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以来,各大高校食堂接连推出的“神菜”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橙子炒肉、福建师范大学的菠萝炒年糕,到青岛大学苹果炒西红柿、湖南大学的草莓红烧肉,再到武昌理工学院推出的番茄炒菠萝、玉米炒葡萄等,不一而足。
常言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认为,这些“神菜”创新了菜式,丰富了菜品,能带给学生新鲜感,增强食欲,适应了市场需求。也有人表示,“神菜”不应该只追求色香味,更要讲科学、讲安全。高校食堂厨师的创意不仅仅需要吸引眼球,更要考虑菜品营养价值,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叫好又叫卖的“神菜”。
作为高中生,你是如何看待高校“神菜”的?请将你的观点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
正方
为创意菜式添一把微火
文/陈垚岚
日前,福建农林大学之所以成为微博上的热搜词,乃是因为其食堂推出的一款春季新菜——樱花炒饭。这道菜并非像字面意思上常理解的那样——以樱花入菜,而是一份水果与肉类混合的炒饭,因其色泽粉嫩而得名。
菜式本身味道如何暂且不提,毕竟“好吃”是个主观性太强的概念,网友对此褒贬不一:羡慕者有之,吐槽者有之,隔岸看戏者有之。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无非是对这道菜的“吐槽”:水果和肉放一起太违和、咸甜混杂感觉一定很难吃,食堂做什么都很难吃……诸如此类。
“食堂菜难吃”,想必广大学生对此都心有戚戚焉。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食堂菜,大约都只是“中庸”,既谈不上好吃,又不至于达到难以下咽的程度。毕竟一所学校的学生众多,学生口味的差距甚大。学校食堂在保证价格得让绝大多数人接受以外,如伺处理味道也是难题,最好的做法就是哪边都不偏,中规中矩。这样讲求“中庸”,也难免被吐槽。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失望的并非是其“不尽人意”,而是它在“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并未有任何改良的意愿。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我看到了这样的火苗。近年来,樱花炒饭这样的创意,并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湖南大学食堂热衷于水果,菠萝烧排骨、草莓红烧肉等都曾在网络上走红;沈阳师范大学食堂推出的草莓西芹、宁波大学食堂推出的葱油紫薯等也被人贴上了“奇葩”“黑暗料理”等标签。然而,在看待这些“黑暗料理”时,我们能否使自己的双眼更善意一些?
在法拉第发现并展示电磁现象时,曾有人质疑过这有什么作用,他的回答则是: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作用呢?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交流电已经为人类生活的基石。我更愿意在这样的“黑暗料理”背后看见一朵微小而明亮的火焰,那就是人们为此付出的努力。
成功的背后总有无数次的失败,但若是因这失败而不愿意为成功而努力,那么也就永远不会成功。二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政府拿出一部分预算来建设“营养午餐”,很难说不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尝试,但这样的尝试取得了成功。而今,当我们也在变通与尝试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前行时,是否应当对开拓者给予更多的鼓励?
作为学生,我希望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食堂管理者并非思维刻板僵化,他们也懂变通、会思考,能从市场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食堂菜式的变革做出努力。对我们而言,这已足够。或许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不会有在食堂吃上“日本营养午餐”的那一天,可以后的以后呢?只要有了改变的新意并为之努力,总会有学生聚在一起回忆食堂美食的那一天。能够看到这样的曙光,我们就可以为之高兴。
在创意的火苗刚刚点燃的时候,你并不知晓它是否能够燎原。既然如此,何不为此更添一把善意的柴火,给它更温柔的呵护呢?
点评:面对高校“神菜”是创新菜式还是黑暗料理这样一个来自生活的辩题,作者没有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而是“入乎其中”,饱含情感地道出自己的心声——我们失望的并非其“不尽人意”,而是它在“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并未有任何改良的意愿。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出乎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社会的层面,看到高校“神菜”虽不能让每个人满意,但是能让人看到创新的火苗。文章旁征博引、语言清新流畅,展现出作者开阔的视野和不凡的写作功底。
反方
创新,需要脚踏实地
文/罗元航
近日,很多高校推出的“创意菜品”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什么清炒西瓜皮啦,什么葡萄炒月饼啦,什么冰镇麻辣烫啦……种类之繁多、搭配之脱俗,令人目瞪口呆。
其实,我觉得把这些菜称之为“创意菜品”,本身就欠妥。给这些本是“黑暗料理”的东西披上“创意菜品”的花衣,不仅是在玩弄学生的智商,更是在侮辱那些真正对美食创新有追求的厨师们。把所有的“神菜”统称为“创意菜品”,本身就反映出部分人对创新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其实,中国人在很早之前就开始探讨创新的真正内涵。《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传》又提出了“日新之谓盛德”的观点,这两个观点虽各有侧重,但对我们当今社会还是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创新一定要符合人们内心的道德,一定是要对社会有用的。而高校食堂推出的“神菜”是为了制造噱头从而营利,戏谑玩闹的态度更多的是对创新本质的违背,遑论出于道德而创新;至于对社会有用,这些用材不明、外观恐怖、安全存疑的“神菜”恐怕就无法顾及了。把创新当作噱头,此国人对创新的第一个误解。
创新能推动社会的极大飞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不讲方法、随心所欲地“创新”,也会出问题。有时在创新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蝴蝶效应”,产生严重的后果。明末,政治腐败严重,全国各地的驿站系统也成了各级官吏损公肥私、中饱私囊之地。目睹此种境况,以清正廉洁名扬一时的给事中刘懋愤然上书崇祯帝,恳请裁撤所有驿站,崇祯欣然批准。这次本意良好的创造性举措却导致了一个人的失业,这个人就是李自成。后面的事大家就知道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需要考察实际。高校“神菜”便是随意发挥的“杰作”,对食品的安全性和学生对其的接受程度,食堂有没有加以考虑?若在推出“神菜”前简单地做个问卷调查,不必要的浪费就可以避免了。创新就只凭主观想象,这是国人对创新的第二个误解。
那怎样矫正国人对创新的误解呢?说到底,这些误解产生的根源都是脱离了社会实践,悬浮于空中的“创新”。应对之策很简单,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稳,行得远;老是“仰望星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掉臭水沟里了。如果把创新比喻为人类社会滚滚向前的车轮,那社会实践便是坚实的地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不断前行,否则只是一场徒劳。创新是国家民族前进的源泉与动力,学会脚踏实地地创新,是我们应该担起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你我同行!
点评: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大多数议论佳作都必须具备的。本文也不例外,开头就指出:把高校“神菜”统称为“创意菜品”,本身就反映出部分人对创新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接着,深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们把创新误解为噱头,创新只需凭借主观想象。最后,文章很好地回答了“怎么办”,那就是脚踏实地。作者采用“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办”这种纵向深入式结构,显示出较强的逻辑性,加之分析有理有据,让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常言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认为,这些“神菜”创新了菜式,丰富了菜品,能带给学生新鲜感,增强食欲,适应了市场需求。也有人表示,“神菜”不应该只追求色香味,更要讲科学、讲安全。高校食堂厨师的创意不仅仅需要吸引眼球,更要考虑菜品营养价值,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叫好又叫卖的“神菜”。
作为高中生,你是如何看待高校“神菜”的?请将你的观点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
正方
为创意菜式添一把微火
文/陈垚岚
日前,福建农林大学之所以成为微博上的热搜词,乃是因为其食堂推出的一款春季新菜——樱花炒饭。这道菜并非像字面意思上常理解的那样——以樱花入菜,而是一份水果与肉类混合的炒饭,因其色泽粉嫩而得名。
菜式本身味道如何暂且不提,毕竟“好吃”是个主观性太强的概念,网友对此褒贬不一:羡慕者有之,吐槽者有之,隔岸看戏者有之。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无非是对这道菜的“吐槽”:水果和肉放一起太违和、咸甜混杂感觉一定很难吃,食堂做什么都很难吃……诸如此类。
“食堂菜难吃”,想必广大学生对此都心有戚戚焉。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食堂菜,大约都只是“中庸”,既谈不上好吃,又不至于达到难以下咽的程度。毕竟一所学校的学生众多,学生口味的差距甚大。学校食堂在保证价格得让绝大多数人接受以外,如伺处理味道也是难题,最好的做法就是哪边都不偏,中规中矩。这样讲求“中庸”,也难免被吐槽。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失望的并非是其“不尽人意”,而是它在“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并未有任何改良的意愿。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我看到了这样的火苗。近年来,樱花炒饭这样的创意,并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湖南大学食堂热衷于水果,菠萝烧排骨、草莓红烧肉等都曾在网络上走红;沈阳师范大学食堂推出的草莓西芹、宁波大学食堂推出的葱油紫薯等也被人贴上了“奇葩”“黑暗料理”等标签。然而,在看待这些“黑暗料理”时,我们能否使自己的双眼更善意一些?
在法拉第发现并展示电磁现象时,曾有人质疑过这有什么作用,他的回答则是: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作用呢?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交流电已经为人类生活的基石。我更愿意在这样的“黑暗料理”背后看见一朵微小而明亮的火焰,那就是人们为此付出的努力。
成功的背后总有无数次的失败,但若是因这失败而不愿意为成功而努力,那么也就永远不会成功。二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政府拿出一部分预算来建设“营养午餐”,很难说不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尝试,但这样的尝试取得了成功。而今,当我们也在变通与尝试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前行时,是否应当对开拓者给予更多的鼓励?
作为学生,我希望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食堂管理者并非思维刻板僵化,他们也懂变通、会思考,能从市场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食堂菜式的变革做出努力。对我们而言,这已足够。或许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不会有在食堂吃上“日本营养午餐”的那一天,可以后的以后呢?只要有了改变的新意并为之努力,总会有学生聚在一起回忆食堂美食的那一天。能够看到这样的曙光,我们就可以为之高兴。
在创意的火苗刚刚点燃的时候,你并不知晓它是否能够燎原。既然如此,何不为此更添一把善意的柴火,给它更温柔的呵护呢?
点评:面对高校“神菜”是创新菜式还是黑暗料理这样一个来自生活的辩题,作者没有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而是“入乎其中”,饱含情感地道出自己的心声——我们失望的并非其“不尽人意”,而是它在“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并未有任何改良的意愿。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出乎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社会的层面,看到高校“神菜”虽不能让每个人满意,但是能让人看到创新的火苗。文章旁征博引、语言清新流畅,展现出作者开阔的视野和不凡的写作功底。
反方
创新,需要脚踏实地
文/罗元航
近日,很多高校推出的“创意菜品”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什么清炒西瓜皮啦,什么葡萄炒月饼啦,什么冰镇麻辣烫啦……种类之繁多、搭配之脱俗,令人目瞪口呆。
其实,我觉得把这些菜称之为“创意菜品”,本身就欠妥。给这些本是“黑暗料理”的东西披上“创意菜品”的花衣,不仅是在玩弄学生的智商,更是在侮辱那些真正对美食创新有追求的厨师们。把所有的“神菜”统称为“创意菜品”,本身就反映出部分人对创新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其实,中国人在很早之前就开始探讨创新的真正内涵。《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传》又提出了“日新之谓盛德”的观点,这两个观点虽各有侧重,但对我们当今社会还是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创新一定要符合人们内心的道德,一定是要对社会有用的。而高校食堂推出的“神菜”是为了制造噱头从而营利,戏谑玩闹的态度更多的是对创新本质的违背,遑论出于道德而创新;至于对社会有用,这些用材不明、外观恐怖、安全存疑的“神菜”恐怕就无法顾及了。把创新当作噱头,此国人对创新的第一个误解。
创新能推动社会的极大飞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不讲方法、随心所欲地“创新”,也会出问题。有时在创新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蝴蝶效应”,产生严重的后果。明末,政治腐败严重,全国各地的驿站系统也成了各级官吏损公肥私、中饱私囊之地。目睹此种境况,以清正廉洁名扬一时的给事中刘懋愤然上书崇祯帝,恳请裁撤所有驿站,崇祯欣然批准。这次本意良好的创造性举措却导致了一个人的失业,这个人就是李自成。后面的事大家就知道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需要考察实际。高校“神菜”便是随意发挥的“杰作”,对食品的安全性和学生对其的接受程度,食堂有没有加以考虑?若在推出“神菜”前简单地做个问卷调查,不必要的浪费就可以避免了。创新就只凭主观想象,这是国人对创新的第二个误解。
那怎样矫正国人对创新的误解呢?说到底,这些误解产生的根源都是脱离了社会实践,悬浮于空中的“创新”。应对之策很简单,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稳,行得远;老是“仰望星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掉臭水沟里了。如果把创新比喻为人类社会滚滚向前的车轮,那社会实践便是坚实的地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不断前行,否则只是一场徒劳。创新是国家民族前进的源泉与动力,学会脚踏实地地创新,是我们应该担起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你我同行!
点评: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大多数议论佳作都必须具备的。本文也不例外,开头就指出:把高校“神菜”统称为“创意菜品”,本身就反映出部分人对创新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接着,深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们把创新误解为噱头,创新只需凭借主观想象。最后,文章很好地回答了“怎么办”,那就是脚踏实地。作者采用“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办”这种纵向深入式结构,显示出较强的逻辑性,加之分析有理有据,让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