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中的绿锈红斑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抒怀
  与活着相背,死亡
  就是朝着记忆深处狂奔
  ——直到忘记。
  史籍,和传说一样含混不清
  古老的姓氏
  固执的相貌轮廓
  甚至拗口的地名和方言
  都是证据
  可它们都敌不过盗墓者的洛阳铲
  多少年,我们行走其上
  种庄稼、埋人
  并不知道一座权力的金字塔
  就倒立在脚下
  沿着墓道前行,殉者的尸骨
  已不可怖
  即使他们都在惨叫
  权力的钟磬之声仍会顷刻间将他们悉数
   弹压。
  安息吧,一切无辜者!
  现实又一次忤背了王意:那些流落的青铜
   金玉
  已不能给它的主人提供太多佐证
  甚至简书,也只能接受山脚下农妇填炕的
   命运
  一个民族文明的记忆,也许
  只能带给一个农妇严冬里些微的暖意
  这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年轻的血管里,依然流淌着古老的血
  马匹不见了,一辆疾驰的高铁
  足以让所有的逝去
  望风兴叹
  夜梦凉州
  车到辛口要停下来,
  接受漠风的盘查。
  (辛口,一个古旧的小镇火车站,有没有?)
  夜是一只獒,
  对着陌生人不停吼叫。
  风吹落的树枝,
  在夜晚都成了诗歌的火苗。
  这是梁积林的凉州,
  不是古马的凉州。
  八公里的通道布满了黄沙和劲疾的风。
  徒步的人最终还是返了回来。
  没人接应,谁都到不了。
  其实,车只是下坡再上坡,
  就看见密集的星辰把凉州挂在天上。
  相熟的人都在凉州城等着,
  他们离天太近,成了另一批星星。
  
  荻花
  荻花,不仅生长在水边。
  通往西山梁的小路边,
  荻花一簇簇盛开。
  只有逆着光,
  才能发现它的美。
  也不仅仅是秋天,
  荻花才盛开。
  草木枯落的严冬,
  似乎才是荻花的舞台。
  好多事物我们常常经过,
  却并不相识。
  正如我每天都去西山梁,
  也并不知道,是在穿过一座古老的城。
  我也不知道,我们苦苦寻找的,
  荻花,一直都在坚守。
  西江
  西江,是一个孤独的名字,源于一條河水
   的雅称。
  有人梦见用西江水浣洗肠胃,第二天,
   便能写下传世的诗篇。
  人生多么奇妙!因为一梦,两相成全。
  而它,必将归于孤独。
  跟随一个模糊的背影,消失在岁月的
   另一端。
  现在,人们仍然叫它西汉水:河床挖沙,
   岸边种地。
  如果不翻阅陈旧的典籍,不会再有人叫
   它西江了。
  其实,一条河水丢失的,我们,一直在
   丢失。
  红河湖的水面上
  站在红河湖边
  深绿的湖水涌动
  湖水连着的沟汊、峰峦就会涌动
  湖水中,漂浮着的云朵
  就会涌动
  这并不是一泓死寂的湖水
  夹岸而上,依次是高家、岳家、费家、
   花石吕家、街上赵家
  再往上,就是秦公簋沁满绿锈红斑的纹饰
  运有兴衰,城无恒主
  但古老的血脉从未断绝
  或一炷清香
  或一身正气
  或庙堂
  或田间地头
  不要在红河的地界大声呵斥
  儒雅飘逸的不仅是湖面上的白鹭
  风拂水面,群鸟翔集
  那在湖面上闪光的,不是鸟群
  是红河两岸古老的姓氏
  红河湖致赵壹
  隔着千年岁月
  我长揖一拜:先生,请了!
  红河湖水波漾动
  细浪拍沙
  这定是先生长情的回礼
  天台山在后
  王家东台在前
  以湖水为酒
  我用布满铭文的秦公簋敬你见公不拜
  刺世嫉邪挂冠不出
  你就是天台山刚烈的膝盖
  跪天跪地跪父母
  就是不跪王权
  但你一定跪过
  跪天台山
  跪家乡父老
  要不,这红河湖的水也不会这么温婉深情
  千年倏忽,但你不曾走远
  做人要行楷,不要草书
  回首水天相接处
  因你
  个个瘦骨皆带铜音
  处处白羽无不凌云
  先生,请了!
  我干
  君随意
  秦公簋
  国之重器
  也有满身铜锈的时候
  翠绿的锈如果漾动
  就是红河湖的水
  深邃而神秘
  国之重器
  也有大而无用的时候
  如果欲望被复制、放大,浇筑成台
  它也许就是一个
  老百姓用来说闲话的地方
  “不顯朕皇且,
  受天命鼏宅禹迹,十又二公,在帝之坯。”
  这些古拙的大篆,即使今天
  也很难读懂
  它或许就是一个个行走在绿锈红斑里的人
  充满了疑惑、茫然
  和深深的担忧
  有时候,国之重器
  也不过是一只一无所用的破铜烂铁
  被时间无情锈蚀
  又被生活一脚踢远
  包苞, 1971年生,甘肃礼县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0届高研班学员,甘肃省第二、三届诗歌八骏之一。参加第23届青春诗会。出版诗集《汗水在金子上歌唱》《田野上的枝形烛台》等多部。
其他文献
经验写作来自于生活和生命的真切体验,知识写作有赖于书本和理论体系强大的支持。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不同的写作方式,之间形成的差异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写作的不同样貌。  如果谈到经验写作与知识写作哪个重要,孰轻孰重,显然不能绝对化。把经验写作与知识写作全然分开,也是不可取的。随着作家的身份出现多重化,经验写作与知识写作变得不可分割,两者之间的互补性越来越重要。从整体上来说,此前普遍认为非常重要的经验写作
期刊
幼时,常去村口的塘边玩耍。某个夏日,去塘边途中,突感便意汹涌而至,随即就近找一茅厕蹲坑。就在我哼唧哼唧用力卸载时,一抬头,发现毛厕围墙上攀附了几株无花果树,透过并不密匝的绿叶,赫然发现数颗已经泛红的无花果突兀地挂在眼前。  面对那些圆圆胖胖、绿里透红的果子,那时的我是没有自制力的,虽然明知此物非我家所有,但哪里抵得过肚子里馋虫的诱惑,几乎没有犹豫便摘了下来。摘下无花果后,便迅速提裤逃离茅厕,手里紧
期刊
03-01 阴  晚上,父亲打电话给我,说:想把二楼偏厅装潢一下,已和匠人说好,下雨天来家,你既休假在家,回家帮几天忙吧。又补充:天气预报明天有雨呢。  我说好,明天回家。计划好由公司转家。  夫问,你去几天?我说,到时候再说。  03-02 阴  7:00 交待好一切,收拾包包乘上班车。  8:00 车停,公司到了。因为裁员员工闹事,两年年假一起休,休得昏天黑地的我,下车时竟有点激动。  多人电
期刊
宋素珍在我印象里是一位诗人,是国内90后诗人位居前沿的代表之一。这次是第一次读到她的小说。  整个文本并不长,浓密的‘情绪’意味烘托也支撑推进着作者稔熟而节制的叙述,她设置的这种情绪环境,其代入性和渲染性,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闷和抑,但好在她的细节性描写平衡了这种可能的阻碍,并因此产生可读性或阅读期待。当然,如果说到如果有阅读的阻碍,或许也恰好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一代人里的一个人——的生活以及精神层面
期刊
下班后,总爱沿着南明河的一段支流行走。  河水拐弯处有一堵高墙,墙内有一树横逸出墙头的石榴。这个小说似乎是从这里开始酝酿的。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从大学毕业,没来得及和校园合影,便被匆匆挤入生活。这一年,除节假日,我每日从石榴树下经过,看它开红花,看它结小果,看它红透后被飞鸟啄食。  石榴树下常有人题字,大多是再见贵阳之如此类的。偶尔,我也会看到城市的流浪者在树下一夜而眠。高墙上有一只猫
期刊
在这句话的前面,似乎还应该加上一句:文学模仿现实。  我们知道,“模仿论”是最古老的美学观念和文艺理论,曾一度成为主流,至今依然影响甚至左右人们的思维和认知。当然,这里的“模仿”有丰富的内涵,不限于字面意思。  19世纪的王尔德曾大胆提出: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而20世纪的布罗茨基更决绝,他认为:不是艺术在模仿现实,而是现实在模仿艺术。在艺术和现实的传统关系中,他们显然进行了翻转或颠覆—
期刊
盐的幻象  是人间最小的碎银  是高地上灼热的霜粒  是抱紧自己的银质的言辞  是大海的倒影  我的手,捧起一片片涛声  却捧不起一爿大湖的光芒  暗夜里,在它的体内  一粒粒的盐晶,为我们赎回  一个璀璨而巨大的星空  一场雨,让我生出草木之心  大雨之后  我去看苦马豆,地八角,海乳草  紫苜蓿,草木樨。乳苣开得安宁艳丽  吮吸多汁的露水  我看见羽扇豆  正伸出蓝色的翅膀  野慈菇的裙袂上 
期刊
爷爷晓事那阵,太爷爷手上已有几十亩田地、三进四合院和一铺酿酒作坊。这光景在蒲庄确实叫人眼馋。蒲庄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太爷爷是个大善人,虽然精于盘算,把酒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他乐善好施,普世济人,散去了不少家财。也因此,太爷爷在蒲庄威望之高,没得人比。  太爷爷的父亲做过茶房伙计,十来岁起跑了四年堂,随后又扛了十三年长工,快近30岁光景,还没干出个名堂。有年春天,他站在东家一大块上好的水田边叹息说
期刊
雨中乱飞的山雀  避世的草木讨厌陈词滥调的主义  雨水进入了狭窄的缝隙  时光阔绰,姓氏扎入了根脉  披着河流的山峦,地老天荒  穿梭于现实,天空抖动闪电的枝叶  雨水弥漫,淋着石桥  钻过拱门,踏着塔尖  扫荡的剑光,锋利地向季节深处掘进  山雀徘徊,天地躲藏  光阴沉沦、坍塌、崩溃  雨天的山雀,以烈火之勇  淹没喧嚣的笛鸣,吞噬锐利的钢铁  疲于奔命的山雀  如何能将天地风雨全部接纳  让自
期刊
池中鱼  口罩将我对这个世界所有的认知,各从其类  嘴角轻含的、陨灭的,谷雨生挺万物  城市静默了些,我和真相背驰坐在一张长条的  掸过尘的防腐凳上。天空中激忿的声音又轻了一些  清晨,我从浅水中看见巢湖钓回的鱼  开始在家池里互动,不断探出水面的嘴皮  就如我四月的讨生一样,从一个池子里  明白险恶,又在一个池子里忘记  自由。那就很显然了,春风又临  我和家池中的鱼都渴望呼吸(踩在距离站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