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达到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认识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标之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并且能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分析能力 实验分析方法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这是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方式的转变。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达到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认识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标之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并且能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索。
一、正确取样本
在生物实验中,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有的学生实验失败,常常是因为取材不正确,所以在实验分析时,首先要考虑取材是否正确。比如,在做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正确地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这个实验进行成功的前提。有部分学生制作出来的装片中很少看到甚至看不见分裂相细胞,这主要是没有正确切取导致的,就是学生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在做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分离”过程中,所选取的叶片要求色浓、肥厚,而发黄的叶子、老叶就不能选用。
二、生物试剂与药品
试剂与药品的量、浓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试剂与药品量的问题。在有的生物实验中对试剂与药品的量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在实验四中,对层析液、丙酮的量就需要按照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合适的,如果丙酮过多,就会使叶片色素浓度降低,减少了滤纸条上色素的量,导致分离效果不明显;如果丙酮少了,鸦片色素提取就会不充分。在叶片色素分离的时候,向烧杯中倒入层析液的时候时,其量的要求是液面不允许超过烧杯底的1cm,否则就会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导致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于试剂与药品浓度问题。实验过程中,所规定的试剂于药品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长期多次的试验后认为最恰当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试剂与药品的时候,其浓度一定要配准,不然将会影响学生做实验及其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
三、生物实验的操作及步骤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某个实验步骤漏做。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步骤一定不能少,比如在实验一中,根尖用10%的盐酸解离过后,如果不经过漂洗直接就拿去染色,这样染色效果会非常差,因为碱性染料将会和根尖上附着的盐酸起中和反应,进而影响实验着色;在制片的时候,用镊子尖把根尖压碎,这一步骤也非常容易漏掉。
2.操作方法不正确。在具体实验中操作某个步骤的时候,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完成,肯定会影响实验最终的结果。比如临时装片制作的时候,有些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比较多,会严重影响实验观察。
3.实验操作不规范。比如在实验中解离、染色时间不够充分,漂洗的次数或者时间不足。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时候,没有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充分平展开来;在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时候,滴入清水的次数比较少,滤液细线划得不齐不细,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依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讲透知识点,或者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学生思索,使学生不仅知道实验应该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在实验中,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等。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没有益处。比如,学生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是处在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液泡的颜色变化、体积大小怎样。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及分离的原理仅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远远不够,应该让学生了解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四种色素的化学性质与结构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也各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也不同,所以,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则慢,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在实验中,因为某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失败或者不明显,老师应该指引学生查找原因。
五、怎样使用显微镜
需用显微镜的实验,有时会因为显微镜误操作,镜头污染等问题而影响观察,看不到已经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在操作显微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程序进行,比如高倍镜观察程序、对光程序等。有些学生不按规定的程序操作,结果不但耽误了时间,而且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并且容易损坏显微镜。比如,常有学生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把盖玻片压碎了,弄脏了镜头,就是由于在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的是目镜而不是物镜,这样,镜筒下降到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正确的程序应该是眼睛看着物镜,与此同时下降镜筒,使物镜接近装片,然后眼看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另外,目镜或物镜头被严重污染、焦距没调好、放大倍数不够、视野较暗、标本不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观察结果。
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分析能力 实验分析方法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这是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方式的转变。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达到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认识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标之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并且能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索。
一、正确取样本
在生物实验中,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有的学生实验失败,常常是因为取材不正确,所以在实验分析时,首先要考虑取材是否正确。比如,在做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正确地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这个实验进行成功的前提。有部分学生制作出来的装片中很少看到甚至看不见分裂相细胞,这主要是没有正确切取导致的,就是学生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在做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分离”过程中,所选取的叶片要求色浓、肥厚,而发黄的叶子、老叶就不能选用。
二、生物试剂与药品
试剂与药品的量、浓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试剂与药品量的问题。在有的生物实验中对试剂与药品的量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在实验四中,对层析液、丙酮的量就需要按照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合适的,如果丙酮过多,就会使叶片色素浓度降低,减少了滤纸条上色素的量,导致分离效果不明显;如果丙酮少了,鸦片色素提取就会不充分。在叶片色素分离的时候,向烧杯中倒入层析液的时候时,其量的要求是液面不允许超过烧杯底的1cm,否则就会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导致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于试剂与药品浓度问题。实验过程中,所规定的试剂于药品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长期多次的试验后认为最恰当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试剂与药品的时候,其浓度一定要配准,不然将会影响学生做实验及其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
三、生物实验的操作及步骤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某个实验步骤漏做。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步骤一定不能少,比如在实验一中,根尖用10%的盐酸解离过后,如果不经过漂洗直接就拿去染色,这样染色效果会非常差,因为碱性染料将会和根尖上附着的盐酸起中和反应,进而影响实验着色;在制片的时候,用镊子尖把根尖压碎,这一步骤也非常容易漏掉。
2.操作方法不正确。在具体实验中操作某个步骤的时候,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完成,肯定会影响实验最终的结果。比如临时装片制作的时候,有些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比较多,会严重影响实验观察。
3.实验操作不规范。比如在实验中解离、染色时间不够充分,漂洗的次数或者时间不足。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时候,没有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充分平展开来;在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时候,滴入清水的次数比较少,滤液细线划得不齐不细,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依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讲透知识点,或者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学生思索,使学生不仅知道实验应该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在实验中,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等。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没有益处。比如,学生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是处在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液泡的颜色变化、体积大小怎样。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及分离的原理仅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远远不够,应该让学生了解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四种色素的化学性质与结构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也各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也不同,所以,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则慢,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在实验中,因为某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失败或者不明显,老师应该指引学生查找原因。
五、怎样使用显微镜
需用显微镜的实验,有时会因为显微镜误操作,镜头污染等问题而影响观察,看不到已经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在操作显微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程序进行,比如高倍镜观察程序、对光程序等。有些学生不按规定的程序操作,结果不但耽误了时间,而且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并且容易损坏显微镜。比如,常有学生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把盖玻片压碎了,弄脏了镜头,就是由于在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的是目镜而不是物镜,这样,镜筒下降到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正确的程序应该是眼睛看着物镜,与此同时下降镜筒,使物镜接近装片,然后眼看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另外,目镜或物镜头被严重污染、焦距没调好、放大倍数不够、视野较暗、标本不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观察结果。
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