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砺,温暖“三农”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22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夕阳下,北京延庆县的大地余晖散射,分外宁静。那些席地而放的秸杆,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这些昔日被当作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农作物秸杆,现在却成了受热捧的生物质能,被誉为“太阳赐予的礼物”。在这片宁静之下,一项让农村“暖起来”的生物质气化炉试验推广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而正在延庆某农家进行试验的超导直燃式生物质气化炉的研发者是一个非职务发明人,她叫高云书。
  
  生物质能兴起,袅袅炊烟落下
  
  由于能源紧缺,寻求可以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教授曾说:“现在全球替代能源有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但前三种能源没有物质性生产能力,不能完全替代石油,现在惟一可以完全替代石油的就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可以实现物质循环,不仅有利于农业和林业发展,而且对保护生态很重要。”
  延庆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目前正大力推进生物质能利用。据介绍,延庆是一个农业大县,年产玉米等植物秸秆、枯枝约37万吨,这些农业废弃物处理起来很费事,如果焚烧又会导致空气污染。现在却能变废为宝,为生物质能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延庆县计划用2~3年的时间在全县农村推广生物质气化炉5.2万台,建设生物质压块站56处,覆盖80%的农户。
  “炊烟袅袅”曾经是乡村晚景的温馨写照,殊不知,这是要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而现在在高云书的生物质气化炉试验现场,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从屋顶烟囱冒出来的白汽,被微风吹散,再也不见踪影。
  
  十年辛苦不寻常
  
  “搞发明创造很累人,对女人来说尤其如此。为了搞研发,我花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包括房屋拆迁费。但上了这条船就下不去了,上瘾了,那些技术问题在睡梦中都纠缠着你。”
  出生在北方农村的高云书,小时候家里穷,烧水做饭都要烧一大堆柴火,烟熏火燎,常常把母亲呛得眼泪汪汪。在她18岁那年,父亲上山打柴,回来时拉柴的牛车翻了,车轱辘从身上轧过,压断了3根肋骨……
  正是这些辛酸的往事,使高云书从小就矢志于改变农村能源使用的落后面貌,长大后走上一条自己搞研发办公司的“不归路”。1998年,她成立了北京科技桥科贸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她在安徽蚌埠看到生物质气化炉的早期产品,就动起了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加以改良的心思。“开始没钱投入,就用废弃的酒精罐改装做炉子。”10年光阴过去了,她的生化炉技术日臻成熟,现已申请了9项专利,其中5项为发明专利。独具特色的是还融入了超导技术,可以节约50%的能源,而且不受燃料限制,如生物质压块、劈柴、锯末等等,适合各个地区的农民使用。
  据高云书介绍,她研制的直燃式气化炉、生物质燃料超导供暖系统,是将生物质压块技术、生物质气化炉技术、超导热能转换器供暖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生物质气化炉做热能转换器,以超导液作为导热介质,组成一个供暖系统,集取暖、烧炕、做饭、洗浴于一体,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节约时间。
  但这还只是发明人“自得其乐”的实验室产品。像许多非职务发明人一样,由于产业化融资渠道窄,她在技术转化道路上多次遭遇瓶颈。最后,她决定自己生产经营。虽然长路漫漫,但她表示要像搞发明一样执著地走下去,真正实现产业化,为解决“三农”问题做些实事。
  
  让农村“暖起来”
  
  “改革之变,民生优先”,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重点之一。而发端于2006年上半年北京市政府实施的新农村建设“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三项工程,则直指农民生活条件改善问题。特别是“暖起来”工程,不但要通过改造吊炕给农民“加温”,还将通过使用新材料给农民“保温”,这种试验正在延庆等高海拔区县进行。
  当高云书偶然得知延庆县政府在做生物质气化炉试验示范时,她立刻找上门,主动要求自己掏钱安装炉具现场做试验。“我就是要进行现场展示,让农民朋友亲眼看到、亲自体会我的产品好在哪里。同时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好及时改进,不断完善,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一个多月来,高云书一直奔忙于公司和延庆之间。到现场看试验效果,只要发现一点问题,就及时回工厂修改图纸,常常工作至深夜,第二天又早早起来奔赴现场。据她说,这样来回拆了装,装了拆,已有五六回了。
  在现场,高云书把炉子的火点燃,火苗“噌噌”蹿起来,十多分钟后,暖气就热了。技术员用仪器测了一下,暖气芯片的温度达82℃。而燃烧生成的气体则通到吊炕下,使室内温度比用传统土炕提高了5℃……
  十年的磨砺,十年的沉淀,终将浇灌出幸福花朵,相信高云书的梦想将会与她的技术、产品融为一体,走进广袤农村,温暖千家万户。
其他文献
“大洋一号左右手”:深海采矿的新武器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电视抓斗和深海浅钻获得教育部提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两个设备一个像“抓手”,能将海底6000米图像上传,并能抓住海底物质传递至海面;一个则能将海底岩层钻透,让科学家探个究竟。科学家将它们誉为“大洋一号”的“左右手”。  近十年来,发达国家围绕国际海底资源的跑马圈地活动愈演愈烈,但由于受到技术和装备的制约,我国一直缺乏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完了”。日本人对自身生存国土的安全感大大降低,时刻担心自己所在的岛屿有一天会沉没。哪怕诉诸武力,也要开拓安全的生存空间,这日益上升为震后日本的全民意志。  地震后的骚乱和军管中,鼓吹向外扩张的右翼军国主义思想开始在日本盛行,军部逐渐控制国家政权。抢占大陆的生存空间,成为他们的既定目标。他们把目光第一个投向了大洋彼岸、历来号称地大物博的中国,接
1983年,我申请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便借来300元,拟去武汉汉正街买些针头线脑的小百货。从老家湖南攸县网岭乡乘汽车到长沙,再换乘当时的蒸汽火车去汉口。为了省钱,我坐的是慢车,全程票价8.5元。沿线大小车站70多个,每站必停。一路行驶了18个小时后,才到达目的地。  乍进大城市,满眼都是高楼大厦、拥挤的人流。我对大的旅社望而生畏,便七弯八拐钻小胡同,住进一家小旅社里。  旅社狭窄的过道边一间房
遇水可溶解的环保服装    英国著名设计师和科学家合作,制作出了一件遇水即会溶解的塑料衣服。发明者的初衷是想让人们更加关注环境,同时更好地利用服装来保护环境。  该衣服是“美丽新世界”项目的成果。“美丽新世界”项目试图寻找一种方法以解决越来越多的废弃衣物被送往垃圾场所造成的污染和浪费。专家说:“我们正在考虑整合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全球问题。”  这个团队制作的塑料衣服的材质同胶囊一样——遇水即会消融。
上海,向来是群星荟萃,名流如云。其中有一对非常特殊而且神秘的姐妹,她们走到哪里,都备受瞩目:红嘴唇、绿眼影、超短裙、高跟鞋……虽然不是双胞胎,但永远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梳着一模一样的发型,甚至鞋子、饰品和背包,都是同色同款。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们的年龄已过六旬。  她们,便是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的女儿——杜毅、杜颖。  1986年,在香港定居的杜毅、杜颖开始利用父母在海外的关系,做着引
春是个会意字,同时也是个形声字。春字从丰从日,丰意为“草木遍地生长”,日指“日子”“每天”,合起来表示“草木逐日生长”,所以春的本义就是草木生长的季节。春还有一个异体字写作芚,从艸屯,是说小草春天时生发。不管怎样,春与小草撇不开干系。  夏也是一个会意字,它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据学者研究是首或面的省略,无论首还是面都含有“自”,古意是人的鼻子,有“基准”之意。下半部分是“夂”,是冬的省略,有两
袁隆平用一粒小种子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带着这股改变世界的大力量,怀着为人类造福的伟大信念,他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艰苦跋涉,义无反顾地前行。    壮志怀天下    1960年,大饥荒来势汹汹,如洪水猛兽席卷着神州大地,举国上下一片潦倒之势。  此时的西方生物学已经跨入分子时代,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的遗传学理论已经在生产效果上获得明显效果,但这种理论是与苏联专家米丘林
年轻时的陈默  我的父亲陈默,字冰思,1913年出生于湖北位于黄石和大冶附近一个叫梅岭的地方。祖父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在反袁斗争中被杀害于上海。祖父去世后,祖母带着她的一个妹妹和两岁的父亲赶到上海。在安葬了丈夫后,祖母决定移居到上海浦东奉贤县头桥镇,靠开一家小吃店谋生。  父亲从小在头桥镇小学念书,小学四年级时他决定辍学到一家药店当学徒。白天他在药店干杂活,晚上靠自学来完成小学课程。之后
我们用比喻的方式去思考,其使用频率可能比我们能意识到的还要多。用老经验来解释新事物时,比喻方式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我们用来形容灵感的词多是来自鸟类世界。一个创意会“破壳”而出,计划需要进行“孵化”,或是一个创意“插上创造力的翅膀”飞走了。整个灵感的诞生、成熟的过程和乌的成长很类似。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几个武器制造商在一起研究空军的新式武器,他们已经再也想不出任何新办法。其
核心提示:每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都会公布本年度10大新兴技术,并预计这些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2008年评选出的这些即将走出实验室、迈向实践的10大新兴技术涵盖了能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生物成像等领域。其中纤维素酶和原子磁力计2项技术是顶尖科学家正在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异常”建模、神经连接学、概率芯片、现实挖掘和离线网络应用5项技术代表了观察问题的全新方式,石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