使之调济阴阳归于中定;让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获得优化,使“精气神”充足,内在舒适、常乐我净。
“太极”二字的含义是一生万法,万 法归一,具有松空圆满静定中通的特点。
“太极”二字的含义包括无中生有,静极生动,无为而为的法则。
太极拳,就是根据“太极”的理而创造的理、相、用融为一体的智慧。
太极拳之理——阴阳相济,和谐平衡,流通中定。 太极拳之相——上善若水,相摩相荡,滔滔不绝。
太极拳之用——八门五步之时间空间的和谐发展。
太极拳的参学程序 化繁归简,化难归易,化有归无,万法归一,一法归万法。
太极文化的核心是太极拳。这里的拳当拿住、把握、权衡来理解。拿住、把握什么?太极。太极是什么?阴阳平衡的和谐的状态是为太极。权衡的是阴阳,缺阴补阴,缺阳补阳,阴阳互相调剂,阴阳互相滋生。总之,使之平衡进入含三为一的境界。
太极文化,内求诸己、内求本具,乃是真正改变人的命运和人生走向的修养之学。“惟修养可以改变气质,惟修养可以提高人格,惟修养可以完成事功,惟修养可以光辉人性”。
这样好的修养之学,埋没了,乃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这样好的修养之学,没有机缘亲近,乃是个人的无量缺憾。
三、太极文化是中华智慧的结晶
《论语》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金刚经》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或许,这才是太极文化的真正根柢;这才是太极功夫的终极境界。
借用《金刚经》的语义来禅释,我这里所说的太极文化,非真的太极文化,乃名太极文化。舍此,就会慢待了太极拳、太极文化。
太极文化是最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气质的文化体系。是通达儒家、道家、佛家核心理念的重要媒介。
太极文化,秉承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思想要旨和“吾善养吾浩然正气”以及“知、止、定、静、安、虑、得”等修身功夫发扬者,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人翁惺惺否”修身价值观的体现者。
太极文化,秉承道家“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天下为公”学说的核心秘诀,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上善若水”等道家精神气质的最佳体现者。
太极文化,秉承释家“自在”、“空相”、“明心见性”之学说的内涵,是“慈悲智愿行”之心性终极走向的完美体现者。
古人认为“无用之大用”为最大的智慧——太极文化看起来似乎并不能直接地告诉人如何地按图素骥去刻板思考和解决问题,却可以通过太极拳的重修,开发出大智慧,从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特殊载体。太极拳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发明,是哲学、艺术、美学、实证科学、心理学、医学、中华管理学的大融合,不仅体现了人类对宇宙、对生命运动规律的真知灼见,也蕴含着不同于西方视野的文明底蕴。
太极拳是开启中华智慧宝藏的方法和正途。用太极文化所特有的智慧来优化人生,是当代人的一个重要的选择。
太极文化的重要修学的特征是重修。开始,并不能给予一、二、三这样明确的答案,但通过太极之理的体悟,太极之相的锤炼,太极之用的实践,抓住核心、本立道生,由内达外,从而开启真正的大悟性、大智慧、大光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身心性命得以获得真正自我超越和优化。
[编辑:安然]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维参照系中,没有种植太极文化的种子,所以,对其不了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应对中华文化里这样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因为,太极文化关乎我们人生之路的质量和份量,关乎我们身心健康的纯度和深度;关乎生命优化的宽度和长度。
既然是文化,就有了以文教化的意味在里边。用什么来教化,主要用传统文化中的圣贤思想、修身理念、太极修养。教是传承、传递、传播、传人之意,指的是过程;化是融合、混化、铸造、启迪之意,指的也是过程。教化的指向是人心,目的是让人心与圣贤为伍,牵手经典,亲近自然,净化身心,改变参照系,促进人的智慧和能力变成自由自觉。
有关太极文化的更全面的内涵,可阅读本人编著的《太极拳与人类文化》、《太极拳经典著述选读》、《太极拳发展简史》等著作;更应阅读笔者恩师王壮弘老师口述,本人和师兄整理的《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和王壮弘老师亲自撰写的《太极拳的智慧》等著作。
有的老前辈不主张写书,因为功夫到了一定阶段,每天都有新的进展,甚至“以今(天)否(定)昨(天)”;不过,这只是进入了有无境界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处在有为境界的时候,还是应该用语言表述的,也应该有入门的教程,这样,学者才能有路径而行太极之道啊!
在进入太极之道的时候,让我们简单地梳理一下太极拳的起源、基本要旨和太极智慧吧!
一、太极文化的起源
中华传统文化,绵绵五千年。这期间,所孕育的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宛如支撑中华大地的三大支柱,日久弥新;每个中国人,都应与之亲近,从中汲取生命智慧,寻找到成就事业的活力源泉。
太极拳的诞生,源于中华核心思维和思维模型太极伏羲“一画开天地”,画出了震古烁今的太极图,从此中华有了核心思维;周文王推演八卦,使得中华后代子孙能以六十四种思维模型来认知世界;孔子注解《易经》,给中华核心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模型安上了翅膀(十翼)。孔子还给中华核心思维命名了一个名字——太极。他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从此,太极这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智慧,融进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华的真正软实力,并细雨润无声地营养了儒学、道学、佛学、中医、风水、书画、武学,乃至中国人日常的发明创造。比如,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阴阳互济、毛笔的一硬一软、筷子使用时的一动一静、中国书法的折叠往复、中国画的“意象”气韵、中国菜之煎炒烹炸的恰到好处、太极剑之剑穗和剑身的一刚一柔等等;甚至,还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国家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俗……
有了太极这个思想,一定会诞生独属于中华的武学文练之大智慧——太极拳。
而太极拳的创立者们,在中华核心思维和认知模式光芒的照耀下,以河洛之理为依托,汲取佛家《易筋经》、《洗髓经》内壮之髓核和明心见性之精微体验;归纳儒家太极之理论内核和修身为本的心性学说;采撷道家天人合一的主张和炼气养性之方略,并以天地为师,法天择地,道法自然,象形取义,终于酿造出震古烁今的太极文化——我们把之归纳为太极拳架(动作招式)、太极内功心法(神意气之内在修为)、太极道统(儒释道文化和太极理论)——含三为一是太极文化的重要特征。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创始人为无数个“张三丰”——历代的太极拳实践家和实践者。
笔者的一位师兄,根据恩师王壮弘先生的论述,对是张三丰创拳之过程做了如下论述:
三丰这个“丰”字,是“堂”的简体字,也是当时就有的俗字,三横中间一竖,三横是“乾三连”的乾卦,中间一竖断开三连,成“坤六断”的坤卦,“丰”其实是简化了的乾坤。“三”代表“天地人”,“丰”代表“乾坤”,从“三丰”即“乾坤天地人”的意义来说,“三丰”实际上是宋明一个“道的符号”多于是一个“人物”的意义。
其实,追究太极拳到底是何人编创并没有实际意义。太极拳是根源于中华乾坤天人文化,根源于中华儒家、道家、佛家、武学、医道而混化形成的一门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唐宋禅学和宋明理学成熟之后,结合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等与道有关的思维方式而发展出来的。
太极拳是“儒家太和拳”。
太极拳是“道家无为拳”。
太极拳是“佛家如是拳”。
太极拳是“医家治未病拳”。
太极拳是“武家十三总势拳”。
名相是太极拳,而本性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智慧的结晶。
见相非相乃得大自在、大智慧、大解放。
二、太极文化的要旨
何谓太极?朱子曰:“合万物而言之,为一太极而已也,而万物之中亦各有一太极。”以此推之,人人、物物、事事均为一太极也。
太极是中华龙文化的精神体现,是儒家、道家、佛家、易家、医家、武家、兵家、墨家、法家等中国文化九九归一的集大成者,是中华已失传之武士道精神与禅文化(宋明理学)的文人情趣与开悟气息融合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命脉,是当代和谐社会之价值观、财富观、成功观、健康观的道统渊源。
太极者,阴阳中含三为一也。中乃道统,调济着文和武,文者开蒙智慧,武者提升勇气——明心见性与武道通仙道的和谐统一。
太极者,通达也。通达什么,通达天地人三才;通达儒释道三学;通达有为、有无、无为三境也;通达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三智(法)。
太极者,王道也,中华民族仁爱精神的体现——非欺负人的霸道,而是关爱众生、慈悲万物的一种中华民族高贵品质。
太极者,实证也,心、物、空之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身心层面的印证和体现,乃真正的国学智慧。
太极者,核心也。无极是虚空,太极乃中心。虚空因中心而显,中心因虚空而在。
太极者,权也。权衡轻重缓解,权衡利弊好坏,权衡身心性命。有了太极之权,用于日常生活,则为中庸之道、守中之道、执中之道。
然而,虽然全世界已有至少1亿人学练过简化太极拳,但讲究内求本具和人生修养的真正的太极拳——由此而诞生的太极文化——博大精深,事理不二,理法一如,修心为要,整体为本的祛病之拳、养生之拳、休闲之拳、哲学之拳、悟觉之拳,却一直不被人们所认知。 太极拳的和谐价值,是让人实现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与家庭、人的身和心的和谐,恢复人的“先天自然之不能”;让人考虑任何问题,作出任何决策,都更全面、更深入、更整体;让人有效地获得心态的调整,使之平衡,提高定力,使之调济阴阳归于中定;让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获得优化,使“精气神”充足,内在舒适、常乐我净。
“太极”二字的含义是一生万法,万 法归一,具有松空圆满静定中通的特点。
“太极”二字的含义包括无中生有,静极生动,无为而为的法则。
太极拳,就是根据“太极”的理而创造的理、相、用融为一体的智慧。
太极拳之理——阴阳相济,和谐平衡,流通中定。 太极拳之相——上善若水,相摩相荡,滔滔不绝。
太极拳之用——八门五步之时间空间的和谐发展。
太极拳的参学程序 化繁归简,化难归易,化有归无,万法归一,一法归万法。
太极文化的核心是太极拳。这里的拳当拿住、把握、权衡来理解。拿住、把握什么?太极。太极是什么?阴阳平衡的和谐的状态是为太极。权衡的是阴阳,缺阴补阴,缺阳补阳,阴阳互相调剂,阴阳互相滋生。总之,使之平衡进入含三为一的境界。
太极文化,内求诸己、内求本具,乃是真正改变人的命运和人生走向的修养之学。“惟修养可以改变气质,惟修养可以提高人格,惟修养可以完成事功,惟修养可以光辉人性”。
这样好的修养之学,埋没了,乃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这样好的修养之学,没有机缘亲近,乃是个人的无量缺憾。
三、太极文化是中华智慧的结晶
《论语》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金刚经》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或许,这才是太极文化的真正根柢;这才是太极功夫的终极境界。
借用《金刚经》的语义来禅释,我这里所说的太极文化,非真的太极文化,乃名太极文化。舍此,就会慢待了太极拳、太极文化。
太极文化是最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气质的文化体系。是通达儒家、道家、佛家核心理念的重要媒介。
太极文化,秉承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思想要旨和“吾善养吾浩然正气”以及“知、止、定、静、安、虑、得”等修身功夫发扬者,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人翁惺惺否”修身价值观的体现者。
太极文化,秉承道家“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天下为公”学说的核心秘诀,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上善若水”等道家精神气质的最佳体现者。
太极文化,秉承释家“自在”、“空相”、“明心见性”之学说的内涵,是“慈悲智愿行”之心性终极走向的完美体现者。
古人认为“无用之大用”为最大的智慧——太极文化看起来似乎并不能直接地告诉人如何地按图素骥去刻板思考和解决问题,却可以通过太极拳的重修,开发出大智慧,从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特殊载体。太极拳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发明,是哲学、艺术、美学、实证科学、心理学、医学、中华管理学的大融合,不仅体现了人类对宇宙、对生命运动规律的真知灼见,也蕴含着不同于西方视野的文明底蕴。
太极拳是开启中华智慧宝藏的方法和正途。用太极文化所特有的智慧来优化人生,是当代人的一个重要的选择。
太极文化的重要修学的特征是重修。开始,并不能给予一、二、三这样明确的答案,但通过太极之理的体悟,太极之相的锤炼,太极之用的实践,抓住核心、本立道生,由内达外,从而开启真正的大悟性、大智慧、大光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身心性命得以获得真正自我超越和优化。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