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前后,“公务员”频频成为话题:据说因为“八项规定”,公务员隐性福利锐减,“裸薪”让不少公务员吐槽“想辞职”;不少媒体因此出手,批评公务员“想辞职”是在撒娇。
笔者与公务员群体打了10年交道。他们是我的采访对象,之中有不少成为了我的朋友,自然也目睹耳闻过一些令人反感的公务员。平心而论,自“打老虎苍蝇”以来,公务员群体受到的约束多了,福利也确有减少,抱怨、吐槽的情绪确实在生长。但是,如果把公务员视为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比如,就是你家隔壁的小白领,公司压了指标、裁了福利,撒娇几句“要辞职”,可有多少人会对着他们冷嘲热讽,恨不得言语化钢刀剐得人骨头滋滋响?
问题在于,真没多少人把公务员当做一个普通职业。
目前,中国公务员人数在700万人以上,如果加上机关系统内的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广义“公务员”人数起码翻一番。这个规模,大致与全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相当,是餐饮从业人员70%,是蓬勃的电商行业直接从业人员的7-8倍。或许数据不算精准,但无可否认,公务员——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都是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
但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恰恰笼着神秘的面纱——他们怎么干活,常常是一个让大多数人“YY”的问题:就在不久前,网上流行“北京公务员自称工作就是喝茶看报”的说法;之后,有不少愤愤不平的公务员吐槽“工作常常超负荷”,也有媒体声称跟踪了“公务员的一天”,能够推翻“公务员喝茶看报”的形象,但随即被其他媒体嗤为“人跟人不一样”。
从笔者接触的公务员来看——准确的说,是笔者所接触的上海公务员来说,大体上属于全国公务员队伍中勤勉程度靠前的位置。但即便是勤勉的人之中,也有“打太极”的现象存在,“客客气气不办事”的也不在少数。原因很复杂,仅仅从朋友的眼光来看,受制于模糊的政策、互相牵制的“兄弟部门”或上下级同事,他们表示“办不了”确实有正当理由。
比如,某全国先进社区,辖下有小区在业委会成立过程中出现纠葛,部分业主造谣生事,甚至威胁另一部分业主。居民找街道出面“惩恶扬善”,但街道却因顾虑房地办的态度等原因选择了“不作为”。这其中,并不一定是有人“拿了好处”,更大的可能性在于街道自觉“业委会成立乃条线部门职责”——捞过界是大忌,更何况此类事件带来的只有麻烦。
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摆到一家公司里——财务部掣肘市场部,市场部折腾公关部——除了当事人茶余饭后骂骂咧咧,其他人大约是不会表现出“出离愤怒”的。归根结底,公务员“打太极”、互相掣肘,最受伤的不是“自己人”,而是社会公众。也正是因为公务员办的是“公事”、花的是“公费”、拿的是“公资”,所以才没人把他们当做普通职业群体。
但作为每一个具体的公务员而言,要意识到自己的“公”特性真不容易——对于大多数基层公务员来说,他们的感觉确实是:挣钱不算多——尤其是跟同学中的高管或外企员工比,加班不算少——尽管有时确实是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会议和汇报材料。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再要减薪加压,他们岂能不吐槽——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做公务员图的就是一个“稳定”。
拉拉杂杂半天,好像还是没能把问题讲明白。还是借用一做公务员的姐妹的话来结尾吧:“公务员从来就不是一个挣钱的职业,看着那高薪的,你且去企业拼拼;公务员也不可能个个都是焦裕禄,绝大多数混到头也就一副处的同志们,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工资就成。”
笔者与公务员群体打了10年交道。他们是我的采访对象,之中有不少成为了我的朋友,自然也目睹耳闻过一些令人反感的公务员。平心而论,自“打老虎苍蝇”以来,公务员群体受到的约束多了,福利也确有减少,抱怨、吐槽的情绪确实在生长。但是,如果把公务员视为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比如,就是你家隔壁的小白领,公司压了指标、裁了福利,撒娇几句“要辞职”,可有多少人会对着他们冷嘲热讽,恨不得言语化钢刀剐得人骨头滋滋响?
问题在于,真没多少人把公务员当做一个普通职业。
目前,中国公务员人数在700万人以上,如果加上机关系统内的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广义“公务员”人数起码翻一番。这个规模,大致与全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相当,是餐饮从业人员70%,是蓬勃的电商行业直接从业人员的7-8倍。或许数据不算精准,但无可否认,公务员——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都是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
但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恰恰笼着神秘的面纱——他们怎么干活,常常是一个让大多数人“YY”的问题:就在不久前,网上流行“北京公务员自称工作就是喝茶看报”的说法;之后,有不少愤愤不平的公务员吐槽“工作常常超负荷”,也有媒体声称跟踪了“公务员的一天”,能够推翻“公务员喝茶看报”的形象,但随即被其他媒体嗤为“人跟人不一样”。
从笔者接触的公务员来看——准确的说,是笔者所接触的上海公务员来说,大体上属于全国公务员队伍中勤勉程度靠前的位置。但即便是勤勉的人之中,也有“打太极”的现象存在,“客客气气不办事”的也不在少数。原因很复杂,仅仅从朋友的眼光来看,受制于模糊的政策、互相牵制的“兄弟部门”或上下级同事,他们表示“办不了”确实有正当理由。
比如,某全国先进社区,辖下有小区在业委会成立过程中出现纠葛,部分业主造谣生事,甚至威胁另一部分业主。居民找街道出面“惩恶扬善”,但街道却因顾虑房地办的态度等原因选择了“不作为”。这其中,并不一定是有人“拿了好处”,更大的可能性在于街道自觉“业委会成立乃条线部门职责”——捞过界是大忌,更何况此类事件带来的只有麻烦。
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摆到一家公司里——财务部掣肘市场部,市场部折腾公关部——除了当事人茶余饭后骂骂咧咧,其他人大约是不会表现出“出离愤怒”的。归根结底,公务员“打太极”、互相掣肘,最受伤的不是“自己人”,而是社会公众。也正是因为公务员办的是“公事”、花的是“公费”、拿的是“公资”,所以才没人把他们当做普通职业群体。
但作为每一个具体的公务员而言,要意识到自己的“公”特性真不容易——对于大多数基层公务员来说,他们的感觉确实是:挣钱不算多——尤其是跟同学中的高管或外企员工比,加班不算少——尽管有时确实是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会议和汇报材料。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再要减薪加压,他们岂能不吐槽——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做公务员图的就是一个“稳定”。
拉拉杂杂半天,好像还是没能把问题讲明白。还是借用一做公务员的姐妹的话来结尾吧:“公务员从来就不是一个挣钱的职业,看着那高薪的,你且去企业拼拼;公务员也不可能个个都是焦裕禄,绝大多数混到头也就一副处的同志们,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工资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