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颡鱼,又名昂刺鱼、昂公鱼、黄鳍鱼、黄骨鱼等,是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底栖鱼类,因刺少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将体长2~3厘米的夏花(火片、寸片)培育成体长8~10厘米的鱼种。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周边环境安静,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养殖用水要求。培育池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为1.5~2.0米,池底平坦,土质为壤土,靠近排水口端挖1个深20~30厘米、面积为20~30米2的坑,以便集中起捕鱼种。培育池应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并配备增氧、投饵、抽水等机电设备。
二、放苗前准备
1. 清塘消毒
清除池边杂草和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于放苗前15~2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方法是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以杀灭病原菌和野杂鱼等敌害。生石灰和漂白粉的用量干法清塘时分别为75~100千克/亩和10~15千克/亩,带水清塘时分别为120~150千克和20~25千克。
2. 投施基肥
放苗前5~7天向池内注水60~80厘米深,注水时用60~80目的双层筛绢网袋过滤,以防敌害和竞争性生物混入池内。注水后,向池内投施经发酵并消毒好的畜禽粪肥200~300千克/亩,2~3天后再投施EM菌、单细胞藻类激活素等,以增强肥水效果。5~7天后可见池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繁殖起来,为日后入池的黄颡苗种提供天然生物饵料。
三、苗种放养
1. 苗种质量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色光亮、头小背厚、游动敏捷、无伤无病、无寄生虫的优质夏花苗种。
2. 苗种放养
放养密度依据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确定,若要求鱼种规格大,则放养密度相对要小;反之,放养的密度可加大。另外,塘口面积大、水质好、水位深、饵源足、增氧条件好的,密度可适当加大。一般规格2~3厘米,密度为2万~3万尾/亩,时间在6~7月。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可搭配放养鲢、鳙鱼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左右,放养时间在黄颡苗种驯化成功后15天。
3.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用20毫克/升聚维酮碘溶液或3%食盐溶液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细菌和寄生虫。苗种消毒不能使用氧化性强的高锰酸钾溶液、刺激性强的含氯药品和晶体敌百虫等有机磷类药物。
四、技术管理
1. 水质管理
每5~7天加新水1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深;每20~3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每15天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5~10千克/亩,调节水体pH值为7.5~8.5;每15~20天使用1次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用量为2千克/亩左右,方法是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和底质,为黄颡鱼种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适时开启增氧设备,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以促进黄颡鱼种快速生长。
2. 投喂管理
科学投喂饵料是培养大规格鱼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鱼种培育过程中必须强化投喂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设置食场。在投饵机前方用20目网片围成面积20~30米2的食场,网片用竹竿固定,网片下缘入水30~50厘米,上缘用泡沫或直径为10厘米的PVC管做浮子,以防饵料漂散“出场”。设置食场的目的是让黄颡鱼种集群摄食,便于观察其活动、摄食、生长情况,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水质污染。
②投喂驯化。在苗种入池2天后即开始投喂驯化,先沿池边多点投喂,然后逐天减少距食场较远的投喂点,增加靠近食场投喂点的投饲量,引诱鱼向食场方向“合围”。经过5~7天的驯化,最终实现鱼种在食场内集群采食。若投放驯化过的苗种,在苗种入池2天后即可正常投喂。
③科学投喂。在鱼种培育阶段,随着鱼体的逐日长大,摄食量也随之增加,要人工投喂营养价值高的配合饲料。培育前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40%~42%的破碎料;中、后期投喂粒径为1.5毫米左右、蛋白含量38%~40%的颗粒料,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饲量的60%~70%。日投饲率培育前期为池鱼总体重的3%~5%,中、后期为2%~3%,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种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或80%~90%的鱼种吃好离开为度。
3. 病害防治
在黄颡鱼种培育过程中,由于苗种投放密度大,加之投饵、施肥等因素,使培育池的生态环境渐趋恶化,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因此,病害防治十分重要,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定期投喂用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光合细菌、中草药等药物制成的药饵,以增强鱼种体质,提高抗病力,降低发病率。鱼种一旦发病,应及时查明病因,科学用药,控制疾病蔓延,将损失降至最低。由于黄颡鱼体表无鳞,在治疗用药时一定要慎重,尽量选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量,避免药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经过4个月左右的精心培育,黄颡鱼种体长可达8~10厘米,可以起捕出池转入成鱼养殖。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211600)
一、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周边环境安静,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养殖用水要求。培育池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为1.5~2.0米,池底平坦,土质为壤土,靠近排水口端挖1个深20~30厘米、面积为20~30米2的坑,以便集中起捕鱼种。培育池应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并配备增氧、投饵、抽水等机电设备。
二、放苗前准备
1. 清塘消毒
清除池边杂草和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于放苗前15~2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方法是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以杀灭病原菌和野杂鱼等敌害。生石灰和漂白粉的用量干法清塘时分别为75~100千克/亩和10~15千克/亩,带水清塘时分别为120~150千克和20~25千克。
2. 投施基肥
放苗前5~7天向池内注水60~80厘米深,注水时用60~80目的双层筛绢网袋过滤,以防敌害和竞争性生物混入池内。注水后,向池内投施经发酵并消毒好的畜禽粪肥200~300千克/亩,2~3天后再投施EM菌、单细胞藻类激活素等,以增强肥水效果。5~7天后可见池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繁殖起来,为日后入池的黄颡苗种提供天然生物饵料。
三、苗种放养
1. 苗种质量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色光亮、头小背厚、游动敏捷、无伤无病、无寄生虫的优质夏花苗种。
2. 苗种放养
放养密度依据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确定,若要求鱼种规格大,则放养密度相对要小;反之,放养的密度可加大。另外,塘口面积大、水质好、水位深、饵源足、增氧条件好的,密度可适当加大。一般规格2~3厘米,密度为2万~3万尾/亩,时间在6~7月。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可搭配放养鲢、鳙鱼夏花,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左右,放养时间在黄颡苗种驯化成功后15天。
3.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用20毫克/升聚维酮碘溶液或3%食盐溶液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细菌和寄生虫。苗种消毒不能使用氧化性强的高锰酸钾溶液、刺激性强的含氯药品和晶体敌百虫等有机磷类药物。
四、技术管理
1. 水质管理
每5~7天加新水1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深;每20~3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每15天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5~10千克/亩,调节水体pH值为7.5~8.5;每15~20天使用1次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用量为2千克/亩左右,方法是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和底质,为黄颡鱼种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适时开启增氧设备,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以促进黄颡鱼种快速生长。
2. 投喂管理
科学投喂饵料是培养大规格鱼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鱼种培育过程中必须强化投喂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设置食场。在投饵机前方用20目网片围成面积20~30米2的食场,网片用竹竿固定,网片下缘入水30~50厘米,上缘用泡沫或直径为10厘米的PVC管做浮子,以防饵料漂散“出场”。设置食场的目的是让黄颡鱼种集群摄食,便于观察其活动、摄食、生长情况,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水质污染。
②投喂驯化。在苗种入池2天后即开始投喂驯化,先沿池边多点投喂,然后逐天减少距食场较远的投喂点,增加靠近食场投喂点的投饲量,引诱鱼向食场方向“合围”。经过5~7天的驯化,最终实现鱼种在食场内集群采食。若投放驯化过的苗种,在苗种入池2天后即可正常投喂。
③科学投喂。在鱼种培育阶段,随着鱼体的逐日长大,摄食量也随之增加,要人工投喂营养价值高的配合饲料。培育前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40%~42%的破碎料;中、后期投喂粒径为1.5毫米左右、蛋白含量38%~40%的颗粒料,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饲量的60%~70%。日投饲率培育前期为池鱼总体重的3%~5%,中、后期为2%~3%,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种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或80%~90%的鱼种吃好离开为度。
3. 病害防治
在黄颡鱼种培育过程中,由于苗种投放密度大,加之投饵、施肥等因素,使培育池的生态环境渐趋恶化,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因此,病害防治十分重要,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定期投喂用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光合细菌、中草药等药物制成的药饵,以增强鱼种体质,提高抗病力,降低发病率。鱼种一旦发病,应及时查明病因,科学用药,控制疾病蔓延,将损失降至最低。由于黄颡鱼体表无鳞,在治疗用药时一定要慎重,尽量选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量,避免药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经过4个月左右的精心培育,黄颡鱼种体长可达8~10厘米,可以起捕出池转入成鱼养殖。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2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