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高职高专贫困生为研究对象,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外显自尊差异。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生进行干预,改善贫困生的自尊状况,以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职高专;贫困生;自尊调查;干预研究
作者简介:沈懋法(1964-),男,浙江嘉兴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陈树婷(1981-),女,山东莱芜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讲师。(浙江 杭州 31005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CG4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101-01
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后备力量。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云南大学“马加爵案件”的发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反思。而这其中更为特殊的一个群体——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贫困学生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济生活上的贫困所带来的压力远远不只是在经济问题本身,更为严重与长远的影响是学生的自尊心理,不同自尊水平的学生面对贫困时的适应性和接受程度也远不一样。人的社会性注定个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单独生存,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所必须的。而贫困生相比非贫困生存在更多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困扰。本课题选择以高职高专贫困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外显自尊水平进行调查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研究,为加强高职高专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影像技术、药学、护理专业2009级学生中随机抽取650名,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50份,剔除填答不完整、填答方式错误等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574份,其中贫困生246名,非贫困生328名。
再在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临床医学、药学、护理专业贫困学生中随机抽取90名(每个专业30名)贫困生。每个专业的30名贫困生随机分为二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完成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后,再发放问卷测试。因有5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中途退出,给以剔除,实验组最后实测40名贫困生,对照组45名贫困生最后全部参加测试。
2.研究方法
选用张林编写的“青少年外显自尊的测量问卷”,[1]先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外显自尊进行调查。外显自尊分为整体自尊、学业自尊、人际自尊、家庭自尊、身体自尊和品德自尊六个维度,问卷采用“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基本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共5级自我评定,与此相对应记1、2、3、4、5分,某种自尊得分越高表明自尊强度越强,得分越低自尊强度越弱。
以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实验组贫困生进行干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8次。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每个专业一组,每组15人,每组由一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辅导教师组织进行,三个专业同时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实验组的贫困生与对照组的贫困生再进行问卷调查。将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高职高专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外显自尊的差异分析(见表1)
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外显自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体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表现为贫困生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在学业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略高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更关注学习与学习成绩;在人际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0.05),说明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一定的困惑,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家庭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略高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的家庭责任感更强;在身体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略低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优越感差些;在品德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说明贫困生更注重道德尊严,在道德上更为敏感。
2.高职高专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组与对照组外显自尊的差异分析(见表2)
团体心理辅导后,对实验组贫困生与对照组贫困生外显自尊的六个维度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的贫困生整体自尊、学业自尊、品德自尊得分略有降低,家庭自尊、身体自尊的得分略有提高,人际自尊显著提高(P<0.05)。
三、讨论
1.重视贫困生在外显自尊上的差异,做好相应的教育和资助工作
自尊(self-esteem)也称为自我尊重,是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精神需要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外显自尊是个体在意识层面的能够内省确认的自我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高专贫困生的外显自尊存在一定的差异,贫困生在整体自尊和学业自尊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自尊心,而在身体自尊和人际自尊表现较低。这是因为贫困生一方面想通过读书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因而特别注重自己的学习和专业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知觉到由于家庭因素带来的经济反差,使他们在衣着装扮、教育资源获取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在与人交往中存在一定的自卑。所以,在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学生资助工作中,应注意贫困生自尊的特点,创造融洽平等的班级氛围,通过积极沟通,选择学生易接受的资助方式。另外,在个别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贫困生,家里也确实比较贫困,但学校因受名额限制没有把他们列入贫困生名单,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妥善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贫困生自尊状况的有效方法
张雯、郑日昌(2004年)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和自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2]Cheng和Farnham(2003年)研究表明自尊水平和抑郁之间存在高度的负相关。[3]因此,探索提升贫困生自尊的有效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提升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整体自尊略有降低,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过强的自尊心有所调整,趋于合理;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学业自尊略有降低,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学习成绩的看法更趋于理性,不再过分关注并能正确对待;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人际自尊显著提高(P<0.05),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显著提高,自信心增强;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家庭自尊略有提高,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家庭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身体自尊略有提高,这对贫困生成长也是有利的;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品德自尊略有下降,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更加趋于理性,对现实的道德观念能正确对待,不过于敏感。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贫困生自尊的有效方法。
四、结论
(1)高职高专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外显自尊存在差异。在外显自尊的六个维度中:整体自尊和品德自尊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人际自尊贫困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0.05);学业自尊、家庭自尊和身体自尊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2)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贫困生外显自尊状况的改善。在外显自尊的六个维度中: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人际自尊显著提高(P<0.05),这有利于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整体自尊、学业自尊和品德自尊略有降低,有利于贫困生心理调适,正确看待人生中的一些问题;家庭自尊和身体自尊略有提高也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林.自尊:结构与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2]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
[3]ChengH,FarnhamA.Personality,Self-esteem,and Demographiepredietions
of Happiness and Depressio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ees,2003,(6).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高职高专;贫困生;自尊调查;干预研究
作者简介:沈懋法(1964-),男,浙江嘉兴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陈树婷(1981-),女,山东莱芜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讲师。(浙江 杭州 31005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CG4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101-01
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后备力量。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云南大学“马加爵案件”的发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反思。而这其中更为特殊的一个群体——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贫困学生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济生活上的贫困所带来的压力远远不只是在经济问题本身,更为严重与长远的影响是学生的自尊心理,不同自尊水平的学生面对贫困时的适应性和接受程度也远不一样。人的社会性注定个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单独生存,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所必须的。而贫困生相比非贫困生存在更多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困扰。本课题选择以高职高专贫困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外显自尊水平进行调查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研究,为加强高职高专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影像技术、药学、护理专业2009级学生中随机抽取650名,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50份,剔除填答不完整、填答方式错误等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574份,其中贫困生246名,非贫困生328名。
再在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临床医学、药学、护理专业贫困学生中随机抽取90名(每个专业30名)贫困生。每个专业的30名贫困生随机分为二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完成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后,再发放问卷测试。因有5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中途退出,给以剔除,实验组最后实测40名贫困生,对照组45名贫困生最后全部参加测试。
2.研究方法
选用张林编写的“青少年外显自尊的测量问卷”,[1]先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外显自尊进行调查。外显自尊分为整体自尊、学业自尊、人际自尊、家庭自尊、身体自尊和品德自尊六个维度,问卷采用“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基本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共5级自我评定,与此相对应记1、2、3、4、5分,某种自尊得分越高表明自尊强度越强,得分越低自尊强度越弱。
以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实验组贫困生进行干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8次。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每个专业一组,每组15人,每组由一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辅导教师组织进行,三个专业同时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实验组的贫困生与对照组的贫困生再进行问卷调查。将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高职高专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外显自尊的差异分析(见表1)
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外显自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体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表现为贫困生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在学业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略高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更关注学习与学习成绩;在人际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0.05),说明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一定的困惑,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家庭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略高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的家庭责任感更强;在身体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略低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优越感差些;在品德自尊维度上,贫困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说明贫困生更注重道德尊严,在道德上更为敏感。
2.高职高专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组与对照组外显自尊的差异分析(见表2)
团体心理辅导后,对实验组贫困生与对照组贫困生外显自尊的六个维度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的贫困生整体自尊、学业自尊、品德自尊得分略有降低,家庭自尊、身体自尊的得分略有提高,人际自尊显著提高(P<0.05)。
三、讨论
1.重视贫困生在外显自尊上的差异,做好相应的教育和资助工作
自尊(self-esteem)也称为自我尊重,是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精神需要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外显自尊是个体在意识层面的能够内省确认的自我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高专贫困生的外显自尊存在一定的差异,贫困生在整体自尊和学业自尊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自尊心,而在身体自尊和人际自尊表现较低。这是因为贫困生一方面想通过读书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因而特别注重自己的学习和专业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知觉到由于家庭因素带来的经济反差,使他们在衣着装扮、教育资源获取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在与人交往中存在一定的自卑。所以,在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学生资助工作中,应注意贫困生自尊的特点,创造融洽平等的班级氛围,通过积极沟通,选择学生易接受的资助方式。另外,在个别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贫困生,家里也确实比较贫困,但学校因受名额限制没有把他们列入贫困生名单,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妥善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贫困生自尊状况的有效方法
张雯、郑日昌(2004年)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和自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2]Cheng和Farnham(2003年)研究表明自尊水平和抑郁之间存在高度的负相关。[3]因此,探索提升贫困生自尊的有效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提升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整体自尊略有降低,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过强的自尊心有所调整,趋于合理;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学业自尊略有降低,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学习成绩的看法更趋于理性,不再过分关注并能正确对待;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人际自尊显著提高(P<0.05),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显著提高,自信心增强;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家庭自尊略有提高,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家庭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身体自尊略有提高,这对贫困生成长也是有利的;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品德自尊略有下降,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生更加趋于理性,对现实的道德观念能正确对待,不过于敏感。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贫困生自尊的有效方法。
四、结论
(1)高职高专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外显自尊存在差异。在外显自尊的六个维度中:整体自尊和品德自尊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人际自尊贫困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0.05);学业自尊、家庭自尊和身体自尊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2)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贫困生外显自尊状况的改善。在外显自尊的六个维度中: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人际自尊显著提高(P<0.05),这有利于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整体自尊、学业自尊和品德自尊略有降低,有利于贫困生心理调适,正确看待人生中的一些问题;家庭自尊和身体自尊略有提高也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林.自尊:结构与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2]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
[3]ChengH,FarnhamA.Personality,Self-esteem,and Demographiepredietions
of Happiness and Depressio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ees,2003,(6).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