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山地旅游业也不断兴起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很多高校教育中也开设了山地旅游专业,培养山地旅游人才,但是因发展实践较短,山地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因此对旅游教育和山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中,要结合山地旅游的发展特点和旅游教育的发展现状,了解山地旅游人才需要具备的素养和专业要求,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质量的山地旅游人才打下基础。本文浅要分析了高校山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及培养策略。
关键词:旅游教育 山地旅游人才 培养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2015年首届世界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举行,越来越多的人对山地旅游这一概念有了了解。从理论研究方面来讲,对山地旅游的相关研究开始于上世纪末,我国与1985年前后开始对山地旅游进行研究,但是相关的研究也并不多,近些年来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山地旅游专业,但是从目前来看,专业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对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山地旅游发展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对山地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山地旅游人才所需要具备的一些专业技能等,需要加大培养的力度,更好地推动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和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山地旅游概述
1.概念。目前研究阶段,对山地旅游这一概念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多采用的是王瑞花的观点,即山地旅游是以山地的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载体,其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如山地的山水地理、动植物景观、气候条件等在内的自然资源,也包括了居民的社会文化习俗、人类活动等形成的人文资源等,其具体的旅游项目包括山地攀登、探险、野外生存体验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还集山地观光休闲、山地运动、娱乐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旅游形式。
2.山地旅游的特点。
2.1参与度较高。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不同的是,山地旅游的多属于特色户外项目,包括了运动、教育、娱乐等,而观光游览只是这些项目中的小部分内容,更多的是游客的体验和参与,需要游客参与其中去体验完成项目的旅游活动。
2.2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山地旅游中包含的攀登、探险及考察等体验活动,这些运动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风险性,与其他观赏性的旅游活动相比,其风险性更大,此外,山地旅游活动很多都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举行,离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如自然地理环境、天气变化等,都增加了户外活动的风险性。
2.3对旅客的身体素质有要求。这也是根据山地游客的项目来说的,需要游客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对于特殊人群、身体素质较差的人,不太适合参加山地户外运动,亦或者需要专门的陪同人员协助参与。
二、当前旅游教育对山地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旅游教育无法满足山地旅游的人才需求。从实际发展来看,我国山地旅游人才专业的成立时间并不长,在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招生方面来讲,很多人因多方面的原因,很少有选择该专业的,因此,人才相对较少,而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我国山地旅游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山地专业旅游人才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都比较大,而现有的人才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
2.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有待提升。很多旅游教育专业在教学活动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对当前旅游行业变化发展的现状认识不足,对山地旅游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了解不深入,因此,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的竞争力较低,缺少创新、复合型的人才。无法满足山地旅游发展的需要。
3.高等旅游教育的發展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我国旅游业在不断发展,但是从高校旅游教育发展来看,一些旅游教育正在萎靡,山地旅游专业作为正在初步探索发展阶段的专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也不容乐观。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专业技能培训和知识矿街构造等方面尚不成熟,仍然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这些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选择山地旅游专业。
三、旅游教育中山地旅游人才培养措施探索
1.了解山地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山地旅游专业在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的素养,然后结合专业技能需求,探索科学的培养模式。目前,虽然我国山地旅游专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人才要在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达到要求。
1.1提高人才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不仅是山地旅游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所有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提升的能力,要有能力对旅行团队的旅行计划进行完整的组织和安排,组织好山地旅游活动的开展等。
1.2提高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山地旅游中,尤其是户外探险等,首先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提前准备,遇到突发问题,要有良好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技能,保证让游客满意,当然,这些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沟通,在山地旅游中,一般旅游行程较远,面临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因此,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1.3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和救援的技巧,山地旅游活动一般都在人群较稀疏的户外开展,因一些意外导致的人员伤亡的现象也有发生。在组织山地旅游活动中,需要旅游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救援技巧。因此,旅游教育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突发状况需要准备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提前训练,提高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重视实践教学。在旅游教育中,同样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在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需要结合山地旅游的一些特点和具体的要求,保证课程建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同时,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创造实践的机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操性较强,重要的是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与一些旅行社等合作,培养人才。
3.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山地旅游专业人才除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需求外,还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素养。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参加身体锻炼,不断提升其身体素养,能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多参与社会活动,满足职业发展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山地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在近些年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这也就对山地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从旅游教育的现状来讲,我国山地旅游教育专业尚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要结合山地旅游特点和具体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也要不断提升其身体素质,争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山地旅游从业者,大力推进我国山地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轧小双.旅游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9):53-54.
[2]王卫峰,曾招喜.高职教育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济南职业学院旅游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99-200.
[3]狄保荣.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打造中国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3):86-88.
[4]朱书田.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5):108-109.
[5]张培茵,王玉.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163-165.
[6]张博文,涂运根.本土化视野下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民族地区高等旅游院校特色发展为例[J].学园,2009,(03):75-79.
作者简介:杨前(1983.08—)男。籍贯:贵州省天柱县城。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贵州省发展山地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6B245.
关键词:旅游教育 山地旅游人才 培养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2015年首届世界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举行,越来越多的人对山地旅游这一概念有了了解。从理论研究方面来讲,对山地旅游的相关研究开始于上世纪末,我国与1985年前后开始对山地旅游进行研究,但是相关的研究也并不多,近些年来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山地旅游专业,但是从目前来看,专业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对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山地旅游发展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对山地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山地旅游人才所需要具备的一些专业技能等,需要加大培养的力度,更好地推动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和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山地旅游概述
1.概念。目前研究阶段,对山地旅游这一概念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多采用的是王瑞花的观点,即山地旅游是以山地的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载体,其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如山地的山水地理、动植物景观、气候条件等在内的自然资源,也包括了居民的社会文化习俗、人类活动等形成的人文资源等,其具体的旅游项目包括山地攀登、探险、野外生存体验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还集山地观光休闲、山地运动、娱乐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旅游形式。
2.山地旅游的特点。
2.1参与度较高。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不同的是,山地旅游的多属于特色户外项目,包括了运动、教育、娱乐等,而观光游览只是这些项目中的小部分内容,更多的是游客的体验和参与,需要游客参与其中去体验完成项目的旅游活动。
2.2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山地旅游中包含的攀登、探险及考察等体验活动,这些运动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风险性,与其他观赏性的旅游活动相比,其风险性更大,此外,山地旅游活动很多都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举行,离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如自然地理环境、天气变化等,都增加了户外活动的风险性。
2.3对旅客的身体素质有要求。这也是根据山地游客的项目来说的,需要游客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对于特殊人群、身体素质较差的人,不太适合参加山地户外运动,亦或者需要专门的陪同人员协助参与。
二、当前旅游教育对山地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旅游教育无法满足山地旅游的人才需求。从实际发展来看,我国山地旅游人才专业的成立时间并不长,在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招生方面来讲,很多人因多方面的原因,很少有选择该专业的,因此,人才相对较少,而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我国山地旅游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山地专业旅游人才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都比较大,而现有的人才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
2.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有待提升。很多旅游教育专业在教学活动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对当前旅游行业变化发展的现状认识不足,对山地旅游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了解不深入,因此,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的竞争力较低,缺少创新、复合型的人才。无法满足山地旅游发展的需要。
3.高等旅游教育的發展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我国旅游业在不断发展,但是从高校旅游教育发展来看,一些旅游教育正在萎靡,山地旅游专业作为正在初步探索发展阶段的专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也不容乐观。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专业技能培训和知识矿街构造等方面尚不成熟,仍然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这些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选择山地旅游专业。
三、旅游教育中山地旅游人才培养措施探索
1.了解山地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山地旅游专业在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的素养,然后结合专业技能需求,探索科学的培养模式。目前,虽然我国山地旅游专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人才要在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达到要求。
1.1提高人才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不仅是山地旅游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所有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提升的能力,要有能力对旅行团队的旅行计划进行完整的组织和安排,组织好山地旅游活动的开展等。
1.2提高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山地旅游中,尤其是户外探险等,首先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提前准备,遇到突发问题,要有良好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技能,保证让游客满意,当然,这些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沟通,在山地旅游中,一般旅游行程较远,面临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因此,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1.3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和救援的技巧,山地旅游活动一般都在人群较稀疏的户外开展,因一些意外导致的人员伤亡的现象也有发生。在组织山地旅游活动中,需要旅游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救援技巧。因此,旅游教育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突发状况需要准备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提前训练,提高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重视实践教学。在旅游教育中,同样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在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需要结合山地旅游的一些特点和具体的要求,保证课程建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同时,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创造实践的机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操性较强,重要的是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与一些旅行社等合作,培养人才。
3.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山地旅游专业人才除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需求外,还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素养。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参加身体锻炼,不断提升其身体素养,能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多参与社会活动,满足职业发展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山地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在近些年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这也就对山地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从旅游教育的现状来讲,我国山地旅游教育专业尚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要结合山地旅游特点和具体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也要不断提升其身体素质,争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山地旅游从业者,大力推进我国山地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轧小双.旅游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9):53-54.
[2]王卫峰,曾招喜.高职教育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济南职业学院旅游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99-200.
[3]狄保荣.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打造中国旅游教育的“山旅模式”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3):86-88.
[4]朱书田.对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5):108-109.
[5]张培茵,王玉.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163-165.
[6]张博文,涂运根.本土化视野下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民族地区高等旅游院校特色发展为例[J].学园,2009,(03):75-79.
作者简介:杨前(1983.08—)男。籍贯:贵州省天柱县城。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贵州省发展山地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6B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