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l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我国的初中教学如何才能真正与新课程改革达到较好契合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界学者和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初中数学的契合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促进自身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 理念契合
  数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改的标准,才能提高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对初中数学如何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契合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要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从而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概率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如教师列举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小明和小丽谁去看周末的电影,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小丽去;如果反面朝上,小明去,历史上的数学家也做过掷硬币的实验,经过实验发现当次数很大时,任意掷一枚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正面朝上、反面朝上,而且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这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任意掷一枚均匀的小立方体 ( 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 1,2,3,4,5,6),让学生自己试验,最后总结“6”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通过上面两个游戏,让学生亲身实验,如果是连续掷两次均匀的硬币,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等可能的结果,如出现“一正一反”的概率为多少,如果将上面均匀的小立方体也连续掷两次,会出现几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总数都是偶数的概率为多少,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地进一步进入到学习概率有关知识的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构建良好的的师生关系,从而与新课程要求有效融合。
  二、以探究为主,全面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为此,教师就要利用学生这一生活经历,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就要以探究为主。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
  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以下探究活动:首先,利用投影显示一些示意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各图中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其次,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就会发现结论。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进而为课堂教学活动作铺垫。这样,一方面培养让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探索发现,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愿望。因此,这种探究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勾股定理,揭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并使相关知识得到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效果: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融入数学文化,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高中数学课程中设置“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等内容。并具体提出了“数学文化应尽可能有机地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因此,这也正说明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数学教学内容改革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且,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大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关键,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加强数学文化知识的渗透,创造适当的机会,将现实世界与数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数学文化后的数学知识。例如:唐朝诗人李欣的诗《古从军行》开头两句说:“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在这首诗中就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即将军饮马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学知识:诗中将军在观望烽火之后从山脚下的某一点出发,走到河旁边的某点饮马后再到宿营点,请问怎样走才能使总的路程最短?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迁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但在引入教学文化时,需要教师把握好时间,做到对数学史知识的适时适度应用,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知识基础与发展能力的有机结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要通过数学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杰出的智慧,深刻体会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这样,不仅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体现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的有效结合,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对新课改内容的研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欣赏数学,实现初中数学的教学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的完美契合。
  参考文献:
  [1]聂绍清.浅谈新课改与初中数学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1).
  [2]谭宏安.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初探[J].新课程学习 ( 基础教育 ),2009,(06).
  [3]徐晓俊.与初中数学新课改共成长[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1,(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课现状实地调查,得到高中数学课教学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困境成因分析,对影响高中数学课教学其他因素的分析,从而提出几点提高高中数学课主体参与式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对策。主体参与式教学方式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引导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倡导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多面互动。学生通过这种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数
摘要:很多初中、小学数学学科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到了高中阶段数学成绩却非常不理想。通常有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之后适应不了高中的数学学习,使得学习的积极性大受影响,甚至成绩出现严重下滑的趋势。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这篇文章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方法 成绩  一、成绩下滑原因  很多初中学习优异的学生到了高中却成绩严重滑坡有如下几点原因:
摘要: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关键词:适应 学习方法 数学能力  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而在高一阶段的学习又是尤其的重要,要学完4本必修课本,占了高考的绝大部分内容。大量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新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材内容安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与实践,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中小学数学老师在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相继在我国一些地区开展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而随着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断交流发展,对于民族之间的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将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会在论述数学跨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意义的前提下,借鉴一项国外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探讨数学跨文化教育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育 跨文化教育  
该文提出了一种余度系统中关于均衡设计的新方法。首先论述了均衡的原理和作用,接着提出并证明了均衡回路的独立性概念,由此又提出了均衡回路可以独立设计的思想,从而大大简化了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首先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
期刊
“延时评价”是相对于“即时评价”的一种特殊的评价方式,它要求在学生作出事情或说出一种思路之后,不急于进行评价,作出对错的结论,而是以鼓励,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有个性的见解。它比“一锤定音”式的“即时评价”更能创设自己安全的教育环境,更能提供学生的自由思维的空间。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能总是过早给予法性的“即时评价”,而应该根据课堂学生反馈的具体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不断加强,我国的传统教育受到了严峻挑战与冲击。同时对我国的数学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案通过对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广大数学教育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体验式教学 对策分析  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后,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