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多发生于小儿或不能对外渗做出反应的患者,由于外渗液性质种类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外渗后果,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很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发生药物外渗后要妥善处理,使外渗引起的结果最小化。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因素;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68-01
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管理疏忽,刺激性药物和发泡剂或液体输入了周围组织。现对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外渗的危险因素
1.1病人 ⑴婴幼儿:外渗常见的病人许多发生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婴幼儿肢体固定困难,外渗后难以做出疼痛表达,容易造成严重外渗。⑵老年人:自身条件使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等。⑶无法沟通的患者,如:麻醉未醒患者、使用镇静剂处于昏迷患者、瘫痪患者等。
1.2.药物 ⑴发泡性药物: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氮芥等。⑵非发泡性药物:a、刺激性药物:甘露醇、紫杉醇、环磷酰胺、阿糖腺苷、门冬酰胺酶等。b、抗生素:氯霉素 庆大霉素 青霉素等。c、电解质:氯化钙 葡萄糖酸钙 碳酸氢钠。d、血管加压素:多巴胺 肾上腺素等。
1.3疾病 ⑴癌症; 反复接受化疗病人静脉脆弱,难以穿刺。⑵外周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可使静脉血流减少,输液外渗;血管弹性差也容易外渗。⑶糖尿病;因外渗时外周神经不能感受到疼痛,可造成严重外渗。⑷上腔静脉综合征 静脉压升高导致输液外渗潜在危险。
1.4技术 ⑴护士缺乏临床经验。⑵ 夜班护士巡视不到位,交接班不够谨慎。⑶护理人员知识缺乏。⑷ 输液器选择,有科研报道输液选用钢针渗出是留置针两倍。⑸加压推注药物。
2外渗的预防
2.1提高穿刺成功率 培训护士,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針见血;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可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病人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2.2血管的选择 应避开关节、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另外,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针头。有计划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
2.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外周用药时最好建立两路通道,每隔2~3小时交替使用,避免造成组织坏死;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必须先用生理盐水建立通路,确定成功后再输入药物,并密切观察。
2.4、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 输液前告诉病人外渗药物外渗后导致的后果,输上液体后交代注意事项,输液肢体勿动,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上报。
2.5加强责任心、多巡视、认真交接班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注射部位,并进行床头交接班。
2.6正确按压方法 输液病人拔针后几乎采用拇指按压方法,拇指按压时一定顺血管方向按压,按压面积要大;或三指按压方法(食指、中指及无名指),这样能够完全压迫血管止血,按压时间至少3~5分钟。
3药物外渗处理
3.1硫酸镁湿热敷 原理:50%硫酸镁属于高渗性溶液,局部热敷产生高渗透压,使局部水肿液短时间内被吸收;硫酸镁拮抗钙离子,钙离子参与平滑肌收缩,故硫酸镁可以舒张皮肤及皮下血管平滑肌,降低毛细血管血压,使局部渗出减轻。
3.2盐酸山莨菪碱与硫酸镁湿热敷 方法:在输液外渗后,发生局部皮肤肿胀、颜色改变、水泡,甚至变性;立即用盐酸山莨菪碱(年龄<3个月用5mg;3个月~1岁10mg;1岁~5岁15mg),洒在两层无菌纱布的贴皮肤层、再取纯硫酸镁粉剂适量涂在两层无菌纱布之间(也可将盐酸山莨菪碱和硫酸镁混合后涂于两层无菌纱布之间),然后敷于渗液局部,用湿热毛巾敷于其上,以保持局部恒定的湿、热度(温度在28~40℃)进行治疗,据年龄大小、外渗程度、范围和部位不同每次外敷时间为8小时。效果非常好。
3.3 95%酒精湿敷 原理:95%酒精具有扩张血管作用,解除局部组织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能吸附皮肤组织水分,加速局部皮肤水肿消退,减轻疼痛;能抑制皮肤表面微生物的活性,促进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抵制炎症。
3.4透明质酸酶⑴ 透明质酸酶是一种多糖,它可以提高药物的分散和吸收。用于紧急处理外渗,以便将危害降到最低。治疗必须迅速,外渗1小时内进行。⑵ 针对静脉高营养液与钙剂外渗,透明质酸酶是一种很好的药物。⑶透明质酸酶可以使药物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从而避免组织的坏死和脱落。
3.5止痛消炎软膏 消肿止痛。本品外敷,用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炎疼痛、肌肉痛、扭伤、跌打损伤、轻度烧伤、烫伤、冻伤和皮疹等,95%酒精结合止痛消炎软膏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王华芳.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47~1742.
[2] 邓泉珍.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4):321.
[3] 金植芬.临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护理与临床杂志, 2010.14 :516~517.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因素;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68-01
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管理疏忽,刺激性药物和发泡剂或液体输入了周围组织。现对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外渗的危险因素
1.1病人 ⑴婴幼儿:外渗常见的病人许多发生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婴幼儿肢体固定困难,外渗后难以做出疼痛表达,容易造成严重外渗。⑵老年人:自身条件使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等。⑶无法沟通的患者,如:麻醉未醒患者、使用镇静剂处于昏迷患者、瘫痪患者等。
1.2.药物 ⑴发泡性药物: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氮芥等。⑵非发泡性药物:a、刺激性药物:甘露醇、紫杉醇、环磷酰胺、阿糖腺苷、门冬酰胺酶等。b、抗生素:氯霉素 庆大霉素 青霉素等。c、电解质:氯化钙 葡萄糖酸钙 碳酸氢钠。d、血管加压素:多巴胺 肾上腺素等。
1.3疾病 ⑴癌症; 反复接受化疗病人静脉脆弱,难以穿刺。⑵外周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可使静脉血流减少,输液外渗;血管弹性差也容易外渗。⑶糖尿病;因外渗时外周神经不能感受到疼痛,可造成严重外渗。⑷上腔静脉综合征 静脉压升高导致输液外渗潜在危险。
1.4技术 ⑴护士缺乏临床经验。⑵ 夜班护士巡视不到位,交接班不够谨慎。⑶护理人员知识缺乏。⑷ 输液器选择,有科研报道输液选用钢针渗出是留置针两倍。⑸加压推注药物。
2外渗的预防
2.1提高穿刺成功率 培训护士,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針见血;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可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病人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2.2血管的选择 应避开关节、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另外,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针头。有计划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
2.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外周用药时最好建立两路通道,每隔2~3小时交替使用,避免造成组织坏死;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必须先用生理盐水建立通路,确定成功后再输入药物,并密切观察。
2.4、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 输液前告诉病人外渗药物外渗后导致的后果,输上液体后交代注意事项,输液肢体勿动,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上报。
2.5加强责任心、多巡视、认真交接班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注射部位,并进行床头交接班。
2.6正确按压方法 输液病人拔针后几乎采用拇指按压方法,拇指按压时一定顺血管方向按压,按压面积要大;或三指按压方法(食指、中指及无名指),这样能够完全压迫血管止血,按压时间至少3~5分钟。
3药物外渗处理
3.1硫酸镁湿热敷 原理:50%硫酸镁属于高渗性溶液,局部热敷产生高渗透压,使局部水肿液短时间内被吸收;硫酸镁拮抗钙离子,钙离子参与平滑肌收缩,故硫酸镁可以舒张皮肤及皮下血管平滑肌,降低毛细血管血压,使局部渗出减轻。
3.2盐酸山莨菪碱与硫酸镁湿热敷 方法:在输液外渗后,发生局部皮肤肿胀、颜色改变、水泡,甚至变性;立即用盐酸山莨菪碱(年龄<3个月用5mg;3个月~1岁10mg;1岁~5岁15mg),洒在两层无菌纱布的贴皮肤层、再取纯硫酸镁粉剂适量涂在两层无菌纱布之间(也可将盐酸山莨菪碱和硫酸镁混合后涂于两层无菌纱布之间),然后敷于渗液局部,用湿热毛巾敷于其上,以保持局部恒定的湿、热度(温度在28~40℃)进行治疗,据年龄大小、外渗程度、范围和部位不同每次外敷时间为8小时。效果非常好。
3.3 95%酒精湿敷 原理:95%酒精具有扩张血管作用,解除局部组织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能吸附皮肤组织水分,加速局部皮肤水肿消退,减轻疼痛;能抑制皮肤表面微生物的活性,促进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抵制炎症。
3.4透明质酸酶⑴ 透明质酸酶是一种多糖,它可以提高药物的分散和吸收。用于紧急处理外渗,以便将危害降到最低。治疗必须迅速,外渗1小时内进行。⑵ 针对静脉高营养液与钙剂外渗,透明质酸酶是一种很好的药物。⑶透明质酸酶可以使药物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从而避免组织的坏死和脱落。
3.5止痛消炎软膏 消肿止痛。本品外敷,用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炎疼痛、肌肉痛、扭伤、跌打损伤、轻度烧伤、烫伤、冻伤和皮疹等,95%酒精结合止痛消炎软膏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王华芳.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47~1742.
[2] 邓泉珍.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4):321.
[3] 金植芬.临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护理与临床杂志, 2010.14 :5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