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名朝廷官员,名叫查咏浦,皇上命他为七省巡按代天巡狩,奉旨出巡。沿途地方官得到通报,早早做好迎送准备,生怕怠慢得罪他。
这天,查巡按一行来到江南某县,县令等人接报,早早到城外接官亭恭候。时近中午,方见一队人马卷着尘土浩浩荡荡而来。
查巡按饮过茶后步出亭外,见不远处苍松翠柏掩映下有一坟茔颇为壮观,不觉眼前一亮,目光锁定在那块宽二尺、高约九尺的墓碑上。那碑青中透绿,晶莹泛光,抚之润如凝脂。查巡按见多识广,不由连声惊呼:“好石,好石!”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不忍离去。紧跟其后的县令最善溜须拍马,忙趋前一步讨好说:“此碑确是罕见,大人若是喜爱,待卑职派人命坟主取下献给大人。”
查巡按暗自赞赏县令的机敏和善解人意,只是强行索取恐有損官声,略一思忖便说:“观此石九尺有余,不妨与坟主商量,可否锯下三尺,余下六尺再刻碑文,谅无碍观瞻。”县令点头称是。
衙役奉命来到坟主门上,耀武扬威命坟主自行锯下三尺墓碑,明日送到县衙献给巡按大人,如有拖延重责不饶!
那坟主姓饶,往日也曾威风过,现在家道中落以种田为生。他们闻听此言,真乃祸从天降,全家老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若锯去墓碑,饶氏后辈有何颜面见先祖?但与官府相斗,又怎有百姓好果子吃!
正当全家左右为难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站出来说:“爹爹和各位长辈,先不要犯愁了,待明日我去会那巡按一面,再作定夺!”
此小子叫饶亦爽,为人机敏,读书聪明,全家人都特别喜爱他。大人们正苦无良策应对,见小亦爽很自信,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心想:孩子说话不慎触犯了巡按,谅他也不会为难孩子打他板子的,不妨让他去试试。翌日清晨,饶亦爽换上干净衣服,和一老仆径直去往驿馆求见巡按。此时,查咏浦正在花厅品茶,县令相陪闲聊,闻报坟主家人求见,心中欢喜,大功告成。谁知来者是个小孩,两手空空未见碑石。县令大怒:“轰出去!速叫家人快把碑石送来!”
“且慢。”查巡按听说来者是个小孩,大感诧异,吩咐衙役传他进来问话。
饶亦爽从容地在厅前下拜。查咏浦见童子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心中有几分好感,便和颜悦色地问:“为何不见你家长辈,却命你这小孩前来?”
“只因家父偶感风寒,身体欠佳,不便面见大人,故命小子前来回话。请大人恕罪!”
查咏浦见这童子蛮有教养,又微笑着问:“本官喜爱你家碑石,意欲锯取一截,可曾锯好抬来?”
“小子正为此事而来。县太爷传话说大人只要三尺,不知是否有误?”查巡按点头说是。小亦爽又说 :“依小子之见,大人要三尺是不够的,应该锯下六尺才是。”
查巡按甚感意外,疑问:“要三尺,给六尺,这是什么意思?”
饶亦爽不慌不忙地说:“大人容禀,小的祖上也曾为官,只因喜爱玉石,临终嘱咐将此石整块为碑,故高九尺。如今大人也有同好,只锯下三尺,焉敢不送?但依小子之见,倘若将来再有达官贵人喜爱此石,大人仅有三尺,就没有多余的可锯。因此,为大人着想,还是锯下六尺为好,到那时如果再锯三尺,尚可保住三尺!且我家只留三尺,也可免去再锯一次。不知大人尊意如何?”
小亦爽此言一出,语惊四座。众人既暗暗钦佩这孩子的才智胆量,同时也为他捏一把汗。
查咏浦知道这小子话中带刺,明显对朝中官员不恭,脸色一下变得难看起来。县令见状,正要呵斥,却被还算冷静的查巡按挥手制止。他沉吟片刻,脸色由愠怒转为和善,不由感慨道:“小小年纪难得有此胆识!如今老夫不要这碑石了,看你似乎话犹末尽,不妨有话全说了吧,老夫不会怪罪你。”
“谢大人宽宏大量!”饶亦爽索性将心头的话一吐为快,“赐小子斗胆直言,窃以为碑石好坏不在于石的优劣,丰碑永远立在百姓心中,那是推不倒、锯不掉、挖不走的!”
“此言妙哉!”查咏浦边赞边问,“此话是何人叫你来说的?”
“回禀大人,并非有人指使,一乃自己读书的一孔之见,二乃我祖上为官时玩物丧志,不理朝政,毫无建树,被人参奏,削职为民,忧郁而逝……本来家丑不可外扬,前车之鉴,后事不忘!”饶亦爽说到此,已是泪流满面。众人听罢,心惊肉跳,仿佛警钟在耳边鸣响。
查咏浦的心被震撼了,喃喃自语:“后生可畏,孺子可教!”马上吩咐重赏童子,命衙役护送其回家。
随后,查巡按传令,撤去执事仪仗,轻装简从,沿途官员不必迎送,不准兴师动众,不得骚扰百姓;查有劣迹官员革职查办,从严惩处;乡绅土豪欺压平民,鱼肉乡里,查有实据者,送官究办。
从此,查咏浦为官清廉,体察民情,肯办实事,政绩卓著,在百姓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可谓青史留名。
这天,查巡按一行来到江南某县,县令等人接报,早早到城外接官亭恭候。时近中午,方见一队人马卷着尘土浩浩荡荡而来。
查巡按饮过茶后步出亭外,见不远处苍松翠柏掩映下有一坟茔颇为壮观,不觉眼前一亮,目光锁定在那块宽二尺、高约九尺的墓碑上。那碑青中透绿,晶莹泛光,抚之润如凝脂。查巡按见多识广,不由连声惊呼:“好石,好石!”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不忍离去。紧跟其后的县令最善溜须拍马,忙趋前一步讨好说:“此碑确是罕见,大人若是喜爱,待卑职派人命坟主取下献给大人。”
查巡按暗自赞赏县令的机敏和善解人意,只是强行索取恐有損官声,略一思忖便说:“观此石九尺有余,不妨与坟主商量,可否锯下三尺,余下六尺再刻碑文,谅无碍观瞻。”县令点头称是。
衙役奉命来到坟主门上,耀武扬威命坟主自行锯下三尺墓碑,明日送到县衙献给巡按大人,如有拖延重责不饶!
那坟主姓饶,往日也曾威风过,现在家道中落以种田为生。他们闻听此言,真乃祸从天降,全家老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若锯去墓碑,饶氏后辈有何颜面见先祖?但与官府相斗,又怎有百姓好果子吃!
正当全家左右为难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站出来说:“爹爹和各位长辈,先不要犯愁了,待明日我去会那巡按一面,再作定夺!”
此小子叫饶亦爽,为人机敏,读书聪明,全家人都特别喜爱他。大人们正苦无良策应对,见小亦爽很自信,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心想:孩子说话不慎触犯了巡按,谅他也不会为难孩子打他板子的,不妨让他去试试。翌日清晨,饶亦爽换上干净衣服,和一老仆径直去往驿馆求见巡按。此时,查咏浦正在花厅品茶,县令相陪闲聊,闻报坟主家人求见,心中欢喜,大功告成。谁知来者是个小孩,两手空空未见碑石。县令大怒:“轰出去!速叫家人快把碑石送来!”
“且慢。”查巡按听说来者是个小孩,大感诧异,吩咐衙役传他进来问话。
饶亦爽从容地在厅前下拜。查咏浦见童子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心中有几分好感,便和颜悦色地问:“为何不见你家长辈,却命你这小孩前来?”
“只因家父偶感风寒,身体欠佳,不便面见大人,故命小子前来回话。请大人恕罪!”
查咏浦见这童子蛮有教养,又微笑着问:“本官喜爱你家碑石,意欲锯取一截,可曾锯好抬来?”
“小子正为此事而来。县太爷传话说大人只要三尺,不知是否有误?”查巡按点头说是。小亦爽又说 :“依小子之见,大人要三尺是不够的,应该锯下六尺才是。”
查巡按甚感意外,疑问:“要三尺,给六尺,这是什么意思?”
饶亦爽不慌不忙地说:“大人容禀,小的祖上也曾为官,只因喜爱玉石,临终嘱咐将此石整块为碑,故高九尺。如今大人也有同好,只锯下三尺,焉敢不送?但依小子之见,倘若将来再有达官贵人喜爱此石,大人仅有三尺,就没有多余的可锯。因此,为大人着想,还是锯下六尺为好,到那时如果再锯三尺,尚可保住三尺!且我家只留三尺,也可免去再锯一次。不知大人尊意如何?”
小亦爽此言一出,语惊四座。众人既暗暗钦佩这孩子的才智胆量,同时也为他捏一把汗。
查咏浦知道这小子话中带刺,明显对朝中官员不恭,脸色一下变得难看起来。县令见状,正要呵斥,却被还算冷静的查巡按挥手制止。他沉吟片刻,脸色由愠怒转为和善,不由感慨道:“小小年纪难得有此胆识!如今老夫不要这碑石了,看你似乎话犹末尽,不妨有话全说了吧,老夫不会怪罪你。”
“谢大人宽宏大量!”饶亦爽索性将心头的话一吐为快,“赐小子斗胆直言,窃以为碑石好坏不在于石的优劣,丰碑永远立在百姓心中,那是推不倒、锯不掉、挖不走的!”
“此言妙哉!”查咏浦边赞边问,“此话是何人叫你来说的?”
“回禀大人,并非有人指使,一乃自己读书的一孔之见,二乃我祖上为官时玩物丧志,不理朝政,毫无建树,被人参奏,削职为民,忧郁而逝……本来家丑不可外扬,前车之鉴,后事不忘!”饶亦爽说到此,已是泪流满面。众人听罢,心惊肉跳,仿佛警钟在耳边鸣响。
查咏浦的心被震撼了,喃喃自语:“后生可畏,孺子可教!”马上吩咐重赏童子,命衙役护送其回家。
随后,查巡按传令,撤去执事仪仗,轻装简从,沿途官员不必迎送,不准兴师动众,不得骚扰百姓;查有劣迹官员革职查办,从严惩处;乡绅土豪欺压平民,鱼肉乡里,查有实据者,送官究办。
从此,查咏浦为官清廉,体察民情,肯办实事,政绩卓著,在百姓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可谓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