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办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本文拟从多维度探讨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办学质量;产教融合;教学创新
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向多样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而这种需求也进一步为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如何克服自身资源不匹配、管理不到位、理论与实践脱接、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等问题,积极提升办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以下就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提升途径提出相关建议。
一、重视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
一所教学机构,无论它的类型与级别有多不同,其存在的意义就是教书育人,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如何做好做强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自然是重中之重。
作为高职院校,鉴于其教学目标群的指向性,除了在基本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大在教学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开发符合社会发展的培养计划、授课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顶岗实习和学科竞赛等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增大督查的力度。党政领导都应该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立校级领导与二级学院的联系制度,定期研究教学工作,解决教学中的重大问题。
二、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认真学习研究国外知名学府的教学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取长补短、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积极与国外高校展开国际合作,办出自己的特色来。有效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及国际校企协作创新平台。
三、专业对接产业发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专业布局事关学校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学校彰显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的核心载体。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应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緊紧追随于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建设积极对接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应充分调研所处区域及相关行业、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充分分析和梳理自身办学历程,找出自身办学的优势,精准判断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依据教育部新近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做好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工作,优化专业格局,适度减少专业数量,增加产业服务聚焦度。
在产教融合中,积极发挥企业与学校各自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坚持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丰富校企合作内涵,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分院或协同创新中心等模式,与当地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将合作企业的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与企业的供需对接。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链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产业产品链深度融合,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构建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需求的平台加模块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不断提高小班化教学比例。通过创新行动丰富课堂教学,开展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方向的确定性较强,产教融合的特点突出,在教学中,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确立专业课程的目标、制定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在实践教学与考核中,多开展评、展、鉴、赛等项目,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从而保证毕业生的从业质量,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所需,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五、推进文化育人工程,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每所高职院校都应该塑造自身特色的育人文化精神,并在整个学校的发展进程中长期秉承弘扬。在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活动等等各方面都要注意融入学校的育人文化精神和内容,以该文化精神为引领,推进学生素质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项目为载体,依靠学校的各类实训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建立协同创新班,培养学生协同合作和创新意识及能力。落实精细管理,加强协同育人,通过明确严谨的文化育人计划,培育出创新创业人才。
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造就优质教学队伍
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和教改的生力军。青年教师普遍学历较高、思维活跃、专业知识扎实,教学基础能力较强,成才需求强烈,但创新意识不足、教学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而且在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开展教学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普遍显现出热情不高、动力疲软等问题。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也没有真正建立起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的键全有效的动力机制,甚至存在阻碍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因素,限制了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当前,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教学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作为专任教师队伍的主体,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素,开展教学创新责无旁贷,故更需要积极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要大力培养高素质" 双师型" 教师,加快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构建合理、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学校可以通过在职培训、校企共建和直接引进企业优秀人才相结合来建设完善学校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学校领导要强化对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高水平谋划高起点建设,谋划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为提高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构建合理的教辅队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中心,学校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学校教学发展的交流中心,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发动机。
要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注重教学评价和教学一级考核,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科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激励教师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现代管理环节,评价体系应多元化,基本实行以学生评价为主,专业组及分院负责教师评价为辅,督导专家评价为补充的原则。
七、高度重视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
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校要重视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和规范化管理,必须保证实训室的专业教学基本设施设备的充足,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并对实训室进行规范及严格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把政策与制度落到实处,让学校在实训设备上的投入物有所值。同时,努力提升环境卫生、安全措施和职业氛围营造等。
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沉淀着一代一代教育人的梦想和情怀,也凝结着每一位教育人的智慧和心血。虽然教学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但是既然大家走到了一起,无论是对于身居管理高位的校级领导还是奋斗在第一线的普通教师,都应在提高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始终把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合格人才作为每一位教学人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 章少重.新形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路径探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6.
[2] 赵伟.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4.
[3] 王巧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提高新途径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作者简介:
万霞(1969.1),女,汉族,现任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地方合作处,助理研究员。
关键词:办学质量;产教融合;教学创新
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向多样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而这种需求也进一步为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如何克服自身资源不匹配、管理不到位、理论与实践脱接、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等问题,积极提升办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以下就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提升途径提出相关建议。
一、重视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
一所教学机构,无论它的类型与级别有多不同,其存在的意义就是教书育人,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如何做好做强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自然是重中之重。
作为高职院校,鉴于其教学目标群的指向性,除了在基本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大在教学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开发符合社会发展的培养计划、授课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顶岗实习和学科竞赛等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增大督查的力度。党政领导都应该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立校级领导与二级学院的联系制度,定期研究教学工作,解决教学中的重大问题。
二、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认真学习研究国外知名学府的教学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取长补短、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积极与国外高校展开国际合作,办出自己的特色来。有效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及国际校企协作创新平台。
三、专业对接产业发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专业布局事关学校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学校彰显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的核心载体。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应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緊紧追随于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建设积极对接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应充分调研所处区域及相关行业、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充分分析和梳理自身办学历程,找出自身办学的优势,精准判断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依据教育部新近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做好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工作,优化专业格局,适度减少专业数量,增加产业服务聚焦度。
在产教融合中,积极发挥企业与学校各自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坚持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丰富校企合作内涵,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分院或协同创新中心等模式,与当地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将合作企业的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与企业的供需对接。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链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产业产品链深度融合,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构建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需求的平台加模块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不断提高小班化教学比例。通过创新行动丰富课堂教学,开展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方向的确定性较强,产教融合的特点突出,在教学中,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确立专业课程的目标、制定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在实践教学与考核中,多开展评、展、鉴、赛等项目,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从而保证毕业生的从业质量,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所需,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五、推进文化育人工程,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每所高职院校都应该塑造自身特色的育人文化精神,并在整个学校的发展进程中长期秉承弘扬。在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活动等等各方面都要注意融入学校的育人文化精神和内容,以该文化精神为引领,推进学生素质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项目为载体,依靠学校的各类实训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建立协同创新班,培养学生协同合作和创新意识及能力。落实精细管理,加强协同育人,通过明确严谨的文化育人计划,培育出创新创业人才。
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造就优质教学队伍
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和教改的生力军。青年教师普遍学历较高、思维活跃、专业知识扎实,教学基础能力较强,成才需求强烈,但创新意识不足、教学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而且在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开展教学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普遍显现出热情不高、动力疲软等问题。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也没有真正建立起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的键全有效的动力机制,甚至存在阻碍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因素,限制了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当前,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教学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作为专任教师队伍的主体,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素,开展教学创新责无旁贷,故更需要积极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要大力培养高素质" 双师型" 教师,加快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构建合理、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学校可以通过在职培训、校企共建和直接引进企业优秀人才相结合来建设完善学校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学校领导要强化对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高水平谋划高起点建设,谋划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为提高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构建合理的教辅队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中心,学校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学校教学发展的交流中心,使之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发动机。
要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注重教学评价和教学一级考核,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科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激励教师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现代管理环节,评价体系应多元化,基本实行以学生评价为主,专业组及分院负责教师评价为辅,督导专家评价为补充的原则。
七、高度重视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
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校要重视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和规范化管理,必须保证实训室的专业教学基本设施设备的充足,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并对实训室进行规范及严格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把政策与制度落到实处,让学校在实训设备上的投入物有所值。同时,努力提升环境卫生、安全措施和职业氛围营造等。
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沉淀着一代一代教育人的梦想和情怀,也凝结着每一位教育人的智慧和心血。虽然教学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但是既然大家走到了一起,无论是对于身居管理高位的校级领导还是奋斗在第一线的普通教师,都应在提高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始终把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合格人才作为每一位教学人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 章少重.新形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路径探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6.
[2] 赵伟.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4.
[3] 王巧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提高新途径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作者简介:
万霞(1969.1),女,汉族,现任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地方合作处,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