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渝:不是我征服了珠峰,是珠峰接纳了我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an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年,作为国家登山队队员的夏伯渝,在一次登珠峰时把自己的睡袋让给丢失睡袋的队友,导致自己冻伤,双小腿截肢。之后,他历经癌症、多次大手术等磨难,仍未放弃登顶珠峰的梦想。
  2018年5月22日下午,69岁的夏伯渝坐在病床上晒太阳。除了两条小腿被截掉了三分之一,他看起来和其他同龄人没什么区别。只有两颊上的血痂提醒着刚刚过去的一切。5月14日10时41分,他成功登上珠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下撤时,由于遭遇暴风雪,他的脸和两根手指被冻伤。
  有人说,卸掉假肢身高只有1.21米的夏伯渝终于征服了海拔8844.43米的珠峰。夏伯渝笑着说:“不是我征服了珠峰,是珠峰接纳了我。”

“我迟早有一天会上来,今天我上来了”


  记者:北京时间2018年5月14日上午10时41分你登上珠峰。站在世界之巅是一种什么感受?
  夏伯渝:别人都以为我应该很激动,其实我没有太激动。我看见顶峰的时候,就觉得我迟早有一天会上来,今天我上来了。上到顶峰时,我还在往前走,能前进一步就是一步。站在顶峰时,可以说是“一览众山小”。周围是悬崖峭壁,下面是一片片白云,底下的雪山在云里冒出一个个白白的小尖儿。那和我站在香山上是不一样的,从香山上看下去,底下山都是绿的。顶峰上很危险,向导把我的安全带挂在他的安全锁上,防止掉下去。我还没反应过来要拍照时,好几位也成功登顶的登山者围过来跟我照相。刚照完,暴风雪就来了,要赶快下撤。结果我都没有一张单人在顶峰的照片。我之前还设计了登上去要摆什么姿势。
  记者:本来准备摆什么样的姿势照相?
  夏伯渝:我要手指蓝天拍一张,再拉着国旗摆个姿势,没想到一个都没弄成。他们一围上来就打乱了我的思路。没有一张单人在顶峰的照片,很遗憾。
  记者: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夏伯渝:我戴着假肢,眼前的雪是松还是紧,身体的摇晃程度,都感觉不到。和一般人相比,我至少要多付出三分之一的体能。我戴着假肢、拿着两根登山杖,相当于有四个支点,和爬差不多。先用登山杖戳一戳,前方的雪是不是冻实了,再往前走。这是可以预期的困难,我心里都清楚,是有准备的。
  当时向导在C4营地到顶峰之间给我加了一个C5营地。从路绳到营地不到20米的距离,特别困难。那是个悬崖峭壁,只有十几厘米宽的小路,还是斜的,旁边就是万丈深渊。上的时候,我的腿抬不起来,得爬;下的时候,我得转个身,拉着绳子蹬实了再往下挪。这短短20米,我走了快半个小时。

“只要我活着,一定要再登珠峰”


  记者:媒体报道说,你和珠峰结缘是1975年,当时作为国家登山队队员,把睡袋让给了别人,自己被冻伤,失去了双脚。珠峰夺走了你的双脚,所以你要征服珠峰。想要登珠峰的想法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吗?
  夏伯渝:我决定登珠峰不是因为在珠峰失去了双脚,是因为1975年登山之后,我觉得我的适应性、耐寒能力、体能都是适合登山的。那时候也只有26岁,很年轻,喜欢刺激和冒险,珠峰顶上的旗云很吸引我。失去双脚、安上假肢之后,医生说我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可以再登山。他那句话提醒了我,既然可以登山,那我就再登珠峰。这就成为我的一个梦想。

  记者:后来你三次尝试冲击珠峰?
  夏伯渝:对,2014年开始尝试冲击珠峰。但当年我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大本营,准备突击顶峰时,遭遇雪崩,前面16个夏尔巴人遇难,当年尼泊尔政府取消了攀登珠峰的活动。2015年我又去,结果遭遇了尼泊尔百年不遇的大地震。2016年再去,距离顶峰94米时,遭遇暴风雪,所有人到了这个高度肯定不顾一切登顶了,不管能否下来,上去再说。我当时也是这个想法。但回头一看,我的5个夏尔巴向导,他们都还是年轻人,我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罔顾他人的生命。那一次,我作出了一生中最难的选择下撤。
  记者:只有94米了,作出放弃这个决定,犹豫了吗?
  夏伯渝:根本没有犹豫的时间,要么上,要么下。在那个高度,要是犹豫时间太长,很快就会冻伤。本来已经是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气温,暴风雪一来,这个低温还会翻倍。虽然有点遗憾,但我的决定还是正确的。下撤回来后,我知道在我们登顶那几天,有6个人死于这个高度。
  记者:连续三次失败,有没有想过以后可能和珠峰无缘了?
  夏伯渝:只要我活着,一定要再登珠峰。2016年这一次其实是对我体能的检测,如果天气好的话,我一定可以登上去。这一次我虽然没有登上去,但我不承认我是失败者。回来以后,我得了血栓,大夫禁止我登山,我就继续做登珠峰的准备。去走戈壁、走沙漠、攀岩,从隔天登香山到每天登香山,就是为了再登珠峰。

“人不可能和大自然对抗”


  记者:这些年登山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和你情况类似的登山者?
  夏伯渝:很少。2018年在去大本营的路上,碰到了一个约旦小伙子,他是单边假肢。听说我要去登珠峰,他很赞赏,说他明年也要去。2016年登罗波切山时,我碰到一个美国大兵,他在越南战场上失去了一条腿,他看到我非常高兴,一蹦一蹦过来和我握手。
  記者:这次登顶,很多人说你征服了珠峰。你觉得“征服”这个词恰当吗?
  夏伯渝:不是我征服了珠峰,是珠峰接纳了我。珠峰永远在那里,没人可以征服它。即使一个人再强壮,也不能去征服大自然,和大自然相比,人是很渺小的。我记得这次下撤时,暴风雪来了,要是再大一点,被吹跑、冻伤甚至冻死都有可能。人不可能和大自然对抗。我登上珠峰,说明珠峰对我的眷顾,对我的勇敢给予一定认可。40多年了,珠峰终于对我打开了大门。
  记者:登顶珠峰的梦想完成了,未来还有什么计划?
  夏伯渝:这些年为了这个梦想,我一直在坚持锻炼,我觉得特别累,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等休息好了,还想去挑战一些新的项目。
其他文献
摘 要:回族女作家马金莲的小说《碎媳妇》通过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以雪花为代表的乡村女性的生存境遇。小说通过雪花结婚后心路历程的变化,展现了乡村女性性别意识缺失的现象。本文将主要分析《碎媳妇》中的女性形象,并从社会环境、作家的女性意识及作家对女性的态度这三个方面对其性别意识的缺位现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马金莲的这部小说。  关键词:马金莲 《碎媳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男权制度 女性意识缺位 
摘 要: 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从先前的依附到遭到本土传统文化的排斥、融合再到独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魏晋六朝时期的佛教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佛教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在该时期志怪小说中体现得淋漓盡致,此文对佛教文化发展在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作了简单梳理,以供后世初学者参考。  关键词:佛教 魏晋六朝 志怪小说  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以来,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到魏晋六朝时期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建构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一生,是一部关于女性生存的文本。它讲述了作为女性的七巧所遭遇的婚姻不幸,及其在面对这不幸时所表现出的执着抗争。她执着于金钱的追求与守护,更执着于那不断带给她绝望,但始终如幽灵一般萦绕于其想象空间的男性。在其执着的抗争过程中,本源自底层经验的生命力逐渐扭曲畸变,开始制造关于其他女性的更加残酷的不幸。  关键词:《金锁记》 女性生存 曹七巧 残酷 执
摘 要:宁夏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所孕育出的文学创作也有着独特的精神内质。其乡土气息中的悲剧意识、母性意向以及在语言塑造上的喜剧感,都带给人新鲜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乡土文学 母性审美形态 语言特色  在新中国的版图上,整个西北地区土地面积最广、山川草原等地理元素最为多元,共包含有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以及宁夏自治区等省区市,自古以来即是我
推 介 语  为了让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绍兴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绍兴文理学院成立了王阳明研究中心和阳明剧社,并以此为平台带动全校的大学生开展王阳明研究与阳明文化传播实践。本期栏目,我们重点推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同学的王阳明研究论文四篇。。  (卓光平,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摘 要: 《谏迎佛疏》是王阳明写下的一篇谏迎“活佛”的奏章,也是体现其儒佛观的一篇重要文献。在奏疏中,王阳明
摘 要: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是一个有着饱满人格魅力的女性形象。本文以《桃花扇》剧情推进为脉络,对李香君的艺术形象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其纯真腼腆的秦淮少女形象、坚贞不屈的贞烈女性形象、凛然正气的巾帼女性形象和看破红尘的悲剧女性形象,以期为后续全面掌握李香君的艺术形象和总结其精神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桃花扇》 李香君 人物形象  《桃花扇》是孔尚任于康熙年间著成的传奇剧本,是一本爱情戏。
摘 要: 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学者的研究视野之中,随着相关创作及研究的繁荣产生了多元化的文化理论与研究方法。本文将以“文化冲突”这一视角作为切入点,结合关于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已发表的部分研究资料进行评述,凸显东南亚华文微型小说研究走向。  关键词:东南亚 华文微型小说 文化冲突 研究述评  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的中国东南亚
我姓赵,“燕赵多佳人”的赵。佳人翩翩,为你而来。  我姓张,“平湖锦帆张”的张。我愿扬起风帆,到达有你的彼岸。  我姓李,“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李。桃李开尽韶华,不如你嫣然一笑。  我姓吴,“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吴。我冒着凛冽寒风,潇潇夜雨,不过是想早日见到你。  我姓刘,“刘安闻说是知音”的刘。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我姓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谢。为你把年华虚度,我亦无悔。  我姓杨,“
摘 要:文章依托CNKI数据平台,筛选条件为“鲁迅及其作品研究”,选取1976年至2017年5月20日前上传到CNKI数据库中的数据,共计18733条。运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一,近5年来论文质量和数量发生背离;二,研究资源高度集中,地区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平衡;三,国家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四,研究热点趋于分散,边缘化课题逐渐浮出,跨学科研究获得重视;五,影响
摘 要: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自被引入中国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对该作品的解读文字日益丰盈,人们渐能从学理的视角剖析该作的艺术价值。但研究者却容易忽视书中弗兰克这一形象,本文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和精神分析学说的引入,可将其视为“俄狄浦斯情结”附着者的典型形象,对这一论点的阐释,可从弗兰克与书中三个人物的关系分析来实现。  关键词:《荆棘鸟》 精神分析 弗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