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主体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透明度不高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文章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透明度不高的成因,并建议通过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审计委员会制度、完善公司内部激励机制等措施来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透明度。
【关键词】会计信息 会计透明度 公司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证券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而证券市场能否有效运转,是以信息披露的成熟程度为基础,特别是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普华永道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一个国家的会计透明度与其金融资本成本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会计透明度越高,其资本成本越低,对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反之,会计透明度越低,其资本成本则会提高,进而阻碍经济的复苏或增长。1997年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将东南亚国家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归为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联合国贸发局(UNCTAD)的调查报告直接讨论了会计信息披露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该报告上,会计透明度不足被认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调查还发现,企业会计透明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比透明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所承受的冲击和市场震荡明显较小。
2001年1月,普华永道发布了“不透明指数”(The Opacity Index)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以35个国家(地区)为调查对象,从税收、法律、财政政策、会计准则与实务、政府管制等五个方面对不透明指数进行评分和排序。在对会计准则与实务(含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不透明”研究中,中国的会计不透明指数为86,仅次于南非(90)。总的不透明指数为87,位居35个国家之首,远高于新加坡(29)和美国(36)。从红光、蓝田的骗取上市,到银广厦、中储股份的虚构利润,再到中科创业、鞍山合成等虚假重组,证券市场上演了一幕幕虚假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件,佐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透明度不高。会计信息不透明只是问题的表现方式,真正的原因都是超出会计准则与相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之外的,包括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潜在利益激励、公司没有真正的治理结构、政府介入过多过深等等(魏明海,刘峰,2001)。会计透明度的提高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清晰、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审计监管为基础。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措施。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缺陷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
1、股权结构不合理,阻碍会计透明度的提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在原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后上市的,70%以上的股份最终所有人为国家所有。曾庆生,陈信元(2005)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类型对代理成本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国家控股公司雇用了比非国家控股公司更多的员工,其劳动力成本也比较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股权结构也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程度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以行政方式而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任免国有股股东代表,表现为政府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间接地以行政方式决定了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二是国有股权代表将其投票权视为“廉价投票权”,不关心自己的投票权,不对自己的决策负责任,表现为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在监督机制、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利用政府在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形成了对公司事实上的控制,道德风险时有发生。在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时,又可利用政府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推脱经营责任。风险与收益不配比使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盈余管理甚至会计造假、粉饰会计报表、操纵利润的动机。
2、小股东监督难以实施,阻碍会计透明度的提高
利益不对称,小股东难以监督大股东行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股权高度集中,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公司往往置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大股东的绝对控制之下。大股东往往利用其绝对的控股地位,通过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市场操纵等手段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2007)。控股股东与小中小股东在利益上是很不对称的。利益不对称的直接表象体现在:一是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不等价的资产重组,利润转移等现象。二是监督成本的不对称。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所花费的成本,平摊到其持有的每股股份后数额较小,并且其监督成本经常会被转移到上市公司。而中小股东由于持股数量少,其如要“用手投票”所得到的利益与其所对公司实施监督所负担的成本是严重不对称的。在利益不对称的条件下,中小股东更愿意其他中小股东来关心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中获得收益,并且不用承担任何成本。博奕的结果是几乎所有的中小股东都不会去行使其所拥有的投票权。
3、公司激励机制不合理
激励理论认为,当公司经理与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经理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此时股东与经理签定基于绩效的报酬合同,可以激励经理努力工作,减少其代理成本。然后在我国,虽然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较一般国有企业有所改进,但公司的内部激励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原国有企业模式。一是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层面上,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用传统的官位激励方式来促使高级管理人员勤奋敬业,具有良好经营业绩的管理者往往被提升到政府部门任职,导致大量优秀企业家流失。在经济利益激励上,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仍采取与经营当期的企业利润挂钩,以财务指标作为评定其经营业绩的依据,很少关注决定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指标。二是由于一些法律、政府干预等限制,诸如职工持股计划等在国外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魏刚(2000)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货币收入偏低,报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而且,“零报酬”现象严重,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水平偏低,“零持股”现象比较普遍。激励机制不合理促使经营管理者行为短期化,不注重企业长期发展,粉饰会计报表、虚造利润等行为时有发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4、审计监督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对于上市公司,审计监督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审计机构会计事务所的外部审计,二是来自于公司内设审计部门的审计。来自于公司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按道理来说本来可以有效地发挥对公司的监督职能,虽然上市公司可以自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并且必须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才有法律效力,但是在我国现在国有股一股独大,董事长、总经理集于一身的情况下,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际权力全部掌握在管理者手中,被审计人又是委托人,民间审计的独立性不可能得到保证,独立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也就值得怀疑。而对于公司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一般是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在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之下运作,为控股股东服务,审计独立性远不及社会审计,其审计监督所能起到的效果和监督作用较之社会审计更为逊色。在我国上市公司社会审计都不能保证其审计效果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也不能确保其作用。
三、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会计透明度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
廖秀梅(2007)发现会计信息可以降低信贷决策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信贷决策有用性在所有权制度层面被削弱,主要源于企业与银行均为政府终极所有时银行监督缺位,银行信贷决策中是否使用会计信息不单单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也受所有权制度约束。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解决上市公司中中小股东与控投股东利益不对称现状,有效地均衡信息分布,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并增加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股权结构合理化,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国有股转让,使股权分布适度,即股权较为集中,但集中度又不太高,并且公司又有若干个可以相互制衡的股东。这种股权结构是最有效率的,可以有效地避免股权高度集中,也有利于在经理层经营无效的情况下能迅速更换经营管理者,同时也可以避免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不分立的局面,或避免总经理只维护大股东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总经理只是相对控股股东的代理人,大部分股东对经理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各股东的相对监督成本也不会太高,其他股东也因其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而具有监督动力,而不会像小股东那样产生“搭便车”动机,监督成本与他们进行较好监督所能获得的利益相对称。具体来说,通过降低国有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提高第二至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使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降至30%左右,而使第二至第十大股东的比例之和大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如此就可增加某一个股东对公司的控制难度,扩大其控制成本,从而降低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可使监事与董事之间相互制衡,提高监事的监督效率。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最初起源于美国,随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实践证明其运行效果较好。独立董事一般由三至五名外部专家所组成,其中至少一名是会计方面的专家,以监督执行董事、经理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对外公布信息、遵守法规法纪的情况,同时对于重大关联交易须经过独立董事审查和发表意见。目前应尽快完善有关独立董事方面的法律,其权利和义务要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建立独立董事民事赔偿机制和职业保险制度,来保证独立董事行使其权力和履行其义务,以此有效地监督公司对外信息披露情况,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3、改革审计委员会制度
在董事会中建立审计委员会是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可行的一种可行办法。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已经建立了审计委员会,但从其运行情况看效果还不理想。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增加了年报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在一定意义上审计委员会未能在审计意见购买过程中发挥对管理层的制衡作用,他认为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促使其对管理层的审计意见购买发挥应有的制衡作用。在此方面,一可以加强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以强化其独立性,保证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二是应该提高审计委员会中有关财务会计专业人士的比例,从而加强委员会的专业性。
4、完善公司内部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实现竞争性为原则和目标,追求对代理权的合理、适度的竞争,它是解决现代企业两权分立所导致的公司代理问题和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公司治理结构重要内容。在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应打破原来国有企业对企业管理者的行政任命体制,建立从市场上选拔和锻炼管理者,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经理人形成机制。二应合理平衡经理人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使公司的代理成本相对最少化。内部激励机制首先要重视经理人的经营才能,探索使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业绩的增长相联系的薪金制度。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薪金实行股票期权,经营者持股是一种良好的办法。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可以使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更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效的防止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管理层粉饰会计报表、操纵业绩的动机。
【参考文献】
[1]李海舰、魏恒:重构独立董事制度[J],中国工业经济,2006(4).
[2]廖秀梅:会计信息的信贷决策有用性——基于所有权制度制约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5).
[3]唐跃军:审计收费、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意见购买——来自2004-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7(4).
[4]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J],经济研究,2007(4).
[5]曾庆生、陈信元:国家控股、超额雇员与劳动力成本[J],经济研究,2005(5).
【关键词】会计信息 会计透明度 公司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证券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而证券市场能否有效运转,是以信息披露的成熟程度为基础,特别是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普华永道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一个国家的会计透明度与其金融资本成本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会计透明度越高,其资本成本越低,对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反之,会计透明度越低,其资本成本则会提高,进而阻碍经济的复苏或增长。1997年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将东南亚国家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归为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联合国贸发局(UNCTAD)的调查报告直接讨论了会计信息披露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该报告上,会计透明度不足被认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调查还发现,企业会计透明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比透明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所承受的冲击和市场震荡明显较小。
2001年1月,普华永道发布了“不透明指数”(The Opacity Index)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以35个国家(地区)为调查对象,从税收、法律、财政政策、会计准则与实务、政府管制等五个方面对不透明指数进行评分和排序。在对会计准则与实务(含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不透明”研究中,中国的会计不透明指数为86,仅次于南非(90)。总的不透明指数为87,位居35个国家之首,远高于新加坡(29)和美国(36)。从红光、蓝田的骗取上市,到银广厦、中储股份的虚构利润,再到中科创业、鞍山合成等虚假重组,证券市场上演了一幕幕虚假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件,佐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透明度不高。会计信息不透明只是问题的表现方式,真正的原因都是超出会计准则与相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之外的,包括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潜在利益激励、公司没有真正的治理结构、政府介入过多过深等等(魏明海,刘峰,2001)。会计透明度的提高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清晰、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审计监管为基础。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措施。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缺陷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
1、股权结构不合理,阻碍会计透明度的提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在原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后上市的,70%以上的股份最终所有人为国家所有。曾庆生,陈信元(2005)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类型对代理成本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国家控股公司雇用了比非国家控股公司更多的员工,其劳动力成本也比较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股权结构也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程度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以行政方式而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任免国有股股东代表,表现为政府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间接地以行政方式决定了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二是国有股权代表将其投票权视为“廉价投票权”,不关心自己的投票权,不对自己的决策负责任,表现为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在监督机制、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利用政府在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形成了对公司事实上的控制,道德风险时有发生。在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时,又可利用政府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推脱经营责任。风险与收益不配比使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盈余管理甚至会计造假、粉饰会计报表、操纵利润的动机。
2、小股东监督难以实施,阻碍会计透明度的提高
利益不对称,小股东难以监督大股东行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股权高度集中,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公司往往置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大股东的绝对控制之下。大股东往往利用其绝对的控股地位,通过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市场操纵等手段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2007)。控股股东与小中小股东在利益上是很不对称的。利益不对称的直接表象体现在:一是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不等价的资产重组,利润转移等现象。二是监督成本的不对称。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所花费的成本,平摊到其持有的每股股份后数额较小,并且其监督成本经常会被转移到上市公司。而中小股东由于持股数量少,其如要“用手投票”所得到的利益与其所对公司实施监督所负担的成本是严重不对称的。在利益不对称的条件下,中小股东更愿意其他中小股东来关心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中获得收益,并且不用承担任何成本。博奕的结果是几乎所有的中小股东都不会去行使其所拥有的投票权。
3、公司激励机制不合理
激励理论认为,当公司经理与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经理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此时股东与经理签定基于绩效的报酬合同,可以激励经理努力工作,减少其代理成本。然后在我国,虽然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较一般国有企业有所改进,但公司的内部激励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原国有企业模式。一是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层面上,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用传统的官位激励方式来促使高级管理人员勤奋敬业,具有良好经营业绩的管理者往往被提升到政府部门任职,导致大量优秀企业家流失。在经济利益激励上,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仍采取与经营当期的企业利润挂钩,以财务指标作为评定其经营业绩的依据,很少关注决定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指标。二是由于一些法律、政府干预等限制,诸如职工持股计划等在国外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魏刚(2000)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货币收入偏低,报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而且,“零报酬”现象严重,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水平偏低,“零持股”现象比较普遍。激励机制不合理促使经营管理者行为短期化,不注重企业长期发展,粉饰会计报表、虚造利润等行为时有发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4、审计监督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对于上市公司,审计监督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审计机构会计事务所的外部审计,二是来自于公司内设审计部门的审计。来自于公司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按道理来说本来可以有效地发挥对公司的监督职能,虽然上市公司可以自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并且必须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才有法律效力,但是在我国现在国有股一股独大,董事长、总经理集于一身的情况下,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际权力全部掌握在管理者手中,被审计人又是委托人,民间审计的独立性不可能得到保证,独立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也就值得怀疑。而对于公司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一般是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在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之下运作,为控股股东服务,审计独立性远不及社会审计,其审计监督所能起到的效果和监督作用较之社会审计更为逊色。在我国上市公司社会审计都不能保证其审计效果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也不能确保其作用。
三、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会计透明度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
廖秀梅(2007)发现会计信息可以降低信贷决策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信贷决策有用性在所有权制度层面被削弱,主要源于企业与银行均为政府终极所有时银行监督缺位,银行信贷决策中是否使用会计信息不单单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也受所有权制度约束。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解决上市公司中中小股东与控投股东利益不对称现状,有效地均衡信息分布,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并增加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股权结构合理化,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国有股转让,使股权分布适度,即股权较为集中,但集中度又不太高,并且公司又有若干个可以相互制衡的股东。这种股权结构是最有效率的,可以有效地避免股权高度集中,也有利于在经理层经营无效的情况下能迅速更换经营管理者,同时也可以避免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不分立的局面,或避免总经理只维护大股东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总经理只是相对控股股东的代理人,大部分股东对经理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各股东的相对监督成本也不会太高,其他股东也因其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而具有监督动力,而不会像小股东那样产生“搭便车”动机,监督成本与他们进行较好监督所能获得的利益相对称。具体来说,通过降低国有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提高第二至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使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降至30%左右,而使第二至第十大股东的比例之和大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如此就可增加某一个股东对公司的控制难度,扩大其控制成本,从而降低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可使监事与董事之间相互制衡,提高监事的监督效率。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最初起源于美国,随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实践证明其运行效果较好。独立董事一般由三至五名外部专家所组成,其中至少一名是会计方面的专家,以监督执行董事、经理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对外公布信息、遵守法规法纪的情况,同时对于重大关联交易须经过独立董事审查和发表意见。目前应尽快完善有关独立董事方面的法律,其权利和义务要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建立独立董事民事赔偿机制和职业保险制度,来保证独立董事行使其权力和履行其义务,以此有效地监督公司对外信息披露情况,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3、改革审计委员会制度
在董事会中建立审计委员会是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可行的一种可行办法。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已经建立了审计委员会,但从其运行情况看效果还不理想。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增加了年报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在一定意义上审计委员会未能在审计意见购买过程中发挥对管理层的制衡作用,他认为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促使其对管理层的审计意见购买发挥应有的制衡作用。在此方面,一可以加强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以强化其独立性,保证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二是应该提高审计委员会中有关财务会计专业人士的比例,从而加强委员会的专业性。
4、完善公司内部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实现竞争性为原则和目标,追求对代理权的合理、适度的竞争,它是解决现代企业两权分立所导致的公司代理问题和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公司治理结构重要内容。在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应打破原来国有企业对企业管理者的行政任命体制,建立从市场上选拔和锻炼管理者,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经理人形成机制。二应合理平衡经理人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使公司的代理成本相对最少化。内部激励机制首先要重视经理人的经营才能,探索使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业绩的增长相联系的薪金制度。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薪金实行股票期权,经营者持股是一种良好的办法。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可以使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更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效的防止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管理层粉饰会计报表、操纵业绩的动机。
【参考文献】
[1]李海舰、魏恒:重构独立董事制度[J],中国工业经济,2006(4).
[2]廖秀梅:会计信息的信贷决策有用性——基于所有权制度制约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5).
[3]唐跃军:审计收费、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意见购买——来自2004-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7(4).
[4]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J],经济研究,2007(4).
[5]曾庆生、陈信元:国家控股、超额雇员与劳动力成本[J],经济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