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胆道梗阻支架置入术后的生存期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胆道梗阻晚期出现重度黄疸、瘙痒,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对于广泛转移或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而言,减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支架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此类患者的黄疸问题,确实达到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来经内镜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操作成功率94.8%,减黄总体有效率89.9%,内镜治疗后1周肝功能明显好转,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3.7%)、胆管炎2例(1.8%);ERBD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预计存活率分别为83.6%、69.1%及28.8%,EMBE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预计存活率分
中晚期食管癌合并的食管恶性狭窄、食管瘘,导致患者进食困难和(或)呛咳、脓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临床治疗困难。近年来国产镍钛记忆合金网状食管支架的研制成功,因其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置放简便等优点,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此外,NSAIDs已被初步证实可降低结肠癌及早老性痴呆等的发病率,这使NSAIDs的使用呈现上升趋势。
患者男,22岁,自诉胃脘部疼痛1周,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明显疗效。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轻度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无明显腹肌紧张,以腹痛待查收住我院。入院后实验室、胃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行腹部X摄片:脐部左侧见一长约4cm的纵行针状金属异物影,后部见有针眼,确定为缝衣针,但不能确定其肠内肠外具体位置,隔天再次腹X线摄片见异物移动至右侧,结合腹部CT显示该缝合针已穿出肠腔,
患者女,43岁,反复便秘伴粘液便1年。肛门指检,距肛门6cm处触及直径约1.0cm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肠镜检查示直肠肿块,性质待定。外院超声内镜检查示来源于直肠肌层的直肠间质瘤可能。经Fujinon WC-450W15结肠镜予以甘油果糖美蓝混合液注射肿块周边黏膜,使黏膜下层与肌层分开,然后用奥林巴斯针状刀剥离病灶,完全分离基底部(图1~图2),表面创面无出血,
患者男,47岁,主因胸痛6个月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疼痛位于胸骨后,进食后加重,尤以进食质硬、辛辣食物后显著,并向左肩部放射,无反酸、烧心、发热、皮疹、关节痛及其它不适。4个月前于外院就诊,胃镜提示为食管溃疡、食管癌不除外,
胆总管结石约80%以上可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通过取石网篮或气囊取出,部分患者因结石过大或胆总管、乳头解剖异常等原因致常规方法不易取出而成为难取性结石。难取性结石的下一步非手术处理通常采用机械碎石后取石,对部分机械碎石失败又缺乏激光或液电碎石等设备的基层医院,此类患者多转手术治疗。但对高龄患者因伴有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进一步治疗较为棘手。
患者男,56岁,2d前因便秘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检查过程顺利,全结肠未见明显异常。次日患者出现左中腹阵发性疼痛,呈绞痛,继而解鲜红色血便3次,无粪质,无粘液,总量约600ml。门诊拟下消化道出血收入我科。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6mmHg,痛苦貌,自由体位,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左下腹有轻度压
患者男,29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便血,为新鲜血,量较多,当地医院肠镜检查示“结肠肝区黏膜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具体不详),给予止血等对症治疗后血止。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再发便血3次,为新鲜血,量共约1000ml,无明显腹痛、腹泻,无反酸、嗳气、呕吐,伴头晕、乏力、出冷汗,以“下消化道出血”收入我科。查体:血压60/30mmHg,心率120次/min,脉搏细弱。神志不清,
食管狭窄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自膨式金属内支架自1983年Frimberger首次用于治疗食管狭窄以来,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短期疗效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传统的不可降解食管内支架主要适用于恶性狭窄的姑息治疗以及食管气管瘘患者,主要并发症为疼痛、支架移位、上消化道大出血、再狭窄、气管狭窄等,而良性狭窄放置该类支架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