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荷载及盾构施工对既有快速路基坑三维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建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p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杭富城际铁路盾构下穿既有快速路基坑为研究背景,利用PLAXIS 3D对地面车辆动荷载及盾构施工下穿既有快速路基坑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对既有快速路基坑力学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车辆动荷载和盾构施工对既有基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周围土体的扰动上,盾构施工主要影响基坑底板,使基坑底部隆起变形,车辆荷载主要影响基坑上部,车辆荷载影响深度在6m范围内.
其他文献
通过试验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引气剂种类与掺量、不同消泡剂掺量的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过程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含气量及硬化后表观质量的影响.合适比例的引气剂与消泡剂的减水剂复配有利于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表观质量.结果表明,0.2%的ZY-EA1型引气剂与0.6‰的消泡剂在本试验条件下所得混凝土新拌状态与表观质量最优.
陶粒混凝土具有无碱骨料反应、隔音和质轻等优点.本文采用松散体积法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除抗压强度外,创新性通过应变片法,利用静态应力应变仪研究陶粒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粒在使用前需进行浸水1h的预处理,以避免坍落度损失过大;10-15mm粒径陶粒可以使混凝土表观密度达到2000kg/m3,同时抗压强度损失小于20%;10mm粒径陶粒混凝土除了轻质高强外,还有一定的韧性.高强陶粒混凝土在一些强度要求较低的民用工程中的应用有广阔前景.
为了提升桥面铺装的高温抗车辙性能,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对3种SMA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级配设计及体积指标验证,选用轮辙试验和车辙试验对所设计的5种复合式SMA桥面铺装结构组合的高温性能评价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SMA混合料沥青析漏损失及飞散损失均满足技术要求,SMA具有合理的最大沥青用量,且粘附性良好;提出的5种复合式SMA铺装结构均呈现较好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其中以SMA10和SMA13形成的结构组合抗车辙效果最佳;推荐采用4500次/mm的动稳定度作为复合式SMA桥面铺装结构的高温抗车辙控制指标.
主要研究水洗次数、扰动方式及水洗时间对海砂氯离子含量的影响,以得到最佳淡化海砂的关键工艺参数,并研究了关键工艺参数下的海砂氯离子缓释规律.在试验条件下,关键工艺参数是水洗次数不低于3次;扰动方式中转速是关键;清洗时间延长有利于海砂氯离子的释放.结果表明,淡化工艺可以降低海砂氯离子含量,但是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海砂氯离子会逐渐缓释;将淡化的海砂陈化7d后再清洗一次,海砂氯离子含量大大降低.
针对目前湿陷性黄土地区水泥土室内强度试验尚无统一操作规程,考虑水泥掺入比、综合含水率、击实功等水泥土强度因子,进行水泥土室内强度试验.在室内强度试验基础上,通过数据拟合得出掺入比α、综合含水率ω、击实功p、龄期T与圆柱体、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的拟合关系.通过对比圆柱体、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以期在水泥土试件尺寸选择上形成统一操作规程,推进兰州湿陷性黄土地区水泥土室内强度试验标准化.
如何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裂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关系工程安全.本文基于水化热分析理论,就施工前温控措施如合理分层分块、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冷却水管布置,施工中温控措施如入仓温度控制和保障浇筑质量,施工后温控措施如温度检测和养护,极端情况温控措施等进行了分析.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通过近年对838个PP-R管产品的抽查检测,发现了一些质量问题.本文分析不合格率低的几点原因,对PP-R管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
建筑方案实施时,需早期介入并解决方案对本专业影响较大的问题;若待条件限定后,方案问题在施工图阶段时已无法解决.本文对某学术交流中心项目排水方案设计进行介绍,在建筑方案对本专业有限定条件下,提出施工图阶段排水设计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为了评价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GRS)的高温抗变形能力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选取SBS改性沥青、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及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进行原样及热氧老化20h(TFOT5h+PAV20h)、40h(TFOT5h+PAV40h)和60h(TFOT5h+PAV60h)的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MSCR).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对应相同蠕变加载应力状态下,GRS改性沥青的Jnr最小,SBS改性沥青的Jnr最大.GRS改性沥青有更好的高温抗变形能力,PAV老化60h后,GRS改性沥青的R3.2kPa最大,Jn
通过对超薄浮法玻璃挫伤缺陷的持续跟踪,探究缺陷发生位置、环境及成因,总结两类三种挫伤现象,阐述挫伤产生机理.通过微区化学成分测试分析来验证挫伤来源,采用扫描电镜对微区岩相形貌进行研究,提出改善缺陷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