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性学习,作为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然而,受考试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主性学习并没有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效果,这一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本文从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的内涵出发,总结了自主性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自主性学习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在今后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教学
一、自主性学习的内涵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学习者能够认识自己的知识、能力的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行为。
如果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这就是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体现,即为素质教育自主性学习。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二、自主性学习的现状
(一)教师和学生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
为了了解师生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情况,笔者从本县中学中随机抽取了不同类型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学生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
学生对数学自主性学习还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还没有让学生产生一个自我主动研究的良好习惯。这个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教师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
教师对此种教学方法尚欠积极性,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还没有深入贯彻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教师对数学自主性学习教学既持肯定态度,又不积极开展。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中,自主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的重要方式。自主性学习是一种智力教学模式,它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充分融合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但是,自主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却举步维艰。
对学生而言,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智力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锻炼和培养,造成了目前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自主性学习的茫然,他们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一旦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就变得不知所措,在犹豫和等待中浪费了许多教学时间。
对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还有部分老师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不足,对学生素质及自主性学习本身抱怀疑态度,从思想上拒绝开展活动。这就造成在不少学校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成了少数人的“爱好",常常只能在专门的研究讨论中才能出现。
部分教师有把数学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的倾向,认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浪费教学时间。
有些学校忽视学生薄弱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教师及时的建议和帮助,学习效果得不到科学的评估,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三、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建议
(一)教师要合理利用小组来开展自主性学习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伙伴和他同组,促进小组内部有效合作。把班级学生按好、中、差有比例的进行合理安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确定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小组长,以优带差,让每位同学在学习活动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能倾听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效地参与学习。
(二)教师要提高课堂趣味性,为学生搭建个性化思考平台
教师授课时可以采用一些精炼的语言,并且尝试着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用幽默的语言增加课堂的幽默度,更好地呈现数学学科知识的多样性。比如:七年级的平面几何基础中有一个关于立体图形的制作及平面展开图的章节,授课老师可以课下提前手工制作一些成品,然后拿到课堂上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发动同学们提前对本章节进行预习,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图形。数学中趣味题、思维题、规律题可适当的量化到课堂知识点上,这样既提高了课堂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可爱之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
“学生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情感,努力创设民主、公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应秉承的课堂理念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例如:课堂提问通常都是按照座位“开火车”;学生上黑板板演按照座位顺序进行:经常随机从某一位同学开始进行编号,并引导编号为1、2、3、4、5…的同学互相比赛等。以此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老师授课时应改变那种“一言堂”方式,应该围绕着问题给学生构造一种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利用参考书进行充分的预习、主动参与老师组织的课堂讨论、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在笔记上记录重点和难点、课后自觉对所讲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载体,还可以发展良好的自我塑造能力,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恒久性,不会半途而废。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中,课程知识成为学生反思、批判、运用并促进学生重新理解的材料。自主性学习作为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有效方式,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完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自主性学习”,是提高初中生数学水平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级地开展自主性学习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学科、数学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教学
一、自主性学习的内涵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学习者能够认识自己的知识、能力的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行为。
如果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这就是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体现,即为素质教育自主性学习。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二、自主性学习的现状
(一)教师和学生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
为了了解师生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情况,笔者从本县中学中随机抽取了不同类型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学生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
学生对数学自主性学习还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还没有让学生产生一个自我主动研究的良好习惯。这个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教师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
教师对此种教学方法尚欠积极性,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还没有深入贯彻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教师对数学自主性学习教学既持肯定态度,又不积极开展。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中,自主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的重要方式。自主性学习是一种智力教学模式,它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充分融合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但是,自主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却举步维艰。
对学生而言,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智力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锻炼和培养,造成了目前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自主性学习的茫然,他们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一旦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就变得不知所措,在犹豫和等待中浪费了许多教学时间。
对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还有部分老师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不足,对学生素质及自主性学习本身抱怀疑态度,从思想上拒绝开展活动。这就造成在不少学校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成了少数人的“爱好",常常只能在专门的研究讨论中才能出现。
部分教师有把数学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的倾向,认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浪费教学时间。
有些学校忽视学生薄弱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教师及时的建议和帮助,学习效果得不到科学的评估,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三、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建议
(一)教师要合理利用小组来开展自主性学习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伙伴和他同组,促进小组内部有效合作。把班级学生按好、中、差有比例的进行合理安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确定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小组长,以优带差,让每位同学在学习活动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能倾听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效地参与学习。
(二)教师要提高课堂趣味性,为学生搭建个性化思考平台
教师授课时可以采用一些精炼的语言,并且尝试着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用幽默的语言增加课堂的幽默度,更好地呈现数学学科知识的多样性。比如:七年级的平面几何基础中有一个关于立体图形的制作及平面展开图的章节,授课老师可以课下提前手工制作一些成品,然后拿到课堂上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发动同学们提前对本章节进行预习,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图形。数学中趣味题、思维题、规律题可适当的量化到课堂知识点上,这样既提高了课堂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可爱之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
“学生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情感,努力创设民主、公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应秉承的课堂理念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例如:课堂提问通常都是按照座位“开火车”;学生上黑板板演按照座位顺序进行:经常随机从某一位同学开始进行编号,并引导编号为1、2、3、4、5…的同学互相比赛等。以此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老师授课时应改变那种“一言堂”方式,应该围绕着问题给学生构造一种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利用参考书进行充分的预习、主动参与老师组织的课堂讨论、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在笔记上记录重点和难点、课后自觉对所讲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载体,还可以发展良好的自我塑造能力,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恒久性,不会半途而废。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中,课程知识成为学生反思、批判、运用并促进学生重新理解的材料。自主性学习作为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有效方式,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完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自主性学习”,是提高初中生数学水平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级地开展自主性学习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学科、数学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