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警匪”类影视作品对社会治安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s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警匪”类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其新、奇、变等显著特色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尤其是青少年的目光,这类作品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的同时,同时也对社会治安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警匪”类 影视作品 社会治安 负面效应 对策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入,这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一项基本准则,判断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就是看其是否引人入胜,寓教于乐,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时期,“警匪”类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其新、奇、变等显著特色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尤其是青少年的目光,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在潜移默化中也在涤荡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同时也对社会治安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影视作品是生活中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反映,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影视作品,就不能留住观众,就不能取得好的票房收入。亏本的生意是没人会去做的,编剧和导演总会寻找一些曲折离奇、峰回路转的情节入手,以获得观众青睐。“警匪”类影视作品以纪实文学为主,辅以枪战、打斗情节,充斥着火药味,迎合了人们猎奇的心理。所以,更容易引人入胜。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令人担忧:
  
  一、影视作品中正面人物的粗暴、野蛮,扭曲了执法人员的光辉形象
  
  我国的公、检、法、司等执法队伍,经过执法整顿教育、大讨论、大练兵等活动。整体素质及工作作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一天天的树立,亲民爱民的形象在一天天的建立。但在目前的“警匪”类影视作品中,为了表现主人公历经磨难、受尽屈辱,经常无视这一现状,对执法人员形象大肆扭曲,严重地破坏了执法人员的形象。在近期播放的几部“警匪”类影视作品中,警察在处理事件时,随随便便的即给当事人上手铐,说起话来怪模怪样,警容不整,盛气凌人,连给犯罪嫌疑人送水这一保障基本人权的举动也一副不情愿的面孔。在审讯中逼供、引供、诱供的现象多次出现,这是一种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在侦查审讯工作中已基本杜绝,但在某些“警匪”类影视作品中却屡见不鲜。
  
  二、影视作品中犯罪手段的创新为预备犯罪的人员提供了蓝本
  
  在某些“警匪”类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为了表现正面人物大智大勇、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常将犯罪嫌疑人刻画得面目狰狞,将做案手段描述得淋漓尽致,活脱脱的成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技术指导,对观众视觉上也造成较强的冲击力,容易引导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以身试法。以致在现实中,很多案件的作案手段与某些“警匪”类影视作品中的情节如出一辙,犯罪嫌疑人也承认其犯罪“灵感”,来源于某些影视作品。
  
  三、影视作品中侦查措施的运用暴露了侦查机关的秘密手段
  
  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是执法机关日常侦查办案过程的一个缩影,是侦查中精彩片段的提炼。使用技术手段破案是大、要案件侦破的亮点,也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作为影视编导,自然对此钟爱有加,绝对不会放过。至于如何表现侦查手段,则不在谋划之中,拿来便是。由于审核部门在审核过程中对侦查过程审核不太重视,造成了侦查技术手段无一例外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也给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次免费的、生动的技术作案讲座,提高了他们的反侦查水平,给执法机关侦查工作带来严重的被动,也严重的违反了国家的保密原则。在部分“警匪”类影视作品中,手机定位、网络跟踪、DNA鉴定、指纹识别系统等高科技侦查手段的使用一览无余。
  
  四、影视作品中反面人物的形象给人们以反向的误导
  
  拍摄“警匪”类影视作品,没有反面人物存在是不行的,就像有猫就有老鼠一样,缺一不可。反面人物对观众的引导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对青少年。由于青少年个性心理尚未成型,心理状态不稳,考虑问题简单,头脑容易冲动,反面人物因其鲜明的形象,迎合了心理上处于叛逆期的他们,为他们津津乐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青少年因为模仿了某些“警匪”类影视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而成为生活中的悲剧人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积极推动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借与各位探讨,希望引起影视制作者的深思,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加大审核力度。一部影视作品问世以后,将有较长的生命期,影响的观众将数以万计。其发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社会作用,关键是其剧情的选材。目前,影视剧本的审核还由文化部门独家掌管,在负面影响的审核上很难以一种专业的眼光来权衡。因此,建议对于“警匪”类的影视作品,建立公、检、法、司机关参与审核的制度,加大对“警匪”类影视作品中不良导向内容的把握,从源头上尽可能的减少其负面的社会效应。
  2,加大宣传力度。各职能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宣传工作,采用正面教育与反面警戒相结合的手段,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抢占宣传教育阵地,让拍摄者少拍此类影视作品,让经营者不经营此类影视作品,让青少年远离此类影视作品,让生活中多些鲜花与笑声,少一些暴力与血腥。
  3,影视制作者应多些社会责任感。大众传媒具有信息传播、娱乐休闲、舆论监督、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商业化的影视运作单一地追求经济效益,在凸显媒介娱乐休闲功能的同时,却忽视了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国民素质的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影视工作者应当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担负着社会教育的重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决不能放弃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影视作品必须注重品质和内涵,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摘要 意识形态是反映特定的经济形态、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与要求的观念体系,电影在本质上是个体对物质世界的重新构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美国喜剧电影《博物馆惊魂夜》利用隐蔽和象征的方式再现了一幅关于历史的想象性图景,将美国的意识形态传播给观者,来实现对主体的询唤。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想象关系 历史再现    看过美国喜剧电影《博物馆惊魂夜》的观众一定仍对它温情而搞笑的故事情节
如果问哪一首歌最容易让人热泪盈眶,《我和我的祖国》一定名列榜单。“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词作者将“我”和“祖国”比喻为孩子和母亲,又将“祖国”和“我”比喻为大海和浪花,这两个具象而生动的比喻,准确又动情,表达了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  国庆节来临之际,不禁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表达个人对祖国的情意呢?有了上面两个比喻,思路就更清晰了。我们可以转而
[摘要]穆德远改编的电视剧《金锁记》从商业角度出发为了迎合大多数电视观众的接受习惯,以情节化,通俗化的方式将雅俗共赏的文学经典《金锁记》改编成通俗化的电视产品。  [关键词] 张爱玲 穆德远 《金锁记》    2004年,穆德远将电视改编的《金锁记》搬上荧屏,使张学研究界一片哗然。今天,笔者重提穆德远《金锁记》的电视改编,目的不在于讨论其应否或是否忠于原著,反而希望在接受了小说和电视乃两个不同媒体
由于这几只镜头都是较新发布的,在分辨率方面几乎难分伯仲,因此我们的对比更偏向于一些更专业的方面。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片对比各只镜头的焦外虚化效果,并直观的看到它们在近摄能力上的差异。  在焦外虚化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佳能的焦外最为柔和,光斑的圆度也最佳,尼康和腾龙次之,索尼则因为有非球面镜片的原因,光斑有洋葱圈现象出现。不过整體来看,各只镜头的表现都不错,在全画幅相机上的虚化很明显。近摄方面,腾龙镜
虽然不是F2.8镜头,但使用200mm端拍摄时,你依然能用二代“爱死小小白”获得明显而优美的背景虚化效果。畫质提升  “爱死小小白”是人们对于第一代佳能EF 70-200mm F4L IS USM的昵称,也道出了人们对这只镜头素质的肯定。不过时过境迁,当年那只镜头的相机还处于数码化的初期,而今天,佳能相机的像素已经超过了5000万,对镜头的要求更为严苛。  所以佳能适时推出了重点改善画质的EF 7
[摘要] 以新型传播媒介为核心的第三次信息革命,使工作方式产生了变化,数码技术极大地改变了视觉艺术传达的方式、范围和速度。现代商业插图设计作为现代视觉艺术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领域也随之迅速延伸渗透至社会各个经济文化的角落,并在各种媒体中快速传播。走到今天,其内涵、功能及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与相关的学科产生了新的融合。  [关键词]读图时代 设计 重构 突破平面    引言    当代数字化
[摘要] 媒介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书写对象、书写方式、书写心理等等都相应发生变异,其所折射出的更深层的问题是人类的认知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结构的裂变。高校影视课程的设立如果单纯从艺术审美出发是不够的,应当树立大影视观,重新思考定位影视教育。本文剖析了现代社会人类读写能力的变异,在此基础上对影视教育进行了认真思考。  [关键词] 读写能力 视觉 影视教育 影视观    一、读写能力的内涵
[摘要]本文通过影视作品中音乐的构成元素分析,说明它们的特点、功能,目的在于在影视作品中更好地运用音乐元素,拓宽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范围。  [关键词]影视 音乐 歌曲 音乐主题 运用    音乐是视听艺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即使在电影初期的默片时代,在放映影片时,人们往往在银幕旁边放上钢琴,为放映的影片进行伴奏,开始是伴奏一些与影片毫不相干的现成音乐。如使用贝多芬、巴赫等一些名家所
摘要 电影服饰作为一种道具,在装扮人物外部形象的同时,兼具传达人物内在心理特质和审美取向的作用。因此,服饰在电影中不仅要体现装饰美,还要配合剧情和角色的心理特征,构建起丰满有层次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电影服饰 人物 外部形象 心理特征    一、引言    服饰是人类所独有的,并且通过装扮人来实现其自身的存在意义。因此,服饰的本质就是装扮,通过人的穿着使人产生形象的改变。而电影的主体是人,其本
摘要: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观是学术界否定倾向较强烈的论点,但同时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观点。早在尼克松与肯尼迪角逐总统的大选时刻,麦克卢汉就运用这一理论对选举结果进行过惊人的预见和解释。如今这一理论在传播界也依然广为运用。基于这种用而不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更为深入反思和理性分析。本文就“冷热”媒介观的焦点之争一电视与电影“冷热”两分的媒介学依据展开论述,并且,将这种依据置于今天的发展的媒介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