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对人生的影响,有时真的很难说。也许会有人说,一部书改变了我的一生,使我走上了什么道路;也许会有人说,一部电影影响了我一生,让我选择了什么事业。生活中也许真有这样的事,但我想,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综合的,渐进的,是潜移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氛围与情调,一种文化对人的魂灵的浸染,往往就是一个时代对人的思想的影响。
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人在成长经历中可能都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甚至都拥有过一段成就英雄的梦。这种情结让我们至今不能割舍,这种梦让我们至今难以忘怀。我们熟知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这些战争年代的英雄,我们也熟知雷锋、王杰、欧阳海这些和平时代的英雄;年少的我们更被王二小、刘文学、戴碧荣、张高谦、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无数少年英雄的事迹所打动。在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上,那个时代的孩子除了听贫下中农的忆苦思甜,最爱听的就是英雄人物的故事报告。可以这样说,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曾无数次渴盼过有能成就英雄的机遇的出现,都曾无数次涌起过对失去成就英雄的机遇的遗憾。也正是这种情结,伴随着他们一生的成长,使他们更易被榜样或先进所感召,使他们懂得特别地努力与上进,也使他们特别看重别人的评价,珍惜自己的荣誉。
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除了学校教育,孩子们接受英雄主义教育的渠道还有许多。那个时代的歌曲,在结集出版时也是取名为《战地新歌》的。歌集大概出版了五集,除了收录革命战争年代的一些老歌,如《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浏阳河》等,新歌也大都是保家卫国,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英雄战歌,像《我站在虎头山上》、《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守边疆》等,少儿歌曲像《我是公社小社员》、《火车向着韶山跑》、《雷锋叔叔对着我们笑》等也大都是这样。这些歌无不对一代人的思想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他们一生立身安命的价值尺度。
那时的孩子最爱看的电影也许就是战争题材的影片,像国内的《地道战》、《地雷战》、《打击侵略者》、《英雄儿女》、《奇袭》等,国外的《多瑙河之波》、《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看不见的战线》、《阿福》等。即便是八部样板戏,也都是英雄主义的赞歌。在没有电视的年代,这些电影,虽然看了不知有多少遍,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真正是百看不厌的,乃至于里面的台词都耳熟能详,在孩子们的游戏或生活中常常成为极富有情趣的经典语言,给那个年代单调而贫乏的生活增添着无尽的乐趣。
除了电影,连环画书也是我们那个时代孩子们的最爱。连环画书因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小孩又被称作小人书。价廉物美的小人书,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常常使孩子们爱不释手,魂牵梦萦。在大多数家庭都不富足的年代,孩子们常常会花光身上仅有的几毛或几分零花钱,去购买自己心爱的小人书。是小人书里的英雄故事,让他们放弃了花钱买零食的享受而去品尝那文化带来的精神快餐。他们会为没钱买到心爱的小人书而懊恼,也会为拥有别人所没有的小人书而欣喜。记得在二年级的时候,《鸡毛信》连环画书在小县城的新华书店发行了。早听过鸡毛信的故事,能看到并拥有一本《鸡毛信》小画书该多带劲啊!二毛多钱一本的小画书,在当时是很贵的了,赶紧想办法向母亲讨钱,赶紧到书店去买。但还是去迟了,那时书店的进书,并不像现在有充足的货源。带着沮丧的心情回家,突然想到父亲工作的小镇还有一个书店,也许远离城区,书还没有卖完。于是便恳求父亲能帮忙买回。但父亲也许没放在心上,第二天回来,却忘了买书。虽然他答应明天一定不忘记,但却将气恼与不安让我背着又过了一天。父亲最终把《鸡毛信》买了回来,第二天我揣着画书就上学了。同学们自然是争相传看,那时被同学围着讨要传阅的自豪、得意与快乐自是不必说了。但事情似乎并没有完,在放学排队的时候,我的一位小伙伴竟还在翻看《鸡毛信》,他被海娃的机智与勇敢所打动,被书中的画面与情节所吸引,竟没有注意到老师的口令,直到老师走到他跟前,将小画书没收,他才呆呆地茫然而不知所措了。我想,这下完啦,我的小人书,我的《鸡毛信》呀,被老师没收啦,还能再回到我的手中吗?我的顾虑显然是多余的,现在想来真是小人之见!老师第二天便把书还给了我,还在班上说,海娃真棒,你们要向他学。我知道,原来老师也是很喜欢这本小画书的呀,他一定是把书带回家看了。于是,心里便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快意。直到今天,这本小人书还珍藏在我的书橱里。
在我至今还收藏着的上百本小人书中,有不少是封面或封底残损或缺失的,也有一些是用牛皮纸小心地粘贴好以防破损加重的。在小人书收藏热兴起的今天,品相不好似乎也就失去了收藏的价值,但我却从破损的品相中,看出了它们真正的价值。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有着无尽数的读者;它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昭示着无数甜蜜的回忆。
有一本名叫《神火》的连环画,它是根据著名作家峻青的小说《荒岛风雨夜》改编的。我已不记得是怎么得到这本书的,但却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被它的书名所吸引,还认为是一本关于玄怪的书。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要想看到一本神话鬼怪的书可真不是容易的。它的情节其实并不像书名那样吸引人,说的是一位名叫“老周”的人,为了给出海打鱼的渔民提供躲避风暴的信号,自愿到一座无人的荒岛上去干那既无名又无利的工作,在帮助渔民躲避了无数次风暴侵袭之后,最后为别人的幸福献出了自己生命的故事。故事通过一位叫作“老七头”的老渔夫娓娓道来,是那么地真切而感人,看似平淡的叙述,却让一个孩子的灵魂得到了很好的洗礼。是不是从那时起,安于平凡便影响着我未来从教的一生呢?
可以说,小人书就是我们那个时代孩子的启蒙读物;也可以说,小人书影响了我们那个时代一代人的人生。真的要感谢小人书还有那些再难以再见到的路边书摊。它使我们从无数的英雄主义者身上,看到了对祖国的赤诚,看到了对事业的忠贞,看到了对人民的热爱,看到了面对困难的沉勇与坚毅,也看到了人们的互助合作与友爱。小人书更像是一部人生成长的密码,让我们看清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无数人生的真谛。从《罪恶的收租院》、《半夜鸡叫》我们知道了对新生活的感恩;从《回家迷了路》、《山乡巨变》我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渔岛之子》、《迷惑人的鱼塘》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机智、勇敢和忠诚;从《东平湖的鸟声》、《三边一少年》我们懂得了什么叫英勇无畏、意志坚定;从《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我们明白了勤劳的光荣与意义;从《罗盛教》、《白求恩》我们直观地认识到什么叫国际主义;从《南瓜生蛋的秘密》、《骑白骏马的人》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民族团结与和睦。我们甚至从出版部门在画书题跋处的意见征寻,感受到一种人本的温暖,感受到编读之间沟通的和谐与温馨。当然,孩童时代的我们也许并不清楚什么叫“人本”,但我却深深地记得,在一些连环画书的背后提前公示出近期将要出版的新书,我们是多么的渴望先睹为快的心境。
有人说,那个时代是个文化荒漠的时代。不错,那个时代没有像现时这般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文化的贫乏使那个时代所塑造的许多文学形象都成了千篇一律的“高大全”;文化的禁锢,也使之前的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成了“大毒草”,我们许多优秀的作家再也没有了社会塑造新形象的机会。但你却不可以说,在这贫瘠的荒漠上就没有璀璨的花朵,我们还是从像小人书这样不多的文化样式中汲取了非常丰富的营养。
我们被英雄所震撼,我们被英雄所感动,我们被英雄所激励,我们渴望塑造自我平凡的完美。我们过而立,入不惑,近半百,从懵懂少年一步步走来,感受世事变化,人间沧桑,虽明白完美的不易,但对英雄的崇拜却痴心不改。那是一种进步的动力,更是一种向善的情怀,我想,它还将终身伴随着我们,去进步去成长!
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人在成长经历中可能都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甚至都拥有过一段成就英雄的梦。这种情结让我们至今不能割舍,这种梦让我们至今难以忘怀。我们熟知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这些战争年代的英雄,我们也熟知雷锋、王杰、欧阳海这些和平时代的英雄;年少的我们更被王二小、刘文学、戴碧荣、张高谦、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无数少年英雄的事迹所打动。在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上,那个时代的孩子除了听贫下中农的忆苦思甜,最爱听的就是英雄人物的故事报告。可以这样说,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曾无数次渴盼过有能成就英雄的机遇的出现,都曾无数次涌起过对失去成就英雄的机遇的遗憾。也正是这种情结,伴随着他们一生的成长,使他们更易被榜样或先进所感召,使他们懂得特别地努力与上进,也使他们特别看重别人的评价,珍惜自己的荣誉。
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除了学校教育,孩子们接受英雄主义教育的渠道还有许多。那个时代的歌曲,在结集出版时也是取名为《战地新歌》的。歌集大概出版了五集,除了收录革命战争年代的一些老歌,如《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浏阳河》等,新歌也大都是保家卫国,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英雄战歌,像《我站在虎头山上》、《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守边疆》等,少儿歌曲像《我是公社小社员》、《火车向着韶山跑》、《雷锋叔叔对着我们笑》等也大都是这样。这些歌无不对一代人的思想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他们一生立身安命的价值尺度。
那时的孩子最爱看的电影也许就是战争题材的影片,像国内的《地道战》、《地雷战》、《打击侵略者》、《英雄儿女》、《奇袭》等,国外的《多瑙河之波》、《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看不见的战线》、《阿福》等。即便是八部样板戏,也都是英雄主义的赞歌。在没有电视的年代,这些电影,虽然看了不知有多少遍,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真正是百看不厌的,乃至于里面的台词都耳熟能详,在孩子们的游戏或生活中常常成为极富有情趣的经典语言,给那个年代单调而贫乏的生活增添着无尽的乐趣。
除了电影,连环画书也是我们那个时代孩子们的最爱。连环画书因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小孩又被称作小人书。价廉物美的小人书,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常常使孩子们爱不释手,魂牵梦萦。在大多数家庭都不富足的年代,孩子们常常会花光身上仅有的几毛或几分零花钱,去购买自己心爱的小人书。是小人书里的英雄故事,让他们放弃了花钱买零食的享受而去品尝那文化带来的精神快餐。他们会为没钱买到心爱的小人书而懊恼,也会为拥有别人所没有的小人书而欣喜。记得在二年级的时候,《鸡毛信》连环画书在小县城的新华书店发行了。早听过鸡毛信的故事,能看到并拥有一本《鸡毛信》小画书该多带劲啊!二毛多钱一本的小画书,在当时是很贵的了,赶紧想办法向母亲讨钱,赶紧到书店去买。但还是去迟了,那时书店的进书,并不像现在有充足的货源。带着沮丧的心情回家,突然想到父亲工作的小镇还有一个书店,也许远离城区,书还没有卖完。于是便恳求父亲能帮忙买回。但父亲也许没放在心上,第二天回来,却忘了买书。虽然他答应明天一定不忘记,但却将气恼与不安让我背着又过了一天。父亲最终把《鸡毛信》买了回来,第二天我揣着画书就上学了。同学们自然是争相传看,那时被同学围着讨要传阅的自豪、得意与快乐自是不必说了。但事情似乎并没有完,在放学排队的时候,我的一位小伙伴竟还在翻看《鸡毛信》,他被海娃的机智与勇敢所打动,被书中的画面与情节所吸引,竟没有注意到老师的口令,直到老师走到他跟前,将小画书没收,他才呆呆地茫然而不知所措了。我想,这下完啦,我的小人书,我的《鸡毛信》呀,被老师没收啦,还能再回到我的手中吗?我的顾虑显然是多余的,现在想来真是小人之见!老师第二天便把书还给了我,还在班上说,海娃真棒,你们要向他学。我知道,原来老师也是很喜欢这本小画书的呀,他一定是把书带回家看了。于是,心里便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快意。直到今天,这本小人书还珍藏在我的书橱里。
在我至今还收藏着的上百本小人书中,有不少是封面或封底残损或缺失的,也有一些是用牛皮纸小心地粘贴好以防破损加重的。在小人书收藏热兴起的今天,品相不好似乎也就失去了收藏的价值,但我却从破损的品相中,看出了它们真正的价值。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有着无尽数的读者;它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昭示着无数甜蜜的回忆。
有一本名叫《神火》的连环画,它是根据著名作家峻青的小说《荒岛风雨夜》改编的。我已不记得是怎么得到这本书的,但却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被它的书名所吸引,还认为是一本关于玄怪的书。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要想看到一本神话鬼怪的书可真不是容易的。它的情节其实并不像书名那样吸引人,说的是一位名叫“老周”的人,为了给出海打鱼的渔民提供躲避风暴的信号,自愿到一座无人的荒岛上去干那既无名又无利的工作,在帮助渔民躲避了无数次风暴侵袭之后,最后为别人的幸福献出了自己生命的故事。故事通过一位叫作“老七头”的老渔夫娓娓道来,是那么地真切而感人,看似平淡的叙述,却让一个孩子的灵魂得到了很好的洗礼。是不是从那时起,安于平凡便影响着我未来从教的一生呢?
可以说,小人书就是我们那个时代孩子的启蒙读物;也可以说,小人书影响了我们那个时代一代人的人生。真的要感谢小人书还有那些再难以再见到的路边书摊。它使我们从无数的英雄主义者身上,看到了对祖国的赤诚,看到了对事业的忠贞,看到了对人民的热爱,看到了面对困难的沉勇与坚毅,也看到了人们的互助合作与友爱。小人书更像是一部人生成长的密码,让我们看清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无数人生的真谛。从《罪恶的收租院》、《半夜鸡叫》我们知道了对新生活的感恩;从《回家迷了路》、《山乡巨变》我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渔岛之子》、《迷惑人的鱼塘》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机智、勇敢和忠诚;从《东平湖的鸟声》、《三边一少年》我们懂得了什么叫英勇无畏、意志坚定;从《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我们明白了勤劳的光荣与意义;从《罗盛教》、《白求恩》我们直观地认识到什么叫国际主义;从《南瓜生蛋的秘密》、《骑白骏马的人》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民族团结与和睦。我们甚至从出版部门在画书题跋处的意见征寻,感受到一种人本的温暖,感受到编读之间沟通的和谐与温馨。当然,孩童时代的我们也许并不清楚什么叫“人本”,但我却深深地记得,在一些连环画书的背后提前公示出近期将要出版的新书,我们是多么的渴望先睹为快的心境。
有人说,那个时代是个文化荒漠的时代。不错,那个时代没有像现时这般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文化的贫乏使那个时代所塑造的许多文学形象都成了千篇一律的“高大全”;文化的禁锢,也使之前的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成了“大毒草”,我们许多优秀的作家再也没有了社会塑造新形象的机会。但你却不可以说,在这贫瘠的荒漠上就没有璀璨的花朵,我们还是从像小人书这样不多的文化样式中汲取了非常丰富的营养。
我们被英雄所震撼,我们被英雄所感动,我们被英雄所激励,我们渴望塑造自我平凡的完美。我们过而立,入不惑,近半百,从懵懂少年一步步走来,感受世事变化,人间沧桑,虽明白完美的不易,但对英雄的崇拜却痴心不改。那是一种进步的动力,更是一种向善的情怀,我想,它还将终身伴随着我们,去进步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