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的游戏源于生活
娃娃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娃娃家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模仿成人的生活,如照顾娃娃,给娃娃洗澡、穿衣服、给娃娃喂饭等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快乐与归属感。
二、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
一连几天我都发现班里的孩子推着小车到各个活动区里走一走,孩子的行为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为什么喜欢推着小车到处走动呢?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会是什么呢?为了了解孩子的行为原因,我与班中的很多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发现在假期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出去玩儿了。
当我了解孩子的游戏意义后,我与幼儿开展了大组活动:我的假期生活。米勒说:“我去长滩岛过春节,那里有大海还有沙滩,天空也是蓝蓝的。”小梅子说:“三亚也是海边。”希希说:“爸爸带我去了海洋馆,我还看见了海豚和海豹。”……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对郊游的看法,引发出我们接下来的谈论话题: 郊游时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凯凯说:“可以在帐篷里休息,睡会儿午觉。”二郎说:“可以吃好吃的。”天一说:“可以看看书,玩儿玩具。”妍妍说:“我和妈妈还挖过野菜呢。”希希说:“我还能和爸爸玩儿捉迷藏。”通过我们的讨论郊游活动引发了幼儿的兴趣。
三、顺应孩子想法,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与思考
第二天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小帐篷、野餐垫、还有自己喜爱的玩具、有意思的图书等等,就这样幼儿的兴趣引发出了娃娃家的“郊游活动”。
我把帐篷放在了离娃娃家比较近的地方,投放了幼儿自己带来的玩具、图书。我观察孩子来到娃娃家后,非常细心地照顾小娃娃,给娃娃洗澡,穿上新衣服,给娃娃梳头等等,然后幼儿带着娃娃来到小帐篷,给小娃娃讲故事。
就是这样的平和的画面,却被一次激烈的争论打破了。活动区时宁宁和大轩俩人来到娃娃家,俩人给小娃娃穿好衣服后,宁宁准备带着娃娃出门,这时大轩说:“等等,还没给小娃娃拿尿不湿呢,不然娃娃尿湿裤子会生病的。”说着,大轩就开始把柜子里的尿不湿拿出来放在书包里,宁宁说“要带奶粉,一会儿小娃娃就该饿了。”“那在拿上地图吧!看看一会儿去哪里郊游”大轩说。宁宁马上说到:“不要地图,地图没有用,我妈妈出门从来不带地图。”这时在小餐厅的妍妍说:“我妈妈出门带一个手机就可以了,说什么都能查到。”就这样三人一直因为要带什么而争论着,这时大轩跑过来对我说:“孙老师,我说要带地图出门,他们都不让我带。”此时宁宁和妍妍也跑过来想我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这一刻我意识到:每个人对出去后带什么的经验是不同的。于是我们与幼儿一起开展讨论:郊游时我们带什么?每位幼儿都会很据自己的外出、郊游经验说出自己所需要带的东西,帮助幼儿不断丰富自己的原有经验。
四、关注幼儿的游戏表现,跟随幼儿的游戏思维
突然有一天,大轩推着小车在屋子里转了好几圈,然后她来到我身边说:“孙老师,我想带小娃娃去外面郊游。”孩子的话语让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要去外面呢?但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我还是帮助幼儿把门打开,“孩子去外面能做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观察孩子的游戏,希望孩子可以带给我答案。
我看到大轩来到小走廊里,把小车放好,从自己的小书包里取出了野餐垫铺在地上,并在野餐垫上放上好吃的。大轩抱着娃娃坐在野餐垫上说:“来,张嘴,这个饼干特别的好吃,你也尝尝。”说完大轩拿着饼干开始给娃娃喂食物。“吃完了喝点儿水。”大轩又从书包里拿出了小娃娃的水瓶给小娃娃喂水。“吃饱了,走吧,我们去晒晒太阳。”说完,大轩带着小娃娃开始在走廊里散步,大轩走了好几圈后终于一脸满足的样子回到了班里。
孩子的游戏让我意识到:班中幼儿外出去郊游说明幼儿喜爱大自然,喜爱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的生活意识里,郊游是要在户外进行的,这才是最贴近大自然的活动。于是我把孩子带来的帐篷放在了外面,支持幼儿去外面郊游。
五、打破区域界限,以游戏内容为主题的区域活动
在娃娃家的小梅子来到餐厅说:“我要带小娃娃去郊游了,你这有野餐的食谱么?”“野餐食譜?”正在当小厨师的波波也被这个新词弄迷糊了。“我们这里有蛋糕,刚做好的,你要吃一些么?”
听完孩子的对话,我也开始思考:野餐食谱是现在幼儿在郊游过程中出现的、有需求的食谱,那小厨房除了做蛋糕、饼干这些常规的食物,能不能帮着娃娃家去郊游的小朋友做一些郊游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再一次的与孩子开展大组活动:我们在小餐厅都可以做那些郊游餐呢?团团说:“可以做三明治,上次我去河边的时候,妈妈就带三明治了。”淼淼说:“还可以带一些蔬菜和水果,这样才不会上火生病。”小企鹅说:“还能带上沙拉。”孩子们讨论的十分热烈。接下来我也对小餐厅的材料调整成支持幼儿可以做郊游餐的材料。我发现孩子喜欢把食物放在分装盘里,小厨师也会根据客人的点餐需求制作成分的郊游餐,在不同的位置摆放三明治、沙拉、汉堡等等。
幼儿接下来的活动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乐乐来到娃娃家里,抱着小娃娃去了门外。乐乐发现在帐篷旁边有几盆小朋友带来的植物长出小小的嫩芽了,乐乐没有带着娃娃去帐篷,而是在自然角停了下来。“哇,这个种子宝宝都发芽了,它要长大了。它的小芽是细细的,绿绿的……”乐乐一直在仔细观察着自然角每种不同植物的样子。
乐乐的行为让我意识到,幼儿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了,结合春天的季节特点以及绘本《种子宝宝日记》,我们与幼儿在自然角开展“小动物的后花园”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让幼儿在户外郊游时,照顾植物的过程中,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我发现了幼儿愿意交往,并且能友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可以听取同伴的建议并尝试接受建议。在游戏中孩子们非常认真、专注有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创新,教师在不断的跟随孩子的思维给予支持,打破区域游戏以游戏内容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幼儿调动身边的资源去探索世界。孩子们的活动并没有结束,我会继续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孩子们真正的成为活动中的小主人。鼓励孩子们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
娃娃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娃娃家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模仿成人的生活,如照顾娃娃,给娃娃洗澡、穿衣服、给娃娃喂饭等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快乐与归属感。
二、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
一连几天我都发现班里的孩子推着小车到各个活动区里走一走,孩子的行为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为什么喜欢推着小车到处走动呢?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会是什么呢?为了了解孩子的行为原因,我与班中的很多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发现在假期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出去玩儿了。
当我了解孩子的游戏意义后,我与幼儿开展了大组活动:我的假期生活。米勒说:“我去长滩岛过春节,那里有大海还有沙滩,天空也是蓝蓝的。”小梅子说:“三亚也是海边。”希希说:“爸爸带我去了海洋馆,我还看见了海豚和海豹。”……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对郊游的看法,引发出我们接下来的谈论话题: 郊游时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凯凯说:“可以在帐篷里休息,睡会儿午觉。”二郎说:“可以吃好吃的。”天一说:“可以看看书,玩儿玩具。”妍妍说:“我和妈妈还挖过野菜呢。”希希说:“我还能和爸爸玩儿捉迷藏。”通过我们的讨论郊游活动引发了幼儿的兴趣。
三、顺应孩子想法,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与思考
第二天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小帐篷、野餐垫、还有自己喜爱的玩具、有意思的图书等等,就这样幼儿的兴趣引发出了娃娃家的“郊游活动”。
我把帐篷放在了离娃娃家比较近的地方,投放了幼儿自己带来的玩具、图书。我观察孩子来到娃娃家后,非常细心地照顾小娃娃,给娃娃洗澡,穿上新衣服,给娃娃梳头等等,然后幼儿带着娃娃来到小帐篷,给小娃娃讲故事。
就是这样的平和的画面,却被一次激烈的争论打破了。活动区时宁宁和大轩俩人来到娃娃家,俩人给小娃娃穿好衣服后,宁宁准备带着娃娃出门,这时大轩说:“等等,还没给小娃娃拿尿不湿呢,不然娃娃尿湿裤子会生病的。”说着,大轩就开始把柜子里的尿不湿拿出来放在书包里,宁宁说“要带奶粉,一会儿小娃娃就该饿了。”“那在拿上地图吧!看看一会儿去哪里郊游”大轩说。宁宁马上说到:“不要地图,地图没有用,我妈妈出门从来不带地图。”这时在小餐厅的妍妍说:“我妈妈出门带一个手机就可以了,说什么都能查到。”就这样三人一直因为要带什么而争论着,这时大轩跑过来对我说:“孙老师,我说要带地图出门,他们都不让我带。”此时宁宁和妍妍也跑过来想我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这一刻我意识到:每个人对出去后带什么的经验是不同的。于是我们与幼儿一起开展讨论:郊游时我们带什么?每位幼儿都会很据自己的外出、郊游经验说出自己所需要带的东西,帮助幼儿不断丰富自己的原有经验。
四、关注幼儿的游戏表现,跟随幼儿的游戏思维
突然有一天,大轩推着小车在屋子里转了好几圈,然后她来到我身边说:“孙老师,我想带小娃娃去外面郊游。”孩子的话语让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要去外面呢?但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我还是帮助幼儿把门打开,“孩子去外面能做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观察孩子的游戏,希望孩子可以带给我答案。
我看到大轩来到小走廊里,把小车放好,从自己的小书包里取出了野餐垫铺在地上,并在野餐垫上放上好吃的。大轩抱着娃娃坐在野餐垫上说:“来,张嘴,这个饼干特别的好吃,你也尝尝。”说完大轩拿着饼干开始给娃娃喂食物。“吃完了喝点儿水。”大轩又从书包里拿出了小娃娃的水瓶给小娃娃喂水。“吃饱了,走吧,我们去晒晒太阳。”说完,大轩带着小娃娃开始在走廊里散步,大轩走了好几圈后终于一脸满足的样子回到了班里。
孩子的游戏让我意识到:班中幼儿外出去郊游说明幼儿喜爱大自然,喜爱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的生活意识里,郊游是要在户外进行的,这才是最贴近大自然的活动。于是我把孩子带来的帐篷放在了外面,支持幼儿去外面郊游。
五、打破区域界限,以游戏内容为主题的区域活动
在娃娃家的小梅子来到餐厅说:“我要带小娃娃去郊游了,你这有野餐的食谱么?”“野餐食譜?”正在当小厨师的波波也被这个新词弄迷糊了。“我们这里有蛋糕,刚做好的,你要吃一些么?”
听完孩子的对话,我也开始思考:野餐食谱是现在幼儿在郊游过程中出现的、有需求的食谱,那小厨房除了做蛋糕、饼干这些常规的食物,能不能帮着娃娃家去郊游的小朋友做一些郊游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再一次的与孩子开展大组活动:我们在小餐厅都可以做那些郊游餐呢?团团说:“可以做三明治,上次我去河边的时候,妈妈就带三明治了。”淼淼说:“还可以带一些蔬菜和水果,这样才不会上火生病。”小企鹅说:“还能带上沙拉。”孩子们讨论的十分热烈。接下来我也对小餐厅的材料调整成支持幼儿可以做郊游餐的材料。我发现孩子喜欢把食物放在分装盘里,小厨师也会根据客人的点餐需求制作成分的郊游餐,在不同的位置摆放三明治、沙拉、汉堡等等。
幼儿接下来的活动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乐乐来到娃娃家里,抱着小娃娃去了门外。乐乐发现在帐篷旁边有几盆小朋友带来的植物长出小小的嫩芽了,乐乐没有带着娃娃去帐篷,而是在自然角停了下来。“哇,这个种子宝宝都发芽了,它要长大了。它的小芽是细细的,绿绿的……”乐乐一直在仔细观察着自然角每种不同植物的样子。
乐乐的行为让我意识到,幼儿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了,结合春天的季节特点以及绘本《种子宝宝日记》,我们与幼儿在自然角开展“小动物的后花园”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让幼儿在户外郊游时,照顾植物的过程中,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我发现了幼儿愿意交往,并且能友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可以听取同伴的建议并尝试接受建议。在游戏中孩子们非常认真、专注有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创新,教师在不断的跟随孩子的思维给予支持,打破区域游戏以游戏内容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幼儿调动身边的资源去探索世界。孩子们的活动并没有结束,我会继续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孩子们真正的成为活动中的小主人。鼓励孩子们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