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为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减少剖宫产手术后感染及腹腔粘连。方法:我院妇产科自2005年3月~2006年12月对72例需要行剖宫产的孕妇,施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发现72例产妇术后下床活动早,进食早,患者自觉症状轻,术后一般不用镇痛剂,住院天数短,无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较传统的剖宫产手术有较多的优越性,减少了盆腔感染的可能性,患者自觉症状少,术后恢复快,大大地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优越性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产妇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27.5岁,其中孕1产0,30例;孕2产0,30例,孕2产1,12例,孕周在37~42周之间。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能耐受手术。
产前诊断:分两种情况,48例为进入分娩期,因为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巨大儿,脐带因素和胎儿窘迫等因素,无法经阴道分娩,需要行剖宫产的;24例因社会因素产妇及家属自愿要求剖宫产结束分娩的。
手术时间:48例产妇为产程进展过程中因机转不正,头盆不称,羊水污染,胎儿窘迫等需要行剖宫产术;24例为因胎位异常、社会因素产妇要求剖宫产,在临近预产期,出现先兆临产症状时进行手术。
手术方法:取硬外麻醉,麻醉满意后取平卧位,腹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下腹耻上横弧形切口长约10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横形切开腹直肌腹外斜肌鞘膜,钝性分离使其与皮肤切口一致,分离腹直肌,显露膀胱筋膜,于膀胱顶缘下2cm处剪开膀胱筋膜,暴露膀胱前壁及膀胱左侧窝,显露膀胱左侧缘及其外侧的黄色脂肪堆,用手指将黄色脂肪堆推向外侧,显露腹膜反折,剪开宫颈前筋膜,分离腹膜反折与膀胱顶及后壁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暴露子宫下段,横向切开子宫下段,扩大切口至10~12cm,破膜后吸净羊水,娩出胎儿及胎盘,清理宫腔。2号可吸收肠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切口,并间断加强数针,查无渗血,将膀胱复位,缝合腹壁各层组织。术后留置尿管24小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宫缩剂预防产后出血,6小时内禁饮,10小时内禁食,24小时后拨除尿管,下床活动。切口3天换药1次,5天拆线。
结果
72例产妇术后输液3天,留置尿管24小时,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饮水,10小时后即可进食,24小时下床活动,手术时间为35~55分钟,平均42±5分钟,其中64例术后未用镇痛剂,抗生素应用5天,术后病率为0,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4.82天,术后随访42天,无1例发生并发症。
讨论
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普通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两种不同途径的手术,其方法和效果也不相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整个过程均在腹膜外进行,对腹膜干扰小,手术过程中羊水、积血等不能流入腹腔,子宫缝合之切口在腹膜外,腹腔内无创伤面及毛糙面,不易引起腹腔内粘连及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因为盆腔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1]。传统的开腹手术,手中脱落的纤维、滑石粉、手术缝线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异物反应,手术过程中腹膜的剥离缝合等多种操作所引起的机械性和热损伤均能导致组织缺血,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的活性,亦能引起粘连的形成[2]。腹膜外剖产术完全避免了形成盆腔粘连的原因,从而很好地防止了盆腔粘连的发生。
腹膜外剖宫产术可防止或减少盆腔内感染的发生。因为下生殖道与手术区相通,普通的剖宫产术有可能将下生殖道的分泌物带入盆腔。特别是产程长,经过反复阴道检查的产妇,手术中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大。而腹膜外剖宫产术完全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将下生殖道分泌物带入盆腔形成感染的可能性。
腹膜外剖宫产术,术中不打开腹膜腔,腹腔内无积血、羊水、胎脂等残留,对腹膜及内脏刺激小,术后患者痛苦轻,自觉症状少,一般不用止痛剂,下床活动早,进食早,很好地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毓平.盆腔粘连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2):118~119.
2 李佳倪,高素清,周凤珍.新式剖宫产术与盆腔粘连的探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629~630.
关键词 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优越性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产妇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27.5岁,其中孕1产0,30例;孕2产0,30例,孕2产1,12例,孕周在37~42周之间。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能耐受手术。
产前诊断:分两种情况,48例为进入分娩期,因为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巨大儿,脐带因素和胎儿窘迫等因素,无法经阴道分娩,需要行剖宫产的;24例因社会因素产妇及家属自愿要求剖宫产结束分娩的。
手术时间:48例产妇为产程进展过程中因机转不正,头盆不称,羊水污染,胎儿窘迫等需要行剖宫产术;24例为因胎位异常、社会因素产妇要求剖宫产,在临近预产期,出现先兆临产症状时进行手术。
手术方法:取硬外麻醉,麻醉满意后取平卧位,腹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下腹耻上横弧形切口长约10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横形切开腹直肌腹外斜肌鞘膜,钝性分离使其与皮肤切口一致,分离腹直肌,显露膀胱筋膜,于膀胱顶缘下2cm处剪开膀胱筋膜,暴露膀胱前壁及膀胱左侧窝,显露膀胱左侧缘及其外侧的黄色脂肪堆,用手指将黄色脂肪堆推向外侧,显露腹膜反折,剪开宫颈前筋膜,分离腹膜反折与膀胱顶及后壁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暴露子宫下段,横向切开子宫下段,扩大切口至10~12cm,破膜后吸净羊水,娩出胎儿及胎盘,清理宫腔。2号可吸收肠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切口,并间断加强数针,查无渗血,将膀胱复位,缝合腹壁各层组织。术后留置尿管24小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宫缩剂预防产后出血,6小时内禁饮,10小时内禁食,24小时后拨除尿管,下床活动。切口3天换药1次,5天拆线。
结果
72例产妇术后输液3天,留置尿管24小时,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饮水,10小时后即可进食,24小时下床活动,手术时间为35~55分钟,平均42±5分钟,其中64例术后未用镇痛剂,抗生素应用5天,术后病率为0,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4.82天,术后随访42天,无1例发生并发症。
讨论
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普通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两种不同途径的手术,其方法和效果也不相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整个过程均在腹膜外进行,对腹膜干扰小,手术过程中羊水、积血等不能流入腹腔,子宫缝合之切口在腹膜外,腹腔内无创伤面及毛糙面,不易引起腹腔内粘连及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因为盆腔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1]。传统的开腹手术,手中脱落的纤维、滑石粉、手术缝线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异物反应,手术过程中腹膜的剥离缝合等多种操作所引起的机械性和热损伤均能导致组织缺血,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的活性,亦能引起粘连的形成[2]。腹膜外剖产术完全避免了形成盆腔粘连的原因,从而很好地防止了盆腔粘连的发生。
腹膜外剖宫产术可防止或减少盆腔内感染的发生。因为下生殖道与手术区相通,普通的剖宫产术有可能将下生殖道的分泌物带入盆腔。特别是产程长,经过反复阴道检查的产妇,手术中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大。而腹膜外剖宫产术完全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将下生殖道分泌物带入盆腔形成感染的可能性。
腹膜外剖宫产术,术中不打开腹膜腔,腹腔内无积血、羊水、胎脂等残留,对腹膜及内脏刺激小,术后患者痛苦轻,自觉症状少,一般不用止痛剂,下床活动早,进食早,很好地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毓平.盆腔粘连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2):118~119.
2 李佳倪,高素清,周凤珍.新式剖宫产术与盆腔粘连的探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6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