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头一】:
见“招”就“赶”,劳而无获
周六,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小李比平时起得还早。带上事先准备好的简历,他要先到四川师范大学本部校区,参加四川省就业服务周的现场招聘会,然后再赶到世纪城新会展中心的成都冬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连着两场,这是他年初以来参加的第5场招聘会,他无奈地说:“来了这个又怕错过了那个,可如果都参加时间又来不及。”
在招聘旺季,招聘会一场接着一场,提供的岗位也都是成千上万个。和小李一样,在应聘大军中,有很多求职心切的毕业生是属于海捞型,他们抱着“一场都不能少”的心理,带着厚厚的一沓简历表东奔西走。而各型各色、叫人眼花缭乱的招聘会也让很多学生感叹“分身乏术”。
专家支招:正确定位,合理选择
招聘会不是集市,并不是起得早、赶得到就能有所收获。在琳琅满目的招聘会面前,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有目的、选择性地参与,不能盲目赶场。
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参加招聘会呢?通常,第一选择是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参加这类招聘会的用人单位不会刻意强调有工作经验;其次是瞄准行业专场招聘会,比如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专场招聘会,这样针对性强,目标性较强;第三,对于非技术性人才而言,综合性招聘会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类招聘会的招聘单位规模多样,职务类型丰富,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专业门槛不会太高,可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镜头二】:
渔翁撒网,乱投简历
“您好!这是我的简历,我想应聘销售经理助理的职位。”南京师范大学的小陈来到一家医药公司展位前,从自己厚厚的文件袋中,随手抽了一份,投递给招聘方的工作人员。小陈学的是中文专业,社会实践多为参加学校课题调研、发表各类文章以及在广告公司所做的实习策划案等,与销售有关的经历仅仅只是暑假参加过促销活动。招聘方工作人员简单浏览了一下小陈的简历,便客气地告诉小陈:“看看再说。”
有些毕业生对“广撒网,多捕鱼”的观点深信不疑,总想着多抓几个单位在手里最稳当。于是,常常是同时参加多个岗位的应聘。但一些人的求职信就像公文,千篇一律,投给哪个单位只不过换个称呼,而内容不变,这样的简历没有针对性,很容易被拒之门外。
专家支招:适销对路, 有的放矢
投递简历,一定要适销对路,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在这方面,求职者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准确定位自己,找准战场,才是取胜的关键。求职者首先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所长、个人兴趣确定好求职方向和层次,想去哪类单位,对什么样的职位感兴趣,做到心里有数。同时,要通过媒体、宣传册等了解相关企业的需求,在制作简历时,分门别类,结合应聘某个方向的工作或某个单位的职位,专门制定出该方向特长突出或符合该职位需求的简历,然后有目的地投放,这样才能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如果用人单位看不到自己切实需要的人才,肯定不会感兴趣。
【镜头三】:
盲目赶早,劳神伤身
南京某大型毕业生交流会9点正式开场,南京林业大学的小李提前十分钟赶到现场,结果发现招聘会场外已是人山人海。随着人流涌入会场,他根本没有与招聘单位充分交流的机会和时间,投递简历、面谈等,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极度匆忙的状态下完成的。有了经验,第二次他参加招聘会,早上6点不到他就赶到现场。但由于去得太早,等了两个多小时市场大门才开,小李等得心急火燎,口干舌燥。这两次的应聘效果可想而之,一定是难能如愿。
提起招聘会,不少求职者最头疼的就是一个“挤”字,招聘现场人山人海,每一个招聘摊位前都围了好几圈人,鞋被踩丢了,资料被挤散了……汗流浃背,好不容易挤上前去,乱扔了几份简历,可连对方是什么单位都不知道。对此,大学生小金深有感触:“招聘会上的人太多了,你很难挤上前。经常是挤进去放上一张简历,就又被挤了出来,没有机会与招聘方的工作人员沟通,也就很难给人留下印象。”于是,不少大学生常常提前赶到招聘会现场。
专家支招:适当提前,充分准备
由于很多招聘会都是全国性的,招聘规模的庞大导致大学生在求职时要耗费大量的体力,若太早赶到现场,可能会出现体力透支的情况,难以保证良好的精神面貌。因此,进入招聘会现场不宜太早也不要太晚,一般提前半小时左右赶到现场,最好能够避开上午九点半到中午十一点左右这个高峰期。
参加招聘会前,要用充足的时间收集信息,掌握当天招聘单位的情况,对有关单位展位的大概位置和招聘岗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避开人流高峰期,到场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简历等资料呈递给招聘企业,不仅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还提高了应聘效率。
见“招”就“赶”,劳而无获
周六,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小李比平时起得还早。带上事先准备好的简历,他要先到四川师范大学本部校区,参加四川省就业服务周的现场招聘会,然后再赶到世纪城新会展中心的成都冬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连着两场,这是他年初以来参加的第5场招聘会,他无奈地说:“来了这个又怕错过了那个,可如果都参加时间又来不及。”
在招聘旺季,招聘会一场接着一场,提供的岗位也都是成千上万个。和小李一样,在应聘大军中,有很多求职心切的毕业生是属于海捞型,他们抱着“一场都不能少”的心理,带着厚厚的一沓简历表东奔西走。而各型各色、叫人眼花缭乱的招聘会也让很多学生感叹“分身乏术”。
专家支招:正确定位,合理选择
招聘会不是集市,并不是起得早、赶得到就能有所收获。在琳琅满目的招聘会面前,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有目的、选择性地参与,不能盲目赶场。
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参加招聘会呢?通常,第一选择是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参加这类招聘会的用人单位不会刻意强调有工作经验;其次是瞄准行业专场招聘会,比如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专场招聘会,这样针对性强,目标性较强;第三,对于非技术性人才而言,综合性招聘会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类招聘会的招聘单位规模多样,职务类型丰富,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专业门槛不会太高,可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镜头二】:
渔翁撒网,乱投简历
“您好!这是我的简历,我想应聘销售经理助理的职位。”南京师范大学的小陈来到一家医药公司展位前,从自己厚厚的文件袋中,随手抽了一份,投递给招聘方的工作人员。小陈学的是中文专业,社会实践多为参加学校课题调研、发表各类文章以及在广告公司所做的实习策划案等,与销售有关的经历仅仅只是暑假参加过促销活动。招聘方工作人员简单浏览了一下小陈的简历,便客气地告诉小陈:“看看再说。”
有些毕业生对“广撒网,多捕鱼”的观点深信不疑,总想着多抓几个单位在手里最稳当。于是,常常是同时参加多个岗位的应聘。但一些人的求职信就像公文,千篇一律,投给哪个单位只不过换个称呼,而内容不变,这样的简历没有针对性,很容易被拒之门外。
专家支招:适销对路, 有的放矢
投递简历,一定要适销对路,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在这方面,求职者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准确定位自己,找准战场,才是取胜的关键。求职者首先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所长、个人兴趣确定好求职方向和层次,想去哪类单位,对什么样的职位感兴趣,做到心里有数。同时,要通过媒体、宣传册等了解相关企业的需求,在制作简历时,分门别类,结合应聘某个方向的工作或某个单位的职位,专门制定出该方向特长突出或符合该职位需求的简历,然后有目的地投放,这样才能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如果用人单位看不到自己切实需要的人才,肯定不会感兴趣。
【镜头三】:
盲目赶早,劳神伤身
南京某大型毕业生交流会9点正式开场,南京林业大学的小李提前十分钟赶到现场,结果发现招聘会场外已是人山人海。随着人流涌入会场,他根本没有与招聘单位充分交流的机会和时间,投递简历、面谈等,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极度匆忙的状态下完成的。有了经验,第二次他参加招聘会,早上6点不到他就赶到现场。但由于去得太早,等了两个多小时市场大门才开,小李等得心急火燎,口干舌燥。这两次的应聘效果可想而之,一定是难能如愿。
提起招聘会,不少求职者最头疼的就是一个“挤”字,招聘现场人山人海,每一个招聘摊位前都围了好几圈人,鞋被踩丢了,资料被挤散了……汗流浃背,好不容易挤上前去,乱扔了几份简历,可连对方是什么单位都不知道。对此,大学生小金深有感触:“招聘会上的人太多了,你很难挤上前。经常是挤进去放上一张简历,就又被挤了出来,没有机会与招聘方的工作人员沟通,也就很难给人留下印象。”于是,不少大学生常常提前赶到招聘会现场。
专家支招:适当提前,充分准备
由于很多招聘会都是全国性的,招聘规模的庞大导致大学生在求职时要耗费大量的体力,若太早赶到现场,可能会出现体力透支的情况,难以保证良好的精神面貌。因此,进入招聘会现场不宜太早也不要太晚,一般提前半小时左右赶到现场,最好能够避开上午九点半到中午十一点左右这个高峰期。
参加招聘会前,要用充足的时间收集信息,掌握当天招聘单位的情况,对有关单位展位的大概位置和招聘岗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避开人流高峰期,到场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简历等资料呈递给招聘企业,不仅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还提高了应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