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博物馆青少年课程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在博物馆工作体系中,青少年教育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传统青少年教育工作模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如何从思维和方式两个方面入手,探寻科学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体系,提升青少年教育工作水平,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博物馆工作实践中,要提升对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认知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高效的青少年课程,提升青少年教育的综合效能,提升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助力博物馆与学校间的合作,以及青少年与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历史文化信息传播目标,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课程;馆校合作;综合素质
  在推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实践中,学校教育者和博物馆从事社会教育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现代青少年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优化青少年教育工作体系,提升青少年博物馆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满足现代青少年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要求。让博物馆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信息的整合与保管,同时充分发挥信息分析与指引作用,助力现代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不断提档升级。打造精品课程,实现科学教育目标[1]。作为青少年教育者和博物馆对外开放服务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意识,提升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将青少年教育工作提升到新的层级。打破青少年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隔阂,构建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实现博物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在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过程中,馆校合作理念是一种重要教育思想,对于博物馆发挥青少年教育作用、提升博物馆教育效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推动博物馆与学校的馆校合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深入探索,寻求科学的教育模式,提升博物馆馆校合作理念效能,推动现代博物馆振兴发展。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学校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现代经济社会新常态对于传统馆校合作理念产生的影响,不断创新理念和认知,探索科学的教育模式,在保障馆校合作正常推进的前提下,激活整个馆校合作理念体系,打造博物馆精品课程体系,实现博物馆综合教育效能的提升。
  1 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博物馆是培养青少年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实践中,博物馆还是青少年获取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资源。从博物馆的作用和地位上看,博物馆较为重要的两项职能就是教育和公众服务,这也是博物馆教育推广工作的核心要素。《博物馆条例》也将教育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打造相应的教育品牌,正是博物馆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博物馆是青少年感知世界的窗口。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既承担着保管、收藏、展示的功能,更承担了教育、交流、传承等多种职能。综合以上来看,鉴于博物馆在青少年历史社会文化教育中的地位以及运作特点,开展馆校合作可以提升青少年的历史文化认知能力,传承我国悠久的文化思想,提升博物馆教育水平、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实现博物馆教育的创新。例如,可以通过文化访谈、文博互动、专题展览赏析、文博小讲坛等环节,提升青少年对于博物馆活动的参与程度,让青少年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认知和互动,可以成为主讲人、听众、文化志愿者、文化小使者,進而提升博物馆教育综合效果。博物馆服务的对象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博物馆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服务的一种延伸,其展示地方文化特色,让历史文化活起来,丰富了本地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对受众群体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展示了历史文化演变,宣传了爱国主义思想等。博物馆的社会职能是多样性的。在社会公众教育中,青少年儿童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博物馆教育的核心内容[2]。在发展实践中,将博物馆文博资源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提升知识的传播效果,以及社会公众尤其是学生的文化感知程度,实现博物馆教育的创新发展。
  2 当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如前文论述的那样,在整个博物馆教育体系中,青少年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开发上,很多博物馆都没有与学校建立起有效的衔接体系,提供的课程和文化服务无法满足当前青少年的学习需求,博物馆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各地博物馆推出的馆校合作项目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仍然有待深入创新挖掘,探索科学的课程体系,提升青少年教育综合效果。此外,导致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因素还有现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都比较大,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到博物馆参观或者听取课程;学校方面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也很少组织学生外出到博物馆实地参观学习。种种原因阻碍了博物馆和学校的对接。将博物馆课程纳入到校园教育体系中,对于保障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文化传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从博物馆开展的青少年教育课程来看,很多课程缺乏创新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这也是导致博物馆青少年综合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因素之一。如何提升博物馆课程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展学习,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从实践来看,充分挖掘精品课程,推出动手、动脑文物发掘小课堂,打造精品博物馆参观路线,对于青少年教育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感知能力,进而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博物馆工作人员要积极创新,提升历史文化教育效果,积极与校园进行对接,建立馆校合作教育机制,提升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的综合水平,让学生在历史文化中感受魅力,提升综合人文素养,适应当前博物馆发展趋势[3]。
  3 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推动馆校联合的策略
  3.1 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联系
  博物馆工作人员要认识到馆校合作的价值与意义。博物馆与学校应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发精品课程。从实践来看,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对于青少年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经验,不明白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存在缺失,对于如何整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手段。从学校角度来看,很多学校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人才,在组织课程方面存在诸多劣势。推动博物馆与学校的联系,建立起科学的馆校合作体系,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和学校的资源,开发高质量的历史文化、中华礼仪、国宝档案等课程,让整个课程体系兼具理论性和实务性,提升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综合效果,让青少年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从而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3.2 充分融入历史文化体验
  作为一种现代学习理念,馆校合作理念源自于“经验学习理论”,在整个历史文化教育过程中,馆校合作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更加重视教育的认知感受。馆校合作分为具体体验、反思体验和实践应用等不同环节,对于提升现代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馆校合作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对于提升青少年历史文化综合教育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在博物馆教育体系中,馆校合作理念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从展览和教育特点来看,博物馆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展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历史文化体验活动,对于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认知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通过博物馆实地探访,也能让学生对于课本中的历史文化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在实践中,馆校合作理念重点在于学生的感受,通过学生的亲自感受去产生情感反应,最终在受教育者内心构建一定的文化认知体系,提升青少年的历史文化综合素养[4]。
  3.3 要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探索建立科学的博物馆文化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比如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多采取游戏或动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育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让低年级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些青少年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体系,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让课程具有较强的文化性和思想性,能够对青少年思想产生一定的启迪作用,进而实现教育目的。基于此,要想开发高质量的课程体系,离不开在这些方面的创新,通过探索科学的课程开发体系和路径,结合青少年的思想特点,提升综合教育效果,满足当前青少年的学习需求,提升综合教育效果,实现教育效果的创新,进而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在开发过程中,博物馆和学校要注重结合,互相利用对方的资源和长处,有的放矢开展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有效、合理地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满足当前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发展需求。
  3.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青少年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博物馆教育实践中,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博物馆教育中融入信息技术,特别是历史还原、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综合效果。通过导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拉近青少年与信息技术的距离,让青少年更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文化,提升自身领悟能力,实现历史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在博物馆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媒体等技术,提升博物馆展览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历史文化以现代的面貌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同时丰富教育体系也能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博物馆接受教育,对于青少年儿童等群体来说,丰富教育形式也能有效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博物馆活动,提升馆校合作效果,满足当前教育发展需求,提升综合教育效果,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让博物馆和学校有机结合,真正成为培养青少年人才的载体和平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5 用学校第二课堂开设博物馆小课堂
  在构建现代博物馆青少年课程体系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第二课堂,开设博物馆小课堂,让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博物馆方面要积极与学校进行洽谈,利用学校开设的兴趣班,让更多学生能够走进博物馆,更好地感知历史文明,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可以开设博物馆小课堂,吸纳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利用移动展板、多媒体PPT、非遗手工坊等形式把博物馆课程送到学校,提升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引领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此外,可以将博物馆的文创作品与学校教育結合起来,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博物馆教育的有效融入,在校园中构建起文博知识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博物馆文化学习中,提升文化学习效果,真正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进一步畅通博物馆教育途径,满足当前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需求。如此一来,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教育的综合影响力,适应当前馆校合作视角下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的发展趋势。在打造博物馆第二课堂的时候,要注重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升博物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博物馆教育发展需求,提升博物馆教育综合影响力,真正有效整合博物馆和学生教育资源,实现文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有效流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博物馆教育中,要充分重视馆校合作的重要作用,打造精品课程体系。在博物馆青少年课程教育设计中,充分考虑到馆校合作的特点,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博物馆教育体系中,提升博物馆教育与青少年文化教育的融合程度,让学生进一步贴近历史、贴近文化,提升自身综合文化认知能力,满足博物馆教育发展需求。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理念,提升认知,构建现代认知体系,提升体验式认知效果,实现博物馆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提高青少年教育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文化立魂,自由发展——溧阳市文化小学德育工作记实[J].教书育人,2018(10).
  [2]唐广泉,李玉成.丰富“四生文化”内涵 打造“主题教育”品牌——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校本化的实践与探索[J].华人时刊(校长),2018(5):48-49.
  [3]陈金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J].青年时代,2015(24):225-226.
  [4]金慧慧.不一样的主题班会——“教师引领型”主题班会的探索和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6):22-23+26.
其他文献
摘 要:当那些曾经“穷天下之力”“尽天下之财”而完成的浩大恢宏的古代工程只剩下一片废墟时,当那些曾经在大洋上劈波踏浪、耀武扬威的古代舰队消失得无影无踪时,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且极易破碎的瓷器,却依然如故闪烁着中世纪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光辉。文章通过鉴赏一对乾隆款粉彩花卉蝙蝠双龙耳衔环描金连体红釉包袱瓶,以期让大家了解中国瓷器的魅力。  关键词:清乾隆;粉彩;包袱瓶  1 中国瓷器发展简略  中国是瓷器的
期刊
摘 要:油画属于一种绘画方式,博物馆要想对其艺术魅力予以更好的展现,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必须确保馆藏油画能够维持在健康的状态。如何运用科学知识与技术来对馆藏油画进行科学维护,延长其寿命,并让其能够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是博物馆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油画;保管;保护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大量拥有极高价值的油画作品被博物馆收藏。但在油画收藏、保管与展示的过程中,
期刊
摘 要:山西寿阳竹马戏是流传于罕山一带的一种融高跷、竹马、武打、戏剧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成熟。文章结合之前对山西寿阳竹马戏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有关寿阳竹马戏的文献记录以及一些报道,发掘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推动其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寿阳竹马戏;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保护与传承  1 山西寿阳竹马戏的发展历程  “竹马”一词最早在《后汉书·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区的记忆,包含着一个民族、地区的智慧。文章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为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措施与案例,说明产业化模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
期刊
摘 要: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于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担着传播伟人事迹、弘扬爱国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近几年来,纪念馆着力打造集宣传、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新型爱国主义基地,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素质。文章从人才队伍建设、藏品内涵挖掘、宣教形式创新、服务触角延伸四个方面来阐述纪念馆在基地建设提升与拓展方面的经验总结,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名人纪念馆基
期刊
摘 要:秀山花灯被列入第一批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秀山花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对秀山当地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艰难情况一样,如今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也出现了许多较为严峻的问题。作者前往秀山个别花灯村寨,在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田野調查后,撰以此文,以期让更多人了解
期刊
摘 要:新時代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迈入了新起点,博物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与管理上要做到科学规划,突出自身的特色和特点,打造品牌和精品,不断开拓创新。文章以百色起义纪念馆近年来的建设发展为例,探索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必将成为以文促旅的先行者、以旅彰文的目的地。博物馆要基于各自的文旅IP,定位新角色,承担新使命,成为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文旅融合;博物馆;文化传播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国家本着实现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从顶层设计层
期刊
摘 要:林纾是活跃在清末民初北京画坛的重要传统画家。在当时一部分艺术家倡导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历史语境下,林纾的山水画坚守传统,进行了大量的“仿古”艺术实践,并提出了“法律需尊古人”的“仿古”创作思想,主张“画固肖古,尤能变古”,注重山水画在深耕传统之下的内在创新。文章就林纾的仿古山水创作活动,结合其画跋、画论,对林纾山水画中的“仿古”思想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林纾;肖古;变古;山水画 
期刊
摘 要:文章表现了林则徐与林树梅之间的深厚友谊。林则徐非常器重林树梅,称他为金门奇士、南方杰出人才,既是将门之子,学养又极为深厚,对其终究未能受清政府重视而感慨不已。在此,林公的礼贤下士可见一斑。另外,林树梅十分钦佩林则徐的为人和抗英爱国的精神。文章表述了二位志士的命运相近、惺惺相惜,又壮志未酬的悲怆心情。  关键词:林则徐;林树梅;抗英爱国  “深负平生国士知,盐车老驾欲何之,归来化作孤山鹤,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