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一些著名的大集团才能实现,中国车企更是屈指可数。
据相关统计,从2014年起,我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呈逐年增加态势,直到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2018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83373亿元,较2017年减少了1264亿元;2019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80418亿元,较2018年减少了2955亿元。
2020年,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受疫情和大环境影响,多数车企市场销售和营业收入情况表现不佳。特别是要想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一些著名的大集团才能实现,中国车企更是屈指可数。
近期,国内车企2020年财报密集出炉,从已披露业绩的企业来看,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6家车企,分别是上汽集团7421.32亿元、北京汽车1769.73亿元、比亚迪1565.97亿元、一汽解放1136.81亿元、东风集团1079.64亿元、长城汽车1033.08亿元。
上汽集团:收入降幅大于销量降幅
2020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560万辆,同比下降10.2%,其中,自主品牌销量为260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达到46.4%;全年营业总收入7421.32亿元,同比下降12%。虽然整体销量下滑,但其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却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2020年,上汽集团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32万辆,同比增长73.4%,跃居国内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全球第三。其中,五菱宏光MINIEV微型电动车,自8月起一直占据国内电动车销售榜榜首。
另外,在全国整车出口下滑6.2%的情况下,上汽集团整车出口销量39万辆,同比增长11.3%,占全国整车出口的比重超过1/3,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其中,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达26.7万辆,占公司海外总销量的70%;特别是在欧洲市场,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已超过4万辆,且新能源车型占到六成。
相比之下,合资板块表现一般,上汽大众销量150.5万辆,同比下降24.79%,营业收入1744.97亿元,净利润154.89亿元,同比下滑22.65%;上汽通用销量146.7万辆,同比下降8.29%,营业收入1772.95亿元,净利润41.03亿元,同比下滑62.56%。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汽集团单车售价只有9.48万元,同比下滑3.59%,单车利润也仅为0.36万元,同比下滑11.16%。不难看出,上汽通用五菱虽然销量高居,但走的仍是薄利多销的策略,单车利润只有700元,故而使其2020年净利润只贡献了1.42亿元。
2021年,上汽集团目标是全年实现整车销售617万辆,同比增长10.2%,营业总收入达到8300亿元。未来,旗下可以成为新增量的车型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了大众的电动化平台MEB,上汽和阿里合作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智己,以及区别于一汽-大众奥迪的上汽奥迪。
北京汽车:艰难保住正增长
3月24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汽车)公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9.73亿元,同比增长约0.89%。
尽管北京汽车在2020年进行了发展转型和盈利结构性调整,但其依旧未能改善对北京奔驰的依赖性。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奔驰再次成为北京汽车的“利润奶牛”,全年营收达到1696.96亿元,同比增长9.4%,贡献了96%的营收,其“顶梁柱”地位愈加凸显。
2020年,北京汽车旗下四个业务板块(北京品牌、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福建奔驰)合计实现整车销售116.9万辆,同比下降18%。其中,北京奔驰全年销售61.1万辆,同比增长7.7%;福建奔驰全年销售3万辆,同比增长6.2%,创历史新高;北京现代全年销售仅44.6万辆,同比下降32.7%;北京品牌全年乘用车销售8.2万辆。
由此可见,销量下滑主要来自旗下自主品牌和北京现代。2020年,与北京品牌相关的收入降至72.7亿元,同比下降64.1%;销量方面更是不足2019年16.7万辆的一半;另外,北京现代全年銷量与年初制定的75万辆目标相比,完成率也仅为66.9%。
面对2021年的压力与挑战,北京汽车表示,今后会在战略、品牌、产品、技术、资源及管理上紧扣主业,各业务板块强协同、重创新、谋发展,走内涵式增长道路及差异化经营战略。
比亚迪:汽车板块增幅最高
多方位发展的比亚迪,拿出了一份亮眼的年报。2020年,营业收入1565.97亿元,同比增长22.59%。其中,汽车相关收入839.93亿元,同比涨幅高达32.76%;手机部件、组装收入600.43亿元,同比增长12.48%;电池及光伏收入120.88 亿元,同比增长15.06%。
上述三大业务占比亚迪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64%、38.34%、7.72%。可见,比亚迪不止是一家汽车企业,其主要业务还包含手机部件与组装业务,以及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等。2020年,比亚迪汽车销量39.46万辆,同比下降3.6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6.29万辆,同比下降12.52%,在比亚迪汽车销量中的占比为41%。
2020年,比亚迪还与丰田成立了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展开合作;另与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签订战略商业联盟协议,拟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纯电动商用车及电动车零部件;并先后入股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链核心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亚迪2020年财报中还特别强调了,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的启动是市场化战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截至目前,比亚迪半导体已完成了内部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及股份改制等相关工作,据推测,比亚迪半导体将在2021年年内申报上市。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看来,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创新引领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汽解放:首年上市财报亮眼
2020年作为一汽解放上市后的第一个财报,表现亮眼,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36.81亿元,同比增长6.8%;全年实现整車销售47.4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中重卡销售39.45万辆,同比增长38.69%,市场占有率22%。
截至目前,一汽解放重卡销量已连续5年业第一,中重卡销量连续4年行业第一,单一品牌重卡销量连续3年全球第一,牵引车销量连续15年行业绝对领先,轻型车销量连续5年实现高速增长。
在国内商用车市场,一汽解放“重卡一哥”的地位,自2016年起就从未被撼动过。“一汽解放翻身靠研发,而要稳固市场地位,要实现世界一流品质的‘百年老店’,更需要倚重研发。”一汽解放董事长胡汉杰在2021年商务年会上如是说道。
数据显示:2020年,一汽解放研发投入28.64亿元,占公司2020年末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比例为11.66%,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比例为2.52%。目前,一汽解放已构建了从前瞻技术、发动机、变速器、车桥到整车的中国最为强大和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形成了长春、青岛、无锡、大连、奥地利全球研发布局。
东风集团:抗疫中心的意外增长
在2020年惊涛骇浪的一年中,身处旋涡中心、受疫情冲击影响最严重的非东风集团莫属了,武汉封城、疫情防控、供应受阻、生产停摆、员工滞留……一系列现实困境导致东风集团面临巨大压力。
即便如此,东风集团去年营业收入却同比上升6.8%至1079.64亿元;平均单车收入上涨2万元,由20.2万元提升至22.2万元,但这种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商用车贡献的。2020年,东风集团销售整车286.8万辆,同比下降2.2%。其中,乘用车销量231.3万辆,同比下滑约6.1%;商用车销量55.5万辆,同比增长18.5%。
受国三及以下车型淘汰、按轴收费、基建投资拉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商用车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东风集团商用车业务销售收入约为835.52亿元,同比增加21.3%。相比之下,乘用车业务较为惨淡,销售收入仅为165.4亿元,同比下降38.1%。其中,标致与雪铁龙营收减少了58.78亿元,风神与风行营收分别减少了21.72亿元、24.8亿元。
在资本市场,东风集团可谓风生水起,并于2020年创造了创业板注册制以来最快上市纪录:7月底,发布公告透露上市计划;10月13日,深交所创业板正式受理IPO申请;10月17日,获深交所问询;12月15日,创业板审核通过。
相比其他登录创业板的企业,九成以上募资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下,超过50亿元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东风集团则拟募资210亿元,一举刷新了创业板最高募资记录。登录创业板之后,东风集团可借助境内资本提速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表明了其向高端化和智能出行领域转型的强烈意愿。
长城汽车:首次进入千亿军团
2020年,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1033.08亿元,同比增长7.38%,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长城汽车在资本市场亦表现抢眼,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其在A股的累计涨幅高达327.23%,仅次于比亚迪。除了亮眼的财报数据,长城汽车的销量数据更为亮眼,已连续五年销量突破百万辆。2020年,长城汽车销量111.59万辆,同比增长5.41%,超额完成年度既定目标102万辆。具体来看,哈弗、WEY、长城皮卡、欧拉销量分别为75.02万辆、7.85万辆、22.50万辆、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0%、-21.53%、51.18%、44.76%。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规模效应和高毛利新车型销量占比的提升,长城汽车单车盈利已由2019年的4241.26元提升至2020年的4823.69元,增幅达13.73%。然而,高销量并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而是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2020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高达51.5亿元,同比增长21.22%,基本等同于全年归母净利润;截至2020年年底,长城汽车研发人员数量更是占公司总人数30%以上。
据相关统计,从2014年起,我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呈逐年增加态势,直到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2018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83373亿元,较2017年减少了1264亿元;2019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80418亿元,较2018年减少了2955亿元。
2020年,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受疫情和大环境影响,多数车企市场销售和营业收入情况表现不佳。特别是要想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一些著名的大集团才能实现,中国车企更是屈指可数。
近期,国内车企2020年财报密集出炉,从已披露业绩的企业来看,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6家车企,分别是上汽集团7421.32亿元、北京汽车1769.73亿元、比亚迪1565.97亿元、一汽解放1136.81亿元、东风集团1079.64亿元、长城汽车1033.08亿元。
上汽集团:收入降幅大于销量降幅
2020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560万辆,同比下降10.2%,其中,自主品牌销量为260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达到46.4%;全年营业总收入7421.32亿元,同比下降12%。虽然整体销量下滑,但其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却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2020年,上汽集团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32万辆,同比增长73.4%,跃居国内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全球第三。其中,五菱宏光MINIEV微型电动车,自8月起一直占据国内电动车销售榜榜首。
另外,在全国整车出口下滑6.2%的情况下,上汽集团整车出口销量39万辆,同比增长11.3%,占全国整车出口的比重超过1/3,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其中,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达26.7万辆,占公司海外总销量的70%;特别是在欧洲市场,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量已超过4万辆,且新能源车型占到六成。
相比之下,合资板块表现一般,上汽大众销量150.5万辆,同比下降24.79%,营业收入1744.97亿元,净利润154.89亿元,同比下滑22.65%;上汽通用销量146.7万辆,同比下降8.29%,营业收入1772.95亿元,净利润41.03亿元,同比下滑62.56%。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汽集团单车售价只有9.48万元,同比下滑3.59%,单车利润也仅为0.36万元,同比下滑11.16%。不难看出,上汽通用五菱虽然销量高居,但走的仍是薄利多销的策略,单车利润只有700元,故而使其2020年净利润只贡献了1.42亿元。
2021年,上汽集团目标是全年实现整车销售617万辆,同比增长10.2%,营业总收入达到8300亿元。未来,旗下可以成为新增量的车型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了大众的电动化平台MEB,上汽和阿里合作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智己,以及区别于一汽-大众奥迪的上汽奥迪。
北京汽车:艰难保住正增长
3月24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汽车)公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9.73亿元,同比增长约0.89%。
尽管北京汽车在2020年进行了发展转型和盈利结构性调整,但其依旧未能改善对北京奔驰的依赖性。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奔驰再次成为北京汽车的“利润奶牛”,全年营收达到1696.96亿元,同比增长9.4%,贡献了96%的营收,其“顶梁柱”地位愈加凸显。
2020年,北京汽车旗下四个业务板块(北京品牌、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福建奔驰)合计实现整车销售116.9万辆,同比下降18%。其中,北京奔驰全年销售61.1万辆,同比增长7.7%;福建奔驰全年销售3万辆,同比增长6.2%,创历史新高;北京现代全年销售仅44.6万辆,同比下降32.7%;北京品牌全年乘用车销售8.2万辆。
由此可见,销量下滑主要来自旗下自主品牌和北京现代。2020年,与北京品牌相关的收入降至72.7亿元,同比下降64.1%;销量方面更是不足2019年16.7万辆的一半;另外,北京现代全年銷量与年初制定的75万辆目标相比,完成率也仅为66.9%。
面对2021年的压力与挑战,北京汽车表示,今后会在战略、品牌、产品、技术、资源及管理上紧扣主业,各业务板块强协同、重创新、谋发展,走内涵式增长道路及差异化经营战略。
比亚迪:汽车板块增幅最高
多方位发展的比亚迪,拿出了一份亮眼的年报。2020年,营业收入1565.97亿元,同比增长22.59%。其中,汽车相关收入839.93亿元,同比涨幅高达32.76%;手机部件、组装收入600.43亿元,同比增长12.48%;电池及光伏收入120.88 亿元,同比增长15.06%。
上述三大业务占比亚迪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64%、38.34%、7.72%。可见,比亚迪不止是一家汽车企业,其主要业务还包含手机部件与组装业务,以及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等。2020年,比亚迪汽车销量39.46万辆,同比下降3.6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6.29万辆,同比下降12.52%,在比亚迪汽车销量中的占比为41%。
2020年,比亚迪还与丰田成立了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展开合作;另与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签订战略商业联盟协议,拟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纯电动商用车及电动车零部件;并先后入股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链核心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亚迪2020年财报中还特别强调了,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的启动是市场化战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截至目前,比亚迪半导体已完成了内部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及股份改制等相关工作,据推测,比亚迪半导体将在2021年年内申报上市。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看来,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创新引领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汽解放:首年上市财报亮眼
2020年作为一汽解放上市后的第一个财报,表现亮眼,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36.81亿元,同比增长6.8%;全年实现整車销售47.4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中重卡销售39.45万辆,同比增长38.69%,市场占有率22%。
截至目前,一汽解放重卡销量已连续5年业第一,中重卡销量连续4年行业第一,单一品牌重卡销量连续3年全球第一,牵引车销量连续15年行业绝对领先,轻型车销量连续5年实现高速增长。
在国内商用车市场,一汽解放“重卡一哥”的地位,自2016年起就从未被撼动过。“一汽解放翻身靠研发,而要稳固市场地位,要实现世界一流品质的‘百年老店’,更需要倚重研发。”一汽解放董事长胡汉杰在2021年商务年会上如是说道。
数据显示:2020年,一汽解放研发投入28.64亿元,占公司2020年末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比例为11.66%,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比例为2.52%。目前,一汽解放已构建了从前瞻技术、发动机、变速器、车桥到整车的中国最为强大和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形成了长春、青岛、无锡、大连、奥地利全球研发布局。
东风集团:抗疫中心的意外增长
在2020年惊涛骇浪的一年中,身处旋涡中心、受疫情冲击影响最严重的非东风集团莫属了,武汉封城、疫情防控、供应受阻、生产停摆、员工滞留……一系列现实困境导致东风集团面临巨大压力。
即便如此,东风集团去年营业收入却同比上升6.8%至1079.64亿元;平均单车收入上涨2万元,由20.2万元提升至22.2万元,但这种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商用车贡献的。2020年,东风集团销售整车286.8万辆,同比下降2.2%。其中,乘用车销量231.3万辆,同比下滑约6.1%;商用车销量55.5万辆,同比增长18.5%。
受国三及以下车型淘汰、按轴收费、基建投资拉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商用车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东风集团商用车业务销售收入约为835.52亿元,同比增加21.3%。相比之下,乘用车业务较为惨淡,销售收入仅为165.4亿元,同比下降38.1%。其中,标致与雪铁龙营收减少了58.78亿元,风神与风行营收分别减少了21.72亿元、24.8亿元。
在资本市场,东风集团可谓风生水起,并于2020年创造了创业板注册制以来最快上市纪录:7月底,发布公告透露上市计划;10月13日,深交所创业板正式受理IPO申请;10月17日,获深交所问询;12月15日,创业板审核通过。
相比其他登录创业板的企业,九成以上募资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下,超过50亿元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东风集团则拟募资210亿元,一举刷新了创业板最高募资记录。登录创业板之后,东风集团可借助境内资本提速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表明了其向高端化和智能出行领域转型的强烈意愿。
长城汽车:首次进入千亿军团
2020年,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1033.08亿元,同比增长7.38%,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长城汽车在资本市场亦表现抢眼,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其在A股的累计涨幅高达327.23%,仅次于比亚迪。除了亮眼的财报数据,长城汽车的销量数据更为亮眼,已连续五年销量突破百万辆。2020年,长城汽车销量111.59万辆,同比增长5.41%,超额完成年度既定目标102万辆。具体来看,哈弗、WEY、长城皮卡、欧拉销量分别为75.02万辆、7.85万辆、22.50万辆、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0%、-21.53%、51.18%、44.76%。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规模效应和高毛利新车型销量占比的提升,长城汽车单车盈利已由2019年的4241.26元提升至2020年的4823.69元,增幅达13.73%。然而,高销量并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而是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2020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高达51.5亿元,同比增长21.22%,基本等同于全年归母净利润;截至2020年年底,长城汽车研发人员数量更是占公司总人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