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项目活动是否符合客观条件的实践标准,是生产活动的核心,是施工任务的直接实施层。
关键词:现场管理;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1.项目的现场管理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项目管理的一切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项目活动是否符合客观条件的实践标准,是生产活动的核心,是施工任务的直接实施层。与其他管理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干扰性、互动性和能动性,施工干扰多、地质水文气象不确定,复杂多变,各施工队之间相互干扰,众多工序交叉平行作业,一工序的滞后将导致整个项目的滞后。但在施工的实施办法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管理可以带动整个项目的施工任务的优质高速的进行,由此项目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施工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项目生产的目的取得最大的效益。
1.1项目的现场管理的主要问题
(1)在现在的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施工的现场混乱有令不行,管理脱节。
(2)现场管理中职权表述不明确,有职无权现象严重。
(3)施工中每道工序完成后的总结不及时,经验和教训不能及时汲取,经常犯同样的错误。
(4)现场中施工定额运用不充分,经验决策成分大。
1.2解决措施
(1)加强计划的管理,实行全员参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到全体成员心中有数,并设立紧急情况处置方案以应付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做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个体间信息充分共享,认真领会整体意图并自发的为实现整体的意图做出职权范围内的决策。
(2)用科学的方法去促进现场的管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定额的应用和更新,做到理论出于实践又反过来促进实践的进步。
(3)加强现场各施工队之间、上下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设定便利的沟通渠道,如全体会议、工地例会等以做到有问题及时处理,注重培养现场人员的素质培养配合教育,使他们意识到全项目一盘棋,要顾全大局,提高现场人员的交流交际能力以便与其他现场人员和监理业主人员搞好关系以利于工作的进行和展开
2.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项目健全了质量目标管理系统、组织保证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1提高管理人员质量意识
项目现场质量目标管理系统主要由现场工程师、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组成,这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控制施工质量,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所有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现场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2.2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根据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节点、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设质量管理点的原则,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专职质检员、技术人员作为信息中心,负责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动态信息给决策机构(项目经理部)。决策机构对异常情况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并将新的指令信息传递给执行机构,调整施工部署,纠正偏差。形成一个反应迅速、畅通无阻的封闭式信息网。现场质检员要及时搜集班组的质量信息,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层随机抽样法、整群随机提样法客观地提取产品的质量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采用质量预控法中的因果分析图、质量对策表开展质量统计分析。
2.3加强质量检查,做好过程控制
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现场各级质量检查员都要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对施工中每道工序,每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把关。班组自检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自检记录按分部分项汇总装订,每个分项及检验批完成后,必须进行交接检查验收,验收时交接双方对工序质量,对照图纸逐一检查,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后办理交接验收记录,三方签证,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注重现场协调,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协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另外,参建各方之间的协调也是该项目施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业主,我们通过工程例会和平时座谈的方式,重点宣贯“对用户负责,用户至上”的企业精神,让所有参建单位形成从对用户负责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严格履行合同中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对待协调问题。
3.1技术协调:
图纸会审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工程开工前,统一组织我方工程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深入细致的熟悉图纸,不同专业之间、不同施工单位之间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技术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施工单位的专业队伍、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我方要求监理单位在每个分项施工前审查技术交底,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针对工程中的某个难题,采取专题会议的方式进行协调,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不受影响。
3.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我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我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业主到监理、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内部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项目所有参建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3.3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我方和监理单位每周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4.完善政府建筑安全监管措施
4.1 建立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用专款专用制度。
必须建立为安全生产提供费用的保障机制,在工程施工招投标时,安全费用不得进入竞价,不得压缩。在施工中,监理、建设等单位及有关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做到安全费用及时到位,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4.2 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
由于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更少,经费来源得不到保证,建筑安全监督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机构也不容乐观,目前除少数一、二级企业设有安全科,配备专职安全员,其他企业及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的,主要是为了被动地应付检查,不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4.3 改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一是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办理安监手续时,为该工地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安全监督交底、平时技术指导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与防护措施的实施。对该工地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水平的评定,则由站领导带队进行动态跟踪抽查。这种一人定點服务,集体动态打分评定的方法,既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指导培养了企业、项目部的安全员,又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廉洁执法。
关键词:现场管理;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1.项目的现场管理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项目管理的一切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项目活动是否符合客观条件的实践标准,是生产活动的核心,是施工任务的直接实施层。与其他管理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干扰性、互动性和能动性,施工干扰多、地质水文气象不确定,复杂多变,各施工队之间相互干扰,众多工序交叉平行作业,一工序的滞后将导致整个项目的滞后。但在施工的实施办法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管理可以带动整个项目的施工任务的优质高速的进行,由此项目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施工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项目生产的目的取得最大的效益。
1.1项目的现场管理的主要问题
(1)在现在的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施工的现场混乱有令不行,管理脱节。
(2)现场管理中职权表述不明确,有职无权现象严重。
(3)施工中每道工序完成后的总结不及时,经验和教训不能及时汲取,经常犯同样的错误。
(4)现场中施工定额运用不充分,经验决策成分大。
1.2解决措施
(1)加强计划的管理,实行全员参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到全体成员心中有数,并设立紧急情况处置方案以应付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做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个体间信息充分共享,认真领会整体意图并自发的为实现整体的意图做出职权范围内的决策。
(2)用科学的方法去促进现场的管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定额的应用和更新,做到理论出于实践又反过来促进实践的进步。
(3)加强现场各施工队之间、上下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设定便利的沟通渠道,如全体会议、工地例会等以做到有问题及时处理,注重培养现场人员的素质培养配合教育,使他们意识到全项目一盘棋,要顾全大局,提高现场人员的交流交际能力以便与其他现场人员和监理业主人员搞好关系以利于工作的进行和展开
2.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项目健全了质量目标管理系统、组织保证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1提高管理人员质量意识
项目现场质量目标管理系统主要由现场工程师、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组成,这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控制施工质量,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所有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现场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2.2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根据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节点、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设质量管理点的原则,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专职质检员、技术人员作为信息中心,负责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动态信息给决策机构(项目经理部)。决策机构对异常情况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并将新的指令信息传递给执行机构,调整施工部署,纠正偏差。形成一个反应迅速、畅通无阻的封闭式信息网。现场质检员要及时搜集班组的质量信息,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层随机抽样法、整群随机提样法客观地提取产品的质量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采用质量预控法中的因果分析图、质量对策表开展质量统计分析。
2.3加强质量检查,做好过程控制
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现场各级质量检查员都要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对施工中每道工序,每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把关。班组自检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自检记录按分部分项汇总装订,每个分项及检验批完成后,必须进行交接检查验收,验收时交接双方对工序质量,对照图纸逐一检查,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后办理交接验收记录,三方签证,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注重现场协调,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协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另外,参建各方之间的协调也是该项目施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业主,我们通过工程例会和平时座谈的方式,重点宣贯“对用户负责,用户至上”的企业精神,让所有参建单位形成从对用户负责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严格履行合同中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对待协调问题。
3.1技术协调:
图纸会审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工程开工前,统一组织我方工程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深入细致的熟悉图纸,不同专业之间、不同施工单位之间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技术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施工单位的专业队伍、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我方要求监理单位在每个分项施工前审查技术交底,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针对工程中的某个难题,采取专题会议的方式进行协调,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不受影响。
3.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我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我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业主到监理、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内部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项目所有参建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3.3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我方和监理单位每周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4.完善政府建筑安全监管措施
4.1 建立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用专款专用制度。
必须建立为安全生产提供费用的保障机制,在工程施工招投标时,安全费用不得进入竞价,不得压缩。在施工中,监理、建设等单位及有关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做到安全费用及时到位,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4.2 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
由于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更少,经费来源得不到保证,建筑安全监督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机构也不容乐观,目前除少数一、二级企业设有安全科,配备专职安全员,其他企业及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的,主要是为了被动地应付检查,不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4.3 改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一是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办理安监手续时,为该工地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安全监督交底、平时技术指导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与防护措施的实施。对该工地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水平的评定,则由站领导带队进行动态跟踪抽查。这种一人定點服务,集体动态打分评定的方法,既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指导培养了企业、项目部的安全员,又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廉洁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