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求是”与“致用”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术价值取向.作为晚清古文经学代表人物的章太炎虽然深受“实事求是”方法论的影响,但在有些时期对“致用”也多有强调.具体来说,章太炎早年的思想表现出明显的“致用”倾向;1906年开始,从“致用”转入对“求是”的追求;到了 1920年后,又开始强调“致用”的重要性.这种变化有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与他“真如”哲学的建构与夭折有着密切关系.而章氏“求是”与“致用”关系的演变,又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其哲学体系内部的矛盾与现实关怀的失落.
【机 构】
: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是”与“致用”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术价值取向.作为晚清古文经学代表人物的章太炎虽然深受“实事求是”方法论的影响,但在有些时期对“致用”也多有强调.具体来说,章太炎早年的思想表现出明显的“致用”倾向;1906年开始,从“致用”转入对“求是”的追求;到了 1920年后,又开始强调“致用”的重要性.这种变化有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与他“真如”哲学的建构与夭折有着密切关系.而章氏“求是”与“致用”关系的演变,又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其哲学体系内部的矛盾与现实关怀的失落.
其他文献
中国的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从局部转型演变为系统重建,这需要探寻价值问题,构建深层理论.面向已经到来的5G和人工智能时代,媒体深度融合应当重建公共传播体系,注重四个关键理念:兼顾物质性和社会性,建设数字时代的社会基础设施;兼顾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开展协同治理;兼顾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匹配,打造智能传播生态;兼顾技术驱动与社会效益,以公共算法描绘未来传媒图景.具体而言,实践路径有五个要点:通过建设自主可控的公共平台来确保公共利益的方向,通过创新先进技术支撑体系来促进公共技术的涌现,通过打造新型业态体系来塑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非凡奋斗历程中打造的精神谱系,是我国文献纪录片创作的珍贵源泉.通过文献纪录片创作,中国共产党的集体记忆得到完整延续,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人民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本文对我国文献纪录片在传播主流声音、弘扬时代旋律和展示国家形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析.
朝鲜时代语汇集《方言类释》是近代汉语史研究的一种域外新鲜材料,具有独特的语言学、词汇学研究价值.特别是《方言类释·中州乡语》部分,集中收录了一批我国十八世纪各地方言词汇.本文对《方言类释》进行介绍,并对若干词汇予以考辨.
《理想照耀中国》是一部凸显历史记忆的红色题材电视剧.本文从记忆的激活、记忆的建构和记忆的认同三个层面来探讨红色主题剧这种影像媒介对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以期拓展红色主题剧对集体记忆建构的实践逻辑与理论内涵.
《红楼梦》中描写的当铺经营及典当活动与清代典当业的发展状况甚为切合.有清一代,典当业发展至顶峰,典当行遍布全国各地,规模大,业务多,官营典当和民间典当齐头并进.典当业在弥补财政经费、促进资金流动、稳定社会经济、扶助平民生计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典当业在清代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对应了贾府因收支结构畸形导致破产的命运.外部条件恶化,内部因循守旧是导致贾府经济最终走向崩溃的原因.
黄仁宇的历史本体论可归属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在历史发展的影响因素方面,他力主地理因素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强大作用.关于历史发展的规律,黄仁宇强调了历史必然性,他秉持历史的特殊性,又持有人类实现一般性结局的观点,表述了历史的固化与变化.对历史发展趋向的探讨,黄仁宇主张曲折性发展和数目字管理趋向.这种历史本体论体现出经验的历史哲学,既是特色,也是局限;既显示出独特价值,又缺乏系统性.
宋代女性的家庭文学教育有自学自修、家庭成员互教互学等几种途径,艺妓的文学教育主要来自与文士的交往.诗歌是女性文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宋代女性的文学教育与重文教风气、图书普及、女性交际需要等密切相关,是“才女”辈出的催化剂.
八股文宗师王鏊的科举经义时文的学术渊源可循有二:一是受元代江西庐陵彭士奇所编彭氏家族宋元经义的影响.彭士奇是元代科举活动的重要参加者,是元代“股体”时文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和他有关的科举经义材料是现存最完整最真实的元代科举经义材料.彭士奇所编辑彭氏家族宋、元两朝科试经义全部程文,被明正统十年进士昆山叶盛在景泰四年得到.太学生张用光极力推荐18岁的王鏊给礼部侍郎叶盛,叶对其才华惊异不已,遂荐于礼部,厢房奖励备至,王鏊在京一年,由此也读过叶盛收藏的彭家经义.二是受晚宋《论学绳尺》《论范》等论策之文的影响.欧阳
一、引言rn《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2018).《新课标》首次使用了“大概念”一词(即本文所说的大观念).学科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需要在基础教育的全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大观念是为实现核心素养目标而搭建的桥梁,它统领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业评价的方式.
上世纪末以来,史诗的演述成为中国史诗研究的中心.从接受美学的视域观照,“作家——作品——读者”在史诗演述中呈现为演述中创编、史诗文本生成以及听众接受共时发生的“全息图景”.史诗演述在特定场域中通过表演的方式(演述——聆听)发生,史诗歌手对史诗传统进行二度发现和创造,与听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而原初意义上凝固的史诗文本被启动、激活和重新生成,史诗传统传承的恒固性与演述的张力达成“冲突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