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笔谈)——邓小平精神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3123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精神是对毛泽东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精神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体会。
其他文献
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源远流长,郭廷以、陈恭禄、罗尔纲、王栻等老一辈学者开创在前,经过7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之一。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6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参与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1995年以来连续被
柏拉图在《高尔吉亚篇》中借助苏格拉底提出一种“知识性技术”或“技术性知识”,其中,“能知”与“所知”直接合一,呈现出一种纯然“透明”的心理状态,即它必定能够透过这些心理状态看到这些心理状态所指向的实在。就命题性知识而言,一个有知识的人所知的命题肯定是真命题而且他也肯定知道所知的是真命题;就技能性知识而言,一个有知识或技术的人所做作为的肯定是完善的目标而且他肯定能够实现他所做所为的完善的目标。因此,对于一个具有“知识”或“技术”的人来说,无论是命题还是行为,都是不可错的。基于这一知识概念,柏拉图不仅批判了作
1972年在南京大学北园发掘的东晋帝陵不仅出土了金冠饰(见本刊今年第5期封二)、东罗马玻璃等珍贵的器物,也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陶瓷器,青瓷狮形插器即为其中一件。六朝时人常取动物形象作为瓷器的造型,狮子据说东汉时从西域传人。
汉学是一门几乎与中国研究同名的学问,本文提出的汉学主义却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而是一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性范畴,该范畴总揽了西方长期以来试图将中国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动机、逻辑、原因、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特点。本文试图对中国研究的一些方面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其主旨不是要修正谬误和偏见,而是要探讨支配汉学主义的认识论核心和工作逻辑。本文的具体目标有:构想和定义汉学主义,分析其理论框架和范式形成,描绘其在中国研究领域的一些表现,探讨其工作原理和逻辑,指出其带有东方主义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及族群中
《大观帖》全10卷,为北宋大观三年(1109)宋徽宗因《淳化阁帖》板已断裂,出内府所藏墨迹,命蔡京等稍加厘定,重行摹勒上石。款署“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所藏玉卮乃辽代(907-1125)传世品,和田青白玉籽科雕琢而成;器身为椭圆形,直口,浅腹,椭圆形饼底,器身一侧有一龙形柄;器高3.5厘米,长13.5厘米,宽9.6厘米,连器柄宽13.4厘米;造型奇特,玉质上佳,湿润莹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