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下媒体环境的变化、机制的变化、平台的变化,新闻报道方式变得不一而足,新闻平台的个性化特点对素材的要求也趋于不同。通过一些独特的选题视角,让新闻产品变得喜闻乐见起来,进而借助全新的传播方式,打造正能量宣传,才能在众声喧哗中,让党报报道这股清流传播得更宽广、更连绵、更久远。
关键词:媒体融合;平民视角;小切口
环境的变化、机制的变化、平台的变化,让新闻报道方式变得不一而足,新闻平台的个性化特点对素材的要求也趋于不同。这就要求传统媒体要树立全媒体理念,从一个更广的角度去审视和选择新闻素材。
媒体融合,人的融合至关重要。打造“融媒体记者”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是对记者个体还是媒体单位而言,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融媒”首先是一种理念。融媒记者除了熟悉设备的操作,还要具备选题的能力,通过独特的视角,让新闻产品变得喜闻乐见起来,进而借助新媒体传播方式,打造正能量的爆款故事,在众声喧哗中,让党报新闻这股清流传播得更宽广、更连绵、更久远。
本文以《德帅旧报》刊发的3个报道案例,阐释这种选题视角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意义。
一、媒体融合过程中,小视角的报道“别有洞天”
案例一: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优势,解決农户滞销蔬菜难题。
近年来,不少农户因为对市场的判断失误,蔬菜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一家一户偶然发生的个案,多年来不少媒体大多停留在报道社会新闻的层面。新媒体时代,互动成了一个必要的运用手段。
2018年11月20日,《德外旧报》在官方新闻APP“德州24小时”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农民蔬菜滞销的消息:因为对市场的误判,武城县一家种植合作社的150多吨白萝卜、菠菜滞销了。
其实,这并不是记者有意而为之的一个新闻,而是一次偶然的发现。起初,是记者去德州市武城县采访另一项工作时,偶然看到菜农蔬菜滞销的情况。于是,利用新媒体的快速、互动等特点,把这则消息广而告之。同时,附上菜农的联系电话,并在各公众群转发。
报道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包括武城县委、县政府及蔬菜管理部门,德州市及武城县有关爱心单位、部分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等,都在关注这个新闻以及菜农的状态。报道是下午五点左右发出,当天晚上,武城县委、县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并安排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连夜赶赴蔬菜滞销的农户家中解具体情况。同时,迅速召开会议,搭建蔬菜买卖平台、拓展蔬菜销略,最大限度降低菜农损失。
与此同时,在德州上下,一场购买爱心蔬菜的接力迅速展开,包括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爱心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最大限度帮助菜农销售滞销的蔬菜。
只有短短不到24小时的时间,人们就购买了12万公斤蔬菜。让菜农闹心的“滞销菜”就变成了暖心涌动的“爱心菜”,持续接力的“爱心订单”,就像寒冷的冬季燃起的一把火,瞬间温暖了整个德州。
不可否认,这条新闻的流量是比较高的。但更重要的是,报社也把互动的优势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与读者的互动,“闹心菜”变成了“爱心菜”,瞬间温暖了整个德州。
案例二:“儿子日记惹哭警察父亲”,除了猎奇,更应该关注警察群体本身。
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对于公安新闻,很多媒体的关注点更多是猎奇的心理,关注案件的离奇性远远大于破案人。这就导致一个现象,法治类新闻不少,表现警察群体案件背后的努力却不多。德州日报新媒体作品《儿子日记惹哭硬汉老爸》却是一个相反的案例。
2019年3月,一则《儿子日记惹哭硬汉老爸》的新闻报道在全网火爆传播多日。这是《德州日报》新媒体团队推出的一篇关于警察生活状态的行进式报道,讲述了—位普通的民警在值班多日后回家,不经意间看到儿子写的日记,被日记内容感动当场流泪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郑义是德帅I市禹城市公安局车站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因为工作的原因,几乎天天在所里值班就成了常态。这次故事发生的原因就是郑义因为破案抓捕任务紧急,放弃休息时间,坚持盯靠专案一线不能陪伴家人。某天回家后,郑义看到儿子趴在桌子上已经睡着,在把儿子抱到床上时郑义不经意间看到了儿子写的日记,日记称:“爸爸是一名警察,为了社会的安定,爸爸很少回家,警察在单位上加班,有时候好几天不回家去外地抓坏人。我要对爸爸说:您辛苦了!在外要注意安全!我爱您,爸爸!”。郑义当场泪奔。
这篇行进式报道当天被新华社选用,并被剪辑成了短视频的形式,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等主流平台发布。视频一经推出,迅速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客户端当天的阅读量超过了40万,而在新浪微博上,一些大v纷纷转发这篇报道。两天后,新华社官方微信在头条位置发布了这条信息。不久,《德州日报》将稿件的报道经验呈报新华社,新华社给予了肯定。
这是一个警察普通的生活故事,但又有着不普通的意义。从儿子写日记赞扬爸爸这个小切口人手,表现了警察工作背后的辛苦,为人民服务作出的牺牲。
案例三:毕业季的选题有很多,要抓住最打动人心的告别瞬间。
每年的毕业季,都是各家媒体争抢新闻的时候。多年来,大家形成了不错的报道经验:盯紧各学校的毕业典礼、关注老师对学生的寄语、温情的最后一课等。不可否认,这些策划不同程度上烘托了毕业季的离别气氛。但是,在网络时代,还有没有更小的切口可以选择?有没有更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新闻点?
2019年6月5日,《德州旧报》抓拍了高三毕业生集体唱歌向老师告别的瞬间,采用视频、文字等融媒体报道的方式,在全网实现了几百万的传播量。我们特别选择了6月5日高考前一天,德州第二中学高三22班全体同学用集体唱歌的方式向老师告别,而在画面拍摄的时候,特别突出了学生写下的时间为永远的请假条,当老师写下批准两个字的时候,全场哽咽。我们特别对这一素材加以报道,既烘托了毕业的气氛,又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从3个案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在重大的新闻背景下,从小切口切入能够迅速捕捉到受众最关注的新闻点。德州旧报的3个案例,涉及到的新闻背景分别是市场对农产品的调节和影响、警察群体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毕业和高考,但是,编辑记者却选择了帮助菜农售卖爱心菜、警察看到儿子日记后泪奔、学生唱歌向老师告别3个小的切入点,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采写新闻时,文字报道不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必须采取全媒体报道的方式来呈现。3个案例,分别运用了文字通讯、新媒体图文、行进式移动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报道方式,从线下到线上,从纸媒到网络,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不同阶层的群体,信息的到达率也实现了最大化。
不管是宏大的敘事,还是现场新闻小故事的讲述,对细节的描写都必不可少。3个案例中,第一个着重抓住了“闹心菜”变成“爱心菜”这个细节,通过情节的起伏,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二个抓住了“泪奔”这个细节,突出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从细小处表现警察群体的不易;第三个主要是选取了唱歌这一告别方式,迅速调动起受众的情绪。
二、平民视角既是一种报道理念也是一种报道手段
在媒体融合大势下,如何让编采人员尽快适应新媒体的属性,平民视角、小切口人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
《德州日报》是中共德州市委机关报。一直以来,党报给人的感觉是,受众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群,与普通群众有一定的距离。其实不然,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快,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一般大众都需要最新最权威的消息来引导自己的决策。像一些大政方针的公布,都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天然具有权威性的党报,如果能用好平民视角,用朴实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贴近性的案例去报道,这是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更是在新媒体时代取胜的关键。
平民视角能够获得受众和流量的青睐。全媒体矩阵的构建,离不开受众的聚集,而一般来说,高数量高质量强粘性的受众粉丝群依旧是制胜的关键。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百姓的生活和工作,贴近群众,关注民生,可以迅速得到受众的关注。当粉丝量聚集了,发布群众身边息息相关的信息,在内容建设上有助于提高粉丝的活跃度,也更有利于构建全媒体矩阵粉丝群,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平民视角有助于纸媒人员迅速提升互联网思维。媒体融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人的融合,而不少纸媒记者在向新媒体人转变的进度却异常蹒跚。其实,传统纸媒的记者并非排斥互联网新闻,面对网络的冲击他们更多地感到无从下手,进而形成了畏惧,以至于出现了“鸵鸟效应”。运用平民视角解读最权威的政策,选择百姓最关注的事情,充分结合新媒体的轻量、便捷、快速的特点,推出一批优秀的融媒报道,有助于增强角色转换的信心,更是提升编采人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手段。
平民视角有助于回归新闻初心的本真。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在保障时政报道的之外,媒体以平民视角武装自己,将新闻报道触角延伸到基层,将更有助于实现朴素的新闻初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对弘扬传播正能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平民视角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党报在报道转型中不得不重视的一种报道手段。平民视角既是一种报道理念,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显示了我们对时代、生活和受众的尊重,同时帮助媒体人摆脱居高临下的说教和千篇一律的模式,让典型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实现更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关键词:媒体融合;平民视角;小切口
环境的变化、机制的变化、平台的变化,让新闻报道方式变得不一而足,新闻平台的个性化特点对素材的要求也趋于不同。这就要求传统媒体要树立全媒体理念,从一个更广的角度去审视和选择新闻素材。
媒体融合,人的融合至关重要。打造“融媒体记者”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是对记者个体还是媒体单位而言,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融媒”首先是一种理念。融媒记者除了熟悉设备的操作,还要具备选题的能力,通过独特的视角,让新闻产品变得喜闻乐见起来,进而借助新媒体传播方式,打造正能量的爆款故事,在众声喧哗中,让党报新闻这股清流传播得更宽广、更连绵、更久远。
本文以《德帅旧报》刊发的3个报道案例,阐释这种选题视角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意义。
一、媒体融合过程中,小视角的报道“别有洞天”
案例一: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优势,解決农户滞销蔬菜难题。
近年来,不少农户因为对市场的判断失误,蔬菜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一家一户偶然发生的个案,多年来不少媒体大多停留在报道社会新闻的层面。新媒体时代,互动成了一个必要的运用手段。
2018年11月20日,《德外旧报》在官方新闻APP“德州24小时”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农民蔬菜滞销的消息:因为对市场的误判,武城县一家种植合作社的150多吨白萝卜、菠菜滞销了。
其实,这并不是记者有意而为之的一个新闻,而是一次偶然的发现。起初,是记者去德州市武城县采访另一项工作时,偶然看到菜农蔬菜滞销的情况。于是,利用新媒体的快速、互动等特点,把这则消息广而告之。同时,附上菜农的联系电话,并在各公众群转发。
报道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包括武城县委、县政府及蔬菜管理部门,德州市及武城县有关爱心单位、部分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等,都在关注这个新闻以及菜农的状态。报道是下午五点左右发出,当天晚上,武城县委、县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并安排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连夜赶赴蔬菜滞销的农户家中解具体情况。同时,迅速召开会议,搭建蔬菜买卖平台、拓展蔬菜销略,最大限度降低菜农损失。
与此同时,在德州上下,一场购买爱心蔬菜的接力迅速展开,包括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爱心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最大限度帮助菜农销售滞销的蔬菜。
只有短短不到24小时的时间,人们就购买了12万公斤蔬菜。让菜农闹心的“滞销菜”就变成了暖心涌动的“爱心菜”,持续接力的“爱心订单”,就像寒冷的冬季燃起的一把火,瞬间温暖了整个德州。
不可否认,这条新闻的流量是比较高的。但更重要的是,报社也把互动的优势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与读者的互动,“闹心菜”变成了“爱心菜”,瞬间温暖了整个德州。
案例二:“儿子日记惹哭警察父亲”,除了猎奇,更应该关注警察群体本身。
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对于公安新闻,很多媒体的关注点更多是猎奇的心理,关注案件的离奇性远远大于破案人。这就导致一个现象,法治类新闻不少,表现警察群体案件背后的努力却不多。德州日报新媒体作品《儿子日记惹哭硬汉老爸》却是一个相反的案例。
2019年3月,一则《儿子日记惹哭硬汉老爸》的新闻报道在全网火爆传播多日。这是《德州日报》新媒体团队推出的一篇关于警察生活状态的行进式报道,讲述了—位普通的民警在值班多日后回家,不经意间看到儿子写的日记,被日记内容感动当场流泪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郑义是德帅I市禹城市公安局车站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因为工作的原因,几乎天天在所里值班就成了常态。这次故事发生的原因就是郑义因为破案抓捕任务紧急,放弃休息时间,坚持盯靠专案一线不能陪伴家人。某天回家后,郑义看到儿子趴在桌子上已经睡着,在把儿子抱到床上时郑义不经意间看到了儿子写的日记,日记称:“爸爸是一名警察,为了社会的安定,爸爸很少回家,警察在单位上加班,有时候好几天不回家去外地抓坏人。我要对爸爸说:您辛苦了!在外要注意安全!我爱您,爸爸!”。郑义当场泪奔。
这篇行进式报道当天被新华社选用,并被剪辑成了短视频的形式,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等主流平台发布。视频一经推出,迅速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客户端当天的阅读量超过了40万,而在新浪微博上,一些大v纷纷转发这篇报道。两天后,新华社官方微信在头条位置发布了这条信息。不久,《德州日报》将稿件的报道经验呈报新华社,新华社给予了肯定。
这是一个警察普通的生活故事,但又有着不普通的意义。从儿子写日记赞扬爸爸这个小切口人手,表现了警察工作背后的辛苦,为人民服务作出的牺牲。
案例三:毕业季的选题有很多,要抓住最打动人心的告别瞬间。
每年的毕业季,都是各家媒体争抢新闻的时候。多年来,大家形成了不错的报道经验:盯紧各学校的毕业典礼、关注老师对学生的寄语、温情的最后一课等。不可否认,这些策划不同程度上烘托了毕业季的离别气氛。但是,在网络时代,还有没有更小的切口可以选择?有没有更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新闻点?
2019年6月5日,《德州旧报》抓拍了高三毕业生集体唱歌向老师告别的瞬间,采用视频、文字等融媒体报道的方式,在全网实现了几百万的传播量。我们特别选择了6月5日高考前一天,德州第二中学高三22班全体同学用集体唱歌的方式向老师告别,而在画面拍摄的时候,特别突出了学生写下的时间为永远的请假条,当老师写下批准两个字的时候,全场哽咽。我们特别对这一素材加以报道,既烘托了毕业的气氛,又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从3个案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在重大的新闻背景下,从小切口切入能够迅速捕捉到受众最关注的新闻点。德州旧报的3个案例,涉及到的新闻背景分别是市场对农产品的调节和影响、警察群体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毕业和高考,但是,编辑记者却选择了帮助菜农售卖爱心菜、警察看到儿子日记后泪奔、学生唱歌向老师告别3个小的切入点,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采写新闻时,文字报道不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必须采取全媒体报道的方式来呈现。3个案例,分别运用了文字通讯、新媒体图文、行进式移动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报道方式,从线下到线上,从纸媒到网络,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不同阶层的群体,信息的到达率也实现了最大化。
不管是宏大的敘事,还是现场新闻小故事的讲述,对细节的描写都必不可少。3个案例中,第一个着重抓住了“闹心菜”变成“爱心菜”这个细节,通过情节的起伏,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二个抓住了“泪奔”这个细节,突出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从细小处表现警察群体的不易;第三个主要是选取了唱歌这一告别方式,迅速调动起受众的情绪。
二、平民视角既是一种报道理念也是一种报道手段
在媒体融合大势下,如何让编采人员尽快适应新媒体的属性,平民视角、小切口人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
《德州日报》是中共德州市委机关报。一直以来,党报给人的感觉是,受众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群,与普通群众有一定的距离。其实不然,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快,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一般大众都需要最新最权威的消息来引导自己的决策。像一些大政方针的公布,都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天然具有权威性的党报,如果能用好平民视角,用朴实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贴近性的案例去报道,这是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更是在新媒体时代取胜的关键。
平民视角能够获得受众和流量的青睐。全媒体矩阵的构建,离不开受众的聚集,而一般来说,高数量高质量强粘性的受众粉丝群依旧是制胜的关键。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百姓的生活和工作,贴近群众,关注民生,可以迅速得到受众的关注。当粉丝量聚集了,发布群众身边息息相关的信息,在内容建设上有助于提高粉丝的活跃度,也更有利于构建全媒体矩阵粉丝群,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平民视角有助于纸媒人员迅速提升互联网思维。媒体融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人的融合,而不少纸媒记者在向新媒体人转变的进度却异常蹒跚。其实,传统纸媒的记者并非排斥互联网新闻,面对网络的冲击他们更多地感到无从下手,进而形成了畏惧,以至于出现了“鸵鸟效应”。运用平民视角解读最权威的政策,选择百姓最关注的事情,充分结合新媒体的轻量、便捷、快速的特点,推出一批优秀的融媒报道,有助于增强角色转换的信心,更是提升编采人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手段。
平民视角有助于回归新闻初心的本真。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在保障时政报道的之外,媒体以平民视角武装自己,将新闻报道触角延伸到基层,将更有助于实现朴素的新闻初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对弘扬传播正能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平民视角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党报在报道转型中不得不重视的一种报道手段。平民视角既是一种报道理念,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显示了我们对时代、生活和受众的尊重,同时帮助媒体人摆脱居高临下的说教和千篇一律的模式,让典型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实现更好的社会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