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美术欣赏课是一门一直以来学生兴趣不浓的功课。分析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从注重艺术与现实相结合、注意作品与作者相结合、注意欣赏与创造相结合、注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注意多种手段相结合是切实提高高中学生美术欣赏课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结合;提高;美术欣赏课;兴趣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去理解作者艺术创作的初衷,体悟美术作品中的内在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业负担重,用于美术欣赏和学习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现行高考模式的影响,学生功利性的学科意识较强;再加上一些学校艺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传递——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常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各种信息,枯燥的教学内容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从而造成学生对美术欣赏缺乏兴趣,大多学校美术欣赏课形同虚设。
要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欣赏课开设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学生美术欣赏课缺乏兴趣的原因,还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注重艺术与现实相结合
一般的美术欣赏课中,欣赏的内容,即艺术作品都是老师精心挑选的经典作品,但是,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降低了学生参与艺术欣赏的积极性,而且单一的、专业性较强的艺术作品鉴赏也会使一些学生对艺术欣赏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选择欣赏对象时,要注重艺术作品与师生的现实生活的结合,让艺术与生活相通,用生活启发学生的艺术欣赏。
例如,高中学生大多开始注重穿着打扮,服装的选择成为生活的内容之一,所以,欣赏“时装”的美与高中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在欣赏《时装》时,让学生了解时装的发展史和现在流行装的趋势,如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牛仔服的由来和经久不衰的原因,引导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衣服并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欣赏,在学习关于时装的课本知识以外还教给学生如何穿衣、如何去搭配颜色,在这样的欣赏课中就培养了学生对时装美的认识,对服装美的欣赏能力,培养了学生式样、色彩的搭配和协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再如,在欣赏凡·高的著名艺术作品《向日葵》之前,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向日葵的形状、色彩、习性等,思考对生活中向日葵的形神的认识。学生通过生活中对于向日葵的观察和思考,明白了向日葵和太阳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理解凡·高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二、注重作品与作者相结合
高中学生的美术欣赏不仅仅是美术作品的艺术欣赏,而是要通过对作品的品读,对作者的了解,对作品的创作过程的思考来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对于美术欣赏课,仅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因素去分析鉴赏,往往显得枯燥无味,相反,通过讲评作品的来历,作者的成长史,甚至很多野史、外传等之类的故事,则可以将学生带往更广阔的艺术天地之中,能从心灵深处触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
例如,在鉴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时,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但是,如果让学生去了解凡·高,了解凡高的艺术生活,了解凡·高不倦地画向日葵的原因,懂得向日葵在凡·高眼中不是寻常花卉,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凡·高是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的,学生也容易体会作品中高贵的本色美深藏在朴实无华的形式里,学生就会懂得作者和作品的艺术结合、人性和自然的相互辉映,开始对美术鉴赏有了理性的认知。
再如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副巨作,就一定让学生知道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这样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会关注谁是叛徒犹大,就容易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明白耶稣处于画面中央光线最亮的位置,而犹大放在人群中,背景灰暗。这样学生就会在欣赏的过程中理解画家用了三角形的构图,形成一个对称的有变化的统一体,把抨击伪恶、颂扬善美的作品主题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出来。边引导学生思索的过程中,边介绍画家创作过程中有趣的情节,这样就吸引住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三、注重欣赏与创造相结合
高中学生的美术欣赏不仅仅是对于著名艺术作品的鉴赏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欣赏提高学生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美术欣赏课要把欣赏和创造结合起来。
例如,在进行民间美术欣赏过程中,先通过对民间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美学价值,在此基础上,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搜集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民间艺术作品,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这样,学生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工夫,还有质朴自然的扎染、皮影制作工艺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和展示美的能力,同时,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再如,除了欣赏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还可以欣赏学生自己的作品,如举办师生作品展览,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与他人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主动、独立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愿望,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这样,他们学会独立欣赏,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了成就感与自豪感。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美术是一门艺术,但绝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它和文学、音乐等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要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加强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时,可以与体育中的运动力学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雕塑作品了解古希腊对体育的重视,了解运动中的人体机能;欣赏《命运三女神》这样著名的雕塑作品时,可以与古希腊神话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阅读古希腊神话来激发其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幅雕塑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高一语文课本中有关于维纳斯的课文和网上资料从人体比例、人体动态、精神气质等各方面进行赏析,发表各自的看法;也可以把艺术欣赏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一些鉴赏文章,如《我看缺憾美》《残缺与完美》等,在写作中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求知欲,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鉴赏水平。 五、注重多种手段相结合
高中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用统一标准去评价高下的美术欣赏课,要想引起他们的兴趣,在美术欣赏方法与手段和形式上必须有新意,要让学生有新鲜感, 把多种手段结合起来,走一般美术欣赏课中注重老师对美术欣赏知识讲解的误区。
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知美,产生探究欲望。如在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感染来理解作品。《清明上河图》为大家所熟悉。欣赏作品时从画面的右侧徐徐看起,从郊外清寂的小村庄到热闹非凡的都市,画面随着古筝乐曲从清静到车水马龙,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快感和美的享受。
再如,还可以通过实景参观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感觉迁移。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体现了北方山水的大气磅礴和高古沉雄之美。可以引导学生到附近的山中体会山的气势,结合作品从山顶到山脚下,仿佛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一行商旅清脆的铃声,感受娓娓徐来的秋风,这样很容易把眼前真实的感受和欣赏作品时的感受结合起来。
再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将被日本帝国主义践踏的中国同胞的惨状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学生对画面内容往往难以感同身受,可以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时代那段悲惨的历史,让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从而产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这样来欣赏《流民图》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真实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另外,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高中的美术欣赏课的课时设置一般很少,仅有的几节课,对学生来说大多有一曝十寒的感觉,所以,仅仅依赖于课堂是无法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的。要引导学生运用欣赏课上得到的审美体验、学到的审美知识、训练出来的审美能力,在课余的时间从生活中、从不同的媒体中去发现美、鉴赏美,教师引导学生定期把自己的审美体验与同学分享,在交流中提高兴趣。
总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具有直观性、再创造性、精神愉悦性和审美教育性等特点,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注重多方面的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美术欣赏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谢雱.高中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2]包建香.如何培养高中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J].文理导航,
2011(12).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
关键词:结合;提高;美术欣赏课;兴趣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去理解作者艺术创作的初衷,体悟美术作品中的内在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业负担重,用于美术欣赏和学习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现行高考模式的影响,学生功利性的学科意识较强;再加上一些学校艺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传递——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常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各种信息,枯燥的教学内容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从而造成学生对美术欣赏缺乏兴趣,大多学校美术欣赏课形同虚设。
要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欣赏课开设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学生美术欣赏课缺乏兴趣的原因,还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注重艺术与现实相结合
一般的美术欣赏课中,欣赏的内容,即艺术作品都是老师精心挑选的经典作品,但是,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降低了学生参与艺术欣赏的积极性,而且单一的、专业性较强的艺术作品鉴赏也会使一些学生对艺术欣赏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选择欣赏对象时,要注重艺术作品与师生的现实生活的结合,让艺术与生活相通,用生活启发学生的艺术欣赏。
例如,高中学生大多开始注重穿着打扮,服装的选择成为生活的内容之一,所以,欣赏“时装”的美与高中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在欣赏《时装》时,让学生了解时装的发展史和现在流行装的趋势,如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牛仔服的由来和经久不衰的原因,引导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衣服并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欣赏,在学习关于时装的课本知识以外还教给学生如何穿衣、如何去搭配颜色,在这样的欣赏课中就培养了学生对时装美的认识,对服装美的欣赏能力,培养了学生式样、色彩的搭配和协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再如,在欣赏凡·高的著名艺术作品《向日葵》之前,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向日葵的形状、色彩、习性等,思考对生活中向日葵的形神的认识。学生通过生活中对于向日葵的观察和思考,明白了向日葵和太阳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理解凡·高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二、注重作品与作者相结合
高中学生的美术欣赏不仅仅是美术作品的艺术欣赏,而是要通过对作品的品读,对作者的了解,对作品的创作过程的思考来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对于美术欣赏课,仅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因素去分析鉴赏,往往显得枯燥无味,相反,通过讲评作品的来历,作者的成长史,甚至很多野史、外传等之类的故事,则可以将学生带往更广阔的艺术天地之中,能从心灵深处触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
例如,在鉴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时,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但是,如果让学生去了解凡·高,了解凡高的艺术生活,了解凡·高不倦地画向日葵的原因,懂得向日葵在凡·高眼中不是寻常花卉,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凡·高是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的,学生也容易体会作品中高贵的本色美深藏在朴实无华的形式里,学生就会懂得作者和作品的艺术结合、人性和自然的相互辉映,开始对美术鉴赏有了理性的认知。
再如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副巨作,就一定让学生知道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这样画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会关注谁是叛徒犹大,就容易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明白耶稣处于画面中央光线最亮的位置,而犹大放在人群中,背景灰暗。这样学生就会在欣赏的过程中理解画家用了三角形的构图,形成一个对称的有变化的统一体,把抨击伪恶、颂扬善美的作品主题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出来。边引导学生思索的过程中,边介绍画家创作过程中有趣的情节,这样就吸引住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三、注重欣赏与创造相结合
高中学生的美术欣赏不仅仅是对于著名艺术作品的鉴赏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欣赏提高学生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美术欣赏课要把欣赏和创造结合起来。
例如,在进行民间美术欣赏过程中,先通过对民间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美学价值,在此基础上,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搜集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民间艺术作品,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这样,学生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工夫,还有质朴自然的扎染、皮影制作工艺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和展示美的能力,同时,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再如,除了欣赏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还可以欣赏学生自己的作品,如举办师生作品展览,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与他人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主动、独立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愿望,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这样,他们学会独立欣赏,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了成就感与自豪感。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美术是一门艺术,但绝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它和文学、音乐等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要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加强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时,可以与体育中的运动力学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雕塑作品了解古希腊对体育的重视,了解运动中的人体机能;欣赏《命运三女神》这样著名的雕塑作品时,可以与古希腊神话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阅读古希腊神话来激发其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欣赏《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幅雕塑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高一语文课本中有关于维纳斯的课文和网上资料从人体比例、人体动态、精神气质等各方面进行赏析,发表各自的看法;也可以把艺术欣赏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一些鉴赏文章,如《我看缺憾美》《残缺与完美》等,在写作中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求知欲,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鉴赏水平。 五、注重多种手段相结合
高中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用统一标准去评价高下的美术欣赏课,要想引起他们的兴趣,在美术欣赏方法与手段和形式上必须有新意,要让学生有新鲜感, 把多种手段结合起来,走一般美术欣赏课中注重老师对美术欣赏知识讲解的误区。
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知美,产生探究欲望。如在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感染来理解作品。《清明上河图》为大家所熟悉。欣赏作品时从画面的右侧徐徐看起,从郊外清寂的小村庄到热闹非凡的都市,画面随着古筝乐曲从清静到车水马龙,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快感和美的享受。
再如,还可以通过实景参观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感觉迁移。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体现了北方山水的大气磅礴和高古沉雄之美。可以引导学生到附近的山中体会山的气势,结合作品从山顶到山脚下,仿佛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一行商旅清脆的铃声,感受娓娓徐来的秋风,这样很容易把眼前真实的感受和欣赏作品时的感受结合起来。
再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将被日本帝国主义践踏的中国同胞的惨状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学生对画面内容往往难以感同身受,可以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时代那段悲惨的历史,让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从而产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这样来欣赏《流民图》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真实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另外,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高中的美术欣赏课的课时设置一般很少,仅有的几节课,对学生来说大多有一曝十寒的感觉,所以,仅仅依赖于课堂是无法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的。要引导学生运用欣赏课上得到的审美体验、学到的审美知识、训练出来的审美能力,在课余的时间从生活中、从不同的媒体中去发现美、鉴赏美,教师引导学生定期把自己的审美体验与同学分享,在交流中提高兴趣。
总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具有直观性、再创造性、精神愉悦性和审美教育性等特点,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注重多方面的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美术欣赏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谢雱.高中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2]包建香.如何培养高中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J].文理导航,
2011(12).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