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的课堂教学结尾是教学科学性的体现。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应当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环环相扣的中间,也应当有耐人寻味的收尾。因而,每位老师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都应精心设计出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结语,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去求索知识的真谛。
一、情境式结尾,在情境中尽情回味
许多散文和诗歌本身就非常优美,我们在欣赏体会课文的优美语句后,老师可以融入自己真挚的情感,配以优美的音乐,请孩子闭上眼睛在音乐中倾听老师的结束语,让孩子在音乐中入境,尽情地陶醉自己,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充分的舒展,使师生与作者的情感在结束语中得到融合和升华。
案例1:
《草原》情境式结尾:草原给我们留下多么美好的画面啊,草原的景是那么美:明朗的天空,美丽的白云,清鲜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歌的牧童,令人无比向往。草原景色美如画卷,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他们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到几十里外看望客人,用珍贵的食品招待客人。课文已经学结束了,但广阔草原的神奇画面,草原人民的深深情意,蒙汉两族的血肉情意,将永远铭记我们心中。“满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我们永远记住(生读课题)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画面,让我们永远记住(生读课题)给我们留下的深深情意。
二、延伸式结尾,在阅读中储蓄知识
即在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培养技能而进行相应的演练训练,或根据反馈信息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课外收集寻找各种参考资料,进而扩大阅读量,或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某种实验活动,以提出要求布置课堂作业而结束教学过程的一种谈话形式。
案例2:
《冬阳·童年·骆驼队》延伸式结尾:
1.童年的故事总是让人难忘的,因为童真,因为有趣,因为幼稚,故事往往就多了几分色彩。童年是美好的,可它又是匆匆易去的,所以才令人难忘。“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歌曲《童年》再次响起)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林海音的童年,她的小伙伴,她的好朋友,她在北京城南所度过的那段快乐时光。
这样结束课堂教学,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机地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三、抒情式结尾,在说写中抒发感情
可准确把握课文情感,以饱含觉悟的语言结尾,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尽情挥洒自己的个性。
案例3:
《伯牙绝弦》抒情式结尾语: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他们不仅是生活上的知音,更是生命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四、朗读式结尾,在朗读中提升情感
朗读,能把抽象的内容变为直观的形象。有些课文感情色彩浓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把作者的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更易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特别是在结束课堂教学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情已有所掌握,教师创设几个回环式的朗读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完整、形象地刺激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撩动着学生的心。
案例4:
王崧舟《我的战友邱少云》朗读式结尾:
师:看大屏幕(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深情的语气来读读这句碑文。生读。
师:让我们用自豪的语气来读读这句碑文。生读。
师: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生读。
五、过渡式结尾,在过渡中激发兴趣
在同一课的上下节课间的结束语,可精心组织设计好过渡语言,使课虽终而意未尽,思未断,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的浪花。
案例5:
《童年的发现》的结尾式结尾:在人长大或变老以后,常常会回想起童年的事情,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竟然能在他9岁时就发现了胚胎的发育过程,我们在钦佩之余,更多的是会考虑他怎么能在这么小的年纪有这么伟大的发现呢?下一节课,我们将去探索费奥多罗夫伟大发现的诞生过程。
总之,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绝妙精彩的结尾语言和教学科学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归结全篇,深化题旨,而且可以巧布悬念,使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收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让我们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地总结、创造与运用课堂结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技艺水平;让我们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让每一节课的“终曲”都余音绕梁,为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一、情境式结尾,在情境中尽情回味
许多散文和诗歌本身就非常优美,我们在欣赏体会课文的优美语句后,老师可以融入自己真挚的情感,配以优美的音乐,请孩子闭上眼睛在音乐中倾听老师的结束语,让孩子在音乐中入境,尽情地陶醉自己,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充分的舒展,使师生与作者的情感在结束语中得到融合和升华。
案例1:
《草原》情境式结尾:草原给我们留下多么美好的画面啊,草原的景是那么美:明朗的天空,美丽的白云,清鲜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歌的牧童,令人无比向往。草原景色美如画卷,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他们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到几十里外看望客人,用珍贵的食品招待客人。课文已经学结束了,但广阔草原的神奇画面,草原人民的深深情意,蒙汉两族的血肉情意,将永远铭记我们心中。“满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我们永远记住(生读课题)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画面,让我们永远记住(生读课题)给我们留下的深深情意。
二、延伸式结尾,在阅读中储蓄知识
即在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培养技能而进行相应的演练训练,或根据反馈信息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课外收集寻找各种参考资料,进而扩大阅读量,或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某种实验活动,以提出要求布置课堂作业而结束教学过程的一种谈话形式。
案例2:
《冬阳·童年·骆驼队》延伸式结尾:
1.童年的故事总是让人难忘的,因为童真,因为有趣,因为幼稚,故事往往就多了几分色彩。童年是美好的,可它又是匆匆易去的,所以才令人难忘。“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歌曲《童年》再次响起)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林海音的童年,她的小伙伴,她的好朋友,她在北京城南所度过的那段快乐时光。
这样结束课堂教学,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机地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三、抒情式结尾,在说写中抒发感情
可准确把握课文情感,以饱含觉悟的语言结尾,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尽情挥洒自己的个性。
案例3:
《伯牙绝弦》抒情式结尾语: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他们不仅是生活上的知音,更是生命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四、朗读式结尾,在朗读中提升情感
朗读,能把抽象的内容变为直观的形象。有些课文感情色彩浓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把作者的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更易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特别是在结束课堂教学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情已有所掌握,教师创设几个回环式的朗读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完整、形象地刺激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撩动着学生的心。
案例4:
王崧舟《我的战友邱少云》朗读式结尾:
师:看大屏幕(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深情的语气来读读这句碑文。生读。
师:让我们用自豪的语气来读读这句碑文。生读。
师: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生读。
五、过渡式结尾,在过渡中激发兴趣
在同一课的上下节课间的结束语,可精心组织设计好过渡语言,使课虽终而意未尽,思未断,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的浪花。
案例5:
《童年的发现》的结尾式结尾:在人长大或变老以后,常常会回想起童年的事情,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竟然能在他9岁时就发现了胚胎的发育过程,我们在钦佩之余,更多的是会考虑他怎么能在这么小的年纪有这么伟大的发现呢?下一节课,我们将去探索费奥多罗夫伟大发现的诞生过程。
总之,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绝妙精彩的结尾语言和教学科学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归结全篇,深化题旨,而且可以巧布悬念,使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收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让我们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地总结、创造与运用课堂结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技艺水平;让我们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让每一节课的“终曲”都余音绕梁,为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