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832.43文献标识码:A
摘要:论文基于四川省珙县363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Logit和OLS方法对农户是否发生信贷行为以及农户的信贷额度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中是否有干部、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家庭成员数、贷款对生活的改善程度等六个变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户文化程度、是否创业、家庭年收入、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对贷款的满意度及贷款对生活改善程度等因素对农户获取的贷款额度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借贷行为;Logit模型;OLS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户的生活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农户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仍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缓解贫困仍是重点难点。由于资金的逐利性,大多数金融服务主要关注经济发达的地区,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严重缺失,即使农户有好的投资项目也很难得到贷款。关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发展即发展农村金融对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金融体系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农村金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都对此做过大量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确定影响农户被正规金融机构借贷配给的农户特征;二是影响非正规金融配给行为的农户特性,其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国内学者运用不同方法针对不同地区农户的借贷行为都进行了研究。综上所述,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借贷的微观主体农户的地域差异,风俗、文化等的不同,以及所面临的金融环境存在着差异,农户的借贷行为呈现出不同特点。目前大多数文献主要采用Probit或Logit模型,因变量则只选取是否有借贷行为或是否在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等二元离散变量,但是农户的借贷行为不仅仅是指其是否发生信贷,或借款是否来自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额度也是描述农户借贷行为的另一重要指标。所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因变量和研究方法的选取上,本文采用两个因变量:是否发生借贷及贷款额度来全面描述农户借贷行为。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不仅采用Logit模型还运用了OLS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本文对四川省珙县农户采用逐户调查方式进行调研,以期为当地农村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制度的健全提供一些建议。
二、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7月对四川省珙县洛表镇和曹营乡的395户农户入户访谈的调查方式,发放问卷395份,回收372份,有效问卷363份,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并且在调研过程中采用了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
(二)变量的选取
1、因变量的选取。本文在因变量的选取上,选择了两个变量。一是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二是农户的信贷额度。通过对这两个指标的分析,较全面反映农户的借贷行为。
2、自变量的选取。在自变量选取方面,本文考虑文化水平、户主年龄、家庭年收入、种植和饲养占家中经济来源的比重、是否创业、家中有无干部、家中住房情况、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家庭成员数、对贷款的满意度和小额信贷对其生活的改善程度等11个可能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变量。
(1)文化水平体现农户的人力资本。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农户借贷需求有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越高,素质和修养相对较高,潜在信誉和偿债能力也会较强,对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的认识比一般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户更加深入,有利于农户获得借款。
(2)户主年龄。户主年龄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接受的文化、风俗习惯必然存在差异,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户的借贷行为。年龄越大的农户思想观念越陈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越重,也就越不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年龄可能对农户借贷行为负相关。即年龄越大越不易产生借贷行为。
(3)农户的家庭收入。由于农户的家庭人均收入反映了农户对生产投资和生活支出的支付能力,因此,收入水平越高,农户发生借贷的可能性越小,农户的借贷需求就越小。但从另一方面看,农户的收入往往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类型和规模有关,因此对有借贷发生的农户而言,其收入、财产和自有资金也有可能对其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4)住房情况。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属于农户的物质资本,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的影响不确定。住房是农户的主要物质资本。家中住房条件好的农户,可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若该家庭的收入能夠满足生活所需,则不需要贷款。
(5)种植和饲养占家中经济来源的比重。该比重较高的农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其在生产经营中所需要的资金较少,也较少有贷款需求。
(6)家庭成员数。家庭成员数对借贷行为有正影响。家庭成员数越多的农户,其生活消费越多,生活压力就会较大,若农户的收入相对消费所需少,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就会越强烈也就越倾向于贷款。
三、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
(二)Logit实证结果
通过Logit模型估计结果,在考虑的11个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中,对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家中是否有干部、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家庭成员数、贷款对生活的改善程度这六个变量。其中除家中主要物资在5%水平下显著,其他5个变量都在1%水平下显著。
1、农户文化水平的系数大于零,说明文化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其贷款倾向就越强。
2、家庭收入的系数大于零,意味着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贷款,家庭收入与农户的经营活动和规模有关,家庭收入高的农户一般都有较好的投资项目,并且有一定的规模,所以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其资金流转时,就会发生借贷行为。 3、家中是否有干部的回归系数大于零,表明家中无干部的农户越易产生借贷。本文只统计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并未考虑到民间借贷。就目前来看,我国还是一个人情的社会,有干部的家庭,人际关系通常较好,就农村而言,当农户发生资金困难时,由于向亲戚、朋友的借贷一般没有利息,所以有干部的家庭更容易从民间获得资金,相反,无干部的家庭就只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4、家中主要物资情况的统计系数小于零,说明家中物资情况越好,越不容易产生借贷,物资越多,其物质资本越多,生活情况也较好,这种家庭的生活压力越小,因此越不易发生借贷行为。
5、家庭成员数的统计系数大于零,即家庭成员数越多越易发生借贷行为,正如之前的假设所述,家庭成员越多的农户生活压力会越大,越易产生消费型借贷。
6、最后产生显著影响的是贷款对生活的改善程度,改善程度越高表明农户从贷款中得到了实际利益,因此农户就越易再次產生借贷行为。
四、农户贷款额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OL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户的借贷额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公式表示为:
(二)OLS回归结果
从OLS回归结果看,文化水平、是否创业、家庭年收入、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对贷款的满意度及贷款对生活改善程度等六个因素对农户贷款额度影响显著。其中除文化水平在5%水平下显著,其余5个变量均在1%水平下显著。
农户对贷款的满意度的统计系数为负,说明这一变量与贷款额度负相关,农户对贷款的满意度越高,贷款额度越小。对贷款的满意度只是指对贷款政策、贷款条件等等的满意程度,由于国家近年来对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贷款政策中存在着许多惠农政策,与城市贷款相比,农户得到贷款优惠,因此对贷款的满意度往往较高,但由于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农户的贷款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人则没有从贷款中得到实际利益,所以之后的贷款额度就会越小。其余5个变量则与贷款额度正相关,也就是说文化水平、家庭年收入、是否创业、家庭主要物资水平、贷款对生活的改善度越高,农户贷款额度越大。特别是创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农户从农村信用社获取的贷款额度也就越高。需要说明的是该回归的R2值为0.378,修正的R2值为0.354,拟合程度较低。这是因为本文只考虑了农户家庭方面因素对其借贷行为的影响,其他因素如最近金融机构的距离、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等因素都会对农户的信贷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并未予与考虑。
五、结论及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珙县的农户整体借贷率相对其他贫困县的要高,占到了88.7%,农户的主要借贷用途是在生产性经营上。
从Logit模型的实证结果看,影响农户是否借贷的主要因素有:农户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家中是否有干部、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家庭成员数、贷款对生活的改善程度等6个变量,其中,除家中主要物质情况与农户借贷行为负相关外,其余5个变量与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正相关。
从OLS模型的实证结果看,对农户贷款额度大小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文化水平、是否创业、家庭年收入、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对贷款的满意度及贷款对生活改善程度等。除农户对贷款的满意度与贷款额度为负相关外,其余5个变量与农户贷款额度正相关。
综合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和贷款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因此,建议普及农村金融知识的教育,尽可能简化贷款程序。由于许多农户文化水平不高,无法理解繁琐的贷款程序,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严重短缺,所以金融机构方面应尽量简化贷款程序,政府方面则应设法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同时,对贫困地区实施惠农贷款,鼓励一部分人创业,通过创业贷款获得利益,并带动其他农户扩大生产经营,以此拉动农户的借贷需求。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Udry,1990. Credit Market in Northern Nigeria; Credit as Insurance in a Rural Economy,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Stiglitz J.E., Weiss A.,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汪三贵, 李文. 贫困县农户收入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J] . 农业经济问题, 2003.
[4]徐忠,张雪春,沈明高,程恩江.中国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25—129
[5]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86—92
[6]陈凯.农户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M].2000:25—28
作者简介:卫民,男,汉族,山西临汾人,金融学硕士,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金融发展。
摘要:论文基于四川省珙县363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Logit和OLS方法对农户是否发生信贷行为以及农户的信贷额度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中是否有干部、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家庭成员数、贷款对生活的改善程度等六个变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户文化程度、是否创业、家庭年收入、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对贷款的满意度及贷款对生活改善程度等因素对农户获取的贷款额度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借贷行为;Logit模型;OLS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户的生活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农户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仍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缓解贫困仍是重点难点。由于资金的逐利性,大多数金融服务主要关注经济发达的地区,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严重缺失,即使农户有好的投资项目也很难得到贷款。关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发展即发展农村金融对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金融体系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农村金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都对此做过大量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确定影响农户被正规金融机构借贷配给的农户特征;二是影响非正规金融配给行为的农户特性,其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国内学者运用不同方法针对不同地区农户的借贷行为都进行了研究。综上所述,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借贷的微观主体农户的地域差异,风俗、文化等的不同,以及所面临的金融环境存在着差异,农户的借贷行为呈现出不同特点。目前大多数文献主要采用Probit或Logit模型,因变量则只选取是否有借贷行为或是否在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等二元离散变量,但是农户的借贷行为不仅仅是指其是否发生信贷,或借款是否来自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额度也是描述农户借贷行为的另一重要指标。所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因变量和研究方法的选取上,本文采用两个因变量:是否发生借贷及贷款额度来全面描述农户借贷行为。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不仅采用Logit模型还运用了OLS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本文对四川省珙县农户采用逐户调查方式进行调研,以期为当地农村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制度的健全提供一些建议。
二、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7月对四川省珙县洛表镇和曹营乡的395户农户入户访谈的调查方式,发放问卷395份,回收372份,有效问卷363份,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并且在调研过程中采用了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
(二)变量的选取
1、因变量的选取。本文在因变量的选取上,选择了两个变量。一是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二是农户的信贷额度。通过对这两个指标的分析,较全面反映农户的借贷行为。
2、自变量的选取。在自变量选取方面,本文考虑文化水平、户主年龄、家庭年收入、种植和饲养占家中经济来源的比重、是否创业、家中有无干部、家中住房情况、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家庭成员数、对贷款的满意度和小额信贷对其生活的改善程度等11个可能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变量。
(1)文化水平体现农户的人力资本。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农户借贷需求有正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越高,素质和修养相对较高,潜在信誉和偿债能力也会较强,对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的认识比一般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户更加深入,有利于农户获得借款。
(2)户主年龄。户主年龄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接受的文化、风俗习惯必然存在差异,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户的借贷行为。年龄越大的农户思想观念越陈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越重,也就越不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年龄可能对农户借贷行为负相关。即年龄越大越不易产生借贷行为。
(3)农户的家庭收入。由于农户的家庭人均收入反映了农户对生产投资和生活支出的支付能力,因此,收入水平越高,农户发生借贷的可能性越小,农户的借贷需求就越小。但从另一方面看,农户的收入往往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类型和规模有关,因此对有借贷发生的农户而言,其收入、财产和自有资金也有可能对其借贷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4)住房情况。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属于农户的物质资本,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具有的影响不确定。住房是农户的主要物质资本。家中住房条件好的农户,可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若该家庭的收入能夠满足生活所需,则不需要贷款。
(5)种植和饲养占家中经济来源的比重。该比重较高的农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其在生产经营中所需要的资金较少,也较少有贷款需求。
(6)家庭成员数。家庭成员数对借贷行为有正影响。家庭成员数越多的农户,其生活消费越多,生活压力就会较大,若农户的收入相对消费所需少,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就会越强烈也就越倾向于贷款。
三、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
(二)Logit实证结果
通过Logit模型估计结果,在考虑的11个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中,对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家中是否有干部、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家庭成员数、贷款对生活的改善程度这六个变量。其中除家中主要物资在5%水平下显著,其他5个变量都在1%水平下显著。
1、农户文化水平的系数大于零,说明文化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其贷款倾向就越强。
2、家庭收入的系数大于零,意味着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贷款,家庭收入与农户的经营活动和规模有关,家庭收入高的农户一般都有较好的投资项目,并且有一定的规模,所以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其资金流转时,就会发生借贷行为。 3、家中是否有干部的回归系数大于零,表明家中无干部的农户越易产生借贷。本文只统计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并未考虑到民间借贷。就目前来看,我国还是一个人情的社会,有干部的家庭,人际关系通常较好,就农村而言,当农户发生资金困难时,由于向亲戚、朋友的借贷一般没有利息,所以有干部的家庭更容易从民间获得资金,相反,无干部的家庭就只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4、家中主要物资情况的统计系数小于零,说明家中物资情况越好,越不容易产生借贷,物资越多,其物质资本越多,生活情况也较好,这种家庭的生活压力越小,因此越不易发生借贷行为。
5、家庭成员数的统计系数大于零,即家庭成员数越多越易发生借贷行为,正如之前的假设所述,家庭成员越多的农户生活压力会越大,越易产生消费型借贷。
6、最后产生显著影响的是贷款对生活的改善程度,改善程度越高表明农户从贷款中得到了实际利益,因此农户就越易再次產生借贷行为。
四、农户贷款额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OL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户的借贷额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公式表示为:
(二)OLS回归结果
从OLS回归结果看,文化水平、是否创业、家庭年收入、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对贷款的满意度及贷款对生活改善程度等六个因素对农户贷款额度影响显著。其中除文化水平在5%水平下显著,其余5个变量均在1%水平下显著。
农户对贷款的满意度的统计系数为负,说明这一变量与贷款额度负相关,农户对贷款的满意度越高,贷款额度越小。对贷款的满意度只是指对贷款政策、贷款条件等等的满意程度,由于国家近年来对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贷款政策中存在着许多惠农政策,与城市贷款相比,农户得到贷款优惠,因此对贷款的满意度往往较高,但由于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农户的贷款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人则没有从贷款中得到实际利益,所以之后的贷款额度就会越小。其余5个变量则与贷款额度正相关,也就是说文化水平、家庭年收入、是否创业、家庭主要物资水平、贷款对生活的改善度越高,农户贷款额度越大。特别是创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农户从农村信用社获取的贷款额度也就越高。需要说明的是该回归的R2值为0.378,修正的R2值为0.354,拟合程度较低。这是因为本文只考虑了农户家庭方面因素对其借贷行为的影响,其他因素如最近金融机构的距离、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等因素都会对农户的信贷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并未予与考虑。
五、结论及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珙县的农户整体借贷率相对其他贫困县的要高,占到了88.7%,农户的主要借贷用途是在生产性经营上。
从Logit模型的实证结果看,影响农户是否借贷的主要因素有:农户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家中是否有干部、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家庭成员数、贷款对生活的改善程度等6个变量,其中,除家中主要物质情况与农户借贷行为负相关外,其余5个变量与农户是否发生借贷行为正相关。
从OLS模型的实证结果看,对农户贷款额度大小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文化水平、是否创业、家庭年收入、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对贷款的满意度及贷款对生活改善程度等。除农户对贷款的满意度与贷款额度为负相关外,其余5个变量与农户贷款额度正相关。
综合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家中主要物资情况和贷款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因此,建议普及农村金融知识的教育,尽可能简化贷款程序。由于许多农户文化水平不高,无法理解繁琐的贷款程序,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严重短缺,所以金融机构方面应尽量简化贷款程序,政府方面则应设法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同时,对贫困地区实施惠农贷款,鼓励一部分人创业,通过创业贷款获得利益,并带动其他农户扩大生产经营,以此拉动农户的借贷需求。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Udry,1990. Credit Market in Northern Nigeria; Credit as Insurance in a Rural Economy,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Stiglitz J.E., Weiss A.,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汪三贵, 李文. 贫困县农户收入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J] . 农业经济问题, 2003.
[4]徐忠,张雪春,沈明高,程恩江.中国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25—129
[5]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86—92
[6]陈凯.农户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M].2000:25—28
作者简介:卫民,男,汉族,山西临汾人,金融学硕士,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