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中,可从以下五方面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其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其二,激发学生作画的内在潜质,让学生学会上美术课;其三,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重视美术课;其四,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让学生上好美术课;其五,引入竞争方式,帮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摆正心态,让学生创新美术课。这五项策略也是提高学生美术创作和鉴赏能力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激发;鼓励;修正;竞争;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05-02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美术教学也在不断改革模式,从以往重视教师讲授绘画技巧和带领学生欣赏作品的模式,转变为重视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一旦产生兴趣,学习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更是如此。中学的美术课和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所谓“主科”比起来,容易被学生忽视,所以,有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会“清闲”起来。对此,笔者反复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希望找到解决办法。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可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笔者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授课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一)欣赏名品,激发学生美术创作欲望
在课前导入环节,笔者常通过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引入新课。根据教材单元重点,笔者先从网上搜集一些名画的图片,配上清新优雅的轻音乐,展示给学生看。在学生尽情欣赏的同时,笔者适当地引导解说。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爱上了美术课,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如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十三册第二课“手绘线条图”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了一组动态“线条流感画面”,在古筝乐曲《高山流水》的旋律中,五彩斑斓的曲线行云流水般地滑过屏幕,一会儿是群山起伏,一会儿是水波荡漾,一会儿又是阳光熠熠,当学生听笔者讲到这些优美的图案都是大师用手绘线条勾勒出来的,一个个神采飞扬,赞不绝口。看到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笔者宣布:“这节课,我们学习手绘线条图。”笔者刚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动起笔来……
(二)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美术创作潜能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课堂是个体创造力、想象力发挥极致的最佳场所。为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笔者在美术课上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一一粘贴在黑板上后,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个学生都热情评论黑板上的作品,尽管有些学生的评论并不专业,但学生在这样的作品赏析中,提升了自己的赏析水平。
二、激发学生作画潜质,让学生学会上美术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根据这一点,笔者努力发挥美术教材中的视觉感和审美感,并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边作画,边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发现自己的美术创作潜质,学会上美术课。
(一)学会观察,绘出好作品
笔者所在学校,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百年老树,在学习了线条绘图之后,笔者带领学生漫步在校园树林之中,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每一棵树木的主干、枝叶。经过笔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都选定了自己的观察对象,把观察对象小至叶脉,大至树冠都仔仔细细地描摹下来。然后,笔者又鼓励他们回想观察对象在四季里的变化,经过反复地研究、观察、回想,学生终于画出了“林风”这样的手绘线条图。其中一幅名为《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学生作品,突出了“柳韵”的气势,在学校某次画展中一举夺冠。
(二)学会积累,绘出好作品
积累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对美术学科来讲,素材积累也很重要。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悟到美术的价值,学会收集创作素材。
三、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重视美术课
创新教育在各科课堂教学已经常态化,特别是在美术课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这方面的深层探索。
(一)学以致用,学会挖掘身边素材
仅在美术课上教会学生素描、水彩、构图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单纯临摹教材上的作品,这些是不够的。美术教学目标应是让学生学会拓展创作,把生活中美好的人性美、场景美等展示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学会创作,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让美术学以致用。
如筆者在完成素描教学之后,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让学生实地选取景物,并在原有景物上再创造,使之更合理、美观。学生按要求,纷纷选择了路灯、监控探头、鸟窝、篮球架、足球门、健身转椅等,并开始再创造。有的配以新的环境,有的配以新的位置,还有的配以不同色彩。经过学生的再创造,校园里的很多景物有了新姿态:路灯改变原先那张长方形的、严肃的“脸”,变成以圆形为主导的猫头鹰的样子,看上去很有活力,俯视着地面;篮球架变成了低中高组合的样式,并配以绿茵场地,同时,在一个不相交的立体画面里,小学生、中学生、教师都在打篮球。篮球场的画面设计精致,创意新颖,还在学校的一次画展中获得创意画一等奖。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术素材,并积极地练习作画,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敢于展示自身画功,袒露审美特点
笔者所在学校经常开展美术绘画比赛,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绘画比赛时间大多安排在“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九月的教师节、十月的国庆节、春节期间等。美术绘画比赛时,学生会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学生在操场开辟出一块沙地,用稚嫩的小手画着沙画,有的学生选择在宣纸上勾画自己喜爱的画面,有的学生更喜欢用布、豆、米等实物制作古装人物。他们会给自己的作品起非常特别的名字:萌娃、熊咪咪、美仔等,还有的学生会给自己作品配上唐诗。无论以那种形式作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在比赛中展示自我。很多学生的画风画技在这样的活动中成熟起来,更重视和热爱美术课。
四、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让学生上好美术课
教师的职责不单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及时引导他们走出绘画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误区。在上欣赏课时,笔者常常发现,学生会因为欣赏作品的角度不同,导致对问题的看法不同,也有些学生会在作画和欣赏美术作品时走入误区。所以,在组织学生欣赏名家作品或同龄人的绘画作品时,教师应做出正确的引导。
在一次绘画比赛中,笔者所教班级选出部分作品在学校展板上展出,全校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评价。经大家投票选出了10幅优秀作品。其中,有一幅名为《踢足球》的素描作品备受争议。因为这幅画只画出了一个小男孩踢球的动作,男孩脚下有一个足球,看上去很一般。笔者向学生解释道:“欣赏这幅画面,重点看男孩的表情,他两眼放光,接着看他的四肢动作,两肩耸起,腿肚紧绷,说明他很专注,他那种‘拼劲’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好的画面除了要有艺术美,还要包含精神美。”这样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有利于避免学生只为赏画而赏画。
五、引入竞争方式,帮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摆正心态
美术课上,笔者经常以竞赛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绘画能力,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教学手段。每一次,学生都会大有所获,更主要的是,他们能从中学会创新思维,知道如何从不同角度去临摹实物,绘出实物最美、最令人欣赏的一面。无论是素描临摹,还是国画创作,或是手工作品,都是如此。
一次做手工剪纸作品,笔者讲解完剪纸技巧后,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场剪纸比赛。学生纷纷大显身手,有剪动物的,有剪雪花的,还有剪古装人物的……经评选,仅有少部分学生的作品被评为优秀。这时,笔者看到作品没被评为优秀的学生中有的低头不语,有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见此情形,笔者告诉他们,要及时总结失败的原因,找到自己與获胜者的差别。然后,笔者再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再展示自己的剪纸技艺。经过心态调整教育,这部分学生的剪纸兴趣又被激发起来,他们积极备战新的比赛。就这样,美术课堂上学生都踊跃参加课堂活动,学生对美术课的热爱愈发强烈。
总之,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美术课是基础;激发学生的作画潜质,使学生会上美术课,是手段;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之举;引导学生走出误区,是学生上好美术课的关键;引入竞争手段,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摆正心态,是学生优秀素质的体现。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还有很多,教师应该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1]苏勋志.用开放式评价激起美术课堂的快乐涟漪[J].名师在线,2020(33).
[2]岳聪宴.探究小学美术多样化创作形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
【作者简介】
王悦好(1990~),女,汉族,辽宁阜新人,本科,初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育。
【关键词】激发;鼓励;修正;竞争;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05-02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美术教学也在不断改革模式,从以往重视教师讲授绘画技巧和带领学生欣赏作品的模式,转变为重视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一旦产生兴趣,学习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更是如此。中学的美术课和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所谓“主科”比起来,容易被学生忽视,所以,有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会“清闲”起来。对此,笔者反复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希望找到解决办法。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可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笔者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授课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一)欣赏名品,激发学生美术创作欲望
在课前导入环节,笔者常通过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引入新课。根据教材单元重点,笔者先从网上搜集一些名画的图片,配上清新优雅的轻音乐,展示给学生看。在学生尽情欣赏的同时,笔者适当地引导解说。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爱上了美术课,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如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十三册第二课“手绘线条图”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了一组动态“线条流感画面”,在古筝乐曲《高山流水》的旋律中,五彩斑斓的曲线行云流水般地滑过屏幕,一会儿是群山起伏,一会儿是水波荡漾,一会儿又是阳光熠熠,当学生听笔者讲到这些优美的图案都是大师用手绘线条勾勒出来的,一个个神采飞扬,赞不绝口。看到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笔者宣布:“这节课,我们学习手绘线条图。”笔者刚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动起笔来……
(二)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美术创作潜能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课堂是个体创造力、想象力发挥极致的最佳场所。为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笔者在美术课上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一一粘贴在黑板上后,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个学生都热情评论黑板上的作品,尽管有些学生的评论并不专业,但学生在这样的作品赏析中,提升了自己的赏析水平。
二、激发学生作画潜质,让学生学会上美术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根据这一点,笔者努力发挥美术教材中的视觉感和审美感,并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边作画,边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发现自己的美术创作潜质,学会上美术课。
(一)学会观察,绘出好作品
笔者所在学校,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百年老树,在学习了线条绘图之后,笔者带领学生漫步在校园树林之中,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每一棵树木的主干、枝叶。经过笔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都选定了自己的观察对象,把观察对象小至叶脉,大至树冠都仔仔细细地描摹下来。然后,笔者又鼓励他们回想观察对象在四季里的变化,经过反复地研究、观察、回想,学生终于画出了“林风”这样的手绘线条图。其中一幅名为《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学生作品,突出了“柳韵”的气势,在学校某次画展中一举夺冠。
(二)学会积累,绘出好作品
积累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对美术学科来讲,素材积累也很重要。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应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悟到美术的价值,学会收集创作素材。
三、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重视美术课
创新教育在各科课堂教学已经常态化,特别是在美术课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这方面的深层探索。
(一)学以致用,学会挖掘身边素材
仅在美术课上教会学生素描、水彩、构图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单纯临摹教材上的作品,这些是不够的。美术教学目标应是让学生学会拓展创作,把生活中美好的人性美、场景美等展示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学会创作,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让美术学以致用。
如筆者在完成素描教学之后,把学生带到教室外,让学生实地选取景物,并在原有景物上再创造,使之更合理、美观。学生按要求,纷纷选择了路灯、监控探头、鸟窝、篮球架、足球门、健身转椅等,并开始再创造。有的配以新的环境,有的配以新的位置,还有的配以不同色彩。经过学生的再创造,校园里的很多景物有了新姿态:路灯改变原先那张长方形的、严肃的“脸”,变成以圆形为主导的猫头鹰的样子,看上去很有活力,俯视着地面;篮球架变成了低中高组合的样式,并配以绿茵场地,同时,在一个不相交的立体画面里,小学生、中学生、教师都在打篮球。篮球场的画面设计精致,创意新颖,还在学校的一次画展中获得创意画一等奖。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术素材,并积极地练习作画,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敢于展示自身画功,袒露审美特点
笔者所在学校经常开展美术绘画比赛,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绘画比赛时间大多安排在“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九月的教师节、十月的国庆节、春节期间等。美术绘画比赛时,学生会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学生在操场开辟出一块沙地,用稚嫩的小手画着沙画,有的学生选择在宣纸上勾画自己喜爱的画面,有的学生更喜欢用布、豆、米等实物制作古装人物。他们会给自己的作品起非常特别的名字:萌娃、熊咪咪、美仔等,还有的学生会给自己作品配上唐诗。无论以那种形式作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在比赛中展示自我。很多学生的画风画技在这样的活动中成熟起来,更重视和热爱美术课。
四、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让学生上好美术课
教师的职责不单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及时引导他们走出绘画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误区。在上欣赏课时,笔者常常发现,学生会因为欣赏作品的角度不同,导致对问题的看法不同,也有些学生会在作画和欣赏美术作品时走入误区。所以,在组织学生欣赏名家作品或同龄人的绘画作品时,教师应做出正确的引导。
在一次绘画比赛中,笔者所教班级选出部分作品在学校展板上展出,全校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评价。经大家投票选出了10幅优秀作品。其中,有一幅名为《踢足球》的素描作品备受争议。因为这幅画只画出了一个小男孩踢球的动作,男孩脚下有一个足球,看上去很一般。笔者向学生解释道:“欣赏这幅画面,重点看男孩的表情,他两眼放光,接着看他的四肢动作,两肩耸起,腿肚紧绷,说明他很专注,他那种‘拼劲’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好的画面除了要有艺术美,还要包含精神美。”这样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有利于避免学生只为赏画而赏画。
五、引入竞争方式,帮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摆正心态
美术课上,笔者经常以竞赛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绘画能力,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教学手段。每一次,学生都会大有所获,更主要的是,他们能从中学会创新思维,知道如何从不同角度去临摹实物,绘出实物最美、最令人欣赏的一面。无论是素描临摹,还是国画创作,或是手工作品,都是如此。
一次做手工剪纸作品,笔者讲解完剪纸技巧后,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场剪纸比赛。学生纷纷大显身手,有剪动物的,有剪雪花的,还有剪古装人物的……经评选,仅有少部分学生的作品被评为优秀。这时,笔者看到作品没被评为优秀的学生中有的低头不语,有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见此情形,笔者告诉他们,要及时总结失败的原因,找到自己與获胜者的差别。然后,笔者再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再展示自己的剪纸技艺。经过心态调整教育,这部分学生的剪纸兴趣又被激发起来,他们积极备战新的比赛。就这样,美术课堂上学生都踊跃参加课堂活动,学生对美术课的热爱愈发强烈。
总之,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美术课是基础;激发学生的作画潜质,使学生会上美术课,是手段;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创新之举;引导学生走出误区,是学生上好美术课的关键;引入竞争手段,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中摆正心态,是学生优秀素质的体现。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还有很多,教师应该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1]苏勋志.用开放式评价激起美术课堂的快乐涟漪[J].名师在线,2020(33).
[2]岳聪宴.探究小学美术多样化创作形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
【作者简介】
王悦好(1990~),女,汉族,辽宁阜新人,本科,初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育。