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次级债危机逐渐蔓延全球,演变成一场全球信用危机,一直被誉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信用评级机构遭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指责这次信用危机让投资者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存在严重的问题。文中的重点是重新审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以此引以为鉴,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采取相应措施规范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利用政府部门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环境,增强信用评级的公信力。
关键词: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危机 债券市场
基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评级机构对次级债众多新产品的信用状况认识不足,对次级债产品的评级模型缺乏历史数据的检验,加之评级机构经营模式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控制效果等,导致次级债供应商纷纷破产,全球对冲基金大面积宣布解散或停止赎回,跨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普遍发出盈利预警,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应声而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备受指责,一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并逐步演变为一场全球信用危机。
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引发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信用评级机构是次贷债券的制造者之一
自2000年美国大规模发行次级债券以后,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形成垄断的信用评级机构通常与债券承销商共同设计债券,对债券的分层结构、信用增级等提供建议,并对于次级债和普通抵押债券的风险水平给于相对高的评价,信用增级可以提高所发行证券的信用级别,使证券在信用质量、偿付时间等方面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只有进行了信用增级,才可以使证券化变得对各方都有利,不仅使投资者的偿还风险降低,得到更好的收益率,也可以使筹资者在相同的条件下节约融资成本。在信用增级之后,信用评级机构还要对资产支持的证券进行评级。信用等级评定越高,表明证券的风险越低,从而使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的成本越低。
(二)信用评级是住房抵押次级贷款债券的营销员
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竞争和惊人创新的推动下,美国次贷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为实现贷款资产现金流的提前释放,将次级房贷资产通过金融创新打包、加工,变成房产抵押债券。而由投资银行层层包装后的债券相当复杂,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根本无法评估其价值和信用风险。
在美国,70%的住房抵押贷款实现了证券化。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发行额逐年增加。但市场给出的答卷却是违约率导致从2006年底到2007年年中就有100多家次级贷款机构被迫关门。而由于这些AAA评级而蒙受巨大损失的各类大型基金投资人纷纷将各大评级机构告上法庭。2007年美国俄亥俄警察和消防退休基金被曝严重亏损,它有7%投资在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上。正是由于这些AAA的评级,大型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教育基金、政府托管基金和外国投资基金等才会大量认购这些资产毒垃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信用评价机构可以看作是次级债券的营销员。
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制度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目前,我国共有专业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法人机构78家,信用评级专业人员1983人,制度环境初步改善,并逐步走向成熟。
一是债券信用评级的地位得以明确;二是监管部门日益重视债券评级的作用。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在中国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一是信用评级信息正被广泛地运用于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债券风险定价、银行授业等业务中,影响日益扩大。二是信用评级的运作日益规范。三是信用评级产品日益丰富,近年来不断推出信用评级新产品。
(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主要是信用意识薄弱,失信现象普遍。目前我国80%左右的信用信息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司法、质检等部门中。据调查,只有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及相关业务数据实现了全国集中,同时只有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数据基本实现了对公众开放。信息分割、分散封闭的状况,增加了评级机构采集的难度和成本。
2、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虽然涉及到信用评级行业运营的相关问题, 但整体性差, 针对性不强, 缺乏统一的、专门的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基础性法律。目前我国涉及信用评级方面的法律法规, 仅散见于各相关的法规条例中, 法律空白点太多, 而且关于评级的强制性规定较少。另外, 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全国性的市场, 许多评价机构带有较浓的地方性色彩, 没有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造成评价结果差距很大, 不具有可比性, 因而也就不具有权威性, 无法发挥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和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关键功能。
三、如何进一步发展和逐步完善我国的证券信用评级行业
(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增强全民信用意识,夯实信用基础,引导全社会形成重视信用评级的氛围,提高投资者对信用评级的认可度。二是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以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基础,整合工商、税务、质检、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分级开放的数据库,形成一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评级机构和企业多方协作、相互监督的信息共享平台,使评级机构能通过合法渠道低成本地获取准确信息,提高评级结果的可靠性。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一是要加快信用评级立法。政府法律等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程序,规范管理行为,保障信用监管执法的客观公正性,并统一行业标准,从信息采集、分析计算和信用评价等各个环节入手规范评级操作流程,促进信息评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二是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针对目前实行的一行业划分的准入管理制度,可以探索建立"伞形监管"体系,由各监管部门负责监管本行业的评级机构和业务,并由监管经验丰富的部门承担协调全局的职责,防止出现重叠与空白。
(三)完善企业征信体系, 积极培育信用文化
国家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应从加快建设企业征信体系的角度出发,完善企业征信体系, 积极培育信用文化。征信公司层面, 以培育为主;市场层面, 以普及为主;大力普及信用知识, 开展全社会范围内的诚信宣传教育, 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风尚,。
(四)加强评级机构自身建设
针对我国评级机构的现状, 首先,应加强评级方法的研究, 设计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 保证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加强评级队伍建设, 注重评级人才培养。信用评级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方面要求评级人员掌握管理、会计、财务、审计、金融等知识, 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 道德素质要求评级人员具有公正、独立的立场和为客户保守秘密的品质。最后应加强行业自律, 可参照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的管理办法, 建立自律性的信用评级行业协会, 加强各评级机构的自律性管理, 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
总之中国证券市场的信用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融资、投资环境,对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鉴于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以上问题,我国应采取应对措施集中治理。
参考文献:
【1】娄晓:次贷危机影响:新自由主义思想和市场有效性理论破灭【J】,凤凰资讯,2009年09月17日。
【2】张歆:中行半年报大派定心丸: 美国次贷危机能消化【N】,证券日报,2008年08月29 日。
【3】宋鸿兵:货币战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第295-297页。
【4】王小罡:次贷风暴对我国保险业的三大启示【N】,证券日报,2008年10月9日。
作者简介:张彩丽(1952.9-),陕西西安人,先后毕业兰州大学经济系和北京大学经济系,在兰州大学任教35年,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键词:次贷危机 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危机 债券市场
基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参与美国次级债券的投资机构众多,评级机构对次级债众多新产品的信用状况认识不足,对次级债产品的评级模型缺乏历史数据的检验,加之评级机构经营模式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控制效果等,导致次级债供应商纷纷破产,全球对冲基金大面积宣布解散或停止赎回,跨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普遍发出盈利预警,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应声而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备受指责,一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并逐步演变为一场全球信用危机。
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引发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信用评级机构是次贷债券的制造者之一
自2000年美国大规模发行次级债券以后,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形成垄断的信用评级机构通常与债券承销商共同设计债券,对债券的分层结构、信用增级等提供建议,并对于次级债和普通抵押债券的风险水平给于相对高的评价,信用增级可以提高所发行证券的信用级别,使证券在信用质量、偿付时间等方面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只有进行了信用增级,才可以使证券化变得对各方都有利,不仅使投资者的偿还风险降低,得到更好的收益率,也可以使筹资者在相同的条件下节约融资成本。在信用增级之后,信用评级机构还要对资产支持的证券进行评级。信用等级评定越高,表明证券的风险越低,从而使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的成本越低。
(二)信用评级是住房抵押次级贷款债券的营销员
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竞争和惊人创新的推动下,美国次贷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为实现贷款资产现金流的提前释放,将次级房贷资产通过金融创新打包、加工,变成房产抵押债券。而由投资银行层层包装后的债券相当复杂,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根本无法评估其价值和信用风险。
在美国,70%的住房抵押贷款实现了证券化。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发行额逐年增加。但市场给出的答卷却是违约率导致从2006年底到2007年年中就有100多家次级贷款机构被迫关门。而由于这些AAA评级而蒙受巨大损失的各类大型基金投资人纷纷将各大评级机构告上法庭。2007年美国俄亥俄警察和消防退休基金被曝严重亏损,它有7%投资在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上。正是由于这些AAA的评级,大型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教育基金、政府托管基金和外国投资基金等才会大量认购这些资产毒垃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信用评价机构可以看作是次级债券的营销员。
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制度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目前,我国共有专业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法人机构78家,信用评级专业人员1983人,制度环境初步改善,并逐步走向成熟。
一是债券信用评级的地位得以明确;二是监管部门日益重视债券评级的作用。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在中国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一是信用评级信息正被广泛地运用于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债券风险定价、银行授业等业务中,影响日益扩大。二是信用评级的运作日益规范。三是信用评级产品日益丰富,近年来不断推出信用评级新产品。
(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主要是信用意识薄弱,失信现象普遍。目前我国80%左右的信用信息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司法、质检等部门中。据调查,只有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及相关业务数据实现了全国集中,同时只有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数据基本实现了对公众开放。信息分割、分散封闭的状况,增加了评级机构采集的难度和成本。
2、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虽然涉及到信用评级行业运营的相关问题, 但整体性差, 针对性不强, 缺乏统一的、专门的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基础性法律。目前我国涉及信用评级方面的法律法规, 仅散见于各相关的法规条例中, 法律空白点太多, 而且关于评级的强制性规定较少。另外, 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全国性的市场, 许多评价机构带有较浓的地方性色彩, 没有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造成评价结果差距很大, 不具有可比性, 因而也就不具有权威性, 无法发挥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和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关键功能。
三、如何进一步发展和逐步完善我国的证券信用评级行业
(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增强全民信用意识,夯实信用基础,引导全社会形成重视信用评级的氛围,提高投资者对信用评级的认可度。二是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以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基础,整合工商、税务、质检、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分级开放的数据库,形成一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评级机构和企业多方协作、相互监督的信息共享平台,使评级机构能通过合法渠道低成本地获取准确信息,提高评级结果的可靠性。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一是要加快信用评级立法。政府法律等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程序,规范管理行为,保障信用监管执法的客观公正性,并统一行业标准,从信息采集、分析计算和信用评价等各个环节入手规范评级操作流程,促进信息评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二是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针对目前实行的一行业划分的准入管理制度,可以探索建立"伞形监管"体系,由各监管部门负责监管本行业的评级机构和业务,并由监管经验丰富的部门承担协调全局的职责,防止出现重叠与空白。
(三)完善企业征信体系, 积极培育信用文化
国家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应从加快建设企业征信体系的角度出发,完善企业征信体系, 积极培育信用文化。征信公司层面, 以培育为主;市场层面, 以普及为主;大力普及信用知识, 开展全社会范围内的诚信宣传教育, 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风尚,。
(四)加强评级机构自身建设
针对我国评级机构的现状, 首先,应加强评级方法的研究, 设计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 保证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加强评级队伍建设, 注重评级人才培养。信用评级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方面要求评级人员掌握管理、会计、财务、审计、金融等知识, 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 道德素质要求评级人员具有公正、独立的立场和为客户保守秘密的品质。最后应加强行业自律, 可参照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的管理办法, 建立自律性的信用评级行业协会, 加强各评级机构的自律性管理, 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
总之中国证券市场的信用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融资、投资环境,对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鉴于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以上问题,我国应采取应对措施集中治理。
参考文献:
【1】娄晓:次贷危机影响:新自由主义思想和市场有效性理论破灭【J】,凤凰资讯,2009年09月17日。
【2】张歆:中行半年报大派定心丸: 美国次贷危机能消化【N】,证券日报,2008年08月29 日。
【3】宋鸿兵:货币战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第295-297页。
【4】王小罡:次贷风暴对我国保险业的三大启示【N】,证券日报,2008年10月9日。
作者简介:张彩丽(1952.9-),陕西西安人,先后毕业兰州大学经济系和北京大学经济系,在兰州大学任教35年,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