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回顾近几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我终于悟出一个真理:唯有改革,才能永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我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尝试新课程改革,在激发学生思维,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实施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师、文本、学生三维互动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尝试,获得不小的教益,更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动力。
一、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1.以情激趣。“亲其师则信其道”,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如:在探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的“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不受侵犯”时,问“大家有没有碰到过教师和学生家长,截留、拆看学生或子女的信件?大多数同学说碰到过。我说我小时侯也碰到过,并把自己当时的反应讲给同学们听,建议学生与父母老师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实在不行再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多数同学露出信任的目光,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
2.以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奇心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据此可以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竞争合作求双赢》中的“忌妒”时,我问“忌妒有什么好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和发言的欲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二、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思考问题,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如小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正如爱迪生时常鼓励他的弟子们一样,对于学习、工作要精益求精,认为还一定有更好的办法,要他们去找出来,以便做得更好些,这就是启发性创造思维的作用。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这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祖国的未来、时代的发展呼唤千千万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的强化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一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
为此,我们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创建学生主体、创新教育的新的教学思维模式。课前要深入学生实际,听取学生心声,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哪些内容不该讲,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需要补充更深、更广的资料,哪些内容需要老师自己指导学生去研究分析等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教师要大胆地用创新模式、思维、手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富于创造性的教师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在书本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对已有经验重新思考加工制作,获得具有新生性的内容,解决一个新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品格。
三、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
为改变讲课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尝试探索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充分依托学校多媒体室展示教学课件的优势,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激活了学生思维,拓展了知识面。
四、积极开展教师、文本、学生三维互动
新课程的改革,教学方式应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思想品德课新课改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何谈迸发?如课前精心梳理知识点,课上让学生划出答案课后背诵,虽然用心良苦灌输给学生,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有时还得上网查阅资料等,和学生们一块探究问题的答案。我们班有60多名学生,上课时我彻底摒弃了过去那种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六个小组,每组十多人。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十多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學习小组。我以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教师中心、居高临下”,变为以“学生为本”,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奋进无坦途,课改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我们精心挖掘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定会受到学生欢迎,在课改的道路上走稳,走好,走得更远!
一、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1.以情激趣。“亲其师则信其道”,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如:在探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的“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不受侵犯”时,问“大家有没有碰到过教师和学生家长,截留、拆看学生或子女的信件?大多数同学说碰到过。我说我小时侯也碰到过,并把自己当时的反应讲给同学们听,建议学生与父母老师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实在不行再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多数同学露出信任的目光,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
2.以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奇心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据此可以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竞争合作求双赢》中的“忌妒”时,我问“忌妒有什么好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和发言的欲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二、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思考问题,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如小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正如爱迪生时常鼓励他的弟子们一样,对于学习、工作要精益求精,认为还一定有更好的办法,要他们去找出来,以便做得更好些,这就是启发性创造思维的作用。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这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祖国的未来、时代的发展呼唤千千万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的强化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一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
为此,我们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创建学生主体、创新教育的新的教学思维模式。课前要深入学生实际,听取学生心声,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哪些内容不该讲,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需要补充更深、更广的资料,哪些内容需要老师自己指导学生去研究分析等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教师要大胆地用创新模式、思维、手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富于创造性的教师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在书本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对已有经验重新思考加工制作,获得具有新生性的内容,解决一个新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品格。
三、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
为改变讲课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尝试探索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充分依托学校多媒体室展示教学课件的优势,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激活了学生思维,拓展了知识面。
四、积极开展教师、文本、学生三维互动
新课程的改革,教学方式应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思想品德课新课改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何谈迸发?如课前精心梳理知识点,课上让学生划出答案课后背诵,虽然用心良苦灌输给学生,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有时还得上网查阅资料等,和学生们一块探究问题的答案。我们班有60多名学生,上课时我彻底摒弃了过去那种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六个小组,每组十多人。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十多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學习小组。我以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教师中心、居高临下”,变为以“学生为本”,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奋进无坦途,课改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我们精心挖掘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定会受到学生欢迎,在课改的道路上走稳,走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