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年夏天,我所在的杂志社做了个新闻类App,其中一个同事把App和杂志发过的稿子重新编辑,发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现在,这个号已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大号。
我亲眼见到她的时间如何被打成碎片。我们一起出去K歌,她抱着电脑说要上厕所,过了一个多小时,等她出来,我们发现她的微信更新了。当时我思忖再三:我想旅行,想晚上可以出去吃饭,不想每天困在电脑前。我做记者十几年,实在没有那么多想表达的东西了,也不想教别人怎么生活,因为越活越觉得自己还没活明白,所以我不能做公众号。
半年里,公众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没开公众号的微博大V终于忍不住纷纷开了公众号,公众号几乎成为客户唯一愿意大量投放广告的媒体。追悔莫及中,我只好开了公众号,写起了自己早已写腻的八卦,真是讨厌透了。以前我常说写专栏会把人掏空,如今开公众号更是对储存的压榨。开始写之后发现,除了配图,微信文章要比写稿简单一千倍——不用采访,不用审稿,想骂谁骂谁。唯一的麻烦就是不能休息,要随时跟热点,迎合大众趣味。于是,我身边的朋友都开起了公众号,写公众号的人已经比订阅公众号的人多了,生意自然是越来越难做。
我担心的是,没有人愿意认真写稿了。调查报道不是个体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采访、调查、合作,需要静下心来。如果采写的稿子还不如在家里编段子的转发量高,谁还会去做这样的工作呢?
我的一个朋友以前是媒体人,现在做90后社区。他说年轻人不需要知道沉重的事,只要有乐子就行了,社会的进步就是应该有越来越多的愚众、越来越少的聪明人,这样,社会才更好管理、更文明。所以唯一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有轻浅化的阅读,就像严肃题材的电影票房多半会糟糕,只有喜剧才会受欢迎。
作为受众,每个人当然有选择轻松阅读的自由,但是我不敢想象,当真正的大新闻发生时,你能指望公众号去采访写稿吗?你真的不想了解真相吗?如果要以牺牲大多数人的智慧为代价,这样的“社会进步”,我无论如何也不想要。
(彩玲摘自《中国青年》)
我亲眼见到她的时间如何被打成碎片。我们一起出去K歌,她抱着电脑说要上厕所,过了一个多小时,等她出来,我们发现她的微信更新了。当时我思忖再三:我想旅行,想晚上可以出去吃饭,不想每天困在电脑前。我做记者十几年,实在没有那么多想表达的东西了,也不想教别人怎么生活,因为越活越觉得自己还没活明白,所以我不能做公众号。
半年里,公众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没开公众号的微博大V终于忍不住纷纷开了公众号,公众号几乎成为客户唯一愿意大量投放广告的媒体。追悔莫及中,我只好开了公众号,写起了自己早已写腻的八卦,真是讨厌透了。以前我常说写专栏会把人掏空,如今开公众号更是对储存的压榨。开始写之后发现,除了配图,微信文章要比写稿简单一千倍——不用采访,不用审稿,想骂谁骂谁。唯一的麻烦就是不能休息,要随时跟热点,迎合大众趣味。于是,我身边的朋友都开起了公众号,写公众号的人已经比订阅公众号的人多了,生意自然是越来越难做。
我担心的是,没有人愿意认真写稿了。调查报道不是个体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采访、调查、合作,需要静下心来。如果采写的稿子还不如在家里编段子的转发量高,谁还会去做这样的工作呢?
我的一个朋友以前是媒体人,现在做90后社区。他说年轻人不需要知道沉重的事,只要有乐子就行了,社会的进步就是应该有越来越多的愚众、越来越少的聪明人,这样,社会才更好管理、更文明。所以唯一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有轻浅化的阅读,就像严肃题材的电影票房多半会糟糕,只有喜剧才会受欢迎。
作为受众,每个人当然有选择轻松阅读的自由,但是我不敢想象,当真正的大新闻发生时,你能指望公众号去采访写稿吗?你真的不想了解真相吗?如果要以牺牲大多数人的智慧为代价,这样的“社会进步”,我无论如何也不想要。
(彩玲摘自《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