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55-01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几年来,由于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发病率约为10%左右,且有明显上升趋势。2001~2006年间我院共收治120例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现将120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7.5岁。5例未婚,原发不孕20例,继发不孕8例,不孕率为23.3%,其余均有足月分娩史。
1.2 症状及体征 有典型痛经史68例,占57%。痛经时间自3个月至28年,其中18例需服镇痛剂缓解,3例产后痛经解除。就诊时主诉为痛经、性交痛伴腹部肿物8例,单纯因痛经性交痛或腹部肿物就诊者分别为69例和10例,因急性下腹痛就诊5例,因月经改变就诊28例。查体盆腔触及包块82例,盆腔Doglos窝异位病灶9例,子宫增大改变11例,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压痛8例,局部病灶7例,其余3例无典型体征而经腹腔镜证实后手术。
1.3 术前诊断 因有明确痛经,腹部包块或盆腔内结节而正确诊断62例,12例局部病灶,(剖宫产术后腹壁病灶9例,阴道病灶2例,宫颈病灶1例),诊断为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或子宫肌瘤,术中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灶18例,宫外孕术中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病灶6例,其余22例均误诊为卵巢囊肿
1.4 术中所见及手术方式 术中发现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伴有或无盆腔异位结节41例,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伴有无盆腔异位结节47例,20例为单纯盆腔异位结节,3例子宫浆膜异位病灶,9例局部病灶。卵巢巧克力囊肿直经5~26cm不等,表面均呈紫褐色并与盆腔脏器不同程度粘连。2例巧克力囊肿扭转,3例巧克力囊肿术前自发破裂。
手术方式:71例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其余49例开腹手术中:29例行病侧附体切除术,9例行病侧附件切除加对侧囊肿剥除术,4例行病侧附件加对侧输卵管切除术,6例行双侧巧克力囊肿剥除,1例行巧克力囊肿穿刺,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39例半根治手术:其中18例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加病侧附件切除术,14例行子宫全切加病侧附件及对侧卵巢部分切除术,7例行子宫次全切除加双侧巧克力囊肿剥除术。12例根冶术中:6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5例子宫次全切加双附件切除,1例因盆腔广泛粘连,手术困难行子宫肌瘤剔除加双附件切除。
2 结果
对110例行保守术和半根治术患者的随防,术前63例有痛经者,40例症状完全缓解;12例症状减轻,9例痛经无变化,1例失防。71例保守手术者,12例复发,复发率为16.91%,39例半根治手术,1例复发,复发率为2.57%。因不孕行保守手术治疗28例。13例受孕率为46.5%。受孕后,8例足月分娩,5例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3 讨论
3.1 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结合病史及体征,一般能得出诊断。生育年龄妇女有原发不孕或继发不孕史,伴继发性进行性痛经,或有急腹症,或下腹包块,盆腔检查子宫后位活动受限,一侧或双侧附件囊肿张力高,不活动且有明显触痛应高度可疑此病。
3.2 手术治疗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是有效的疗法,手术方式依据患者年龄、症状、临床期别、生育情况及患者的愿望而选择分保守手术、半根治术、根治术三种。
保守治疗的宗旨是挽救卵巢,清除病灶,保留生育的功能。该术式适用于35岁以下,渴望保留生育功能者。术后受孕率各家报道不一。本组受孕率为46.5%。因保守术式是妇科手术中难度较大的手术,术中应注意:①在清除病灶基础上尽可能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并行卵巢成形。②术中避免损伤卵巢门部血管,以保证卵巢内容物弥散入腹腔,应先穿刺证实为巧克力样囊液后,切开囊壁一小口,吸尽囊液,然后尽可能切除囊壁。③术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预防粘连恢复盆腔脏器的正常解剖关系。本组13例术后受孕者均在术毕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但保守手术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本组复发率为16.91%。复发后仍可药物治疗,也可二次手术。
半根治术:即切除肉眼可见病灶并切除子宫,保留双侧或一侧部分正常卵巢。该术式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适用于病灶范围广,临床症状严重,35岁以上无生育要求或年轻而无法保留生育功能者,本组39例半根治手术中。8例小于35岁者均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肌腺病,其余31例大于35岁或病变广泛或合并子宫肌瘤者,其中2例分别为8年和10年前行一侧附件切除术后复发;本次半根治术后随防一年无复发。半根治术式既能治疗疾病,又能保留内分泌功能,防止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
本组12例根治术者,8例小于50岁者均因病变严重,双侧卵巢均受侵犯而无正常卵巢组织,4例是50岁以上,根治术后随防一年。无明显更年期综合症状。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55-01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几年来,由于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发病率约为10%左右,且有明显上升趋势。2001~2006年间我院共收治120例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现将120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7.5岁。5例未婚,原发不孕20例,继发不孕8例,不孕率为23.3%,其余均有足月分娩史。
1.2 症状及体征 有典型痛经史68例,占57%。痛经时间自3个月至28年,其中18例需服镇痛剂缓解,3例产后痛经解除。就诊时主诉为痛经、性交痛伴腹部肿物8例,单纯因痛经性交痛或腹部肿物就诊者分别为69例和10例,因急性下腹痛就诊5例,因月经改变就诊28例。查体盆腔触及包块82例,盆腔Doglos窝异位病灶9例,子宫增大改变11例,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压痛8例,局部病灶7例,其余3例无典型体征而经腹腔镜证实后手术。
1.3 术前诊断 因有明确痛经,腹部包块或盆腔内结节而正确诊断62例,12例局部病灶,(剖宫产术后腹壁病灶9例,阴道病灶2例,宫颈病灶1例),诊断为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或子宫肌瘤,术中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灶18例,宫外孕术中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病灶6例,其余22例均误诊为卵巢囊肿
1.4 术中所见及手术方式 术中发现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伴有或无盆腔异位结节41例,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伴有无盆腔异位结节47例,20例为单纯盆腔异位结节,3例子宫浆膜异位病灶,9例局部病灶。卵巢巧克力囊肿直经5~26cm不等,表面均呈紫褐色并与盆腔脏器不同程度粘连。2例巧克力囊肿扭转,3例巧克力囊肿术前自发破裂。
手术方式:71例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其余49例开腹手术中:29例行病侧附体切除术,9例行病侧附件切除加对侧囊肿剥除术,4例行病侧附件加对侧输卵管切除术,6例行双侧巧克力囊肿剥除,1例行巧克力囊肿穿刺,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39例半根治手术:其中18例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加病侧附件切除术,14例行子宫全切加病侧附件及对侧卵巢部分切除术,7例行子宫次全切除加双侧巧克力囊肿剥除术。12例根冶术中:6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5例子宫次全切加双附件切除,1例因盆腔广泛粘连,手术困难行子宫肌瘤剔除加双附件切除。
2 结果
对110例行保守术和半根治术患者的随防,术前63例有痛经者,40例症状完全缓解;12例症状减轻,9例痛经无变化,1例失防。71例保守手术者,12例复发,复发率为16.91%,39例半根治手术,1例复发,复发率为2.57%。因不孕行保守手术治疗28例。13例受孕率为46.5%。受孕后,8例足月分娩,5例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3 讨论
3.1 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结合病史及体征,一般能得出诊断。生育年龄妇女有原发不孕或继发不孕史,伴继发性进行性痛经,或有急腹症,或下腹包块,盆腔检查子宫后位活动受限,一侧或双侧附件囊肿张力高,不活动且有明显触痛应高度可疑此病。
3.2 手术治疗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是有效的疗法,手术方式依据患者年龄、症状、临床期别、生育情况及患者的愿望而选择分保守手术、半根治术、根治术三种。
保守治疗的宗旨是挽救卵巢,清除病灶,保留生育的功能。该术式适用于35岁以下,渴望保留生育功能者。术后受孕率各家报道不一。本组受孕率为46.5%。因保守术式是妇科手术中难度较大的手术,术中应注意:①在清除病灶基础上尽可能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并行卵巢成形。②术中避免损伤卵巢门部血管,以保证卵巢内容物弥散入腹腔,应先穿刺证实为巧克力样囊液后,切开囊壁一小口,吸尽囊液,然后尽可能切除囊壁。③术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预防粘连恢复盆腔脏器的正常解剖关系。本组13例术后受孕者均在术毕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但保守手术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本组复发率为16.91%。复发后仍可药物治疗,也可二次手术。
半根治术:即切除肉眼可见病灶并切除子宫,保留双侧或一侧部分正常卵巢。该术式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适用于病灶范围广,临床症状严重,35岁以上无生育要求或年轻而无法保留生育功能者,本组39例半根治手术中。8例小于35岁者均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肌腺病,其余31例大于35岁或病变广泛或合并子宫肌瘤者,其中2例分别为8年和10年前行一侧附件切除术后复发;本次半根治术后随防一年无复发。半根治术式既能治疗疾病,又能保留内分泌功能,防止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
本组12例根治术者,8例小于50岁者均因病变严重,双侧卵巢均受侵犯而无正常卵巢组织,4例是50岁以上,根治术后随防一年。无明显更年期综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