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治家”原则
随薪
1、要想孩子听自己的话,先让自己听孩子的话。是听孩子说话。我一直认为,对孩子进行家教,其实就是在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她(他)一下。孩子不说话,你的点拨就没有针对性,就是乱说一气。不听孩子说话,就没有发言权。
2、积累赚钱的本事比积累存折上的数字更重要。作为家里的男人,如果太在意存折上的数字,就会让家人暗自心慌———因为那是不自信的表现。
3、永远不要为配偶说你是“坦白痞子”而惭愧。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跟我说过这样的话:人身上的有些缺点是改不了的,但你坦白得多了,对方就不把它当回事了,随着你们的婚龄越来越长,对方说你是“坦白痞子”的声调还会越来越好听。
4、一定要在上半辈子把孩子培养好。不然,下半辈子基本上没有好日子过。
5、对老人永远心怀感激之情。自己小的时候,老人是不是偏过心,是不是错打错骂过,根本不要去想,更不要去计较。
6、只想着用自己的奋斗为家庭争取荣誉就行了。至于今天是什么节日,明天是谁的生日,后天又是什么纪念日,我统统不想。这方面你做得再好,但如果你在外面混得很窝囊,家人仍然不会看重你,你的那些刻意的细心,也并不能给家人带来什么快乐。
7、可以做亏待自己的事,但不能做亏待保姆和钟点工的事。一个家庭,能让社会地位相对低的人感受到温暖,这个家庭才有会真正持久的温暖。
8、把家当作放松的地方,而不是放纵的地方。在家里放纵多了,会损伤家里的“正气”。一个家里的正气少了,邪气就会多起来。正气立家,邪气败家。
9、不往家里带没经过时间考验的朋友。家庭的美好是与朋友的美好分不开的。朋友不以地位、级别论高低,而以品质、修养论高低。
10、要让心灵的门窗对着全世界。要有为整个世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的意识。一定要积极地为世界性的灾难捐款捐物。一个家庭只关心自己的事,这个家庭就会给人一种很“小”的感觉,从这个家庭走出去的人,也会很渺小。
当“打人”不再成为往事
刘云峰
二十年前我在家乡中学做教书先生。由于生活的窘迫,便自愿申请去了小学。那里离家近,以便兼顾一些稼穑之事。正赶上全乡小学通考,每位教师负责批一道题。我被指派批语文卷中的组词题。用“打”字组词。见组成打柴、打猎、打扫,我信笔打对号,组成“打人”的,我便给打错号。我默默地批下去,感到有些怪异,怎么全乡各学校大部分学生的考卷中都有“打人”这种错误组法?我正琢磨着等总结会上提出来好好地纠正一下,一些教师们却找上门来了。他们似乎很谦恭地问我:“打人”不对吗,都是两个字?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便从词的概念上向他们耐心地解释:“打柴”和“打人”不一样,不在字数多少,主要看是否具备词的特征。“打人”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可以分开,“打”的对象是“人”,它们的组合显然是词组,动宾词组。“打柴”则不然。其实,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简单的常识。
他们交头接耳,疑惑重重地走开了。他们都很关心自己的教学成绩。
不一会儿,中心校领导来了,照例请教我“打人”错在哪里。我又把以上的话简单地重复一遍。他也很疑惑,同我商量,能不能都算对。他的理由是,不管怎么说,“打人”的多。应该说,领导的态度还是很谦和的。我却有些不耐烦了,我说,仅靠多与少来定对错,把错的说成是对的,那岂不是误人子弟吗?领导讪讪地离去。不一会儿,又一个领导来了。宣布说,经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打人”算对,要我把评判结果给改过来。我拂袖而去,竟然罢“批”了。
打那以后,我对教学工作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每每批作业或批卷子时我都要无端地想起“打人”来,心神便有些恍惚。原来我很喜欢教学工作,尽管它清苦。几年后我改行了,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里,我的业务水平极为平常。也许正得力于这种平常,我对领导和同事们历来都极其恭顺,工作中经常体现着别人的意志,类似“打人”的事情也就从未发生过。加之我无心官场,也不会与人发生功利之争。我的人缘竟很好,心态日趋宁静平和。
万万没有想到,二十年过去了,“打人”的事又不期而遇。我混迹官场的儿子政声很高,领导职位竞聘时的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均名列前茅。而别人上去了,他却名落孙山。他几乎精神崩溃。经我了解,他思想品质,人际关系,勤政廉政等方面均没有问题,尤其业务水平在全市系统内被公认为佼佼者。因此,他多次在会议上以雄辩的理论隔着处长的位置直接推翻了上头领导的意见,致使上头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多次表扬他对事业负责任,是个好苗子。我顿然大悟,“打人”的事又发生了。我劝他以后城府要深,要深藏不露,尤其不要同领导逆向思维。他竟然不服劲,并且指出我当年不是也坚持把“打人”批错吗?
我被堵得无言。在“打人”不再成为往事的时候,我又重新陷入了困惑。
只需一瓢水
林夕
最近,因为事业遇到些问题,搞得我很灰心。为了彻底放松休息一下,我决定给自己放个假,去乡下老伯家,过一周真正的乡村生活。
乡下的生活就像乡下的空气一样,对我来说都非常新鲜。吃菜现从地里拔,喝水现去井旁压,睡觉开窗看月光。白天和他们一起下地干活,中午回家坐在土炕上吃农家饭,晚上坐在院子里乘凉。生活简单而快乐。可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就感觉胳膊发软、腿发沉,腰有些发酸,躺在炕上起不来,一直睡到快中午。家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都下地干活去了。我感觉有些渴,起来走到院里的小洋井旁,也学着老伯的样子,双手握住井把抬起再往下压,压了半天,可是不见一滴水出来。我累得直喘气,想不明白:老伯只压几下水就哗哗往外流,怎么我压却不出来!
正巧,这时老伯回来了。他走到井旁,拿起挂在上面的瓢,转身回屋到缸里舀了一瓢水,倒进井里,然后快速地抬压井把,只几下,水就哗哗出来了。老伯接了半瓢水递给我:“傻孩子,压水时,先拿瓢往里倒点水,这样水就压出来了。知道吗?这叫引水。”
原来是这样。每次,我只看到老伯一压就出水,却没注意他用先用瓢往井里倒水。
生活,不也是这样吗?许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成功了某件事情,自己也仿照去做,可是却怎么也做不成。
因为,我们没有引水。只需一瓢水,不多,但必须是你自己的。
欠父亲一声谢谢
蔡成
在动物园,看到两只猴子在荡秋千,儿子格外兴奋,站在猴山旁边的铁围栏外久久不愿离去。不知是谁突然扔出一瓶可乐,两只猴子立刻停下玩耍,拼命去争抢在地上滚动的可乐。儿子好像记起自己也口渴了,说:“爸爸,我口干,我要喝水。”
我一边应着:“好,我们一起去买。”一边拉着儿子准备离开猴山。儿子却仍旧抓牢栏杆:“不,爸爸,我还要看猴子。”父亲正站在我们旁边,对我说:“我去买,你在这陪逗逗吧。”看着父亲蹒跚离去,我喊:“爸,多买一瓶吧,我也有些渴了。”
小卖店不远。父亲将一瓶水递给我,我旋开瓶口递给儿子,由他自己去喝。随之我取过父亲手上的另一瓶水,几口就消灭掉一半。父亲看我将瓶盖拧回去了,一伸手,水瓶又回到他手上去了。这是老习惯了,往往全家人一同出来游玩,60多岁的老父亲俨然是大半个“勤杂工”。儿子还仰头抱着瓶子张口咕咚咕咚猛灌,喝声很响亮,其实才吞下去一点。好一阵之后,儿子将瓶子递还我手上,与此同时他凑到我脸颊亲了一口,亲亲密密叫:“爸爸,我喝饱了。谢谢爸爸。”
不知为何,我忽然觉得心里起了些许波澜,我想起自己忘了一句话。我刚拧好第二瓶水,父亲的手又伸到我面前了:“你照看好逗逗吧,我去放生池旁坐会儿。”父亲指指放生池,那里有一排石椅。我稍一迟疑,喊他:“爸……”父亲正转身欲走,听我喊他,回头:“还要买什么吗?我去。”我摇头,轻声说:“爸,谢谢您了。”
父亲什么也没说,停顿了半秒,还是朝放生池走去。可我觉得他有些混浊的眼睛仿佛很亮地闪了几下。我再一次学着我儿子,对着老父亲的背影在心里悄悄喊了一声:谢谢爸爸。
随薪
1、要想孩子听自己的话,先让自己听孩子的话。是听孩子说话。我一直认为,对孩子进行家教,其实就是在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她(他)一下。孩子不说话,你的点拨就没有针对性,就是乱说一气。不听孩子说话,就没有发言权。
2、积累赚钱的本事比积累存折上的数字更重要。作为家里的男人,如果太在意存折上的数字,就会让家人暗自心慌———因为那是不自信的表现。
3、永远不要为配偶说你是“坦白痞子”而惭愧。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跟我说过这样的话:人身上的有些缺点是改不了的,但你坦白得多了,对方就不把它当回事了,随着你们的婚龄越来越长,对方说你是“坦白痞子”的声调还会越来越好听。
4、一定要在上半辈子把孩子培养好。不然,下半辈子基本上没有好日子过。
5、对老人永远心怀感激之情。自己小的时候,老人是不是偏过心,是不是错打错骂过,根本不要去想,更不要去计较。
6、只想着用自己的奋斗为家庭争取荣誉就行了。至于今天是什么节日,明天是谁的生日,后天又是什么纪念日,我统统不想。这方面你做得再好,但如果你在外面混得很窝囊,家人仍然不会看重你,你的那些刻意的细心,也并不能给家人带来什么快乐。
7、可以做亏待自己的事,但不能做亏待保姆和钟点工的事。一个家庭,能让社会地位相对低的人感受到温暖,这个家庭才有会真正持久的温暖。
8、把家当作放松的地方,而不是放纵的地方。在家里放纵多了,会损伤家里的“正气”。一个家里的正气少了,邪气就会多起来。正气立家,邪气败家。
9、不往家里带没经过时间考验的朋友。家庭的美好是与朋友的美好分不开的。朋友不以地位、级别论高低,而以品质、修养论高低。
10、要让心灵的门窗对着全世界。要有为整个世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的意识。一定要积极地为世界性的灾难捐款捐物。一个家庭只关心自己的事,这个家庭就会给人一种很“小”的感觉,从这个家庭走出去的人,也会很渺小。
当“打人”不再成为往事
刘云峰
二十年前我在家乡中学做教书先生。由于生活的窘迫,便自愿申请去了小学。那里离家近,以便兼顾一些稼穑之事。正赶上全乡小学通考,每位教师负责批一道题。我被指派批语文卷中的组词题。用“打”字组词。见组成打柴、打猎、打扫,我信笔打对号,组成“打人”的,我便给打错号。我默默地批下去,感到有些怪异,怎么全乡各学校大部分学生的考卷中都有“打人”这种错误组法?我正琢磨着等总结会上提出来好好地纠正一下,一些教师们却找上门来了。他们似乎很谦恭地问我:“打人”不对吗,都是两个字?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便从词的概念上向他们耐心地解释:“打柴”和“打人”不一样,不在字数多少,主要看是否具备词的特征。“打人”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可以分开,“打”的对象是“人”,它们的组合显然是词组,动宾词组。“打柴”则不然。其实,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简单的常识。
他们交头接耳,疑惑重重地走开了。他们都很关心自己的教学成绩。
不一会儿,中心校领导来了,照例请教我“打人”错在哪里。我又把以上的话简单地重复一遍。他也很疑惑,同我商量,能不能都算对。他的理由是,不管怎么说,“打人”的多。应该说,领导的态度还是很谦和的。我却有些不耐烦了,我说,仅靠多与少来定对错,把错的说成是对的,那岂不是误人子弟吗?领导讪讪地离去。不一会儿,又一个领导来了。宣布说,经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打人”算对,要我把评判结果给改过来。我拂袖而去,竟然罢“批”了。
打那以后,我对教学工作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每每批作业或批卷子时我都要无端地想起“打人”来,心神便有些恍惚。原来我很喜欢教学工作,尽管它清苦。几年后我改行了,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里,我的业务水平极为平常。也许正得力于这种平常,我对领导和同事们历来都极其恭顺,工作中经常体现着别人的意志,类似“打人”的事情也就从未发生过。加之我无心官场,也不会与人发生功利之争。我的人缘竟很好,心态日趋宁静平和。
万万没有想到,二十年过去了,“打人”的事又不期而遇。我混迹官场的儿子政声很高,领导职位竞聘时的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均名列前茅。而别人上去了,他却名落孙山。他几乎精神崩溃。经我了解,他思想品质,人际关系,勤政廉政等方面均没有问题,尤其业务水平在全市系统内被公认为佼佼者。因此,他多次在会议上以雄辩的理论隔着处长的位置直接推翻了上头领导的意见,致使上头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多次表扬他对事业负责任,是个好苗子。我顿然大悟,“打人”的事又发生了。我劝他以后城府要深,要深藏不露,尤其不要同领导逆向思维。他竟然不服劲,并且指出我当年不是也坚持把“打人”批错吗?
我被堵得无言。在“打人”不再成为往事的时候,我又重新陷入了困惑。
只需一瓢水
林夕
最近,因为事业遇到些问题,搞得我很灰心。为了彻底放松休息一下,我决定给自己放个假,去乡下老伯家,过一周真正的乡村生活。
乡下的生活就像乡下的空气一样,对我来说都非常新鲜。吃菜现从地里拔,喝水现去井旁压,睡觉开窗看月光。白天和他们一起下地干活,中午回家坐在土炕上吃农家饭,晚上坐在院子里乘凉。生活简单而快乐。可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就感觉胳膊发软、腿发沉,腰有些发酸,躺在炕上起不来,一直睡到快中午。家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都下地干活去了。我感觉有些渴,起来走到院里的小洋井旁,也学着老伯的样子,双手握住井把抬起再往下压,压了半天,可是不见一滴水出来。我累得直喘气,想不明白:老伯只压几下水就哗哗往外流,怎么我压却不出来!
正巧,这时老伯回来了。他走到井旁,拿起挂在上面的瓢,转身回屋到缸里舀了一瓢水,倒进井里,然后快速地抬压井把,只几下,水就哗哗出来了。老伯接了半瓢水递给我:“傻孩子,压水时,先拿瓢往里倒点水,这样水就压出来了。知道吗?这叫引水。”
原来是这样。每次,我只看到老伯一压就出水,却没注意他用先用瓢往井里倒水。
生活,不也是这样吗?许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成功了某件事情,自己也仿照去做,可是却怎么也做不成。
因为,我们没有引水。只需一瓢水,不多,但必须是你自己的。
欠父亲一声谢谢
蔡成
在动物园,看到两只猴子在荡秋千,儿子格外兴奋,站在猴山旁边的铁围栏外久久不愿离去。不知是谁突然扔出一瓶可乐,两只猴子立刻停下玩耍,拼命去争抢在地上滚动的可乐。儿子好像记起自己也口渴了,说:“爸爸,我口干,我要喝水。”
我一边应着:“好,我们一起去买。”一边拉着儿子准备离开猴山。儿子却仍旧抓牢栏杆:“不,爸爸,我还要看猴子。”父亲正站在我们旁边,对我说:“我去买,你在这陪逗逗吧。”看着父亲蹒跚离去,我喊:“爸,多买一瓶吧,我也有些渴了。”
小卖店不远。父亲将一瓶水递给我,我旋开瓶口递给儿子,由他自己去喝。随之我取过父亲手上的另一瓶水,几口就消灭掉一半。父亲看我将瓶盖拧回去了,一伸手,水瓶又回到他手上去了。这是老习惯了,往往全家人一同出来游玩,60多岁的老父亲俨然是大半个“勤杂工”。儿子还仰头抱着瓶子张口咕咚咕咚猛灌,喝声很响亮,其实才吞下去一点。好一阵之后,儿子将瓶子递还我手上,与此同时他凑到我脸颊亲了一口,亲亲密密叫:“爸爸,我喝饱了。谢谢爸爸。”
不知为何,我忽然觉得心里起了些许波澜,我想起自己忘了一句话。我刚拧好第二瓶水,父亲的手又伸到我面前了:“你照看好逗逗吧,我去放生池旁坐会儿。”父亲指指放生池,那里有一排石椅。我稍一迟疑,喊他:“爸……”父亲正转身欲走,听我喊他,回头:“还要买什么吗?我去。”我摇头,轻声说:“爸,谢谢您了。”
父亲什么也没说,停顿了半秒,还是朝放生池走去。可我觉得他有些混浊的眼睛仿佛很亮地闪了几下。我再一次学着我儿子,对着老父亲的背影在心里悄悄喊了一声:谢谢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