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百万干部下放劳动始末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百万干部下放农村、工厂,参加体力劳动。近年来,一些亲历过下放劳动的干部的回忆录逐渐问世,使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始于1957年的干部下放劳动,同毛泽东突出强调通过干部下放劳动以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党群关系密不可分,是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大力推动下完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选择了国家主导型的赶超发展战略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这种体制在使国家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权力高度集中以及由此派生的官僚主义问题。毛泽东充分估计到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把反对官僚主义当成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问题。除了开展经常性的整党整风外,毛泽东特别强调通过干部下放劳动以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党群关系的意义。
  干部下放劳动制度从1957年开始执行,到1960年执行了3年。尔后,干部大批下放农村劳动暂时终止,代之以支援农业等名义到农村短期劳动。在大规模的城市人口精简过程中,有一部分干部特别是一些被打成右派的干部被当作剩余人口遣返或下放农村,这些人的身份也随之从干部变为农民。留在城市的干部则以机关劳动为主,许多人在从事种菜、种粮、养鸡、养猪等生产自救性的劳动。
  有计划、分批次地推进百万干部下放劳动
  按照中央要求,下放干部的工作由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建立专门管理下放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下放干部由党委统一安排下放地点和单位。下放的干部受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他们的组织生活及政治学习也交由当地党组织负责管理;与此同时,原单位也同他们保持经常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当时在下放干部中,还配备了少数领导骨干,到下放干部所在的县、区、乡担任适当的职务,负责协助当地党组织管理下放干部的工作。
  全国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各种规定和计划。譬如,中央国家机关成立了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劳动生产办公室,统一制作了“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体力劳动情况月报表”和“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体力劳动情况统计表”等,要求各单位按照月、半年和年度统计参加体力劳动的干部人数等情况,按期上报。
  下放干部参加体力劳动,是有计划地分批进行的。首先,那些没有经过劳动锻炼和实际斗争考验的青年知识分子和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被最先下放。接着,那些年龄在45岁以下又有条件参加体力劳动的干部,以及长期脱离体力劳动而且暂不需要留在机关工作的工农干部,也都被下放参加体力劳动。在首批下放干部中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积极分子作为骨干,以保证下放干部的工作有良好的开端。另外,在195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中提出,有几种干部是可以不下放或暂不下放参加劳动的:年龄在45岁以上的;体弱多病不能参加体力劳动的;孕妇、有哺乳婴儿和因子女拖累不能下去的女同志;最近两三年内归国(主要指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归来)的华侨留学生和科学工作者;公私合营企业中的资方人员。9月25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决定》,废除了2月28日《指示》中关于年龄在45岁以上等可以暂不参加劳动的诸条宽限,参加体力劳动人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几乎所有干部。
  截至1957年7月,河北、辽宁、江苏等18个省、自治区有18万干部下放。1957年北京市先后下放两批干部,首批下放3600人,第二批7000多人,共1万多人。1957年11月,贵州省级机关第二批1105名干部到山区参加劳动生产,其中绝大多数被分配到西北高寒山区农业社去当社员。
  进入1958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干部下放形成了高潮。1958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中提到,全国下放干部总数已超过100万人,全国已下放和准备下放的干部大约有300万人左右。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百万干部下放”说法的来源。
  1958年初,财政部分两批干部下放到农村参加劳动锻炼,第一次下放164人,第二次下放127人。其中有共产党员70人,共青团员105人,民主党派17人,无党派99人。
  按照文化部黨组《关于组织各类艺术工作者参加体力劳动和基层工作锻炼问题的报告》的要求,广大艺术工作者中除了年老体弱不能参加劳动的以外,都纷纷到工厂、农村中参加体力劳动或基层工作。1958年1月,文化部所属各单位第一批下放1500多名干部,到河北和江苏农村劳动锻炼。
  中央宣传部也大力组织作家下乡下厂。1958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宣部《关于作家下乡下厂问题的报告》要求:30岁以下的作家,一律到工厂、农村或其他基层组织去担任实际工作,并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40岁左右的作家可以在省、市安家,而自己到基层去担任一定的工作,并适当参加体力劳动;集中在北京、上海的专业作家,大部分应该分散到各省、市去。之后,一大批作家纷纷下到基层。赵树理、周立波、张天翼等63名在京作家,有的报名到地方安家,有的较长时期到工厂农村去体验生活。
  1958年底。按照中央军委《关于动员10万干部转业复员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精神,10万军队干部转业复员到全国工矿企业、农村、牧场、林场参加生产建设。
  在下放干部这支大军中,除了绝大多数是一般干部外,还有不少是领导干部。1957年1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1957年春,中共河北省委从省级机关抽调了248名处长以上的干部到农村帮助工作,其中包括部、厅、局长级干部4-4人,处长级干部204人。财政部首批下放锻炼的291名干部中,司长级2人,处长级4人,科长级41人,一般干部244人。
  这样,一个全国规模的干部上山下乡实行劳动锻炼的高潮已经形成。
  下放干部与社员“三同”
  中共中央号召机关干部到工厂、农村劳动锻炼后,各机关、单位领导开始做广泛的动员报告,宣讲有关下放政策。大家都表示要到农村去,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劳动锻炼。   下放干部主要是参加农林业劳动,其次是参加工业、交通运输业、手工业和其他劳动。对于有技术和专长的干部、大专院校毕业生,各地在安排他们下放时,一般会考虑他们的技术和专长。
  下放干部到农村基层后,按照中央“三同”的要求,必须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下放干部吃住在社员家里,按规定每月向房东交10元左右的生活费和若干斤粮票。下放干部的工资是照发的,当时一名科级干部的工资大概50元左右,如果以当时农村工分制来折算,不管工分单价多高,这都是相当惊人的。
  下放干部与社员一起出勤,参加劳动记工分。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对下放干部的基本要求,劳动得好坏又是检验锻炼成果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多数下放干部能主动地出满勤,多挣工分,很少有偷懒取巧的。在农村的下放干部与社员一道,参加春耕生产、夏收夏种、抗旱、秋收以及冬季的兴修水利等劳动。当时,集中搞会战的工程比较多,下放干部与社员们实行军事编制,生产队为排,生产大队为连,成建制地投入工地。
  劳动之余,文教部门的下放干部,还负责指导群众性的各种业余文化活动。比如,文物局下放干部按照“把文化带下乡”的要求,有的帮助农民排剧演剧,有的帮助建立农村图书室,开设扫盲班,参加农业技术小组,有的参加社里的宣传工作,出黑板报,建立广播站等。
  此外,下放干部还利用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有利条件开展了一些技术性工作。财政部下放干部和当地工人,用水车改装一架“平碾转”快速红薯切片机,每小时可切红薯5000公斤到7500公斤;有的下放干部将仓库里闲置的钢磨重新安装,利用锅驼机带动,每天可磨面500余公斤,解决了食堂面粉供应和畜力紧张的困难。
  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下放干部与广大社员之间结成了比较深的感情。因此,在下放干部离开时,出现了不少感人的场面。当时一首题为《送下放干部离南水泉》的诗中写道:“生产文化齐丰收。感谢你们汗水流,一同劳动感情深,不想你们要回京。”“虽然今日在联欢,不如来时那一天,临别话儿无其数,建设祖国最为大。”“但望你们回机关,时时记住咱花园,花园你们种下树,开花结果春常驻,两万八千亲朋友,每日和你在一处。”
  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和国家实行的干部下放政策,出发点和初衷是良好的,而且對于改进干部作风、克服官僚主义、转变轻视农业的社会风气、改进机关工作、加强基层力量、支援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注意到,干部下放是与当时的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左”的政治运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因此,对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干部下放的政策和实践需要辩证地看待。(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你是一只日光中路过的小鹿  路上有你的影子  你是一本我尚未翻阅的书籍  如果打开世界那隐秘的图书馆  那书架的深处有关于你的目录  你没有名字,没有故事  无所作为,默默无闻  对于我来说  你不是一个,而是许多人  我坐在海岛的街头  在一棵树下  一条有些温热的石凳上  你从我面前路过  我不能知晓你有什么样的过去  也不能预测你有什么样的命运和未来的荣绩  我只能证明  你曾在阳光翻涌的时
一  这是一个可以统称之为“南方”的地方,这地方有一个与白鹭至为相关的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自从一群南归的白鹭在这儿定居下来之后,便使得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此地,变得泉水哗哗,万花盛放,百鸟筑巢,蜂飞蝶舞。从此,南方有佳木,佳木处处是……  满目绿树繁花,空气清洌新鲜得让人因时时担心虚度光阴辜负它而惊恐不安!肺叶得到了超高效清洗,这时候的每一吐纳,都深感那如空气般静静流动的幸福,仿佛自己的每一个细胞
楝树花开  现在,花正好  皇城西路的楝树开得纷纷扬扬  比杨树飘洒的漫天的飞絮,还要  更长久地铺排  在四月的船尾  陈述、打底、设问、旋转  那是楝树的春天,从季节的八音  盒里抽出  没完没了的紫  小花瓣,小蕊,小白,小心翼翼  地开  那是粉粉的香,慢慢的弥散  不声不响,轻捻慢拢  浓郁芬芳  我沉浸在巨大的欢欣之中  那是时光的犄角,驮着童年的往事  重回故里。多少年找不到影子的楝
我和晓康的缘分。是从2015年《星星》诗刊和《中国诗歌》新发现夏令营开始的。2017年的再一次相聚,就在这期《江南诗》上,在这里我们貌似完成了“再见”的仪式,晓康是一个善
明日之雪  昨日之雨不能与今日之我相遇  这时空错乱,终会在某一时,某一处归于一体  我又何必,抬头见万重山说千古事  山石自秋后,日渐瘦去。  人迹罕见处,未现的大美遵循它的秩序  群山激荡,烟云丛生。雨后初晴的微光里  树林仍浸染深秋之色  我只想要一场雪,将大地连成一片。  明日之雪里照见昨日之雨  和今日之我  我的明日之雪啊  正从另一个时空赶来  伐 木  母亲站在齐腰深的河水里  父
一一天,手机响起来了,读书会的苏子在电话里问,你认识小钱吗?哪个小钱?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丈夫是从四川来泉州打工的木匠师傅小赵啊,她到处在找你呀,她报名参加读书会,
收购者  夜晚 一口巨大的布袋收购了黑暗  裸体的天空飞过一只鸟  痛苦的嘴巴收购它  包括沥青马路 街灯 自杀的人  总有更富裕的胃口收购它们  枕头 被敌人藏满了针尖  倒下比站起更加疼痛  年仅二十一 我开始贩卖假钞  为自己添置假肢  倒立的影子与我相搏  现在 我把良心从下体排出 包括月经  不明飞行物 棉球 玻璃渣  生活 你使我受孕 我却无从诞生  灌肠过后  我开始凹陷 古井从胸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雨中等一辆归家的车  在雨中等它  却迟迟未到,像失约的恋人  夜色提前降临  雨水冲刷着大地的骨头  将镜子置于脚下  一辆又一辆车消逝  我忽然记起,在这个正被大雨  洗去尘埃的城市  我一直是走在镜子上的人  那间被我唤作家的屋子  也没有亲人  观 画  布满鸟鸣的早晨  一幅画目睹了我的悲伤  在它的腰部,黎明正在苏醒  光从树林一侧破门而入  院子里的合唱  仿佛是它幽黑处逃逸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