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农民日报记者就一号文件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韩俊。
文件管全面、管长远
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行动。
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管全面。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是管长远。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5个方面的总要求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问:我们应如何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与内涵要义?
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是对我们党“三农”工作的继承和创新,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是一片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完全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成效,深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的突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创新局面,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了新步伐,农村社会焕发出稳定祥和的新气象,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现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
第一,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第二,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第三,乡风文明是保障。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視、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泊,乡村文化日渐荒芜。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第四,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第五,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
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
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重点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解决“钱”的问题,关键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解决“地”的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第二,要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一是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乡村振兴与推进城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互促共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处在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的阶段,农村人口外流的趋势短期不可能逆转,但今后人口回归回流农村的现象将会大量出现。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要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的留得安心;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更有人气。
二是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任务,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二者是内在统一的。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打好脱贫攻坚战,本身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就贫困地区而言,2020年之前的乡村振兴,核心还是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利于当前加快实现脱贫目标、巩固脱贫成果,也有利于为脱贫之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奠定基础。因此,要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
文件管全面、管长远
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行动。
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管全面。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是管长远。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5个方面的总要求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问:我们应如何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与内涵要义?
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是对我们党“三农”工作的继承和创新,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是一片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完全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成效,深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的突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创新局面,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了新步伐,农村社会焕发出稳定祥和的新气象,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现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
第一,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第二,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第三,乡风文明是保障。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視、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泊,乡村文化日渐荒芜。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第四,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第五,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
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
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重点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解决“钱”的问题,关键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解决“地”的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第二,要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一是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乡村振兴与推进城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互促共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处在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的阶段,农村人口外流的趋势短期不可能逆转,但今后人口回归回流农村的现象将会大量出现。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要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的留得安心;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更有人气。
二是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任务,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二者是内在统一的。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打好脱贫攻坚战,本身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就贫困地区而言,2020年之前的乡村振兴,核心还是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利于当前加快实现脱贫目标、巩固脱贫成果,也有利于为脱贫之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奠定基础。因此,要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