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个击破:有关皮肤的十五个谣言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411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言一:经常用保湿喷雾可以让皮肤变得水嫩
  当心“越喷越干”。
  分析:随身携带保湿喷雾,偶尔喷一喷,可以为肌肤补充水分,舒缓紧绷感。不过,如果经常使用喷雾,尤其是在干燥的空调房内频繁使用,皮肤反而会越来越干,因为水在蒸发时会带走肌肤的水分。
  谣言二:用盐洗脸可以去黑头
  辟谣:用盐洗脸不仪去不了黑头,还容易擦伤皮肤。
  分析:黑头是由于皮脂经氧化作用后变硬、变黑,堵塞毛孔所致。食盐颗粒坚硬、粗糙,用食盐摩擦面部皮肤,不仅无法清除毛孔内的皮脂,还会破坏部分皮肤角质层,甚至在皮肤上留下肉眼看不到的伤口,损害皮肤健康。眼周长脂肪粒是因为眼霜太滋润
  辟谣:眼霜不“背锅”。
  分析:人们通常所说的“脂肪粒”,医学上称为“粟丘疹”,表面光滑,呈白色或淡黄色,除了有点妨碍美观外,对健康没有影响。很多人认为,眼周出现脂肪粒是因为眼霜太滋润了,导致脂肪堆积。实际上,脂肪粒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卸妆或按摩太用力,在娇嫩的眼部皮肤上留下了一些肉眼不易察觉的微小伤口,而皮肤在自我修复的时候“用力过猛”,导致过多角蛋白堆积,最终形成脂肪粒。眼周还有一种常见的“小疙瘩”——汗管瘤,与皮肤颜色接近,呈肉色或褐色凸起,对健康也没有太大影响。
  谣言四:脸洗得越干净越好
  辟谣:清洁过度麻烦多。
  分析:很多皮肤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清洁不够,而是因为清洁过度。频繁使用清洁产品,会破坏皮肤上的保护膜——皮脂膜,使皮肤变得脆弱而敏感。尤其是皮肤本来就容易过敏的女性朋友,更不宜过度清洁。
  谣言五:用牛奶、蜂蜜、珍珠粉外敷皮肤能美白
  辟谣:美白效果有限。
  分析:牛奶富含蛋白质,但皮肤根本无法吸收如此“大块头”(大分子)的蛋白质。蜂蜜主要由单糖组成,并不能美白皮肤。相反,由于蜂蜜属于高渗液体,若不经稀释就涂抹在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细胞脱水。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外敷时并不能被皮肤吸收,也没有美白作用。人们之所以感觉外敷珍珠粉后皮肤似乎变白了,主要是因为面部残留的珍珠粉有一定光泽,显得皮肤有点白而已。
  谣言六:长期使用收敛水会使粗大的毛孔缩小
  辟谣:收敛水收缩毛孔的作用有限,不宜长期使用。
  分析:从成分来看,大部分收敛水含有乙醇、戊二醇等多元醇类,醇类蒸发时会带走水分,可短暂收缩毛孔,并给人以清凉的感觉。不过,收敛水蒸发以后,其收缩毛孔的作用就消失了。因此,即便长期使用收敛水,毛孔也不会变小。水杨酸也是收敛水中的常见成分,作为脂溶性有机酸,具有去除角质、清洁毛孔、短暂控油的作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否则会使皮肤角质层变薄,令皮肤变得越来越敏感。
  谣言七:多去角质,皮肤会变嫩
  辟谣:频繁去角质,皮肤会受伤。
  分析:角质层位于皮肤表面,可以保护皮肤抵御外来有害物质的入侵。频繁去角质会使皮肤变薄、皮肤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皮肤感染和过敏。去角质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无法正常脱落的角质层,应适度、合理,切记不能过度。
  谣言八:吃酱油会使瘢痕颜色变深
  辟谣:留不留瘢痕与吃不吃酱油没有关联。
  分析:发生创伤后,皮肤留不留瘢痕,一方面要看个体的恢复状况,另—方面要看伤口是否达到了真皮层。若只伤到表皮,一般不会留瘢痕。若伤到了真皮层,很难不留瘢痕。酱油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主要由大豆、小麦、食盐经酿造制成,含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这些成分都不会引起瘢痕,且酱油中的食用色素也不会输送至皮肤,导致皮肤色素沉着。
  谣言九:偏爱“浓油赤酱”,会让皮肤变黑
  辟谣:吃酱油不会使皮肤变黑。
  分析:酱油中不含黑色素,也不合任何可导致皮肤黑色素生成的光敏成分。因此,吃酱油并不会使皮肤变黑。如果皮肤变黑了,主要还是防晒工作不到位,酱油可不“背锅”。
  谣言十:吃柑橘会使皮肤变黄
  辟谣:过量食用柑橘可能会使皮肤变黄,但只是暂时的。
  分析:过量食用柑橘或胡萝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的确会使一部分人出现皮肤变黄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胡萝卜素血症”。这主要是因为大量摄入柑橘后,血中的胡萝卜素浓度过高,沉积在皮肤组织中导致的。不过,这种皮肤发黄是暂时的,恢复正常饮食后,肤色就会恢复正常。
  谣言十一:“麦粒肿”用头发丝挑,马上就能好
  辟谣: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容易导致感染。
  分析:麦粒肿,又称睑腺炎。由于眼睑及面部的静脉相通且无静脉瓣,细菌可以直接进入血管而引发更严重的感染。头发丝不是无菌的,用头发丝挑“麦粒肿”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雪上加霜”。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初起时用冷敷;硬结未软化时可湿热敷;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症状较重者可口服或肌注抗生素;脓肿形成后,需切开排脓。
  谣言十二:激素类药膏效果立竿见影,可以长期使用
  辟谣:外用激素也有副作用。
  分析:长期外用激素类药膏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生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类药膏,切莫自行购买、盲目使用。激素类药膏不宜长期使用(一般不要超过2周),使用频率也不宜过高(每天1~2次),病情缓解后应尽早停用。
  谣言十三:手脚长小水疱,用热水烫可止痒
  辟谣:治疗汗疱疹,忌用热水烫。
  分析:汗疱疹是对称发生于手或足部的水疱样皮肤病,常伴瘙痒,容易反复发作。水疱没有破损者,可以涂炉甘石洗剂。瘙痒比较剧烈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糖皮质激素药膏。外用药效果不佳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利湿祛风止痒的中成药。切忌用热水烫洗和搔抓,以免引起感染。
  谣言十四:用生姜水泡脚可以治脚气
  辟谣:用生姜水泡脚对治疗足癣没有帮助。
  分析:脚气,医学上称“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生姜、大蒜、茶叶等无法杀灭真菌,对足癣无治疗作用。
  谣言十五:白癜风会传染
  辟谣:白癜风不是传染病。
  分析: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不是传染病,没有病原体存在,与个人卫生也无关,没有传染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阻肺患者数量正不断上升。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6%,病死率为68/10万,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在老年人群疾病负担最重的前15个疾病中,慢阻肺位列第三,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盡管如此,大众对慢阻肺的认知状况仍不容乐观,诊治面临巨大挑战。  2020年11月18日是第19个“世界慢阻肺日”。本刊特邀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11月意味着冬季开始,万物收藏,是进补的好时节。冬季前期,尤其是立冬时节,温度下降并不快,此时进补以温补为宜,不宜过于燥热。性味甘温,具有生津、润肺、祛燥功效的食物最适合此时食用,如鸡肉、牛奶、豆制品、虾、银耳、韭菜、大白菜、山药、板栗、核桃、桂圆等。  一、栗枣仁炖鸡  原料:栗子200克,红枣25克,甜杏仁15克,核桃仁15克,鸡肉500克,葱、姜适量。  做法:将甜杏仁、核桃仁去皮,放入温油
支持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董晓艳  咳嗽是人体的生理反射,也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些孩子长期咳嗽,持续一两个月,甚至半年之久,对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那么,什么样的咳嗽叫慢性咳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儿童慢性咳嗽  咳嗽可分为特异性咳嗽和非特异性咳嗽。前者指咳嗽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即咳嗽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后者则指以咳嗽
先天性甲减严重损害儿童智力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天性甲减),俗称“呆小症”,是较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素合成不足或受体缺陷造成的。  先天性甲减患儿在新生儿期可表现为胎粪排出延迟、生理性黄疸期延长、安静少动、便秘、表情呆板、嗜睡、怕冷、肥胖、生长发育迟缓等。随年龄增长,患儿可逐渐出现特殊面容,如头大、皮肤粗糙、面部水肿、毛发稀疏、鼻梁低平、舌大而厚等。  先天性
“现在不是后疫情时代,现在正处疫情中,是疫情时代。”近日,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在第22届中国科协年会上表示。尽管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其他国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天气转凉,大众要提高警惕,谨防第二波疫情冲击。  天气转凉,新冠肺炎可能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狼狈为奸”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这是因为:首先,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在寒冷、干燥的空气中存活时间更长;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应了解一下运动对机体的影响。运动会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导致体温升高,进而出汗,丢失水和电解质。当体内的能源物质耗竭,酸性代谢产物堆积,身体会产生疲劳感。所以,运动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能量。然而,运动后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会抵消运动带来的益处,只有遵从科学,合理饮食,才能将运动效果“最大化”。运动后如何补水  运动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量出汗,丢失体液(包括水和电解质)。所以,运动后首
专家简介  冷培恩 现任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病媒生物预防与控制专业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爱卫会爱国卫生专家委员会病媒生物防制分委会委员,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环境越来越好,为何蚊虫不见少  夏日炎炎,蚊虫叮咬惹人烦。市民常问:现在环境卫生状况
在临床上,常见的西药名称通常有三种:通用名、英文名、商品名。其中,药物的通用名是由我国药典委员会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组织制定并报我国卫计委备案的药品的法定名称,是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在中国境内的通用名称,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采用通用名,可以轻松解决“一药多名”的混乱,各国都是如此。不要去管药物的商品名,病人只需要认准唯一的通用名即可。而药品说明书上的英文名,也不过是英文的“通用名
“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词。这种说法准确吗?  肺热咳嗽多发生于容易上火的孩子,常见鼻塞、流稠鼻涕、流鼻血、痰黄、脸红、手脚心热、爱出汗、睡觉踢被子、口渴多饮、口气重、大便干、舌质红、舌苔黄厚、脉数等症状。肺热咳嗽的发生或因体质偏颇所致,或由穿得过厚、饮食过辣、屋内过热或过于干燥等引起。  一般来说,新发病的孩子容易有肺热表现,但日久不愈的咳嗽不一定都是肺热所致,
生活实例  今年初二的琪琪因为强烈的厌学情绪被妈妈带到心理门诊就诊。原来,琪琪平时除了上各科补习班外,还要学习小提琴和跆拳道,课余时间已被挤占得满满当当。随着中考的临近,琪琪的妈妈不仅几乎句句不离学习,还严令她不许使用手机。最近,因为琪琪的成绩稍有下滑,妈妈忍不住斥责了几句,没想到琪琪情绪忽然爆发,说什么也不愿去学校了。琪琪告诉医生:“只要我的视线离开书桌一会儿,妈妈就会像雷达一样发出‘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