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人力资源大国和人力资源强国
(一)人力资源大国的含义
资料显示,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完成了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崛起。现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从业人数超过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
(二)人力资源强国的含义
人力资源强国意味着:国内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充分,质量上合格以及结构上优化。换句话说,是指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发展潜力和发展贡献方面的综合指数处于世界前20位的国家。
二、论点:各自的特征及区别所在
(一)人力资源大国的特征
主要体现在人口数量多、质量不高;结构失衡、地域差异。13多亿人中适龄人口,80%以上是初小文化。现在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剩,高级蓝领短缺。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差。中国西部的文盲率偏高。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
(二)人力资源强国的特征
人力资源强国无论其大与小,明显表现出:地位优势、经济性、卫生保健、国民教育四大特征。人力资源强国的经济特征。其经济内涵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对于开发人力资源进行的投资,二是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一般用人均GDP来表示。健康指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精力和生命力。卫生健康是指有比较完善的公共医疗条件和制度,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教育是人口素质的基础工程和开发手段,人均受教育水平是评价指标。人力资源是大还是强则以8年为基准。初级是低于8年、中高级是8—12年、高级为12年以上。
(三) 区分人力资源大国与人力资源强国
人力资源大国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最大区分就在于教育模式的不同。前者推行民众教育,后者推行精英教育。民众教育具体表现成应试教育的模式,批量产出的是大量技术型的人才,培养大批合格的上岗人才。相对应的是,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出大批思想型、创造型的人才,培养大批一流的高端人才。
(四)人力资源大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对比
如果从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区域四个方面的特征出发,也即(1)中国有13多亿人,适龄人口中,80%以上是初小文化;(2)现在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剩;(3)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差;(4)中国西部的文盲率偏高。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再去和人力资源强国所具有的四个共同特征,即地位优势、经济性、卫生健康以及人均教育水平相比较,也即(1)让竞争对手来公认你占据有利地位的优势;(2)投资开发及回报,以GDP来表述,如美国教育贡献率为23%;(3)健康指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精力和生命力。有比较完善的公共医疗条件和制度,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4)教育是人口素质的基础工程和开发手段,人均受教育水平是评价指标,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关键是人力资源的质量不同,两者存在着巨大落差。再进一步比较,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世界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几十年。
三、论述:通往人力资源强国之路
(一)教育强国——民众教育思路
人才强国主要是指依靠人才强盛国家的谋略,这是一个精英强国方略。人力资源强国,我认为这是一个依靠民众强国的方略。走强国之路就是让教育从注重数量转为注重质量。为什么这个时代缺乏大师?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一直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所谓人力资源强国,就是要培养大批一流的人才。
(二)人才最多的国家并不是人力资源强国
何谓协作意识?就是指你是否在为别人创造时间和空间。何谓没有协作意识?就是指你在占有别人的时间和空间。美国加州洛帕克未来学研究所提出:“一个成功的国家并不是人才最多的国家,而是善于协作的人才最多的国家。”现代管理中,人才应当有协作意识。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人力资源是目前社会经济中的第一资源,人类社会分为四个阶段,一个是自然经济,自然条件是第一资源,农业经济土地是第一资源,工业经济技术资本是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众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发展当中,人力资源具有优先战略地位。美国追赶英国、日本追赶美国、韩国追赶日本都是依靠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中国今天要追赶其他国家,同样应该选择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
(四)企业在人力资源强国中的作用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使命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而是全社会的,也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企业按“民众强国方略”,应着手培养具有协作精神的商业人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提高人们的经营素质:
决策水平。决策水平是培养商业人才的首要目标,我们认为决策水平低下甚至失误,导致方向的彻底迷失,比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失还要大。提高决策水平主要从决策的基本认识、决策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实现有效决策的要求、有效决策过程这四个方向入手,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做事和正确地经营。
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就是要有效使用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物流资源以及人脉资源等等。组织既表示出一种结构,所以要教会人们如何对组织结构自我诊断;也表现成组织行为的有机组合,因此要从商业领袖行为和基本素质着手培训。
用人的艺术。用人的艺术讲究的是量才使用的指导思想。就是说首先端正用人的基本思路,培养识别人才的能力,学会知人善任。
四、结论:“众志成城、以质图强”的大变革时代
中国正在经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正在迎来人力资源“众志成城、以质图强”的大变革时代,经济复苏全球都紧盯着中国,也期盼中国引领经济复苏。走人力资源强国之路,依靠的是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教育培训机制,可持续地培养出大批思想型、创造型和一流的高端人才。对此,中国的企业责无旁贷,绝不能袖手旁观,也应该使内部的人力资源真正具有合作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真正使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项目资助:本文为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教兴国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编号:07&ZD042)总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谌兰剑,1959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商旅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领导学、企业文化、工商管理、英语等)
(一)人力资源大国的含义
资料显示,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完成了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崛起。现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从业人数超过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
(二)人力资源强国的含义
人力资源强国意味着:国内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充分,质量上合格以及结构上优化。换句话说,是指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发展潜力和发展贡献方面的综合指数处于世界前20位的国家。
二、论点:各自的特征及区别所在
(一)人力资源大国的特征
主要体现在人口数量多、质量不高;结构失衡、地域差异。13多亿人中适龄人口,80%以上是初小文化。现在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剩,高级蓝领短缺。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差。中国西部的文盲率偏高。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
(二)人力资源强国的特征
人力资源强国无论其大与小,明显表现出:地位优势、经济性、卫生保健、国民教育四大特征。人力资源强国的经济特征。其经济内涵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对于开发人力资源进行的投资,二是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一般用人均GDP来表示。健康指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精力和生命力。卫生健康是指有比较完善的公共医疗条件和制度,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教育是人口素质的基础工程和开发手段,人均受教育水平是评价指标。人力资源是大还是强则以8年为基准。初级是低于8年、中高级是8—12年、高级为12年以上。
(三) 区分人力资源大国与人力资源强国
人力资源大国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最大区分就在于教育模式的不同。前者推行民众教育,后者推行精英教育。民众教育具体表现成应试教育的模式,批量产出的是大量技术型的人才,培养大批合格的上岗人才。相对应的是,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出大批思想型、创造型的人才,培养大批一流的高端人才。
(四)人力资源大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对比
如果从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区域四个方面的特征出发,也即(1)中国有13多亿人,适龄人口中,80%以上是初小文化;(2)现在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剩;(3)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差;(4)中国西部的文盲率偏高。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再去和人力资源强国所具有的四个共同特征,即地位优势、经济性、卫生健康以及人均教育水平相比较,也即(1)让竞争对手来公认你占据有利地位的优势;(2)投资开发及回报,以GDP来表述,如美国教育贡献率为23%;(3)健康指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精力和生命力。有比较完善的公共医疗条件和制度,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4)教育是人口素质的基础工程和开发手段,人均受教育水平是评价指标,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关键是人力资源的质量不同,两者存在着巨大落差。再进一步比较,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世界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几十年。
三、论述:通往人力资源强国之路
(一)教育强国——民众教育思路
人才强国主要是指依靠人才强盛国家的谋略,这是一个精英强国方略。人力资源强国,我认为这是一个依靠民众强国的方略。走强国之路就是让教育从注重数量转为注重质量。为什么这个时代缺乏大师?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一直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所谓人力资源强国,就是要培养大批一流的人才。
(二)人才最多的国家并不是人力资源强国
何谓协作意识?就是指你是否在为别人创造时间和空间。何谓没有协作意识?就是指你在占有别人的时间和空间。美国加州洛帕克未来学研究所提出:“一个成功的国家并不是人才最多的国家,而是善于协作的人才最多的国家。”现代管理中,人才应当有协作意识。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人力资源是目前社会经济中的第一资源,人类社会分为四个阶段,一个是自然经济,自然条件是第一资源,农业经济土地是第一资源,工业经济技术资本是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众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发展当中,人力资源具有优先战略地位。美国追赶英国、日本追赶美国、韩国追赶日本都是依靠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中国今天要追赶其他国家,同样应该选择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
(四)企业在人力资源强国中的作用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使命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而是全社会的,也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企业按“民众强国方略”,应着手培养具有协作精神的商业人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提高人们的经营素质:
决策水平。决策水平是培养商业人才的首要目标,我们认为决策水平低下甚至失误,导致方向的彻底迷失,比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失还要大。提高决策水平主要从决策的基本认识、决策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实现有效决策的要求、有效决策过程这四个方向入手,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做事和正确地经营。
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就是要有效使用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物流资源以及人脉资源等等。组织既表示出一种结构,所以要教会人们如何对组织结构自我诊断;也表现成组织行为的有机组合,因此要从商业领袖行为和基本素质着手培训。
用人的艺术。用人的艺术讲究的是量才使用的指导思想。就是说首先端正用人的基本思路,培养识别人才的能力,学会知人善任。
四、结论:“众志成城、以质图强”的大变革时代
中国正在经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正在迎来人力资源“众志成城、以质图强”的大变革时代,经济复苏全球都紧盯着中国,也期盼中国引领经济复苏。走人力资源强国之路,依靠的是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教育培训机制,可持续地培养出大批思想型、创造型和一流的高端人才。对此,中国的企业责无旁贷,绝不能袖手旁观,也应该使内部的人力资源真正具有合作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真正使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项目资助:本文为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教兴国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编号:07&ZD042)总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谌兰剑,1959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商旅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领导学、企业文化、工商管理、英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